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小小女人

新手上路
注册
2013-06-22
消息
38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18
最近有幸读到了钟茂森博士的《窈窕淑女的标准》这本书,真的是很解惑,也受益颇多,非常想跟众姐妹们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姐妹们,请忽略我拙劣的文笔,一定要看哦,小小的先透露一下,未来的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哦!
  
  首先要把这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本书是《宋尚宫?女论语》的一个研习报告,旨在教我们怎么做女人。
  
  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卑弱第一”,要“三从四德”以及“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等这些从古代便传下来的条条款款,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一直存在着质疑的话,那么今天你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首先特别想说的是关于这个男子的刚强和女子的柔弱。现在提倡女子解放,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学着自立,自强,不要靠男性。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追求的是要做一个女强人,男人都是不可靠的,靠自己打拼来的金钱和地位是最可靠的,这种想法搞的自己很累,而且说实话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生活也会有很大影响。对伴侣质疑,对婚姻质疑。
  
  下面摘书里的一些话跟大家分享。 《道德经》里面说到“上善若水”,通常我们也喜欢这样的说法“女人是水做的”。水的上善,水的美在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大地,供灌溉,供饮用,它能在恒顺当中利益众生,又不跟众生有争,甘愿处于大家都不愿意呆的最低处,而且水不需要任何自己的形式,可以随顺河道的形状,给它圆的容器它就是圆的,给它方的它就是方的。这是上善若水。《道德经》里又讲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它能够随顺一切的事物的形状,不管是圆的,方的,弯的,直的,它都能够随顺,易其形状,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也是最坚强的,能够冲毁堤坝,能够滴水穿石,这是所谓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我们常说女人如水,那我们知道这种水之德吗?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是不是该放下一切无谓的挂碍,放下假面具,让自己的真性流露,从今天起,从此轻松的过活,姐妹们,我知道这个也是需要勇气的,勇敢的亮出你柔弱的一面,这才是你最真实的性情。《道德经》上也讲了一句话,讲的很有哲理性,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那初生的小草,婴儿无不是柔软无比的,可是往往这些最柔弱的代表的却是最顽强的生命力。人死的时候身体是硬的,僵硬的,枯槁将死的草木那也是很脆,很刚脆的。所以你就知道了,刚的东西易折,柔的东西才更具韧性。关于柔弱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哦。
  
  关于女子的“三从四德”,这个“三从”里,从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父母是我们长辈,我们应该孝顺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从夫,估计都接受不了,男女应该是平等的,为啥要从他呢?
  
  在古代,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男子受教育的机会比女子多,而且男子受教育是要为国为民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他的见识,思想相对来说总比那个没有受过圣贤教育的女子更加纯正一点,所以听从男子这个有道理。
  
  作为现代人来说,即便是男女平等了,还是有差别存在的---这个天然之别,男子天然的比女子勇武有力。一般男子要撑起一个家,他太柔弱了不行,如果男女都柔弱,这个家是撑不下去的,一刚一柔,刚柔相济,这个结合是最完美的,而且当然是柔的顺从刚的比较容易,刚的顺从柔的,他一下就断了,这个会出问题的。
  
  顺从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高于那个被顺从的,这是真的,圣贤教诲里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如果没有智慧,肯定会执着,执着是烦恼,一执着你就不能够从、不能够顺了。懂得顺,柔的女子能够随时、随着环境可以随缘相处的很好的,这种人的智慧要高。当然这个从也不是盲从,“夫义妇听”,夫如果不义就不能从。但是也不能够抛下他不管,不管也是不义,你要能够帮助先生改过,在随顺当中施行教化,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做得到?这个智慧如何有?要从内求,你从外面学来的是知识,智慧是你本性中就有的,只是你的障碍太多,自己的智慧给障碍住了,一旦放下,智慧就会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
  
  “四德”是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女诫》原文是这样将的,“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于人也”。
  
  一个很有才华,聪明绝顶的女子不一定有妇德,那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恃才傲物,傲慢心起来了,谦卑立刻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很难建立起来。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是说不要执着于这些才华,如果你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第二德:妇言。女子不必很有口才,牙尖嘴利,这个并不是令人赞赏的。第三的: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如果一味追求打扮,心在这上面去务求,那就会忽略了德行,真正的窈窕淑女是重德而不重色的。第四德:妇功也叫女工。能够把工作做好,义务尽到了,敦伦尽分,就很好了,不必工巧过于人。
  
