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韩寒的写作水平如何

做人别装屄,

用“他妈”做一下语气助词又如何?



是说论 文字水平:cool::cool:,3楼不用和您辩,就已经完胜了。



至于说气势上,那还得属您。您是一剑封喉。:D:D
 
把这篇东西,跟署名韩寒的<<小镇生活>>放一起读读,就可以知道,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的概率只有亿分之一。

老闹子,你不觉得把小说和说明文放在一起比较,就如同把衣服和鞋子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品质一样有些牵强吗?尤其还要考虑到韩寒本来就属于偏才而非全才。
另外,小说是正式发表的,说明文是以博文形式放在网上的。长期关注韩寒博克的人都知道,韩寒写博克常常写完就直接发出,极少修改,更不会字斟句酌,所以错别字、笔误等等在他的博文里并不少见,那些为他赢得声誉的抨击时政的博文也是如此。
 
老闹子,你不觉得把小说和说明文放在一起比较,就如同把衣服和鞋子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品质一样有些牵强吗?尤其还要考虑到韩寒本来就属于偏才而非全才。
另外,小说是正式发表的,说明文是以博文形式放在网上的。长期关注韩寒博克的人都知道,韩寒写博克常常写完就直接发出,极少修改,更不会字斟句酌,所以错别字、笔误等等在他的博文里并不少见,那些为他赢得声誉的抨击时政的博文也是如此。

说明文和小说的文笔也好,衣服和鞋子的做功也好,都是可以比较的,一点也不牵强。说明文和小说都是用的中文,在说明文里连一句话也讲不通的,在小说里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笔。任何一个号称作家的人,把这样语无伦次的说明文放在博客上(其实一个作家根本就不可能写出这样语无伦次的东西),都会找个地洞钻进去的。

发现跟常识不符合的现象的时候,正常的做法不是相信奇迹,而是产生疑问。
 
学过一点汽车知识的工科生飘过。

一篇技术类的文章被这样吹毛求疵有点过了。莫非要让大家做回“孔乙己”吗?
有本事找他文学类文章挑刺去。

在我看来HH已经把赛车振动问题阐述得很明白了。
 
说明文和小说的文笔也好,衣服和鞋子的做功也好,都是可以比较的,一点也不牵强。说明文和小说都是用的中文,在说明文里连一句话也讲不通的,在小说里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文笔。任何一个号称作家的人,把这样语无伦次的说明文放在博客上(其实一个作家根本就不可能写出这样语无伦次的东西),都会找个地洞钻进去大的。



常识

:cool:

从常识看,我赞成老闹子的说法。例子嘛也不要往远处找了,咱们就Search一下小篆同学的所有帖子,你找不到一篇这样语无伦次的东西(现在的初中生写出这个都不会及格)。

不过,对于天才来说,什么都要另论了,梁文道说的了,韩寒是鲁迅的转世灵童,不需要读书学习知识积累就可以写出天才文章来的。写到这里,我有个想法,也许韩寒在写杂文的时候,鲁迅他老人家就灵魂附体了。韩寒在写赛车时(没听说过鲁迅懂赛车),鲁迅他老人家可能就打盹去了。:blowzy::D

还有一个情况,普通人闹市(不是在卧室哦,那个是放博客上示众的哦)如果衣不遮体或者干脆裸体,恐怕要挨市民的骂,前些天温哥华有个女子在地铁上穿着超短裙故意扭来扭去就被人骂了,有视频为证。可是,要是一位皇帝(现在没皇帝了,偶像在粉眼力比皇帝还要可爱,因为皇帝通常太老了,不够帅不够酷:blowzy:)在闹市衣不遮体,那是不缺赞美衣服新潮的:cool::p

小篆同学多次批评我等行文不懂幽默,这篇习作可入小篆同学慧眼:blink::blowzy:
 
学过一点汽车知识的工科生飘过。



一篇技术类的文章被这样吹毛求疵有点过了。莫非要让大家做回“孔乙己”吗?

