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国医疗惊人 开支高达1920亿

"到达蒙特利尔不久,女儿就开始帮助他们办理团聚移民,申请递交到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经历过体检、面试后,两年来一直在在遥遥等待。"

看看这段,可能吗?:confused:
 
原以为你是健忘,所以拿宋春萍的事给你提个醒,闹了半天你什么都不知道。
我知道不知道你说的那几个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提的那些问题怎么解答。如果你搜集加拿大医院每天都死人的案例,然后说加拿大的医院治不了病,进去了都医死了,我同样否定不了你搜集到的案例。看问题看主流。
这个坛子有些人很自恋,以为自己被加拿大欢迎进来技术移民了就多么了不起,似乎加拿大欢迎他来,就是加拿大欠了他的了。我说感恩之心,他以为就是自己能工作有钱办父母移民不欠加拿大的,何须感恩,他哪里懂得我说的感恩之心不是感恩加拿大政府,而是感恩这个上帝(上苍)给这快土地的制度, 说具体点就是,你吃饭不用担心毒打米,喝牛奶不用担心三鹿奶粉,吃餐馆不用担心地沟油,出车祸不用担心对方父亲是否李刚,生病进医院不用送红包,孩子上学不用交赞助费不要给老师送礼,上班不用拍领导马屁,下班不用去陪吃饭,和老公晚上吃饭是每天的事不用回忆上次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是星期几,总之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在这里可以做得到所以感恩,不是你能挨踢,有有钱能办父母移民了,你就了不起。
 
"到达蒙特利尔不久,女儿就开始帮助他们办理团聚移民,申请递交到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经历过体检、面试后,两年来一直在在遥遥等待。"

看看这段,可能吗?:confused:

不是没有可能滴。记得当年很多神人,人还没有登陆,工作都拿到手了,落地顾不上倒时差就上班了。

不过,得先境内递交经济担保,批准后才向北京大使馆递交移民申请,体检、面试暂无从谈起。
 
不是没有可能滴。记得当年很多神人,人还没有登陆,工作都拿到手了,落地顾不上倒时差就上班了。
这几天老能看到感恩这个词,这词可能出自宗教背景吧?

移民感不感恩情况各不同,这个父母移民和难民一样,总应该点感恩吧?

搭上车的感恩,没搭上车的也别抱怨,时过境迁了。:(
 
这几天老能看到感恩这个词,这词可能出自宗教背景吧?

移民感不感恩情况各不同,这个父母移民和难民一样,总应该点感恩吧?

搭上车的感恩,没搭上车的也别抱怨,时过境迁了。:(

这有的人吧,不知道轻重。

甭拿加拿大说事儿。回到中国,别说是农村户口,即便是小城市的,你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搞个户口本给我看看,然后几年内再把父母也填到那户口本上去。

也别拿纳税说事儿。你在中国被直接扣税了,怎么不去理论一番,把农村的父母移民进城啊。
 
嗯,感恩,大概人味里应该有这条。:blowzy:
 
我知道不知道你说的那几个例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提的那些问题怎么解答。如果你搜集加拿大医院每天都死人的案例,然后说加拿大的医院治不了病,进去了都医死了,我同样否定不了你搜集到的案例。看问题看主流。
这个坛子有些人很自恋,以为自己被加拿大欢迎进来技术移民了就多么了不起,似乎加拿大欢迎他来,就是加拿大欠了他的了。我说感恩之心,他以为就是自己能工作有钱办父母移民不欠加拿大的,何须感恩,他哪里懂得我说的感恩之心不是感恩加拿大政府,而是感恩这个上帝(上苍)给这快土地的制度, 说具体点就是,你吃饭不用担心毒打米,喝牛奶不用担心三鹿奶粉,吃餐馆不用担心地沟油,出车祸不用担心对方父亲是否李刚,生病进医院不用送红包,孩子上学不用交赞助费不要给老师送礼,上班不用拍领导马屁,下班不用去陪吃饭,和老公晚上吃饭是每天的事不用回忆上次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是星期几,总之都是平平常常的事,在这里可以做得到所以感恩,不是你能挨踢,有有钱能办父母移民了,你就了不起。

大家说的是加拿大医疗体制,加拿大社会对现行医疗体制的主流意见是什么?人心思变!

现在安省医疗赤字已达247亿,在医生护士短缺的情况下,安省今年已经裁减了2500名注册护士,全省各医院也在相继消减床位、住院时间、医疗服务、在编职员。你将看到是,就医更难,住院更难。纽芬兰省长都自费跑到美国看病去了。这样的医疗体制不该改改吗?
 
大家说的是加拿大医疗体制,加拿大社会对现行医疗体制的主流意见是什么?人心思变!

现在安省医疗赤字已达247亿,在医生护士短缺的情况下,安省今年已经裁减了2500名注册护士,全省各医院也在相继消减床位、住院时间、服务、职员。你将看到是,就医更难,住院更难。纽芬兰省长都自费跑到美国看病去了。这样的医疗体制不该改改吗?
山东人,我可能懒了点,有时候看帖子没回,有时候回一个帖子顺回几天前别人的,看起来逻辑就混乱了,跳跃式的思维。这个感恩不是回你的,是回几天前那位说他很牛不需要感谁恩的,名字忘了,回头查了告诉你。
查了,是回月饼的,从白眼狼说起来的。
 
大家说的是加拿大医疗体制,加拿大社会对现行医疗体制的主流意见是什么?人心思变!