  班昭《女诫》给出了女德更具体的定义,“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幽”即清。“闲”,清闲的闲,就是不要太忙。《弟子规》上讲“事勿忙,忙多错”,太忙就容易出错。女子崇尚细腻,我们不一定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没有跟人竞争的心,一切随缘,本分该做的做好就好,不要贪,贪做也是贪。不贪做自然就得闲,空闲是一种福报,这叫清福,比世间的洪福更有味道。生活优雅恬静,确实是人生一乐。“贞”有定的意思,心定;有正的意思,心正;有诚的意思,意诚;对女子而言还有一个意思是守节。还有“静”,静是安静,能够守静,一个幽闲贞静的女子和一个见到谁都呱啦呱啦的女子比起来,哪种更受尊重,你自己去体会。“守节整齐”是守着妇道,即使丈夫早死也能够矢志不渝,不再改嫁,这个是守节。另一德“整齐”,是说家居生活都有条不紊,“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一个邋遢的女子是很讨人厌的。“动静有法”是说她的进退,她的为人处事,有法就是有规矩,不会乱来,不会轻佻,稳重安详,这叫妇德。
  
  下面是关于男女在家里的分工,传统的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新时代的女性会说,为什么偏偏女主内,女的也可以出去外面工作,为什么不能男主内女主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觉得主内的工作是低贱的。那么听听钟博士的分析,究竟这个主内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女子天职,生儿育女,这个工作男子没有办法代替,只有女子可以生孩子,男子不可以。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孝悌,一个家庭再有家风,有家道,有家学,如果没有人继承,即使是你再辉煌,到最后都是零。那么什么叫有后?有儿女就叫有后吗?孟子讲得好,如果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怎么能叫有后,这样怎么能够继承家风、家道、家学、家业,所以有后是有真正的继承人。那么养儿育女、教育儿女的使命,谁的责任更大?“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母亲的德行会直接传递给儿女,而最初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女性也要工作,挣钱,不输给男性,孩子就交给保姆带,那他长大了必定是“有其姆必有其子”,保姆带孩子肯定没有母亲的那种用心,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为什么要女主内,儿女最好自己教,才能教好。男子外出工作,维持生计,这个当然也很重要。挣钱维持生计的目的,不是只为了饮食男女的各种欲望而已,那跟动物没什么区别,根本的目的还在于是家道能够传承,所以一切围绕教育儿女进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男主外,他是辅助家里的母亲来教养后代。
  
  那么现在的社会上为什么圣贤少了?因为没有圣贤的母亲了。没有圣贤的母亲是因为社会上没有具备女德的女子了。所以有贤女才有贤母,有贤母才有贤子。所谓“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正女德”,所以当代社会提倡学习女德是当务之急了。
  
  下面贴上钟茂森博士演讲的视频的网址,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1633322/
  
  随后我会摘一点书中的精彩语句给大家,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学习女德。
  
  谢谢,感恩!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女人才算是淑女呢?学习了钟博士的这一部《<宋尚宫·女论语>研习报告》,才真正明白,何谓窈窕淑女的真正标准。
     
  现代社会 呼唤淑女 
  
  曾有男性作者撰文“寻找淑女”,这无疑是关注女性道德建设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社会良知的体现。
  
  有一位传统家教很好的男士同仁,三十几岁,是国家公务员,多少人为他牵线搭桥,至今还是孑然一身。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吐露真言:女孩子们打扮起来倒是个个年轻貌美,只是太浮躁了,娇骄二气十足,又虚荣自我,眼中只有“花前月下”。海枯石烂说得响亮,稍不如意,便是“意气昂昂”,想要在柴米油盐中共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几乎不可能,至于相夫教子、礼敬邻里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做人要自重、自爱,尤其女子更要稳重懂得进退,可是现代女子受“张扬个性”的影响,少了些含蓄的美感……所以,他说,宁可终生不娶,也绝不自寻烦恼。还自嘲曰:此曲高乎?奈何和寡!虽然大家觉得也不无道理,但是说不出个究竟。听了钟博士的《女论语》,大家才明白,原来他在寻找淑女!
  
  这位男士在网上听了几次女德教育的课程,慨叹:如果钟博士或者其他有识之士早十年出来给大家讲述《女论语》,进行女德教育,天下会有多少个女子因为懂得淑女的标准,而获得个人和家庭的幸福啊!
  