有本事找他文学类文章挑刺去



在我看来HH已经把赛车振动问题阐述得很明白了。



从凯文同学的帖子看,凯文也是认可韩寒这篇文字水准与韩寒的文学类文章有不小差距的,这就与LZ的看法原则上是相同的了:D 凯文同学,同志们就是在质疑这两类文章不象出自同一个天才作家之手啊:D 如果出自一个“学过一点汽车知识的工科生”手里,没有人质疑的:blowzy:



好比天才爱因斯坦(注意必须是天才,不是一般的作家或物理学家)随手写出的方程式,是不会写出初中不及格那样的:blowzy:
 
学过一点汽车知识的工科生飘过。

一篇技术类的文章被这样吹毛求疵有点过了。莫非要让大家做回“孔乙己”吗?
有本事找他文学类文章挑刺去。

在我看来HH已经把赛车振动问题阐述得很明白了。

人们好像不是对什么修车文章吹毛求疵,如果你阅读能力没问题的话?
人们是置疑同一个作者,水平为何差别这么大?:)
 
学过一点汽车知识的工科生飘过。

一篇技术类的文章被这样吹毛求疵有点过了。莫非要让大家做回“孔乙己”吗?
有本事找他文学类文章挑刺去。

在我看来HH已经把赛车振动问题阐述得很明白了。

看样子兄台看明白了, 我真的不太懂。我倒也不追求韩寒的文笔和文法, 就想求教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

如何调教赛车的悬挂
韩寒

赛车的避震调教非常的难弄。是底盘调教里非常难的地方。轮胎的倾角和前束往往有数据可查,但悬挂的调教却时刻不同。

避震器有弹簧和避震芯组成。弹簧的选择又很困难。弹簧有其固定的频率,软硬也不是绝对。
频率有高低之分, 和软硬是什么关系?

有的时候,硬的弹簧会反而会觉得很贴地,软的却很弹,一个原因是和避震芯的配合。在香港的人车志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这事很微妙,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所以会有以前军队踏步时候桥粱倒塌之事,皆因共振引起。扯远说,那万一我打个隔,巧合的话,是否可以震死对面的人呢?这罪又如何叛呢。忘了后来书里是怎么解释的。  
按韩的意思, 软的弹簧大概弹性比较足 (软的却很弹), 所以容易弹起来, 那么就会有抓地或者贴地不牢的问题, 那什么叫有的时候? 韩寒的意思是, 大部分情况是硬弹簧不容易抓地是么, 那么硬弹簧不弹为什么不容易抓地呢?
他写的什么共鸣的问题可以列为科学想像, 意思大概是如果弹簧弹得比较巧, 可以把车子弹散架了是么?


总之,很难

弹簧有软硬,悬挂的软硬,回弹的软硬,回弹速度的快慢,向下压力的松紧,释放压力的速度,都是要调教的。这些都影响到赛车的抓地。无论赛车的动力多好,轮胎多咬地,但始终要和地面接触才行。
  
我们的赛车,软硬和回弹释放各有二十多个刻度。前后的避震又不同。组合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
我觉得他这片文章唯一清楚的就是这句话, 意思是有20多个控制组合。不过也跟废话一样, 一个鼠标的设计恐怕也有这么多参数指标呢。
  
经过一年的调教,始终不能满意。在连续的短波路面上释放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但如果把释放速度调快了,反而更加不抓地。这是头疼的问题。后来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车抓地不少,但车体的反应又没原来快了。如果将后面的悬挂调硬,那又有太多的转向过度。是今年要解决的问题。
写了半天, 完全不知所云, 作为赛车手, 如果搞不明白到底如何调车, 还不如不说。不如谈谈作为赛车手, 针对不同的车, 应该怎么控制速度和转向, 毕竟韩大车手只需要控制油离配合和方向盘。韩大车手面临的所有调车问题别的车手也会面对, 不要为自己车赛不好找借口。
 
韩寒的真实文字水平,大多表现在这样的“非小说”之中。看看下面这篇微博,跟楼主所转的,是否属于同一档次?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031113-13.html#post7271270

通过赵老师的文章,欣赏了一段韩寒原汁原味的文字。这个“大作家”的文字水平让我笑倒。
。。。

  石老师,我是韩寒,借用我爸爸的微博登陆一下。感谢你公正的态度,因为一个公共打假人物如果要确定一个作家有代笔必须要有证据,这是重大指控。而且从世界的共识上,如果方舟子没有证据,却提出和确认这个指控,而所有作家都是无法自证的。这其实从刚开始就剥夺了写作者的言论自由,因为无法辩解。所以在全现今世界范围内都不会有这样的指控存在。谢谢,新年快乐。
。。。
 
