英国激辩是否远离欧洲大陆 ZT

Fisher2004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4-07-25
消息
33,823
荣誉分数
374
声望点数
243
英国激辩是否远离欧洲大陆
2011年11月08日 14:12:26
来源: 环球时报


当欧洲大陆各国领导人正为持续发酵的债务危机忙乱时,最让他们感到窝火的并不是危机始作俑者希腊的反复无常,而是隔着海峡的邻居英国。继欧盟峰会上叫英国首相卡梅伦“闭嘴”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再度把英国称之为“无知岛国”,引发英伦岛国和欧洲大陆的激烈争论。“我们和欧洲在一起,但从不从属于欧洲”,英国一直以来都称自己“光荣独立于欧洲之外”。对于这次欧洲危机,近来英国政客和媒体频频述说当年没加入欧元的“英明”,英国议会甚至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投票。这被许多欧洲人愤怒地斥为“幸灾乐祸”。但这种做法就连英国自己都有人表示怀疑,如果英国遇上危机将怎么办,谁能保证英国没有向人求助的一天?到那时,英国还能够继续“光荣地独立下去”吗?

英国“隔岸观火”惹众怒

“英国只是一个岛,根本不能理解欧洲。”在G20峰会结束时,英国广播公司(BBC)经济新闻编辑梅森问法国总统萨科齐,法国阻止希腊公投是否合理,萨科齐怒气冲冲说出这样一番话。没想到这句话却引起海峡两岸的激烈争论。英国《每日邮报》称,萨科齐对英国人与欧洲关系的攻击“令人震惊”。文章语含讽刺地说,这名暴怒的法国小个子领导人被贴上“新戴高乐”的标签。英国保守党议员戴维斯称,“萨科齐根本没兴趣听别人说什么,只想把手伸进英国人的钱包”。

英国《地铁报》则称,萨科齐侮辱英国的话更使人们担心,欧洲某些大国试图利用这次危机来匆忙地将欧洲整合成一个联邦,这可能会终结欧洲国家的独立地位。这则新闻也吸引了大量愤怒的英国网民。在《每日电讯报》的相关报道后,一天内就有近800名网友的留言。有网友称,“萨科齐需要记住的是,如果不是这座小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救了他的国家,他现在坐着的爱丽舍宫(法国总统府)可能只会是一座博物馆。”

对于欧元区债务危机,英国人近来频频指手画脚。《泰晤士报》3日的社论称,欧元区债务问题“就算是派给007,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一件毫无价值的工作,却要拼尽全力”。英国前首相梅杰日前特意在《金融时报》以“英国为何不加入欧元”为题撰文说,他在任时之所以坚持拒绝英国加入欧元区,是因为“早就预见到欧元区的结构性缺陷”。不过,在欧洲债务危机最危险的时候,英国却自夸“英明”,这一做法就连《金融时报》网站也称,英国这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并不被人欣赏。

对英国人的这种态度,处于危机中的欧洲大陆国家一直都有不满的声音。西班牙《侃报》称,对这次欧洲债务危机,英国既有幸灾乐祸的心态,也有浑水摸鱼的打算。文章称,英国人正在为没有进入欧元区而自夸英明,但实际上英国远没有那样的远见,没加入欧元区是一些偶然因素导致的。萨科齐前不久还在峰会上公开对卡梅伦说:“你批评我们,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你说讨厌欧元,不想加入(欧元区),现在却要干涉我们的会议。”

法新社日前警告称,欧洲内部欧元区国家与非欧元区国家不和,可能耽误化解欧债危机的时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5日以“欧洲的英国疑虑”为题称,在英国看来,自己成为欧元危机的无辜受害者。文章称,英国议会近来公开投票表决是否退出欧盟,英国国内还出现建立“非欧元集团”的声音,这是因为英国担心,“非欧元区国家可能不得不眼睁睁看着欧元区国家作出影响整个欧洲共同市场的决定。”

法国地缘政治学专家皮卡尔认为,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隔阂由来已久。英国虽然是欧洲国家,但由于是岛国,与欧洲大陆心态不同。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一直若即若离,有利益就联系紧密,有冲突就拉开距离。实际上,从度量衡到货币,从保留自己边界、不加入申根协定到政治经济体制,英国都很难与欧盟、特别是欧洲大陆一条心。

“光荣孤立”让英国远离欧洲

“英国历史上就一直对欧洲持怀疑态度。”欧洲newsflavor网站这样评论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态度。该网站称,英国的核武器是由美国研发的,英国的情报机构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美国提供信息的。而对欧洲,英国却担心来自大陆的任何影响。文章称,英国需要记住的是他们不再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最好是作为其他欧洲国家的平等伙伴,完全参与到欧洲事务中去。

