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32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二胎政策松动,本报官方微博以及大豫网进行在线调查
有人欢呼有人淡然,过半人员选择“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
□记者 李晓敏 杜一格 实习生 党豪杰
核心提示
当河南终于要放开“双独夫妇二胎政策”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生,还是不生,便成了众多年轻夫妇热烈讨论的话题。
如果你符合条件,你会作何选择?对此,昨天下午,本报官方微博以及大豫网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个问题,有些年轻夫妇欢欣鼓舞,而有些则表示无所谓。
欢欣鼓舞,孩子可拥有兄弟姐妹之情
“好消息,真是好消息!”昨天下午,正在公司上班的王然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河南将允许“双独”家庭生二胎。一看到这个消息,她赶忙给老公打电话。
刚听到这个消息,电话那一端的王然丈夫竟有点不敢相信:“真的假的啊?!”
今年32岁的王然,是郑州一家金融企业的白领。她和丈夫有一个3岁的儿子。因为最近几年,其他省份相继放开“双独”家庭生二胎的政策,两口子都是独生子女的王然和丈夫也一直在期盼:什么时候也能给儿子添个小妹妹?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特别羡慕别人能有个兄弟姐妹,我们不想让儿子也和我们的童年一样孤单。”王然说,结婚成家后,她和丈夫也逐渐感受到了赡养双方四位老人的压力。“上个月我婆婆住了两个星期的医院,我和老公轮流请假都忙不过来,别人有兄弟姐妹,还能分担一下。”想生二胎,也是不想让孩子将来照顾老人太辛苦。
大河报官方微博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截至昨天24时,参与调查的人中,有52%选择了“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而且不少人都希望,能有儿有女。网友“我想我是海”说:“儿女双全,是中国人的一大理想。”
淡然以对,有人只要“一个”有人要“丁克”
不过,相对于王然夫妇的兴奋,还有很多年轻夫妇则显得比较淡然。
新乡的蔡亮夫妇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人,因为结婚晚,孩子刚三岁,这对独生子女夫妻表示:“对于我们来说,是不会再要第二胎了,一个是自己年龄偏大,一个是养孩子实在是太费力了。”他们觉得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夫妻双方都正处在事业的关键阶段,再生一个孩子很不现实。
昨天大豫网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对“双独”生二胎政策持反对意见的人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把反对原因归结为“生活压力太大,养一个都费劲”。
这边是放开“双独二胎”,那边还有人连一个孩子都不想要,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丁克族”。目前这样的“丁克族”群体正日益壮大。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丁克”一族中,80后占据大半江山,“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的10年内,80后都是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地位特殊,高人一等。随着爱情观的日益非主流,80后们对延续香火之类的问题比前辈们要淡定得多……”郑州大学法学院潘老师说,在很多人眼中,“丁克族”就是一些追求自由和享受的年轻人。但也有人是无奈被“丁克”的。今年31岁的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养孩子太累,太操心,我们俩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谈及“丁克”原因,杨先生找出了一个这样的理由,不过,随后,他还提到另外一个因素,“据说,现在养孩子到18岁得几十万,目前我没这个能力”。
本报的官方微博调查,也印证了这种现象。13%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要,压力太大”,而2%的受访者选择了“一个也不要,做丁克”。
不想生孩,其实是怕养不起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不愿意再生二胎的夫妇还是表示要做丁克的夫妇,都提到一个养孩子的成本问题。
蔡亮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现在物价飞涨,从医院生产、买奶粉等婴儿用品、请保姆、进幼儿园到一系列教育投资,培育一个孩子已然有些吃力,再生一个估计就得倾家荡产了。”蔡亮称自己大概计算过,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大约需要花销50万元人民币。“两个孩子就得100万,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说的确是负担不起。”
对于这个问题,在大豫网上,网友lvjinbang说得更直接,“放开二胎?你就是放开3胎,养不起还不是不敢生。”
今年8月,上海社科院与妇联公布了他们联合做的一个调查《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调查显示,因为养孩“又贵又累”,上海近半家庭弃生二胎。
这项问卷调查于2011年6月实施,调查对象为上海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家庭养育一个0~3岁儿童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2719.5元,养育4~6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1943元,养育7~12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1226元。
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再生育二胎的人的比例越高;收入越低,愿意生二胎的人越少。
计生政策调整,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赵雪是郑州一所高校的教师,赵雪家中有哥哥姐姐,但她的丈夫是独生子女。昨天听到身边不少人都在议论“双独”允许生二胎的消息,让她心中燃起了一丝新的期望:“现在‘双独’放开了,以后‘单独’是不是也能要二胎呢?”