  有一位很现代的“小女子”,听了钟博士的《女论语》,才发现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女子,原来都是“粗人”。她说乍一听有点郁闷甚至崩溃,因为多年来的行为习惯甚至思想遭到了冲击,但是感受到演讲者的真诚,几遍下来就对祖先的教诲欢喜信受了。这么多粗线条的女子有了规则,虽然一时做不到,毕竟有了标准,日后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也切实有了参照。她在网上感言: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可女德教育,接受女德教育,圆满女德教育,进而使这个社会多出贤女、贤妻,达到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目的。
  
  香港一位朋友在网上看到钟博士正在讲解《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感悟到现代有些女子的不良行为乃至一些影片、广告等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等等,特别给钟博士留言:
  
  ……希望钟博士能把中国古代如何教育女子传统行为规范的更多典籍,录一些讲解,帮助现代女子学习传统教育,恢复女子正气,使他们能够侍奉好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做到正节于内,志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学会日常家务,料理家政,培养女子从小养成孝敬、贤良、慈爱、仁义的人格……也希望诸位女性朋友,在力行圣贤教诲的同时,首先志愿在社会中做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婆婆……
  
  相信,这几位朋友的心声,是我们有志于光大伦理道德教育,普利群蒙,以达家庭、社会和谐的志士仁人共同的誓言。身为一个炎黄子孙,用祖先留给我们的圣贤智慧,用女德闺范成就更多的淑女,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历代重视女德教育,确实是教育之重,是社会亟需。因为女性的素质决定了她们在这个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愿中国女性在新时代的新环境中,不忘圣教祖训,保持传统的东方女性之美德。女德是人的一种内在本善的保持,也是自性光明的不断开启和显发,相信在诸位传递圣贤教诲导引者的不断教育和启发下,中华女子将会开出更加绚丽的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
  
  
  
  
  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睦稳定直接关乎社会、国家的安定繁荣,所以女德教育的根本目的还在于使家道承传,因此女德教育的一切也必然是围绕着教育儿女来进行。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男主外,也是辅助母亲来教养后代。到底能不能有后?有什么样的后代?原因在内不在外。最重要的是看自己有没有德行。这个“后”,不仅仅是事相上的儿女,能够守住家道、家业的子女,才算是真正的有后。家业是一家人的福报,福报是看他的德。如果儿女败家亡身甚至杀父弑母,如何算是有后?所以,没有德行,能力再强,表面上事业多么成功,都不能说是有后。
  
  一位女子听了钟博士的《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女论语>》,感叹相见恨晚。她说听着先祖圣哲留下来的人生智慧,真是一种高贵的享受,多次抑制不住想掉眼泪。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仿佛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楼梯,让她踏踏实实地迈入了圣贤教育的殿堂……
  
  她说当今之世,能够有缘接触到钟博士的讲义,懂得了真正淑女的标准,感到非常幸运;自己这一生没有做到一点点淑女的样子,也有很多的人生遗憾,但是一想到许多有缘人这一生会因为《女论语》而少走很多弯路,便是万分欣幸。
  
  以前她的中学志愿是“做一个家庭主妇”,当时班上的同学以及自己的亲姐妹都笑说“没出息”,而这个时代确实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上苍恩赐她一个乖巧的女儿,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还很自豪培养了一个善人,现在觉得标准太低了,很惭愧没有德能把女儿培养成淑女。于是立下志愿,希望帮助有缘的女子成为淑女,这样才能真正帮助社会培养君子乃至圣贤后代啊,圣贤人教诲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好女子,怎么有好妻子、好母亲,没有好母亲如何能够教育出好的孩子,“至要莫若教子”,教子之中教女为重,确实如此!
  
