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郎朗要来咱村了,有想去捧场的吗?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ten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美丽变化的音色,火山样的热情,精细的处理,超级的气势,顶尖的技巧,就能把一班从来不好好听音乐的外行得罪了,无限的攻击,只为表现自己高雅。实在看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客观一点,对于这样罕有的国宝。

l
 
美丽变化的音色,火山样的热情,精细的处理,超级的气势,顶尖的技巧,就能把一班从来不好好听音乐的外行得罪了,无限的攻击,只为表现自己高雅。实在看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客观一点,对于这样罕有的国宝。

l


装高雅倒谈不上,见过弹钢琴的,可没见过他那么夸张的。感觉弹钢琴是靠琴声来感人,不是靠肢体来表现的。看他弹钢琴,怎么也找不到心中共鸣那种感觉,也许是我层次太低的原因,实在提不上来。
 
装高雅倒谈不上,见过弹钢琴的,可没见过他那么夸张的。感觉弹钢琴是靠琴声来感人,不是靠肢体来表现的。

他那演绎的东方红,我的祖国,听得我想吐。:p
 
装高雅倒谈不上,见过弹钢琴的,可没见过他那么夸张的。感觉弹钢琴是靠琴声来感人,不是靠肢体来表现的。看他弹钢琴,怎么也找不到心中共鸣那种感觉,也许是我层次太低的原因,实在提不上来。

除我的祖国,东方红这些临时应付领导的烂曲子,你能说得上哪个曲子那个句那颗音干燥,哪颗音配合不了作曲的想要的,动作是夸张,但不等于弹的不好。;)


无中生有的攻击。


敬请各位闭目倾听,每个艺术家都有些弱点,不看他的动作,认真听他的音乐,属希世珍宝,万勿错过,损失巨大.
 
他是个熟练工, 不过你把他当稀世珍宝没人拦着

我每年在NAC听8场交响乐, 很满足, 不会去特意听他的。 youtube看一遍就够了。:D
 
zt前辈钢琴大师傅聪这样评论:“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http://www.bh2000.net/classic7/fuchong01.htm
  ----------------------
  
  张五常博客:
  
  郎朗是大演奏家了:世界的多个重要交响乐团都跟他合作过,好评如潮。
  
  郎朗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技术超凡。一九六八年,以技术知名天下的Horowitz复出,我在芝加哥听过两次。今天二十一岁的郎朗,其技术竟然不在昔日的Horowitz之下!表达艺术,技术好就占了一个大便宜。是的,郎朗的钢琴技术流水行云,给我有予取予携的感受。极端困难的章节,他一挥而过,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轻重如摘叶飞花。有这样的技术操纵,感情的表达就远为容易了。艺术是另一回事:郎朗的音乐品味好,有诗意,虽然感情的表达有点夸张,但这代表着个人的风格开始形成。说实话,我欣赏他弹得慢的、轻的曲段,胜于他弹快而激动的掌声雷动之作。是个天才,前途无限。
  
  钢琴演奏之所以绝难杀出重围,是因为音乐演奏是一种共用品。我弹你又弹,各弹同曲,各录同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你比我稍高一线就把我淘汰了!弹琴是弹他人之作,不可以胡乱阐释,而在这约束下还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谈何容易,加上共用品的特征,真的国际大师凤毛麟角。当年在美国的大演奏厅听大师钢琴演奏,听来听去都不及两掌之数
 
他是个熟练工, 不过你把他当稀世珍宝没人拦着

我每年在NAC听8场交响乐, 很满足, 不会去特意听他的。 youtube看一遍就够了。:D
电脑上听不到音色变化,跟现场差距太大。
 
装高雅倒谈不上,见过弹钢琴的,可没见过他那么夸张的。感觉弹钢琴是靠琴声来感人,不是靠肢体来表现的。看他弹钢琴,怎么也找不到心中共鸣那种感觉,也许是我层次太低的原因,实在提不上来。