我来耐心地以我学到的有限的专业知识给你一一解答,看你满不满意。


看样子兄台看明白了, 我真的不太懂。我倒也不追求韩寒的文笔和文法, 就想求教一些不太明白的问题


如何调教赛车的悬挂



韩寒


赛车的避震调教非常的难弄。是底盘调教里非常难的地方。轮胎的倾角和前束往往有数据可查,但悬挂的调教却时刻不同。


避震器有弹簧和避震芯组成。弹簧的选择又很困难。弹簧有其固定的频率,软硬也不是绝对。


频率有高低之分, 和软硬是什么关系?
软硬指的是弹簧的刚度,软的弹簧刚度小,决定频率大小因素除刚度外,还与质量有关。


有的时候,硬的弹簧会反而会觉得很贴地,软的却很弹,一个原因是和避震芯的配合。在香港的人车志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这事很微妙,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所以会有以前军队踏步时候桥粱倒塌之事,皆因共振引起。扯远说,那万一我打个隔,巧合的话,是否可以震死对面的人呢?这罪又如何叛呢。忘了后来书里是怎么解释的。  

按韩的意思, 软的弹簧大概弹性比较足 (软的却很弹), 所以容易弹起来, 那么就会有抓地或者贴地不牢的问题, 那什么叫有的时候? 韩寒的意思是, 大部分情况是硬弹簧不容易抓地是么, 那么硬弹簧不弹为什么不容易抓地呢?
他写的什么共鸣的问题可以列为科学想像, 意思大概是如果弹簧弹得比较巧, 可以把车子弹散架了是么?
没有说软的弹簧弹性足,是说配有软弹簧的系统也可能引起共振问题。就是说共振问题不光光只看弹簧软硬。弹簧弹得巧还真可以把车子弹散架,关于共振的能量有多大,搜youtube上视频看看。

总之,很难

弹簧有软硬,悬挂的软硬,回弹的软硬,回弹速度的快慢,向下压力的松紧,释放压力的速度,都是要调教的。这些都影响到赛车的抓地。无论赛车的动力多好,轮胎多咬地,但始终要和地面接触才行。

我们的赛车,软硬和回弹释放各有二十多个刻度。前后的避震又不同。组合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

我觉得他这片文章唯一清楚的就是这句话, 意思是有20多个控制组合。不过也跟废话一样, 一个鼠标的设计恐怕也有这么多参数指标呢。

不是说就20多个控制组合,是20X20=400多个控制组合,加上前后避震又不同,说明赛车避震调教想找到一组最佳组合很难。

经过一年的调教,始终不能满意。在连续的短波路面上释放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但如果把释放速度调快了,反而更加不抓地。这是头疼的问题。后来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车抓地不少,但车体的反应又没原来快了。如果将后面的悬挂调硬,那又有太多的转向过度。是今年要解决的问题。

写了半天, 完全不知所云, 作为赛车手, 如果搞不明白到底如何调车, 还不如不说。不如谈谈作为赛车手, 针对不同的车, 应该怎么控制速度和转向, 毕竟韩大车手只需要控制油离配合和方向盘。韩大车手面临的所有调车问题别的车手也会面对, 不要为自己车赛不好找借口。
正因为避震调教问题是普众问题,是棘手问题,他才拿出来探讨。如果赛车手只关心油门和方向盘,那他算是一个真正的赛车手吗?一个真正的赛车手是很注重和机械师就赛车问题积极沟通谈及感受,而不光只是关心油门方向盘就ok了,这样机械式的改善工作才好做。
 
我来耐心地以我学到的有限的专业知识给你一一解答,看你满不满意。





如何调教赛车的悬挂



韩寒


赛车的避震调教非常的难弄。是底盘调教里非常难的地方。轮胎的倾角和前束往往有数据可查,但悬挂的调教却时刻不同。


避震器有弹簧和避震芯组成。弹簧的选择又很困难。弹簧有其固定的频率,软硬也不是绝对。


频率有高低之分, 和软硬是什么关系?
软硬指的是弹簧的刚度,软的弹簧刚度小,决定频率大小因素除刚度外,还与质量有关。


有的时候,硬的弹簧会反而会觉得很贴地,软的却很弹,一个原因是和避震芯的配合。在香港的人车志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这事很微妙,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所以会有以前军队踏步时候桥粱倒塌之事,皆因共振引起。扯远说,那万一我打个隔,巧合的话,是否可以震死对面的人呢?这罪又如何叛呢。忘了后来书里是怎么解释的。  

