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发现6处安葬1000余人葬洞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中广网荔波11月28日消息(记者孟海 贵州台记者莫雄亮) 11月27日,贵州省荔波县一个民族一个乡、全乡只有1500多人的瑶麓瑶族乡,最近经过普查,发现从古到今,该乡共利用6个岩洞,先后安葬死者1000多人,节约土地3000多平方米。

  瑶麓瑶族乡普查发现的专门用于安葬死者的6个葬洞分别是:燃鸠葬洞、燃角葬洞、燃高葬洞、几远葬洞、去空葬洞、铜鼓坳葬洞。

  为了避免乡民因争夺葬洞而发生打斗或者其他不和事件,瑶麓瑶族乡对6处洞葬进行划分,并要求严格按氏族和家族区分,洞内族属界限明确,绝不混葬。棺柩一律以入洞先后次序集中堆放,先入者置底层,后入者置上层,无高低贵贱、尊长老幼、男女性别、辈分亲疏之分,棺柩上不署名,也不设牌位。

  放入葬洞的简易棺材,从不掩埋、也从不垒坟,等到棺材堆满葬洞了,或者虽然还不堆满,但从上次焚烧起,已有一个花甲,即60年后全部烧掉、清空,为后来者腾出空位。

  据了解,瑶麓人的棺柩与其他民族也有所不同,虽然也是以杉木、柏木为主,由6块木板拼合而成,大小不等,但是,木板较薄,只有正常棺材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了稳固起见,瑶麓人都要在棺木外再用两个“井”字型木架来固定,以防脱落、松散。

  另外,瑶麓人的棺材也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早就预先订制,作好充分准备,而是等人死后现用现做,,所以,看起来都十分的粗糙。

  不过,能够进入6个葬洞的,也不是每个死者都能享有这个“待遇”,比如溺水、火灾、难产、违法等非正常死亡的,就不能安葬在族人规定的葬洞里,而是随意找个地方掩埋。

  据《荔波县志》记载:“瑶麓瑶族原散居各地,因受外族地主压迫,乃放弃各地,聚于瑶麓”。他们大约在明朝来到瑶麓。荔波瑶族有三个支系:青瑶、长衫瑶、白裤瑶。据史料记载,瑶族的三个支系原来都实行崖葬。民国初年之后,瑶族的长衫瑶、白裤瑶葬式发生了变化,多改为土葬。

  由于青瑶居住的地方为喀斯特山区,土地非常贫瘠,如果不继续实行洞葬,让死人与活人争地,那么,土地会越来越少,养不活后人,不利于族人的繁衍壮大。因而,瑶麓青瑶人仍然保持古老的崖葬旧制。多年来,瑶麓人共在洞里安葬了1000多个死者,共节约土地3000多平方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