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686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0
英国会不会参与攻打伊拉克?
--------------------------------------------------------------------------------
● 王旭之(联合早报特约)
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13日到伦敦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晤时,传开曾要求英国派出2万5000大军参加美国未来的讨伐伊拉克之战。这项消息虽然还无法证实,看来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当时切尼的公开谈话是:“有许多证据显示,他(指伊拉克总统胡申)在继续发展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布莱尔除了随声附和,认为“我们必须对付这项威胁”。又表示英国将“全力支持”。
几乎可以肯定,攻打伊拉克、除掉胡申已是华盛顿的既定决策,只是迟早和采取何种方式而已。布莱尔是迄今西方世界各国公开表示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唯一领袖。而所有其他欧盟国家不是公开反对(如法国和德国),就是以沉默表示不满。就连那些最亲美的中东王朝(如沙地阿利伯和科威特)尽管对胡申恨之入骨,也不敢公然支持美国。因为大家心里有数,伊拉克并未涉及九一一的恐怖事件,至于指它拥有毁灭性武器而大动干戈,显然只是一种藉口,师出无名。
布莱尔不会对美国说不
布莱尔上台5年多来,在所有重大国际问题上他都是紧跟美国,亦步亦趋。克林顿时代如此,今日亦然。99年攻打科索沃,他是一马当先。这次的反恐怖战争,他更为卖力,一连多少天,他几乎是不眠不休,日日夜夜穿梭于大西洋、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为布什穿针引线,做说客。当时英国人讽刺他是美国的特使。但是另一方面,当布什宣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时,尽管英国举国哗然,国会强烈反对,布莱尔至始至终却一言不发。当布什撕毁1971年美国和前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举世各国无不一片谴责,唯独布莱尔默默无言。原因何在?他特别珍惜美英的特殊关系是其一,但更要的是,布莱尔最善于“见风驶舵”: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霸主,跟着走会无往不利。美国既已下了决心,要对伊拉克下手,他当然要站在胜利的一边,至于道义、正义,以及欧盟各国的反对,他却不太顾虑。倒是来自工党内部的反对声浪,会使他“头痛”。到时他如果真要派出英国大量地面部队参战,肯定不会称心如意。
英国是一个成熟的议会民主国家,重大决定都必须经过国会讨论才能通过。在现有的650个国会席位中,工党虽然有165席的绝大多数,但布莱尔能够获得无条件支持的,只有90名年青的娘子军(国会中的女议员)和一些身居官职以及有望向上爬的野心政客。估计总数不会超过一半。传统的工党(或称老工党)议员,在出兵攻打伊拉克这件是非分明的大事上,一定会挺身而出,群起反对。4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也会加入反对的行列。不过布莱尔还是可以在国会取胜。原因是,他可以获得保守党170名议员的支持。因为当前保守党党魁史密斯对美国也是一面倒。但是那样的胜利实在是一场“惨胜”,太不体面。
要是到时对于是否出兵攻打伊拉克采取自由投票(议员按照自己的良知而不受党纪约束),布莱尔肯定会败北。英国国会议员中很多具有良知和正义感。再说,就是布莱尔的内阁中,也不乏反对者。至少有三名大臣会抛弃乌纱帽而去,他们包括国际发展部大臣萧特女士、前外相库克等。
关键在于伊拉克
国际上的孤立和党内的强烈反对,未必能阻止布莱尔的一意孤行。但他不得不顾虑此举要付出何种代价,尤其是英国要丧失多少人命。这就要看军情六处的机密评估报告了。要是军情六处的情报显示,伊拉克也和阿富汗差不多,经过地毡式的狂轰滥炸,再用金钱收买,就可高奏凯歌,他就全力排众议,派出大军。要是情报指出,胡申的近卫军和伊拉克人民能够顶得住轰炸,拼命打一场寸土必争的持久仗,他将会犹豫、徘徊,甚至打退堂鼓。一旦死伤太多,英国人会群起责问:为谁而战为谁死。他目前誓言“全力支持”,“认真对付”,并不意味着他已决定到时一定会派出大量英国地面部队参战。关键是在于胡申和伊拉克的实力和决心。当然,纵使没有英国参与,凭美国一已之力,最终也能征服伊拉克:生擒胡申,或者将他炸得粉身碎骨,甚至能把伊拉克夷为一片废墟。但结局又会怎样?美国是赢了战争,却失去了人心,丧失了道义。改朝换代的不只是伊拉克,那些亲西方的王朝也将会被人民的怒火所推翻。美国将和阿拉伯国家甚至大多数回教徒结下血海深仇。冤冤相报,美国人还可能成为被憎恨的人。而自杀性的袭击可能不限于在以色列本土,那将是防不胜防,世界将无宁日。
