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前辈钢琴大师傅聪这样评论:“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http://www.bh2000.net/classic7/fuchong01.htm
----------------------
张五常博客:
郎朗是大演奏家了:世界的多个重要交响乐团都跟他合作过,好评如潮。
郎朗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技术超凡。一九六八年,以技术知名天下的Horowitz复出,我在芝加哥听过两次。今天二十一岁的郎朗,其技术竟然不在昔日的Horowitz之下!表达艺术,技术好就占了一个大便宜。是的,郎朗的钢琴技术流水行云,给我有予取予携的感受。极端困难的章节,他一挥而过,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轻重如摘叶飞花。有这样的技术操纵,感情的表达就远为容易了。艺术是另一回事:郎朗的音乐品味好,有诗意,虽然感情的表达有点夸张,但这代表着个人的风格开始形成。说实话,我欣赏他弹得慢的、轻的曲段,胜于他弹快而激动的掌声雷动之作。是个天才,前途无限。
钢琴演奏之所以绝难杀出重围,是因为音乐演奏是一种共用品。我弹你又弹,各弹同曲,各录同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你比我稍高一线就把我淘汰了!弹琴是弹他人之作,不可以胡乱阐释,而在这约束下还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谈何容易,加上共用品的特征,真的国际大师凤毛麟角。当年在美国的大演奏厅听大师钢琴演奏,听来听去都不及两掌之数
zt前辈钢琴大师傅聪这样评论:“郎朗很好!我在英国看过他的演出,跟其他钢琴家都不一样!他蛮有气质的,有一股子“天人合一”的味道!他的技术绝对没问题,可他又不仅仅是有技术。现在技术好的人太多了,一个比一个强,比赛时我们这些作评委的往往被惊得目瞪口呆!可真正的“音乐”就很少能够听到了!我之所以最欣赏郎朗,是因为他的演奏里面有音乐,他的音乐丰满得不得了!李云迪的演奏我没有现场听,光从他的录音来听,跟郎朗根本没得比!郎朗根本就没参加过什么了不得的比赛,他不需要!”
http://www.bh2000.net/classic7/fuchong01.htm
----------------------
张五常博客:
郎朗是大演奏家了:世界的多个重要交响乐团都跟他合作过,好评如潮。
郎朗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技术超凡。一九六八年,以技术知名天下的Horowitz复出,我在芝加哥听过两次。今天二十一岁的郎朗,其技术竟然不在昔日的Horowitz之下!表达艺术,技术好就占了一个大便宜。是的,郎朗的钢琴技术流水行云,给我有予取予携的感受。极端困难的章节,他一挥而过,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轻重如摘叶飞花。有这样的技术操纵,感情的表达就远为容易了。艺术是另一回事:郎朗的音乐品味好,有诗意,虽然感情的表达有点夸张,但这代表着个人的风格开始形成。说实话,我欣赏他弹得慢的、轻的曲段,胜于他弹快而激动的掌声雷动之作。是个天才,前途无限。
钢琴演奏之所以绝难杀出重围,是因为音乐演奏是一种共用品。我弹你又弹,各弹同曲,各录同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听,你比我稍高一线就把我淘汰了!弹琴是弹他人之作,不可以胡乱阐释,而在这约束下还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谈何容易,加上共用品的特征,真的国际大师凤毛麟角。当年在美国的大演奏厅听大师钢琴演奏,听来听去都不及两掌之数
好多年前听过郎朗在渥太华的表演。他这种不可一世的表演风格,不符合我的欣赏习惯,所以以后不会再去听他的表演了。
当然,他的技巧肯定是出类拔萃的。坐我旁边的加拿大老人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赞叹:this boy is amazing! 演出结束时,全场起立,热烈鼓掌,经久不息。
前几天电台里听到说,指挥朱可曼将要退休了。要欣赏他的,得抓紧。上次也是他为郎朗表演作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