  如何有后呢?一个女子在家孝敬父母,扎好德行的根,出嫁后才能敬老爱家,助夫成德,善教儿女,真正完成相夫教子、成就家道的责任。俗话说:一个好女子可以旺三代。钟博士在报告中讲到,大事的成功往往在于小节,一位女子的德行、操守并不是从她轰轰烈烈的行为里体现的,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涵养自己的德行,她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是德行的体现。而一个女子,对每一样事物,即使是倒茶、做饭、擦桌子、扫地,都以认真恭敬的心去做。学会做事,女子才能够立身,也就是在成就圣贤之道。
  
  慕贤当慕其心,我们学的是古人的心境。比如,暖被子和扇席子这些古人的孝行,我们现代人冬天一定要用自己的身体给老人暖被子吗?夏天拿一把蒲葵扇在床边去扇吗?有了孝敬老人的这个心境之后,我们可以看看如何开电热毯,如何给老人用空调,对于一些生活的细节,钟博士在课程中都有详尽的陈述。
  
  钟博士自幼力行传统文化的圣贤教诲,近年来又深入儒释道三家经教,研习讲解了多部经典。鉴于这种深厚道德学问的底蕴,钟博士对于经典的研习,不是仅限于文字表面的功夫,往往能够“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传递出来的圣贤教诲也总是真心妙用,让现代人很有下手处。尤其是钟博士用心选摘了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让许多光辉的女德典范从书本中、从远古、从西方来到东方传统文化女德教育的讲堂,既恪守“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古训,又能老树新芽,古为今用乃至西为东用,自然大家能有真实的受用。
  
  在报告中,钟博士特别提醒,教育子女如果“爱之不以道,适足以害之”。所以古人调教子女从小就严厉要求,父母教育得法,孩子做事不仅增强能力和责任感,也会生起感恩父母长辈的孝敬之心,所以孩子做事情的心境很重要,所谓“习劳知感恩,行孝最快乐”。
  
  钟博士的母亲说:优秀是教出来的,父母是第一教师。
  
  本报告中也选取了一些圣贤女范的案例,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有德、身正。所谓“身教则从”。尤其宋代两位大儒二程之母,自幼承蒙父亲之教,心性光明,又一生积德行善,可谓内外双修,完成了对一代大儒敦厚性情的圆满教化,实在是有后的典范。
  
  开卷有益。但愿诸位有缘人早日展卷,与历代圣贤女德闺范感应道交,为家庭、国家、社会培养真正有德的后人。
  
  
  
  
  女德似水 善利不争
  
  
  
  
  《礼记·学记》云: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学习了《女论语》,才知道一个女子在家里的殷勤,原来是爱心,只问施恩,不求回报。因为先有恩,后有爱;爱,重在落实,有了恩,爱才落在了实处。
  
  原来女德要似水。因为水的美在于谦德、下位、卑弱、不争。海为百谷之王因为善下;则因为水之善下,而被誉为上善,引发我们的思考,何谓“上”“下”?又讲“不争”,做到不争,是因为“舍掉欲念”,舍掉自我,放下了自私自利。所谓天理战胜了人欲,自我欲“仁”而“斯仁至矣”。柔弱女子相夫教子,滋润家庭,行上善之德,以身“教”“化”到丈夫和孩子,本位之中,无私无我,奉献于家国天下,成就圣贤行谊。大哉,女德!
  
  想到失教的一些现代女子,没有人告诉她们温柔的母亲最美,一个女子最完美的事业是相夫教子,是家庭的和睦、家族的兴旺乃至国家的昌隆。有些女子太强了,强到让人望而却步。有人说“女强人是贴在墙上无人问津的女人”,女人太强,如石头,男人用脚踢可能都会怕脚痛;如果女子如水,男子就愿意用双手把女子捧起来。有些强势的女子的确赢了“世界”,可是输了家庭和孩子,输了女子自然的本位,去越位赢得了“世界”,又如何?
  
  温柔似水的女子能够忍耐,耐心是爱心。因为忍是以大局为重,所以忍到风平浪静,忍到家和人乐。她们知道女子的力量是温柔,水一直滴终究可以穿石。“夫义妇听”,学习了《女论语》才明白原来妻子听的是丈夫的“义”,如果没有道义,不仅不能“听”,还有劝导、教化丈夫的责任和义务。所谓助夫成德,不仅是随喜功德,顺势与丈夫做些有德之事,如果丈夫偏离道义,甚至不“仁”不“义”的时候,还要挺身而出,“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以柔胜刚,是坤德似水的女子们“滴水穿石”的功夫。
  
  水,洗濯尘垢,善利万物而不争;随方就圆,不执着一个姿态;水谦卑向下而奔流到东,方向不变;水遇热成汽,幻化于无形;遇冷结成冰霜,凝固成冰清玉洁;遇到同道便欢喜相容,共同演绎一段奔流到海的精彩……让我们由水的品德体会女子之德,真是美哉!
  