说到郎某弹琴,只记得他腮帮子上的肥肉烂颤,别的都没什么印象了。。。:D
 
看来,NAC和其他国家的文艺团体都缺少艺术细胞。
 
大师的评论跟我有啥关系?就像国家的GDP在高关我何事?我觉得音乐不是竞技体育,不是谁的技术好,谁就有观众。而是演奏者能否通过琴声打动观众,技巧,技术不是最最重要的,人的素质、修养要更重要。为什么我说他只是工匠而不是琴师,就在于此,说到底就是没有灵魂,他弹琴感觉像一篇堆满华丽辞藻的空洞文章,包装炒作的过多。如果他能真正的坐下来弹琴,也许要比现在好得多。



zt前辈钢琴大师傅聪这样评论:“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http://www.bh2000.net/classic7/fuchong01.htm
  ----------------------
  
  张五常博客:
  
  郎朗是大演奏家了:世界的多个重要交响乐团都跟他合作过,好评如潮。
  
  郎朗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技术超凡。一九六八年,以技术知名天下的Horowitz复出,我在芝加哥听过两次。今天二十一岁的郎朗,其技术竟然不在昔日的Horowitz之下!表达艺术,技术好就占了一个大便宜。是的,郎朗的钢琴技术流水行云,给我有予取予携的感受。极端困难的章节,他一挥而过,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轻重如摘叶飞花。有这样的技术操纵,感情的表达就远为容易了。艺术是另一回事:郎朗的音乐品味好,有诗意,虽然感情的表达有点夸张,但这代表着个人的风格开始形成。说实话,我欣赏他弹得慢的、轻的曲段,胜于他弹快而激动的掌声雷动之作。是个天才,前途无限。
  
  钢琴演奏之所以绝难杀出重围,是因为音乐演奏是一种共用品。我弹你又弹,各弹同曲,各录同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你比我稍高一线就把我淘汰了!弹琴是弹他人之作,不可以胡乱阐释,而在这约束下还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谈何容易,加上共用品的特征,真的国际大师凤毛麟角。当年在美国的大演奏厅听大师钢琴演奏,听来听去都不及两掌之数
 
zt作者:聊闲斋主 回复日期:2009-02-11 11:11:08  回复

  2004-01-29 21:09:28)
  
  德国《镜报》有关郎朗的最新报道情与真——钢琴天才朗朗在柏林音乐厅举办轰动性首场演出
  
  今晚演示的,的确不是一般的钢琴演奏,决非黑白琴键上的娴熟指法。看起来,此刻丝毫没有技巧上的困难,丝毫不机械,丝毫不是工匠式音乐。21岁的中国神童朗朗在柏林的首场演出仿佛得自天赐,仿佛在轻扫尘埃,其效果充满魅力。此人此才子自信、明朗而敏感,以超绝天赋触动世人,令人顿生五体投地之心。朗朗的演出毫无瑕疵,其生命力毫无瑕疵,其音乐毫无瑕疵。
  
  不仅如此,他来自远方,来自遥远的中华帝国,将我们的古典音乐做了新的阐释。他那不可遏制的纯真欢乐、他那诙谐、揶揄、狂热的指法、他那认真诚挚之情都揭示出,没有什么是表演尽了的,阐释尽了的,而只有可以一再重新表演、重新阐释的。一切都可顿悟,一切都可遗忘。各唱片公司和电台强力推出的朗朗形象,相当于21世纪的霍罗维茨。这一时髦用语本身容易让人产生极度的怀疑,但它已得到充分的证实。这一点也为柏林的公众所感受:两首加演曲目取自戈多尔斯基的荒诞的《蝙蝠变奏曲》。座无虚席的音乐厅中,跺脚声、喝彩声、欢呼声此伏彼起,连绵不绝。随后,要求签名的人们在休息厅排起了长队。音乐厅几乎要乱了套,因为休息过后,克里斯托福·埃申巴赫和NDR交响乐队还要演奏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而这才是主要曲目。
  
  人们不禁要问,该怎么收场呢?这位在技巧上无可非议的全才,待他掌握一切后,还将演奏什么呢?哪里有他的演奏伙伴,让他更加体面地、为艺术而不是为谋生地演奏,阐释像贝多芬协奏曲这样的内容呢?也许人们本不该寄予这样的希望,也许朗朗神奇地掌握的,恰恰是音乐中不理智、幼稚的地方,而这正是我们这里认为值得掌握的,是令我们对他的音乐大加赞赏的地方?
  
