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年渔港所在地建百家化工厂致居民搬离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179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1322335669_xuhS8t.jpg
近十年间,黄海海岸线上出现的化工园区有近十家 制图 俞晓翔
1322335669_GuqzHN.jpg
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向黄海,海水变成了红棕色 资料图片
1322335669_IUR3m7.jpg
因为水污染,不少鱼的身上长着脓包 快报记者 匡笠 徐振 摄
  渔民老李已经上岸5年了,院墙外就是曾经远近闻名的燕尾港海洲湾渔场。转行是没办法的事。昔日的国家二级渔港,当年盛产的梭子蟹、海洋对虾如今已基本绝迹。渔民们想要有所斩获,必须将船开到七八个小时外的深海,而在2003年,捕捞范围还只限于一小时船程。取代渔港繁荣的是2005年底开始兴建的连云港市燕尾港临港开发区,“化工”成了这里的新名片。

  近日,快报接到投诉材料,反映连云港市灌云县燕尾港镇化工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废水和废气直接排放,迫使当地居民纷纷搬离。快报记者在当地的所见让人心惊,而环保部门的答复却令人匪夷所思。

  举报材料

  无力的反抗:老人围堵化工厂

  11月8日,在现代快报主办的都市圈圈网上,出现了一份投诉材料,题为《燕尾港污染严重,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家乡》。材料反映,连云港的燕尾港镇原先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渔港,近年来,由于镇里兴建了上百家化工厂,并且紧邻着居民生活区,给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使得世代以捕鱼为生的燕尾港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化工厂肆意排污,污染当地水源,给居民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居民的饮用水是从深达100多米的地下抽取上来的,喝起来仍然有一股咸咸的味道。现在居民的地下水已经被化工厂排出来的废水渗透污染了,当地居民做饭、饮用只能靠桶装的纯净水,没有人敢喝水管里流出来的水。”

  喝着有问题的水,居民健康也难以保障。“2011年秋季征兵整个镇区居然无一个人身体体检合格的,全是肝脏肥大这说明了什么?”

  燕尾港镇60%的人以打鱼为生,可以说大海是燕尾港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可是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渔业生产。“海里的鱼虾吃起来一股毒气味,有的鱼虾甚至长出了脓包”,“排污管道还通向了大海,港湾里的海水变成了棕色,以前燕尾港海域渔业资源非常丰富,现在渔民们为了生存只能冒着生命危险把小船开往深海中捕捉鱼虾”。

  因为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许多居民采用围堵化工厂的方式,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当时有一个70多岁的老汉,在门口睡了两天,我问他是不是为了补偿款,他很直接地回答说,‘我这么大了,要钱有什么用,钱是身外之物,我们来这里是为了燕尾港的子孙后代着想的。’深秋的风很冷,老人盖着被子就这样等待着,后来大家还自发捐款,为夜晚坚守在那的人们购买食物和保暖物品,只是为了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给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为此,当地百姓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将化工厂赶出去,还他们一片净土;二是将居民全体实行搬迁、安置,做好房屋补偿等相关措施。

  另外,材料中还反映,他们每个人本该有千元的污染补偿款,但一直都没有拿到。

  “我们希望得到重视,我们也将为此继续坚持下去,因为燕尾港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世代生活的地方。深秋的天气比较寒冷,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真的希望尽快解决。”

  记者调查

  毒水、毒气、毒盐,有条件的人家都搬走了

  燕尾港位于灌云县的最东端,是江苏省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口。燕尾港作为苏北地区条件最佳的港口,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素以“享黄金海岸,受渔盐之利”著称,曾被省海洋渔业局确定为二级渔港。

  针对投诉材料反映的情况,11月17日,快报记者来到燕尾港展开调查。据了解,燕尾港镇目前正在进行整体搬迁,在灌云县的发展规划中,燕尾港地区被确定为“港区城”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来的镇区规划为港口仓储区,发展港口大物流,同时规划一个10平方公里、10万人口规模的新城,燕尾港镇区就将整体搬迁到新城区,当地化工企业聚集的位置为临港产业区。

  五颜六色的河水

  长着脓包的鱼

  李先生是燕尾港镇的原住民,家中世代以捕鱼为生。他告诉记者,化工厂集聚地被当地政府规划为“临港产业区”,2005年当地开始招商引资,引来了一大批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刚进驻港镇,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工厂排放不达标,环境遭受污染,曾被多家媒体接连曝光。

