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37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专利年会上,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表示,“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持续增长,知识产权受理、审批、登记量大幅攀升。2010年全国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百万件,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122.2万件,授权量为81.5万件,但也应该看到,数量大的背后,整体质量仍然不高。我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仍相对较少、中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少、高校知识产权数量少。”
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创新活力、产业后劲等方面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节节攀升。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产业巨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1863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球企业及个人申请量次席,我国另一电信业巨头华为位列申请企业第四名。
我国国际专利申请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
据中国专利年会发布的资料显示,经初步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1.3亿美元出口才有一件国际专利申请,与美日等国差距明显,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仅为美国的27.5%;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百强中,中国企业仅3家,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前5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选。
这个结果无疑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时期专利发展目标是一大障碍。我国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被首次写入,规划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中国专利申请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相比之下,高校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
“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包含很多因素,其中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高校的创新成果,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 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承担着基础研发的角色。而且,它们所进行的基础研发数量,已经分别占到了全国基础研发数量的62%和46.5%。
在我国,许多高校也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虽然近年来高校申请专利的数量有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移效率并不高,刘燕新透露说,“这些专利的转化率普遍低于5%。”而高校作为拥有社会最强研发资源与学术资源的组织,其实是应该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的。
是什么导致高校的科研资源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依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身为技术资源提供者的高校,并没有和身为技术资源使用者的企业建立一个稳定通畅的沟通渠道,所以就造成高校的很多研发工作并不是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以至于企业对高校的研发期望一直处于低势。同样,企业越对高校的研发成果没有兴趣,也就越难刺激高校去寻找追寻外部资金以支持自己的研发工作。这样也就难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表达了以上观点。
“其实根本上,还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具有公信力的沟通体制,连接高校与企业,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保证二者可以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齐藤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国际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创新活力、产业后劲等方面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诞生了一大批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节节攀升。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电信产业巨头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1863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位列全球企业及个人申请量次席,我国另一电信业巨头华为位列申请企业第四名。
我国国际专利申请工作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仍然存在隐忧与不足。
据中国专利年会发布的资料显示,经初步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1.3亿美元出口才有一件国际专利申请,与美日等国差距明显,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仅为美国的27.5%;在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百强中,中国企业仅3家,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全球前50名高校中,中国高校无一入选。
这个结果无疑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时期专利发展目标是一大障碍。我国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被首次写入,规划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中国专利申请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显而易见,相比之下,高校在国际专利申请方面的劣势更为明显。
“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包含很多因素,其中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高校的创新成果,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 中国专利年会组委会秘书长刘燕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承担着基础研发的角色。而且,它们所进行的基础研发数量,已经分别占到了全国基础研发数量的62%和46.5%。
在我国,许多高校也承担着一些国家的科研项目,虽然近年来高校申请专利的数量有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的转移效率并不高,刘燕新透露说,“这些专利的转化率普遍低于5%。”而高校作为拥有社会最强研发资源与学术资源的组织,其实是应该在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的。
是什么导致高校的科研资源无法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这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但依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很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身为技术资源提供者的高校,并没有和身为技术资源使用者的企业建立一个稳定通畅的沟通渠道,所以就造成高校的很多研发工作并不是直接针对企业的需求,以至于企业对高校的研发期望一直处于低势。同样,企业越对高校的研发成果没有兴趣,也就越难刺激高校去寻找追寻外部资金以支持自己的研发工作。这样也就难以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表达了以上观点。
“其实根本上,还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具有公信力的沟通体制,连接高校与企业,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保证二者可以进行深入、全面的交流与合作。”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齐藤毅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