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自主招生将自行命题考试退出联考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8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南开大学表态2012年不再参加自主招生联考――该校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北京大学等13校联考的发起者之一。

  今天下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新闻通气会上介绍了该校刚刚经过教育部核准的2012年自主招生方案,宣布将自行命题,自行考试,以发现“适合南开”的优质生源。

  这是首次有高校从正在流行的自主招生联考中退出。

  为了招到适合的学生值得冒险

  2009年以来,国内一批名校改变了自主招生的选拔方式,以联考取代各自考试。南开大学2010年11月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复旦(微博)大学、厦门大学(微博)、香港大学(微博)、山东大学(微博)、武汉大学(微博)、华中科技大学(微博)、中山大学(微博)、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联考,被考生戏称“北约”。

  另一个被称为“华约”的联考阵营,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博)、西安交通大学(微博)、南京大学(微博)、浙江大学(微博)等7所大学组成。此外,同济大学(微博)、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微博)、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9校组建了“卓越联盟”。

  在三大联盟形成过程中,陆续有新成员加入,最终扩至29所,这种局面给其他大学带来了压力。作为没有参加联盟的名牌大学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微博)的校长柯炳生曾经专门在该校网站撰文,针对外界及很多师生的疑问,“对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澄清”。

  不过,参加过联考的南开大学决定明年退出。龚克校长告诉记者,学校12月将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系列改革,招生作为重要一环,需要与之对接。因此,南开决定单独开展自主招生考试,并已就此向其他联考高校作了说明。

  该校分管招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杨克欣形容目前的心情“很忐忑”。她坦言,在同类高校“组团”的局势下,南开单独组织考试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命题怎样体现“南开标准”,考试如何确保安全,告别联考后怎样提高对生源的吸引力,都“特别费力”。

  但她同时表示,教育部鼓励高校探索多样化的选拔录取模式,为了招到适合南开的学生,这种冒险是值得的。

  自主招生不应该重复高考

  近几年来,南开每年招生3000多人,按照教育部要求,自主招生名额不超过5%,只有150多名。与以往相比,南开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最大的变化在于,希望招到那些“志趣相投的学生”。

  龚克校长强调了校方对志趣和专长的看重。他说,南开此举是针对高考一个明显的缺点――高考录取全是按照总分排队,这就抹杀了考生的专长。有些考生“随大流”按照总分进了热门专业,但后来未必喜欢。学校希望自主招生考试能够识别出学生的专长和志趣,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想试试看能否达到这样的效果。”

  该校的招生方案体现了对学生兴趣和专长的看重――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考生语文单科成绩前十者,以及理科考生数学、物理、化学任意成绩前十者,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重点线,就可进入南开的中文或数理化相关专业。特别优秀者还可直接入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开的“伯苓班”与“省身班”。

  南开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赵桂敏对记者解释,这给了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多的机会。以往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大“优惠”是在南开录取线下,调低三四十分录取。如今不但门槛降到了重点线,而且入选者可以直接进入感兴趣、能够发挥潜质的专业。而南开的录取线在很多省份超过重点线100多分,数学等优势专业更远超录取线。

  她说,过去那些单科成绩突出、综合成绩也较好的学生很可能卡在总分上,即使侥幸考入南开也进不了自己擅长的专业,这种情况不利于人才培养。

  南开还提出,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总分前五和理科总分前十的学生,面试合格后,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学校最低录取线,录取时就可满足第一志愿。

  这些综合或单科成绩格外出众的考生,在复试时也与别人不同,将由考官单独面对面考查。

  此外,该校对于通过自主招生考试以及数学、哲学、药学、医学、历史学5个学科夏令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都有降分录取的安排。

  为了降低报考者的成本,南开大学将在国内设立8个考点,便于学生就近考试。

  赵桂敏对记者说,南开大学不想陷入人们所说的名校“掐尖”的竞赛里,而是希望回归自主招生的本义,让自主招生真正成为高考的补充而不是重复。

  这给自主招生命题组提出了挑战。据赵桂敏介绍,南开的自主招生考题将注重素质和兴趣,不考死记硬背的知识,也不会出现“超纲”的偏题怪题。

  龚克对此表示,“偏才”、“怪才”可以采取特殊办法录取。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的改革,应该是面向多数学生的。