其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车晓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佳贵、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等都提出了“单独”可生二胎的建议。广东省也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
随着各地逐步放宽“双独”夫妇生育政策,关于“‘单独’可生二胎”的话题,也在各地引起热议。
对于河南这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还有不少网友更加关心将来的具体执行情况。网友“爱笑的H”说:“作为全国人口最大的省份,作为全国最后一个放开‘双独’二胎政策的省份,其意义非同寻常!可喜可贺!但河南人口基数大,多少人可享受这一政策?如何界定‘双独’?怎样避免有人钻政策空子?以及由生育增加带来的抚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面临的新课题。拭目以待。”
截止时间:11月25日24时
对松动的二胎政策您咋看?本报官方微博调查图表
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
不想,压力太大
看情况,以后财力和精力都允许了再说
一个也不要,做丁克
84(33%)
32(13%)
133(52%)
5(2%)
国外一览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出奇招
和中国不同,很多国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人们的生育积极性却不是很高。
德国《图片报》说,德国的出生率是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眼下为1.3%。生育率低的一大严重后果就是劳动力缺口大。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题为《克服低生育的紧急提议》的报告警告,韩国超低生育率如果持续下去,2029年起韩国经济可能转为负增长。
俄罗斯人口统计机构预测,到2031年,俄罗斯人口将降到1.27亿以下,俄罗斯人口将在今后40年内减少2400万。
拥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属于人口较快增长的发达国家。即便如此,奥巴马政府也宣称人口增加对美国经济有利。
为鼓励妇女生育,一些发达国家还各出奇招。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称作“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至产假期满。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向有6个以上孩子的家庭颁发英雄父母勋章。除了俄罗斯中央政府的激励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奇招。如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曾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一栋两层的小洋楼和一辆小轿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
有人欢呼有人淡然,过半人员选择“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
□记者 李晓敏 杜一格 实习生 党豪杰
核心提示
当河南终于要放开“双独夫妇二胎政策”的消息传出后,一时间,生,还是不生,便成了众多年轻夫妇热烈讨论的话题。
如果你符合条件,你会作何选择?对此,昨天下午,本报官方微博以及大豫网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这个问题,有些年轻夫妇欢欣鼓舞,而有些则表示无所谓。
欢欣鼓舞,孩子可拥有兄弟姐妹之情
“好消息,真是好消息!”昨天下午,正在公司上班的王然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河南将允许“双独”家庭生二胎。一看到这个消息,她赶忙给老公打电话。
刚听到这个消息,电话那一端的王然丈夫竟有点不敢相信:“真的假的啊?!”
今年32岁的王然,是郑州一家金融企业的白领。她和丈夫有一个3岁的儿子。因为最近几年,其他省份相继放开“双独”家庭生二胎的政策,两口子都是独生子女的王然和丈夫也一直在期盼:什么时候也能给儿子添个小妹妹?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特别羡慕别人能有个兄弟姐妹,我们不想让儿子也和我们的童年一样孤单。”王然说,结婚成家后,她和丈夫也逐渐感受到了赡养双方四位老人的压力。“上个月我婆婆住了两个星期的医院,我和老公轮流请假都忙不过来,别人有兄弟姐妹,还能分担一下。”想生二胎,也是不想让孩子将来照顾老人太辛苦。
大河报官方微博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截至昨天24时,参与调查的人中,有52%选择了“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而且不少人都希望,能有儿有女。网友“我想我是海”说:“儿女双全,是中国人的一大理想。”
淡然以对,有人只要“一个”有人要“丁克”
不过,相对于王然夫妇的兴奋,还有很多年轻夫妇则显得比较淡然。
新乡的蔡亮夫妇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人,因为结婚晚,孩子刚三岁,这对独生子女夫妻表示:“对于我们来说,是不会再要第二胎了,一个是自己年龄偏大,一个是养孩子实在是太费力了。”他们觉得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不断提高,而且夫妻双方都正处在事业的关键阶段,再生一个孩子很不现实。