  李先生介绍说,工业园区离海边约有一两公里,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一般都是先排向镇区的河道里,镇区地势较高,污水顺着河道流向海边。虽说海边有大坝和闸口,却挡不住这些受到污染的河水。海水涨潮时,闸口关闭,海水退潮时,则把闸口打开,污水顺势排放到海中。

  在沿海的“新滩闸”,河流和海之间隔了一条大坝,中间设置了一道铁闸。远远望去,港镇地区河流由很多个河塘组成,每两个河塘之间都有一个豁口,最终汇集到海里。

  “因为河水、海水受到污染,渔民在河塘里养的鱼虾都有问题,近海的鱼虾也不能吃,有的鱼身上还长着脓包,虾和蟹大多都带有化学剂的味道。镇里人都知道这些鱼虾没法吃,所以本地人基本不吃,很多渔民把这些鱼虾拉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卖。”李先生说。

  就在记者采访途中,有几位渔民捧着一盆水产走了过来,这是他们刚从自家鱼塘里捞上来的。记者发现,其中一条沙光鱼的尾部就长有一个一角硬币大的脓包,鱼身上还有不少地方破损。这位渔民说,“这还不算明显,前两天家里还有条鱼,身上长了五六个大脓包。这些鱼就算抓上来也不敢吃,都有味道。”

  李先生又带记者来到了第二个闸口“汤家闸口”,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鸡蛋味。在和大海相连的河道里有一块水域,河水较为清澈,但呈墨绿色。不远处的“燕尾挡潮闸”也是如此,河水呈绿色,海水则呈红棕色。而在整个产业区内,河水的颜色还要“丰富”许多,黄色、红色、青色,甚至是乳白色。

  在“新大闸港嘴”处,李先生告诉记者,原来这里有一个排污口,每天会有大量的污水排到海里,后来听说排污口被堵掉了,现在这里正在建一个钢管厂,原来的排污口就在钢管厂的正下方。

  农药味、油漆味、氨水味

  刺鼻气味不下5种

  住在海边的居民周老伯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们一直都是使用井水,现在河水受到了污染,井水也遭受影响,有了点味道,所以现在除了使用井水外,家里还常备纯净水。周老伯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居民都呆不住,有条件的人早就搬走了,周老伯家周围已经搬走了十几户了,现在只剩下了6户。

  不仅沿海的居民受到影响,镇上的居民也说饮水受到了影响。一家餐厅的服务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自来水带一点咸味,现在喝的都是纯净水。

  记者路经镇上的汽车站时,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正在路边清除杂草,记者问她准备种什么时,她叹了口气,脸上满是无奈,“去年种的黄豆,今年一点收成都没有,都是有毒河水害的。今年准备改种麦子了,不需要引水,不过还不知道能不能长得起来呢。种不起来也没办法,我年纪这么大了,出去又挣不了钱,只能种点地。”老太太告诉记者 ,以前化工厂没来时,这里的土地是种啥长啥,收成很好,路边还有青草绿树,自从大量“毒水”排到河里后,收成就一年不如一年,连青草都慢慢枯萎了。

  在产业区四周的荒地上,堆积着一堆堆的白色粉末,当地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居民手工制作的海盐,以前是抢手货,现在水被污染了,这些盐也有毒了,所以居民就把盐抛在了路边,一条路上粗略数数都有数十堆。

  记者发现,还有些居民仍旧住在工厂林立的产业区内,一家老的虾苗场附近,10多户民居被工厂围绕在内,除了饮水问题,每天他们还要忍受刺鼻的气味。“家里的门窗每天是不开的,不过在家里仍然能闻到刺鼻的味道,现在已经渐渐习惯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搬走,希望越快越好。”居民王老汉说。

  在港口的沿海区域,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水产市场,这里的品种并不多,销售的大多是梭子蟹和贝类。据这些摊贩介绍,这些都是从远海捕回来的,近海和河塘里几乎没有。

  记者走访了多家化工厂,结果一路上闻到了不下于5种不同的刺鼻气味,有农药味、油漆味、氨水味等等。从外围观察整个产业区,这里烟雾环绕,几根高烟囱不断向空中排着废气,气味刺鼻,令人难以忍受。记者一行人在走访完产业区后,均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富有讽刺意味的是,几家化工厂的外墙上居然还粉刷着“保护环境”、“造福子孙”等字样。