  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最近对该院533名本科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那些通过保送、自主招生渠道招收的学生,比其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更加浓厚。这些学生表示对数学学科兴趣“非常强”和“较强”的占到了75.4%,普通学生则是55.4%。

  这项调查还发现,非第一志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非常强”和“较强”的比重,比第一志愿入学的同学低了13.2%。而且学业成绩高低与兴趣强弱成正比。

  大学不能光想着招好学生,还要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培养上

  截至今天,还没有新的高校发布退出或加入自主招生联考的消息。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了解到,另有高校计划退出联考。

  考生仍在等待各大高校2012年的自主招生方案。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布时间有所推迟。近期以来,有人猜测自主招生联考可能会被教育部叫停。

  但教育部办公厅11月17日发出的关于做好2012年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继续探索部分试点高校联考”。

  这意味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会干涉高校自发组织的联考。有招生负责人透露,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是,教育部不希望联考继续扩大。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说,联盟内部高校的选才标准未必一致,而且成绩最好的学生往往被北大和清华两所领头高校“过滤”一遍,其他高校并非毫无怨言。

  去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自主招生联盟高校同床异梦”的问题。联考阵营形成时,就有不愿公开身份的名校招生负责人表示,参加联考是形势所迫,打乱了本校原有的招生改革计划。

  事实上,一些高校去年参加联考的同时,也强调自己的保留项目。比如,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重要生源地江苏、浙江、上海实行的是迥异于联考的办法。

  而“卓越联盟”一直强调的是,联盟9校的合作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自主招生考试。该联盟第二次校长联席会议11月在天津大学召开。会上传出的一个信息是,合作仍将加强。9校依照生源合作协议有关条款,首次在2012级硕士研究生保送工作中开展了合作。

  近几年来,针对自主招生偏离本义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中国农大校长柯炳生援引数据指出,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约有1.5万,其中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自主招生优惠也可以进入同样的学校,真正享受到自主招生优惠的考生为0.5万左右,占全国每年大约1000万考生总量的0.05%。

  然而自主招生的参与者之众远远超过这个量级。联考虽然减轻了考生四处奔波的苦恼,但批评者认为,联考成为事实上的“小高考”,令大量高中学生多了高考之外的备考负担,其中的大多数只是陪跑,不可能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一些中学教育者对记者表示,自主招生战线太长,也对中学的正常秩序造成了干扰。

  围绕自主招生的另一个疑虑是,“自主”招来的学生,能否得到更适合的培养?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名校联考:“大学校长不能光想着招好学生,还要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培养学生上,对得起这些好学生。”

  本报天津12月1日电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

  联考与不联考都是招生探索

  本报天津12月1日电(记者张国)虽然开门见山宣布学校将单独组织自主招生考试,但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还是竭力避免使用“退出联考”这样的表述。

  他强调说,13校联考的领头高校北京大学是南开非常尊重的兄弟院校,南开不愿使用“退出”这样的字眼,以免给兄弟高校造成压力。北大、南开等高校发起联考,是自主招生的探索,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南开从学校整体规划的角度出发,改为自己组织考试,也是一种探索。探索不止一种,可以有这种方式,也可以有那种方式。

  “联考不联考不是重点”,龚克说。他说,联考的长处显而易见,比如考生参加一次考试可以有更宽的选择面。南开是为了适应学校规划而对招生考试方式作出调整。如果南开的培养方案和招生考试经过几年运转发现,联考能够有效识别出南开需要的潜在生源,那么南开并不排除将来参加联考的可能性。

  龚克说,目前的自主招生准确来讲是在高考的基础上,由高校对学生自主加考、加试、加分。这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补充,也是高考改革的探索。高考改革非常复杂,南开改变自主招生考试方式,是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环节,使之与育人目标有个更好的契合,这是个长期探索的过程。

  他说,正如有人形容的那样,人才培养更像农业而非工业,人才是长出来的,不是加工出来的。招生是选种,种子不一样,环境不一样,长出来的果实应该也不一样。

  今年年底,南开大学将在90多年历史上首次试行一份“‘公能’素质教育纲要”,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目前校内正在讨论此事。比如,学校希望推出一个多样化的学生评价体系,但龚克在跟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时,发现学生自己也争论得不可开交。他感慨,南开“‘公能’特色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之相适应的招生方式的探索也将是长期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得越来越完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