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正声谈应对微博舆情:回避和敷衍不能解决问题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0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在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上的讲话

  俞正声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此,我们专门召开本次市委全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决定》,围绕市委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通过了实施意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落实实施意见,必将对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再讲几点意见。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承担起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这次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文化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央这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历来是文化重镇,在全国文化建设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年来,全市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凝练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当前,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比以往任何时候,尤为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撑和引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决定一个城市的创造活力,没有文化的凝聚和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智力基础和动力源泉;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利益多元的背景下,文化是社会的凝聚剂,缺乏文化支撑、精神引领的社会,就不会有和谐与安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会有更高意义上的民生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曾经赤手空拳,正是靠真理信仰和理想追求的精神力量,凝聚了人心,动员了群众,赢得了胜利。今天改革开放年代,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的凝聚,没有共同理想的追求,没有崇高精神的培育,我们党的事业就不可能有灿烂光明的未来。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如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百年历程,上海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我们这座城市应有的文化凝聚力和辐射力相比,与广大市民对文化的期盼和需求相比,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和追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敢担负起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汇各方资源,聚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灵魂。所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不同的价值取向,既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各类文化作品中。价值取向的多样并不可怕,一个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总是在各种价值观的比较和竞争中被历史、被人民群众选择出来,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这次六中全会又再次作了强调,从而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这里,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结合上海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就几个价值取向,讲一些认识,与大家讨论。

  (一)积极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

  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同一国家同一发展时期的不同社会阶层,对公正的认识都存在差异甚至质的不同。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通过民主的办法,将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并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上升为法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公正才有保障。因此,民主和法治是公正的基础。作为执政党,维护公正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尤其要注意纠正一切违反法律和制度的行为,改变现实中存在的违反公正原则的不合理制度,努力为缩小分配差距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空间。要实现公正,还应在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处理中予以积极倡导,干部要办事公道,舆论要主持公道,市民要处事公道,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理念。我们要时刻牢记,实现公平不仅要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努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纲的明确要求,是全国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是每个共产党员永远的追求,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针。

  (二)积极倡导“包容”的价值取向。

  包容的基础是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权利。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没有法律的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作出影响公民权利的决定。同时,每个公民要尊重其他公民的权利,其集中体现是遵守法律和公德。

  包容需要自信。自信才不会浮躁,才不会计较一时之长短,才能宽容他人,才能心平气和地通过讨论协商求同。包容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家庭内的矛盾、单位内的矛盾、社会成员间的矛盾、不同思想的矛盾、不同利益的矛盾都有所增加,只有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在多元中求主导,在交锋中求交融,在差异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变化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共赢,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期,度过矛盾凸显期,实现共同富裕和繁荣昌盛,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

  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传统,也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发展的历程是开放的历程,是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并使之融入上海的历程,也是聚集全国优秀人才的历程。我们应该继承这个优秀传统,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元素,欢迎各方优秀人才来沪,为上海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发扬这个传统,牢记《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坚持思想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鼓励批评,鼓励各种思想的交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依法治市的原则,依法坚决、慎重地处理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事件。文化战线的同志,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作品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导致其对立,防止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归结为阶层或群体的共性,防止将一个时期难以避免的不良现象归结为永远的丑陋。这就需要文化自觉,更需要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三)积极倡导“责任”的价值取向。

  权利与责任相应而生,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社会不可能存在,只讲权利不讲责任的公民最后将丧失权利。个人应对家庭负责,对工作承担责任,对社会承担法律和道德的责任,热爱亲友、热爱城市、热爱祖国。同样,单位应对其成员和对社会承担契约或法定责任,政府应承担对公民和对国家的责任。

  国家的兴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参政议政是权利也是责任,鼓励并创造条件畅通表达意见的渠道,加强并扩大政务公开为公民表达意见提供方便,既是凝聚共识、形成正确决策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方法。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担负着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重任,责任重于泰山,不能有丝毫松懈。作为执政党的成员,特别是担任领导工作的干部,应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承担失职追究之责。

  (四)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

  诚信是社会信任的基石,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环境,也是人的自由发展应有的品质。从执政角度看,公信力是公权力的基础。“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一切企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严格禁止坑害勒索群众”。“实事求是”是诚信价值观在我们党思想路线上的体现。“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诚信价值观在我们党作风上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坚持和发展这些好的作风,讲真话、办实事,不讲大话、少讲空话,不回避和掩饰困难、问题和错误,坦诚地对待一切,以党和政府的诚信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诚信问题的最终解决,仅靠道德的教化是不够的,还是要靠法制”。我们应该创造诚实守信受尊敬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遭唾弃的法律条件和舆论环境,为诚信的价值取向做扎扎实实的制度性基础工作,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工作,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基础工作,是千秋大业。