现在安省医疗赤字已达247亿,在医生护士短缺的情况下,安省今年已经裁减了2500名注册护士,全省各医院也在相继消减床位、住院时间、医疗服务、在编职员。你将看到是,就医更难,住院更难。纽芬兰省长都自费跑到美国看病去了。这样的医疗体制不该改改吗?

是的,不变就没有出路。
 
是的,不变就没有出路。
问题是如何变,讨论很久很久了。支持你的适当收费,至少可以减少无聊闲人没事泡医院的。
 
其实,俺在这也看过一次急诊,可和大家的遭遇有些不太一样。俺也有一个朋友的妈妈在这里安装了一个心脏起博器,不过她是多伦多的,那个朋友被感动的几年一直给那个医院捐款。可能我和那个朋友的妈妈是挺幸运的。:blowzy:

是的,改一定要改。

不知这里被看病时间给拖死的有多少?由轻拖成重的有多少:confused:
 
这几天老能看到感恩这个词,这词可能出自宗教背景吧?

移民感不感恩情况各不同,这个父母移民和难民一样,总应该点感恩吧?

搭上车的感恩,没搭上车的也别抱怨,时过境迁了。:(

不只是宗教里有,刚才雨林说了,是人味:)
 
两难,如果继续医疗不要钱,费用就会越来越高,10%以上的钱用来医疗了,大家还在抱怨看病要排队等。如果医疗要花钱,这边费用如此之高,新移民们特别是父母移民们还看不看病。
加拿大不加速父母移民不是没有难言之隐,65岁以上老人人均医疗费用为一万加元以上,一家两个老人平均就是2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加拿大3千万人口,65岁以上人口是450万左右,闲得慌说的话挨砸,可是从加拿大全体纳税人的角度看,不是没道理,你要尽孝可以选择移民父母,你嫌加拿大办的慢,你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回到父母身边尽孝,这样父母也不必可怜粑粑躺在这边医院或老人公寓不懂语言了,父母也不必老了还要背井离乡,死也回不到祖坟了。
最值得感恩的是加拿大是仁义之国,国民来自世界各地,热爱加拿大的人们留下来建设更美好的加拿大,加拿大国民也是善良宽厚的国民,就是这里整天骂加拿大的说别的地方好的,这些人还是变态地要留在这里受罪(他们自己觉得受罪吧,加拿大人很享受这里的生活),搞不明白,不喜欢这里回去好了,何苦骂骂咧咧地在这儿冒着生命危险躺医院差点丢命啊,生命毕竟只有一次,珍惜自己生命吧,万一哪天又要看病,都是独子长大的在中国都没吃过这苦,何苦来这吃苦?没人逼你吧?那个山东人讲那么多可怕的故事, 那么可怕的国度还留在这里做什么?中国现在这么富有,你回去还没语言问题,受过高等教育,比民工进城起点高吧,回去吧受苦受难的哥们姐们,就是为了爱情不回去,也不要动心思办父母来,那是大不孝。
哟哟哟,我怎么看着这帖子挺有针对性的啊,加拿大真的很伟大,把一批像您这样的懂得感恩的人留下来建设了。我可没这么随和,10年有5年生活在国内。是的,生命就有一次,我可是不能委屈自己在这里活受罪。

你说的山东人的故事在哪?我很想看看呢。
 
不只是宗教里有,刚才雨林说了,是人味:)
再狡辩一下,;) 雨林还说过,猫狗比人懂感恩。;)

所以,猫狗更有人味?:D:D
 
哟哟哟,我怎么看着这帖子挺有针对性的啊,加拿大真的很伟大,把一批像您这样的懂得感恩的人留下来建设了。我可没这么随和,10年有5年生活在国内。是的,生命就有一次,我可是不能委屈自己在这里活受罪。

你说的山东人的故事在哪?我很想看看呢。

黑大嫂,第一个问题恭喜您答对了,有针对性~~我帖子一是回答月饼的问题,二是对山东人搜集的故事乱弹几句,故事就在这个主题里,大嫂自己查去吧。本人身边也有朋友在这里做过眼部手术,从第一次看医生到手术也就一周时间,也有老人做手术也有大嫂做妇科手术也有好几位在医院生过孩子都很满意。
黑大嫂,恭喜第二个问题您又答对了,加拿大是很伟大~~喜爱加拿大的人来这里享受这里春夏秋冬平等自由和安全的食物干净的空气。很支持大嫂的“生命就有一次,我可是不能委屈自己在这里活受罪”, 10年有5年在这里活受罪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不是糟蹋自己吗,何苦来着?大脑思维正常的人行动独立自由的人不会这么强迫自己委屈自己吧,当然此议论不包括受虐狂和强迫症患者。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