  无论如何,他最初做出了哗众取宠的姿态。身穿鲜红色高领衬衫的朗朗未及摆放好琴凳,就先在三角钢琴上摆放手指,以便感受他的“传感器”。人们不禁愠怒地想,这是怎样一种激情呀!随着最后一声咳嗽声消失,他马上开始演奏贝多芬G大调协奏曲开场的那段独奏曲,演奏了整首《优美的钢琴曲》,充满抒情的意境。此人既是诗人又是大腕,既是明星又是灾星,既是描绘音乐的人又是精灵,总是集所有这些于一身。接下来,他踩踏板、弹琴键既不做作亦不死板,柔和地变幻出各种色调,析分出色调间的细微差别,做得闻所未闻。始终很清楚的是,他的姿态格外鲜明,灵巧得像白鼬一般,从一个角色滑向另一个角色。
  
  当朗朗这样一个人遇到“优美章节”便仰起头,露出富有神采的笑容,仿佛是将面孔迎向幻想中的太阳时,当他由于心醉神迷而张着口时,或当他一只手配合着做指挥,仿佛对他来说,钢琴、音乐、大厅都过于狭隘有限时,一般来说,这会令人不舒服的。但这一切并非装腔作势,而是情与真的体现,它扣人心弦地体现出另外一点:通常,这是在安排一种对话,把握独奏者与乐队间对话中的冲突。朗朗懂得(埃申巴赫也乐于奉陪),要克服这种间距,完全投入钢琴声合奏般的音响中去,表面上却不为乐队蹩脚的音响所动。显然,乐队的音色不知不觉变得平庸无力了,这一情况影响了他,令他渐渐多少有些沉浸于对这种蹩脚音响的感受中。人们崇拜他满腔青年人的才智,满腔青年人的勇气。终于又有个人出现了,真了不起!
 
zt前辈钢琴大师傅聪这样评论:“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http://www.bh2000.net/classic7/fuchong01.htm
  ----------------------
  
  张五常博客:
  
  郎朗是大演奏家了:世界的多个重要交响乐团都跟他合作过,好评如潮。
  
  郎朗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技术超凡。一九六八年,以技术知名天下的Horowitz复出,我在芝加哥听过两次。今天二十一岁的郎朗,其技术竟然不在昔日的Horowitz之下!表达艺术,技术好就占了一个大便宜。是的,郎朗的钢琴技术流水行云,给我有予取予携的感受。极端困难的章节,他一挥而过,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轻重如摘叶飞花。有这样的技术操纵,感情的表达就远为容易了。艺术是另一回事:郎朗的音乐品味好,有诗意,虽然感情的表达有点夸张,但这代表着个人的风格开始形成。说实话,我欣赏他弹得慢的、轻的曲段,胜于他弹快而激动的掌声雷动之作。是个天才,前途无限。
  
  钢琴演奏之所以绝难杀出重围,是因为音乐演奏是一种共用品。我弹你又弹,各弹同曲,各录同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你比我稍高一线就把我淘汰了!弹琴是弹他人之作,不可以胡乱阐释,而在这约束下还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谈何容易,加上共用品的特征,真的国际大师凤毛麟角。当年在美国的大演奏厅听大师钢琴演奏,听来听去都不及两掌之数

用的着说那么多么?还旁征博引的。

对lang lang,两个字就够了:天才
 
闭上眼,感觉是个钢琴熟练工;睁开眼,恶心的想吐。
 
老话重谈啊。:)

好多年前听过郎朗在渥太华的表演。他这种不可一世的表演风格,不符合我的欣赏习惯,所以以后不会再去听他的表演了。

当然,他的技巧肯定是出类拔萃的。坐我旁边的加拿大老人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赞叹:this boy is amazing! 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

前几天电台里听到说,指挥朱可曼将要退休了。要欣赏他的,得抓紧。上次也是他为郎朗表演作指挥的。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113027-3.html#post7554085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