  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渗透在各种文学作品以至我们的言行举止和政策导向中。我们党90年来艰苦奋斗形成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严守纪律和勇于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品格,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党历经挫折而仍为人民拥护、支持的关键。坚持和发扬这种价值观,决定着党的未来,也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这是研究文化工作时,每个党员应该深思的问题。

  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海文化特色

  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承性。搞文化建设不可割断历史,不可丢失灵魂。历史上,上海就有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崧泽文化和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上海历经160多年的中西文化交汇交融,移民文化碰撞合璧,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独特文化风格和特色。这些风格和特色已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我们这座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财富。

  比如,开放的特色。上海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门户,客观上也被迫较早打破了原来封建文化自我封闭的状态。世界各地的思想文化相继涌入,中西文化在此碰撞,许多新思想、新文化也在此孕育,继而向全国传播。这种对外对内开放的文化养成,注入了文化发展的活力,增强了文化活动的张力。再如,多样的特色。世界的与本土的,现代的与传统的,高雅的与通俗的,商业的与公益的,以及文化产品的不同业态、不同形式、不同品种,都可以在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种文化要素都是在比较中取长补短、优胜劣汰。又如,求新的特色。正是得益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内外文化的碰撞,上海文化荟萃精华,曾在电影、出版、报纸、交响乐、戏曲等方面领风气之先;正是得益于“红色摇篮”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度交融,使党的群众观点和实事求是思想历久弥新,在上海求新求变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还如,务实的特色。这也是上海人的特点,对内在品质孜孜以求,对作品细节精益求精,对表现形态力求完善,对契约秩序崇尚遵守。一百多年来,正是因为上海人秉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特色,才造就了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才支撑了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这些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是上海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更是我们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

  当前,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必须倍加珍惜和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优势,大力弘扬开放、多样的特色,以更加开阔的胸襟吸纳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鼓励各类文化要素交汇交融,不断增强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确立起上海城市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求新、务实的特色,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勤勉务实、追求卓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上海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走在前列。

  四、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旗帜问题、导向问题,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如何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高举旗帜、弘扬主流是舆论引导的关键所在。多元中要求主导,多样中更要有主流。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必然要有主流文化思想、主流价值观念,必然要有体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文化。思想文化导向内涵丰富,具体到我们工作中,更多时候体现在舆论导向上,对某一事件中的人和事,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批评什么,直接就形成社会舆论,往往会形成强大的声音和力量。宣传有纪律,舆论有阵地。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每个共产党人、每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凝聚人心、疏解矛盾是当前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我们正处在改革深化和矛盾凸显的特殊发展阶段,原本清晰的一些认识有些模糊了,原来认为很确定的东西有些变化了。上海在推进“四个率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往往也是“率先”的,群体性焦虑心理较为普遍,容易引发社会成员间的互不信任甚至是社会的信任危机。我们要把化解矛盾、避免对立、倡导和谐、推动发展,作为这个时期包括文化工作及新闻工作在内的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引导,营造氛围,更多展示生活中的光明和温暖,让人们更多感受社会向善、向好的一面,更多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从而更加有力有效地起到疏解情绪、缓和矛盾、增加沟通、促进理解的作用。

  尊重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讲感性、讲柔性,但感性的背后要有科学精神作理性支撑,否则感性就容易陷入主观;柔性的背后也要有刚性的法治要求,否则柔性就容易丧失原则。科学精神讲究实事求是,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特别是当前的很多社会热点和舆论话题,往往涉及我们并不熟悉的政策新领域、经济新问题、民生新矛盾、科学新前沿,需要我们加强学习、多方求证,不能偏信盲从、人云亦云,更不能为了“眼球效应”而故意耸人听闻。尤其需要认识到,严谨的调查作风、深入的专业精神,以及对新闻真实性的苛求态度,不仅是科学的新闻观的问题,而且已经成为今天新兴媒体和信息渠道纷繁复杂的环境下,主流媒体能否继续取信于受众、保持权威地位的立身之本。同时也应看到,现在的很多问题,比如信访问题,归根到底是法治问题,只有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我们判断是非、作出评价、引导舆论才有底气。

  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重大舆情是对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的重要检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博客等为载体的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舆论热点的多发、突发、频发也已成为常态。上海作为一个开放性、流动性和集聚度很高的城市,倍受国内外关注,很容易成为舆情的聚焦点、热源地。相对而言,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类舆情时,往往顾虑太多、声音太少。必须清醒地看到,回避和敷衍,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能解决问题;忧心忡忡、束手无策,也不是应有的状态,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效能,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努力在进网用网上有突破,在育网管网上见成效,争做敢用善用网络的先行者。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时回应、给予答复。要不断提高各类舆情应对能力,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主动回应媒体关切,善于运用媒体引导社情民意。