  原以为《论语》是适合每一个层面的人学习,仔细听来,《女论语》也确实不仅仅是女子才要学习的,其中生活的点点滴滴,透过那些生活的细节,体会到事务背后的存心;比如,女子殷勤对待丈夫和孩子是爱心;那么男士殷勤对待妻子和孩子是不是爱心?亦复如是。所以,学习要善于把自己拉到所听、看的境界中去;举一反三,“学而时习”,才得真实受用。
  
  社会上多一个好女子,就可能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妈妈温柔贤淑吗?丈夫们不希望妻子与自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吗?男孩子不希望自己得遇“窈窕淑女”吗?我们如果有了女儿不希望她清贞庄重吗?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让我们一起倡导女德教育,让我们的社会中多一些德行如水的淑女,为和睦家庭、社会和谐真实地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男女有别 尊重女性
  
  
  
  
  中国历来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礼运·大同篇》也说:男有分,女有归。在教育子女时,也一般是丈夫扮黑脸、妻子唱红脸。
  
  当今之世,这些差异似乎越来越模糊。在很多家庭,妈妈严格约束了孩子的生活,而父亲则显得宽容一些。传统的“严父慈母”形象逐渐被“严母慈父”所替代。
  
  现代家庭常有的一个现象,母亲管教孩子,丈夫忙,在家少,家里老人又容易宠爱孩子,母亲一个人扮演父、母的双重角色,久而久之,就容易急躁,母亲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日益跌落。
  
  有一组调查数据: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对事业、对成功充满信心,在一份高校关于“男人应该以事业为主,女人应以家庭为重”的问卷调查中,当时有85%的女大学生选择了“不”,说明绝大多数人拒绝“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角色。十年后,上海市妇联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传统女性角色的支持率居然大大上升。
  
  一个女子,不管社会角色如何,总统也好,清洁工也罢,女性的自然角色没有变,就是繁衍后代的天然职责不变,这是真正的“男女有别”,其实拒绝传统,这是近百年来传统教育缺失造成的一种“盲目”。
  
  忽略人类有史以来就客观存在的“男女有别”,只从男女同工同酬谈“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确有点尴尬。
  
  中国传统教育中,从胎教到幼年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都是要培养女子的温良恭俭、清娴贞静、守节整齐、言辞得当、谦让卑弱等等以居家为主的修身齐家的优良品德。
  
  只有从人类本源、人伦道德、文化精神回到女性本位,才有可能给予女性真正的尊重。
  
  学习了《宋尚宫·女论语》,经过钟博士讲解,才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是倡导女子都不要有才华,或者泯灭女性的才华,而是不要执着自己本身的才华,恃才傲物,傲视丈夫、亲人朋友乃至周围有缘相识的人,没有了上下尊卑,那这个才华确实不如没有的好。
  
  女子在现代社会似乎有着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同时她们的妇道、妇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学》里讲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根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前提和方法,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基础,修德进业,持家教子,男女皆当如此。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由于失教,中国现代女性,在婚姻观、道德观、审美观等一系列价值观念面前感到困惑,甚至出现了迷失与危机。拜金、享乐主义亦有滋生和蔓延;廉耻观和贞操观念淡泊、缺失;缺乏健康的审美取向。凡此种种,都是忽略了宇宙间自然秩序安排的合理性,是女子没有找到本位的结果。夫妇有别本是自然秩序的一个部分,又是人伦秩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的社会分工,才使男女各得其宜,各得其所,这是天理自然的道德秩序。女性负担着自然赋予的人类生生不息的重任,这种自然属性是女子尊贵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来的母亲,女子需要自幼培育妇道、涵养妇德、修习女事、积累女功,为修身、齐家打基础。
  
  只有承认男女有别,女性才可能得到社会真正的尊重。现代一些女子,为了工作,牺牲青春年华,事业小成,她们才发现自己错过了结婚的最佳时段;还有的女子为保住现有的工作位置,不敢公开自己的婚姻,更不敢养育孩子,为此而失去了在黄金年龄做母亲的机会,有的甚至还可能遗憾终生。如此下去,女性对自身的天然角色,会逐渐失去自信,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堪忧。所以,男女都一样,只是一个虚幻的口号而已,代替不了“男女有别”的天然事实。男女真的都一样了,造物主就失去了造出“男”“女”的意义了。那么女性还存在吗?
  