实际上,早在拿破仑时代,英国就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与控制几乎整个欧洲大陆的法国对抗。19世纪末,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开始推行所谓“光荣孤立”政策,即拒绝加入与欧陆国家的永久性同盟,确保欧洲大陆的力量均势。按照后来英国战略学家富勒将军的解读,这个政策的要点是“扶持欧陆第二对抗欧陆第一,当第二升为第一后,就再扶持新的第二来对抗”。尽管“光荣孤立”因两次世界大战而事实上破产,但这种针对欧洲大陆的战略却被历届英国政府传承。英国前首相丘吉尔1946年在瑞士以“欧洲的悲剧”为题发表演讲时最早提出“欧洲合众国”概念。但也正是丘吉尔曾说:“英国和欧洲在一起,但从不从属于欧洲。”正因如此,欧盟前身欧共体成立之初,6个创始会员国中并无英国;欧元区成立,先后有多达17个国家选择欧元作为统一货币,英国却坚持“英镑必须永远存在”。

“想让英国人放弃英镑和磅,绝不可能。”伦敦居民利亚姆·霍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他说自己对欧洲大陆并没有多少好印象,欧洲大陆国家的人既不勤劳,也不团结。如果英国放弃英镑,等于把钱送给希腊人“打水漂玩”。

英国人不仅不愿放弃英镑,连已经日渐式微的英制重量单位“磅”也不愿放弃。按欧盟规定,英制度量衡单位早已经废止,改用国际通用的公制,如公斤、米等。但许多英国人一直不愿服从。英国纽卡斯尔水果贩子斯蒂夫·索伯恩曾因“死不悔改”,竟然在整个英国掀起一场“拯救我们的度量衡”的运动,包括《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在内的英国知识界对他进行声援。有民意调查称,有91%的英国人认为索伯恩做得对。

法国基本保险总局高管拉歇尔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英国人知道自己有问题,但老是想占便宜。例如英国社会福利、医疗保险体制有很多问题,报销率低、看病难,因此几十万英国人竟把家设在法国,以享受法国的医疗服务。这种做法加重了法国社保体系的赤字,但英国人丝毫没有不好意思。


“欧洲永远的局外人”?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驻英国记者克里斯迪安·舒贝特曾出版一本名为《英国:欧洲永远的局外人》的书籍。书中写道,英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共同之处其实比它愿意承认的更多。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陆桥,是在仅仅大约8000年以前,才沉入海底。罗马帝国在征服完欧陆之后,最后才收服了英伦。自公元5世纪起,来自欧洲大陆的无数入侵者先后在英国海岸登陆,包括丹麦人、德国人,当然还有法国人。在宗教改革时代,第一本英文版《圣经·新约全书》是在德国城市沃尔姆斯印刷的。在现在这位女王身上,其实正宗的英国血统并不多,反而是和荷兰、丹麦、比利时、挪威、西班牙和摩纳哥等欧洲王室的纽带关系更密切一些。西班牙《基因报》称,面对此次欧债危机,英国的表现总让人感到失望。文章称,尽管英国不是欧元区一国,但英国总不能说不是欧洲国家吧。

英国人自己心中也知道实际上离不开欧洲大陆,因此尽管总是发牢骚,但正如萨科齐所抱怨的,英国人“尽管每次到场都骂娘,但每次欧元区开会英国人都会到场”。不久前欧盟召开欧债危机紧急峰会,原本决定只需欧元区国家参加,但卡梅伦推迟对新西兰、日本的访问,“强行”出席。

搭欧盟顺风车得“同甘共苦”

英国广播公司称,尽管英国在政治上与任何救助希腊的计划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它最终还是宣布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资金,这意味着像希腊这样的国家也可能受到英国的间接援助。报道称,欧盟成员国都从欧洲统一市场中获益,不管它是不是加入欧元区。英国的贸易总额当中超过50%是同欧盟的贸易,英国显然也从中享受到了好处。

伦敦智库、欧洲改革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巴里西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英国,无论是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无法回避一个简单事实:在欧洲,与德国和法国一样,英国也是三大主角之一。

德国莱比锡大学阿希姆·舒旺德教授认为,目前的欧债危机,让英国不得不再次作出选择。英国必须放弃对欧盟的恐惧,彻底融入欧洲不仅对英国有利,也有利于建立强大的欧洲。

英国《独立报》称,欧元区如同一辆大巴,非欧元区成员也被允许搭上这辆顺风车。现在大巴出现严重的问题,搭便车的乘客如果拒不出力修车,还试图对大巴修理横加干涉,这种立场显然站不住脚。文章称,用不了多久,欧盟国家或分道扬镳,或同甘共苦,英国必须在两者中作出选择。(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