  能否善用媒体是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人们的思想多样多变决定了我们必须改进工作方法,找到直接宣传群众、相互沟通、增加互信的新途径。传统媒体要改进政务新闻的报道方式,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媒体直接与市民沟通,更要积极学习和大胆使用新兴媒体发声音、讲实情。这是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胆子要大一些,鼓励探索,原谅不当,表彰先进,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有一个较大的改进。

  五、努力把握好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着力点

  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为文化要素集聚、文化生态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创新活跃、文化英才荟萃、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生活多彩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作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要创造良好环境,增强文化原创力。文化原创往往代表着文化发展的前沿,体现着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高度。文化原创要依靠文化工作者,增强城市文化原创力,首先要关心、爱护文化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思想活跃,其中不少喜欢特立独行,对待他们的个性问题不能用一般的共性要求,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和劳动,认真倾听、坦诚相见、广交朋友,最大限度地把绝大多数人凝聚在党的周围,创造生动活泼、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文化工作者也有情绪,也需要心灵抚慰、人文关怀。我们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者,要用热情和真诚拉近与他们心灵的距离,用适宜的政策和机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重视高端人才的同时,也要关心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关心那些耐得住寂寞、长期为文化基础建设付出大量心血的同志,真正做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要努力改善文化民生。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涵。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后,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不仅有责任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经济利益,也有责任保障好、改善好群众的文化权益。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关键要保障人民群众包括来沪从业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改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尊重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文化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各类文化项目和产品发挥更大效益,使各类人群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各取所需、各得其所;要重视前瞻领先、功能鲜明、世界水平的文化设施建设,搭好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和海内外朋友对上海高水平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要着力发展支柱性文化创意产业。从伦敦、纽约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看,从产业结构变迁的未来趋势看,以创意、科技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既有蓄势待发的坚实基础,也有跨越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布局,推动文化生产要素、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有机互动,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创意要素的集聚效应、规模效益;进一步促进融合,推进科技、金融、贸易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级;进一步培育市场,热情鼓励各类社会资源、民营经济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积极扶持各类市场主体在上海发展壮大;进一步建设基地,注重世博区域、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文化、休闲、旅游等基地建设;进一步打造品牌,既要重塑和提振上海已有的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更要培育和打造一批新的文艺创作、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的品牌;进一步营造环境,千方百计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创设环境,特别是加大文化改革开放的力度,充分发挥各类文化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把上海打造成为国内外文化人才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沃土。

  六、切实提高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不断增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要责任。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加强督促检查。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推动解决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瓶颈难题。各区县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文化建设不是宣传文化系统一家的事情,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要继续深化与中央部委的合作,共建好各类国家级文化工程项目。要鼓励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发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扩大开放度,打破行政分割和区域界线,努力吸引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文化要素集聚上海。

  要加大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上海发展到现阶段,应当给予文化改革发展更大投入。要切实保障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年增长。要切实增加文化产业领域的基础性、功能性、扶持性、引导性投入,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要制定和实施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财政、税收、土地、社保、投融资等政策支持文化发展。要加强文化领域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文化领域执法水平,为文化更快发展创造更好环境。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严肃换届纪律问题

  严肃换届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是换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中央对此高度重视,从换届工作一开始,就把正风肃纪摆在重要位置。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地方换届工作的纪律保障,确保地方党委换届工作风清气正。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集中换届往往成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易发多发期,因此正风肃纪尤为重要。”

  中纪委、中组部为此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将“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纪律要求、《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等材料,印送给每一个领导干部和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和代表,并制定了专门的措施来加强对换届全过程的监督。比如:开展民主推荐时,要组织参加推荐人员对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二次推荐时,要对列入推荐范围的人员遵守换届纪律情况进行测评;发布考察对象公示通知时,要将考察对象是否有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列为一项举报内容;考察时,要了解考察对象遵守换届纪律情况;换届选举时,要对换届风气进行民主测评等。中纪委、中组部还成立了换届风气督导组,赴各省区市就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情况进行督导。

  从前一段本市区县、乡镇换届工作看,市有关部门和各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证了区县、乡镇换届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风气督导组前阶段对本市部分区县、乡镇开展专项督导的情况看,评价是好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反映也是好的。

  即将开展的市委换届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任务更重,政治性、政策性更强,影响更大。因此,对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工作要求也更高。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已经将《严肃换届纪律须知》、《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严肃换届纪律警示教育案例选编》等学习教育材料印送给全市省部级领导干部及所有市管干部,要求每一个人都知晓明白。请同志们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同时积极参与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切实筑牢纪律防线,尤其是市委常委要当好表率,带头自觉遵守中央“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个一律”的要求,确保市委换届风清气正。

  同志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