美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伟大国家,军事上经济上举世无双。又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要是能把它的部分国力用于改善世界环境,消灭贫穷和疾病。那不仅造福人类,美国也将是众望所归的世界领袖。何去何从?全靠美国人自行选择。
--------------------------------------------------------------------------------
● 王旭之(联合早报特约)
美国副总统切尼3月13日到伦敦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会晤时,传开曾要求英国派出2万5000大军参加美国未来的讨伐伊拉克之战。这项消息虽然还无法证实,看来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当时切尼的公开谈话是:“有许多证据显示,他(指伊拉克总统胡申)在继续发展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布莱尔除了随声附和,认为“我们必须对付这项威胁”。又表示英国将“全力支持”。
几乎可以肯定,攻打伊拉克、除掉胡申已是华盛顿的既定决策,只是迟早和采取何种方式而已。布莱尔是迄今西方世界各国公开表示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唯一领袖。而所有其他欧盟国家不是公开反对(如法国和德国),就是以沉默表示不满。就连那些最亲美的中东王朝(如沙地阿利伯和科威特)尽管对胡申恨之入骨,也不敢公然支持美国。因为大家心里有数,伊拉克并未涉及九一一的恐怖事件,至于指它拥有毁灭性武器而大动干戈,显然只是一种藉口,师出无名。
布莱尔不会对美国说不
布莱尔上台5年多来,在所有重大国际问题上他都是紧跟美国,亦步亦趋。克林顿时代如此,今日亦然。99年攻打科索沃,他是一马当先。这次的反恐怖战争,他更为卖力,一连多少天,他几乎是不眠不休,日日夜夜穿梭于大西洋、中东和印度次大陆,为布什穿针引线,做说客。当时英国人讽刺他是美国的特使。但是另一方面,当布什宣布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时,尽管英国举国哗然,国会强烈反对,布莱尔至始至终却一言不发。当布什撕毁1971年美国和前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举世各国无不一片谴责,唯独布莱尔默默无言。原因何在?他特别珍惜美英的特殊关系是其一,但更要的是,布莱尔最善于“见风驶舵”: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唯一霸主,跟着走会无往不利。美国既已下了决心,要对伊拉克下手,他当然要站在胜利的一边,至于道义、正义,以及欧盟各国的反对,他却不太顾虑。倒是来自工党内部的反对声浪,会使他“头痛”。到时他如果真要派出英国大量地面部队参战,肯定不会称心如意。
英国是一个成熟的议会民主国家,重大决定都必须经过国会讨论才能通过。在现有的650个国会席位中,工党虽然有165席的绝大多数,但布莱尔能够获得无条件支持的,只有90名年青的娘子军(国会中的女议员)和一些身居官职以及有望向上爬的野心政客。估计总数不会超过一半。传统的工党(或称老工党)议员,在出兵攻打伊拉克这件是非分明的大事上,一定会挺身而出,群起反对。45名自民党国会议员也会加入反对的行列。不过布莱尔还是可以在国会取胜。原因是,他可以获得保守党170名议员的支持。因为当前保守党党魁史密斯对美国也是一面倒。但是那样的胜利实在是一场“惨胜”,太不体面。
要是到时对于是否出兵攻打伊拉克采取自由投票(议员按照自己的良知而不受党纪约束),布莱尔肯定会败北。英国国会议员中很多具有良知和正义感。再说,就是布莱尔的内阁中,也不乏反对者。至少有三名大臣会抛弃乌纱帽而去,他们包括国际发展部大臣萧特女士、前外相库克等。
关键在于伊拉克
国际上的孤立和党内的强烈反对,未必能阻止布莱尔的一意孤行。但他不得不顾虑此举要付出何种代价,尤其是英国要丧失多少人命。这就要看军情六处的机密评估报告了。要是军情六处的情报显示,伊拉克也和阿富汗差不多,经过地毡式的狂轰滥炸,再用金钱收买,就可高奏凯歌,他就全力排众议,派出大军。要是情报指出,胡申的近卫军和伊拉克人民能够顶得住轰炸,拼命打一场寸土必争的持久仗,他将会犹豫、徘徊,甚至打退堂鼓。一旦死伤太多,英国人会群起责问:为谁而战为谁死。他目前誓言“全力支持”,“认真对付”,并不意味着他已决定到时一定会派出大量英国地面部队参战。关键是在于胡申和伊拉克的实力和决心。当然,纵使没有英国参与,凭美国一已之力,最终也能征服伊拉克:生擒胡申,或者将他炸得粉身碎骨,甚至能把伊拉克夷为一片废墟。但结局又会怎样?美国是赢了战争,却失去了人心,丧失了道义。改朝换代的不只是伊拉克,那些亲西方的王朝也将会被人民的怒火所推翻。美国将和阿拉伯国家甚至大多数回教徒结下血海深仇。冤冤相报,美国人还可能成为被憎恨的人。而自杀性的袭击可能不限于在以色列本土,那将是防不胜防,世界将无宁日。
美国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伟大国家,军事上经济上举世无双。又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要是能把它的部分国力用于改善世界环境,消灭贫穷和疾病。那不仅造福人类,美国也将是众望所归的世界领袖。何去何从?全靠美国人自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