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38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19岁的小王(化名)家在内蒙古,考上高中,念了一年就到沈阳打工了。小王是个油漆工,一个月可以赚到3000多元,这在沈阳已经是属于平均水平以上的收入了。最近,小王处了一个女朋友,是个河南女孩,在餐厅做服务员,每个月800元的工资收入。他们分别跟各自的老乡合租房子。两人最大的奢侈就是在网上聊天,差不多两个月看一次电影,都是看周二的半价场次。
“不敢总见面,见面太浪费钱。”小王说。于是两个人能在网上谈谈恋爱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小王是“90后”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团辽宁省委最近的一次调研显示,不同于“80后”、“70后”的进城务工人员,“90后”农民工在考虑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精神需求的满足提高到了重要位置,物质和精神并重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据本次调研的负责人、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副主任赵勤介绍,2011年9月1日至9月20日,该系组织学生对在沈阳、大连、阜新、本溪、抚顺、铁岭等6个城市工作的100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形成了《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从总体数据上来看,目前困扰农民工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收入无保障”、“生活成本太高”和“工作不稳定”。但是“90后”农民工却表现出差异性,他们将“缺少文化娱乐生活”排在了“收入无保障”、“工作不稳定”之后,列第三位。在闲暇时间最喜欢的活动内容依次是“看电影或电视”、“去网吧上网”、“喝酒或下饭馆”、“逛街”、“读书看报”、“参加文体活动”等。
“与上一代农民工只注重物质而淡泊精神生活的想法不同,他们来到城市既要满足物质需要,又要满足精神需要。”赵勤解释。
赵勤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主要是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90后”一代的家庭负担比“80后”、“70后”轻,而且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大多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调研人员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也渴望城市青年的生活,也喜欢旅游、看电影、上网购物,但经济条件制约了他们。“看电影太贵,就看看电视;购物的话,大商场不敢去,退而求其次,以大卖场为主;最喜欢超市里‘惊爆价’商品。”调研报告显示,从样本农民工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来看,花费在11元~30元之间的人数最多,占38.6%;其次是31元~50元之间,占21.6%。他们平均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为33.5元,并且和月收入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相较于他们平均月收入的1633.9元,仅占2.1%。“这组数据说明,农民工极少将自己辛苦工作所得收入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赵勤说。
调研报告还显示,农民工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娱乐性休闲,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强身健体等学习性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建构性休闲活动成为他们的最大期望。“参加文体类比赛或文娱活动(25.3%)”、“参加知识技能培训(21.6%)”、“看电影、看演出(18.7%)”、“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16.9%)”在农民工期望的文化活动中,排在了前4位。但是“耽误挣钱”、“学费太贵了”、“学完了还不一定找得着现在的工作”等,却成了农民工最大的顾虑。
“总的来说,在文化活动的消费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务实,往往选择消费成本低的项目,多以简朴型或无偿消费为主,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工以生计为中心的消费观和文化生活的极端贫乏。”赵勤表示,经济实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也正因如此,很多农民工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亲情和老乡情。能隔一段时间跟老乡喝喝酒、侃侃大山,就是现在很多在外打工青年几乎是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敢总见面,见面太浪费钱。”小王说。于是两个人能在网上谈谈恋爱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
小王是“90后”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团辽宁省委最近的一次调研显示,不同于“80后”、“70后”的进城务工人员,“90后”农民工在考虑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将精神需求的满足提高到了重要位置,物质和精神并重成为他们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农民工的显著特点。
据本次调研的负责人、沈阳工程学院政法系副主任赵勤介绍,2011年9月1日至9月20日,该系组织学生对在沈阳、大连、阜新、本溪、抚顺、铁岭等6个城市工作的100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形成了《辽宁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从总体数据上来看,目前困扰农民工的问题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收入无保障”、“生活成本太高”和“工作不稳定”。但是“90后”农民工却表现出差异性,他们将“缺少文化娱乐生活”排在了“收入无保障”、“工作不稳定”之后,列第三位。在闲暇时间最喜欢的活动内容依次是“看电影或电视”、“去网吧上网”、“喝酒或下饭馆”、“逛街”、“读书看报”、“参加文体活动”等。
“与上一代农民工只注重物质而淡泊精神生活的想法不同,他们来到城市既要满足物质需要,又要满足精神需要。”赵勤解释。
赵勤认为,之所以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主要是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90后”一代的家庭负担比“80后”、“70后”轻,而且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大多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调研人员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得知,很多新生代农民工也渴望城市青年的生活,也喜欢旅游、看电影、上网购物,但经济条件制约了他们。“看电影太贵,就看看电视;购物的话,大商场不敢去,退而求其次,以大卖场为主;最喜欢超市里‘惊爆价’商品。”调研报告显示,从样本农民工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来看,花费在11元~30元之间的人数最多,占38.6%;其次是31元~50元之间,占21.6%。他们平均每月的文化消费费用为33.5元,并且和月收入的高低没有太大关系。相较于他们平均月收入的1633.9元,仅占2.1%。“这组数据说明,农民工极少将自己辛苦工作所得收入用于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赵勤说。
调研报告还显示,农民工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娱乐性休闲,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技能、强身健体等学习性休闲活动和身心健康建构性休闲活动成为他们的最大期望。“参加文体类比赛或文娱活动(25.3%)”、“参加知识技能培训(21.6%)”、“看电影、看演出(18.7%)”、“爬山、旅游等户外活动(16.9%)”在农民工期望的文化活动中,排在了前4位。但是“耽误挣钱”、“学费太贵了”、“学完了还不一定找得着现在的工作”等,却成了农民工最大的顾虑。
“总的来说,在文化活动的消费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比较务实,往往选择消费成本低的项目,多以简朴型或无偿消费为主,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农民工以生计为中心的消费观和文化生活的极端贫乏。”赵勤表示,经济实力的欠缺,限制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也正因如此,很多农民工最大的精神寄托就是亲情和老乡情。能隔一段时间跟老乡喝喝酒、侃侃大山,就是现在很多在外打工青年几乎是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