  上面领导来查

  就投洗衣粉“净化”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早在

  2005年,就曾有媒体以《20家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黄海》为题,对燕尾港镇兴建化工园区污染进行了报道。当时的产业区,已经投产了20家化工企业,这些企业所产生的全部化工污水,一直以来都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进入黄海。迄今为止,为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却尚未投入使用,这使得化工厂的违规排放变得“顺理成章”。

  据当地人介绍,在沿海化工园,当时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很多厂依然把污水直接排到厂门前的明渠里。一到上面有人来,他们就雇人大包大包倒洗衣粉,“一下子就变碧清的了。把洗衣粉泡沫一捞,什么都看不出来。”

  采访中,不少居民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仍然住在园区里的居民希望能够尽快搬迁,远离“毒气”困扰。另外,几乎所有居民都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大力排查偷排废水、乱排废气现象,大力整治河水、海水,还大家一个干净的水环境。

  “其实镇里是有污水处理厂的,但只是建好放在那充个门面,根本不用,真是浪费土地,浪费资源。”李先生说。

  记者在当地的污水处理厂看到,处理厂分为两片区域,其中一片里空无一人,而另外一片里有机器运作的声音。

  一位马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污水处理厂是2005年开始建的,2008年正式投入使用,由于污水处理量较大,现在正在建造二期处理厂。“环评通过的厂都要把污水管接到我们这,现在我们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是2500吨左右。”

  在管道排放处写着7家单位的名称和16个泵站的名称,马某介绍说,每个泵站代表着1-5家单位,而污水处理厂是按流量收费,每吨2元多。

  按照这样计算,化工厂用在污水处理上的钱每年总共近200万元,按50家单位平均下来就是4万元。

  环保局长说

  “我们呆的时间长了,闻不出来了”

  在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管委会,记者见到了当地环保分局局长吴述新,在记者的要求下,吴述新答应和记者一起去产业区实地查看一次,然而这一趟走下来,吴述新的回答却令记者哭笑不得。面对扑鼻而来的刺鼻气味,吴述新说:“我们呆的时间长了,闻不出来了。”

  11月17日下午,记者一行人首先来到了新滩闸,面对红色并浑浊不堪的河水,吴述新解释说:“我们这里是岩浆地质,河底有很多泥沙,河床的颜色是红色的,河水流动会带动泥沙,所以看上去才会是这个样子。”汤家闸口上,吴述新再次解释说:“这里的河水是死水,不流通,所以看上去才会比较清澈。”

  在一家化工厂门前,面对鲜黄色的河水,吴述新又说:“这个不是水本身的颜色,河底的淤泥就是黄色的,映着水的颜色就变成了黄色,其他地方也是这样,河底的淤泥是什么颜色,水就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淤泥的颜色会有不同?是不是之前已经受到污染,所以土壤的颜色才会发生变化?”面对疑问,吴述新的回答是:“我到任时间不长,不知道。”

  “我们这里的化工企业的废气、废水排放指标应该都是达标的。”吴述新坦言,虽然排放达标,但排出废水、废气多少还是存在污染。“几十家企业的排放加在一起,空气有点味道是正常的,但是影响不会很大。”吴述新透露,11月14日至16日间,江苏省环保厅曾派人到产业区进行检查,各项指标、数据还未监测出来,但吴述新表示,各项数据应该都能达标。

  据吴述新介绍,他原本任职于连云港灌云县环保局,今年5月份调任至当地的环保分局。“对于以前的事情我也不太清楚,但是现在,这里的环境在一天天变好。”吴述新说,为了改善当地的环境问题,环保局已经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利用各项技术进行监控之外,还责令一批味道浓重、污染大的产品停产,一旦发现企业超标排放或是偷排,会立刻查处。目前,产业区内就有好几家企业正在停业整顿,达标后才能恢复生产。

  吴述新透露,当地新的“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对这一片区域做出了规划,要求化工企业搬迁,在“十二五”末,整个产业区仅保留20-30家化工企业。

  产业区答复

  将进一步加快搬迁工作进度

  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当地关于居民投诉问题的回复报告,报告中介绍,临港产业区现有进区企业105家,园区现通过省、市环保部门核准试生产的化工企业有74家,在建项目有31家。