按韩的意思, 软的弹簧大概弹性比较足 (软的却很弹), 所以容易弹起来, 那么就会有抓地或者贴地不牢的问题, 那什么叫有的时候? 韩寒的意思是, 大部分情况是硬弹簧不容易抓地是么, 那么硬弹簧不弹为什么不容易抓地呢?
他写的什么共鸣的问题可以列为科学想像, 意思大概是如果弹簧弹得比较巧, 可以把车子弹散架了是么?
没有说软的弹簧弹性足,是说配有软弹簧的系统也可能引起共振问题。就是说共振问题不光光只看弹簧软硬。弹簧弹得巧还真可以把车子弹散架,关于共振的能量有多大,搜youtube上视频看看。

总之,很难

弹簧有软硬,悬挂的软硬,回弹的软硬,回弹速度的快慢,向下压力的松紧,释放压力的速度,都是要调教的。这些都影响到赛车的抓地。无论赛车的动力多好,轮胎多咬地,但始终要和地面接触才行。

我们的赛车,软硬和回弹释放各有二十多个刻度。前后的避震又不同。组合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

我觉得他这片文章唯一清楚的就是这句话, 意思是有20多个控制组合。不过也跟废话一样, 一个鼠标的设计恐怕也有这么多参数指标呢。

不是说就20多个控制组合,是20X20=400多个控制组合,加上前后避震又不同,说明赛车避震调教想找到一组最佳组合很难。

经过一年的调教,始终不能满意。在连续的短波路面上释放的速度还是不够快,但如果把释放速度调快了,反而更加不抓地。这是头疼的问题。后来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车抓地不少,但车体的反应又没原来快了。如果将后面的悬挂调硬,那又有太多的转向过度。是今年要解决的问题。

写了半天, 完全不知所云, 作为赛车手, 如果搞不明白到底如何调车, 还不如不说。不如谈谈作为赛车手, 针对不同的车, 应该怎么控制速度和转向, 毕竟韩大车手只需要控制油离配合和方向盘。韩大车手面临的所有调车问题别的车手也会面对, 不要为自己车赛不好找借口。
正因为避震调教问题是普众问题,是棘手问题,他才拿出来探讨。如果赛车手只关心油门和方向盘,那他算是一个真正的赛车手吗?一个真正的赛车手是很注重和机械师就赛车问题积极沟通谈及感受,而不光只是关心油门方向盘就ok了,这样机械式的改善工作才好做。

谢谢指教

您这样说我就懂了, 可是您觉得您的表达和韩的表达是一个效果么。您觉得你是个作家么?
 
我来耐心地以我学到的有限的专业知识给你一一解答,看你满不满意。
(后面省略)
你的写作水平比韩寒高! :cool:;)

他的文字我看不明白, 你的我看懂啦. :p:D
 
谢谢指教

您这样说我就懂了, 可是您觉得您的表达和韩的表达是一个效果么。您觉得你是个作家么?

或许他写这些也没指望所有人都看明白吧,他又不是FZZ,一定要写成科普大众文章。无非就是写写自己对赛车避震调教的感受。

别这样反问我啊!我从没说过我是作家。我也不是什么挺韩挺方派。

如果HH是以赛车手的身份写的这篇文章,真没看出此文有什么不妥。
 
老闹子,你不觉得把小说和说明文放在一起比较,就如同把衣服和鞋子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品质一样有些牵强吗?尤其还要考虑到韩寒本来就属于偏才而非全才。

另外,小说是正式发表的,说明文是以博文形式放在网上的。长期关注韩寒博克的人都知道,韩寒写博克常常写完就直接发出,极少修改,更不会字斟句酌,所以错别字、笔误等等在他的博文里并不少见,那些为他赢得声誉的抨击时政的博文也是如此。



韩好像自己说写长篇小说也是一气呵成,极少修改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