昨天大豫网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对“双独”生二胎政策持反对意见的人中,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把反对原因归结为“生活压力太大,养一个都费劲”。
这边是放开“双独二胎”,那边还有人连一个孩子都不想要,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丁克族”。目前这样的“丁克族”群体正日益壮大。
有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丁克”一族中,80后占据大半江山,“不得不承认,在未来的10年内,80后都是社会中的主要力量,地位特殊,高人一等。随着爱情观的日益非主流,80后们对延续香火之类的问题比前辈们要淡定得多……”郑州大学法学院潘老师说,在很多人眼中,“丁克族”就是一些追求自由和享受的年轻人。但也有人是无奈被“丁克”的。今年31岁的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养孩子太累,太操心,我们俩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谈及“丁克”原因,杨先生找出了一个这样的理由,不过,随后,他还提到另外一个因素,“据说,现在养孩子到18岁得几十万,目前我没这个能力”。
本报的官方微博调查,也印证了这种现象。13%的受访者选择了“不想要,压力太大”,而2%的受访者选择了“一个也不要,做丁克”。
不想生孩,其实是怕养不起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管是不愿意再生二胎的夫妇还是表示要做丁克的夫妇,都提到一个养孩子的成本问题。
蔡亮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现在物价飞涨,从医院生产、买奶粉等婴儿用品、请保姆、进幼儿园到一系列教育投资,培育一个孩子已然有些吃力,再生一个估计就得倾家荡产了。”蔡亮称自己大概计算过,把一个孩子养到18岁,大约需要花销50万元人民币。“两个孩子就得100万,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来说的确是负担不起。”
对于这个问题,在大豫网上,网友lvjinbang说得更直接,“放开二胎?你就是放开3胎,养不起还不是不敢生。”
今年8月,上海社科院与妇联公布了他们联合做的一个调查《上海年轻夫妇家庭育儿现状、需求及儿童社会福利政策》,调查显示,因为养孩“又贵又累”,上海近半家庭弃生二胎。
这项问卷调查于2011年6月实施,调查对象为上海12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调查显示,2010年,上海家庭养育一个0~3岁儿童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2719.5元,养育4~6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1943元,养育7~12岁孩子的直接费用平均为31226元。
从收入水平来看,收入水平越高,再生育二胎的人的比例越高;收入越低,愿意生二胎的人越少。
计生政策调整,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赵雪是郑州一所高校的教师,赵雪家中有哥哥姐姐,但她的丈夫是独生子女。昨天听到身边不少人都在议论“双独”允许生二胎的消息,让她心中燃起了一丝新的期望:“现在‘双独’放开了,以后‘单独’是不是也能要二胎呢?”
其实,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车晓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佳贵、全国政协委员李冬玉等都提出了“单独”可生二胎的建议。广东省也正式向国家提出“‘单独’可生二胎”试点的申请。
随着各地逐步放宽“双独”夫妇生育政策,关于“‘单独’可生二胎”的话题,也在各地引起热议。
对于河南这次人口政策的调整,还有不少网友更加关心将来的具体执行情况。网友“爱笑的H”说:“作为全国人口最大的省份,作为全国最后一个放开‘双独’二胎政策的省份,其意义非同寻常!可喜可贺!但河南人口基数大,多少人可享受这一政策?如何界定‘双独’?怎样避免有人钻政策空子?以及由生育增加带来的抚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面临的新课题。拭目以待。”
截止时间:11月25日24时
对松动的二胎政策您咋看?本报官方微博调查图表
愿意,一个孩子太孤单
不想,压力太大
看情况,以后财力和精力都允许了再说
一个也不要,做丁克
84(33%)
32(13%)
133(52%)
5(2%)
国外一览
发达国家
鼓励生育出奇招
和中国不同,很多国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人们的生育积极性却不是很高。
德国《图片报》说,德国的出生率是欧洲最低的国家之一,眼下为1.3%。生育率低的一大严重后果就是劳动力缺口大。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题为《克服低生育的紧急提议》的报告警告,韩国超低生育率如果持续下去,2029年起韩国经济可能转为负增长。
俄罗斯人口统计机构预测,到2031年,俄罗斯人口将降到1.27亿以下,俄罗斯人口将在今后40年内减少2400万。
拥有3亿多人口的美国,属于人口较快增长的发达国家。即便如此,奥巴马政府也宣称人口增加对美国经济有利。
为鼓励妇女生育,一些发达国家还各出奇招。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被称作“英雄母亲”,放产假3年,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至产假期满。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向有6个以上孩子的家庭颁发英雄父母勋章。除了俄罗斯中央政府的激励政策外,各地也纷纷出奇招。如别尔哥罗德州政府曾承诺,出资为多子女家庭购买一栋两层的小洋楼和一辆小轿车;乌里扬诺夫斯克州曾专门召开机关人员全体大会,给每个人下达生孩子的任务,生儿育女多的人员不仅将获赠汽车,甚至还能升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