  这份报告中称,今年6月份以来,燕尾港镇个别居民多次在网上发帖,说相邻的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区和灌南县堆沟港化工区群众都有健康费,该经费是省政府拨的专款,每人每月600元,而他们的健康费被地方政府克扣,要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补发到位。面对这些传言,园区曾派人前往响水、灌南两县了解情况,结果证明是谣传。

  尽管园区管委会和县环保部门一再做群众工作讲明真实情况,但仍有个别燕尾港镇居民从中串通,要求发给健康费。10月31日,有20多名群众围堵燕尾港镇政府大门,经镇政府领导劝说后离开。11月2日、3日,又有人组织近40名群众围堵远征化工和明盛化工两家企业大门,经园区管委会、燕尾港镇政府领导的多次劝说,11月3日下午7时围堵群众散去。

  事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责成县环保局、园区管委会妥善处置。园区领导和群众直接对话,拿出大量事实就外地园区发放健康费一事进行辟谣,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经了解,燕尾港镇居民围堵化工厂主要反映三个问题,一是对饮用自来水存在顾虑和担忧。为此,11月3日,县环保局在群众代表监督下抽取“胖子排档”自来水进行检测,除亚硝酸盐氮超过国家标准0.011mg/L外,其余4项指标全部达标。为彻底消除居民对镇自来水厂抽用深井水饮用的顾虑和担忧,燕尾港镇决定彻底改造镇区自来水,将园区自来水送到燕尾港镇自来水厂,此项工作大约20天即可完成。

  二是要求化工企业“三废”排放需要治理。园区为此花大力气、下硬工夫治理“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三废”的总体原则是,凡没有达标排放的企业,一经查实,立即处理。

  三是要求对废气、废水排放不达标企业立即给予查处。目前,通过巡视查处,已被停产整顿企业11家和3家企业部分车间。

  经过询问燕尾港镇人民政府,表示老镇区整体搬迁工作从2010年4月份启动以来,已经完成搬迁任务246户,企业2家,现在跃进盐场地块40户搬迁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已进入签订补偿合同阶段。近期根据群众要求,燕尾港镇将进一步加快搬迁工作进度。如有群众急需搬迁的,可写出个人申请,经所在居委会确认同意后,报镇搬迁工作指挥部研究审批,可提前给予搬迁。

  对于临港产业区管委会所称响水、灌南两县发放健康费系谣传的说法,记者向两地了解情况,但两县宣传部均讳莫如深,不愿多说。

  记者手记

  机会还是陷阱

  等时间给出答案

  “宁要毒死,不要穷死。”这是2005年进行招商引资时,燕尾港镇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

  不过,据临港产业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余亮介绍,之前的规划已经基本停止,目前,产业区正在制定新的整体规划,尚未正式实施。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之前的规划停止,王余亮没有回答。他介绍,临港产业区内的化工厂,大多是当地新建的化工厂,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从苏南或其他地区搬迁过来的。“这么多化工厂多少存在污染,需要一步步来。”他希望当地群众能够理解政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告诉记者,江苏省拥有的黄海海岸线长达953.9公里,而从盐城到连云港的苏北海岸线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近10年的时间里,在这条海岸线上,已经涌现出近10个沿海化工园区。化工业之所以“青睐”苏北沿海地区,是因为长三角地区一些重污染化工企业在当地政府的驱逐下急于寻找落脚点,而苏北欠发达地区则将此视为发展经济的大好机会。化工业投资周期短、见效快,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化工业被确定为苏北经济发展的首选。

  然而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给苏北沿海地区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2009年盐城一家化工厂偷排污水,导致盐城市城西水源遭酚类化合物污染,两家自来水厂关闭,数十万人饮水受影响。今年2月份,响水县因有人谣传化工厂氯气泄漏并将发生爆炸,导致几万居民连夜逃出县城,逃离中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的惨剧。

  该环保专家说,现在很多化工企业,往往是到一个地方做两三年之后就撤离,钱赚到手了,留下的污染、工人安置等烂摊子,化工企业却不会为此买单。两三年间留下的环境问题,也许二三十年都无法恢复原状。他认为,虽然化工企业能给苏北等沿海地区带来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究竟是机会还是陷阱,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