  朱熹夫子曰:是以男正乎外,女正乎内,身修家齐。国治而天下平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弘扬女德 我之责任
  
  
  
  
  钟博士作为一个优秀的现代学子,一个金融博士,二十六岁登上美国大学讲堂做了教授,三十三岁成为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终身教授,他的成就也算是令人瞩目了,如今能够舍弃高薪以及一切名位,毅然走上弘扬圣贤文化的道路,回溯源头,深切感念伟大的母亲赵良玉老师的恩德。
  
  感念母恩,钟博士为母亲写过一首《慈母颂》:春秋六秩转瞬间,育儿辛苦三十年。昔有孟母勤策励,而今家慈不让贤。不恋高薪教授衔,唯希独子德比天。从来豪圣本无种,但以诚明度世间。辛勤教子几十年,无私的奉献给了整个社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母亲的感到社会不是缺少一个金融博士,而是缺少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人才,基于对国家、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位以传统家教成功培养儿子成才的模范母亲,敦促儿子为和谐世界立德、立功、立言,成就儿子走圣贤之路。她说: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小孝;能孝敬天下的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大孝;能成就圣贤,普利众生,使千秋万代的人获益无穷是至孝。我支持儿子走上大孝,奔向至孝……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大爱的铮铮誓言,这是家庭母慈子孝的升华,这是圣贤风范的伟大演绎,扪心扣问,不知当代几人?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容易枯竭。钟博士承继母志,不负师恩,四年来不疲不厌,徜徉在圣贤智慧的海洋,“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作为一个传递“圣人之训”的载体,台下日日精勤考证讲义,台上谆谆传递圣贤之道,学无止境,于此无私的付出奉献中,博士逐渐成就了和成就着自己的道德学问。
  
  朋友们,相信父母爱我们吗?相信;相信父母的父母也爱父母吗?相信。依次上溯到古圣先贤,相信祖先是爱我们后世子孙的。祖师大德百年前即说女德母教是社会“急务”,在百年失教后的今天,钟博士弘扬传统文化,宣讲女德,更是当今社会所亟需,值此时节因缘,我们明白了女德教育的社会意义,倍觉珍惜。
  
  钟博士在《宋尚宫·女论语》的研习报告中,当堂数次给女子立志,因为让女德教育与现代社会不再遥远,重点更在于女子们的“学而时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女论语》偏重行门,把女子居家的所有行谊都详细列举出来,钟博士则把一些关于女德、家庭、人性和伦理的圣贤教育理念贯穿于报告的始终。
  
  相信本研习报告一定会启迪群蒙,尤其导引女子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深远责任感,从心境上尽快回归本位。即使事相上还仍然在经理、董事长的位置,内心中有了淑女的标准,懂得了“从一”“贞节”“清娴”“妇德”等等有关女德母教的真正涵义,自己的内心如果充满光明,具足了智慧,就会“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就一定会找到自己、家庭的幸福,也会把自己的人生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有缘学习的女子,若能立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教在社会中作出榜样,必能光大女德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我们也相信《弟子规》所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钟博士三十个小时的谆谆教诲,旨在唤起有缘人对女德教育的重视,并把女德教育与家国天下的责任自然融合在一起,用一种使命感去培养教育女子,这种意识是真正利国利民的长远心,因为家、国、天下三位本来即是一体,而女子是宇宙自然法则赋予的这一体的本源,所以女德母教,乃教育之重,关乎修齐治平。
  
  古来都是因为有贤母,才教出来历代圣贤。诚愿天下女子都能力行女德,为家庭培养后代、为社会培养后代,只有家庭和睦,才可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和谐。
 
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

没搞错吧?精神胜利法?
 
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

没搞错吧?精神胜利法?

弓虽!无耳卯!这么长的贝占子亻尔也看白勺这么完


:jiayou:
 
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

没搞错吧?精神胜利法?


争斗需要双方一起争,一方不争,就没有争斗。
 
弓虽!无耳卯!这么长的贝占子亻尔也看白勺这么完


:jiayou:

我不但看了,还领会中心思想了呢。哎,脑子快就是没办法。:tx:

这文章是写给人生终极目标是有“君子逑”的淑女的。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女子无财便是德”

这话放到今天也没错。女人一旦有了钱,就回去狂购物。买够了就互相八卦攀比。。。男人的日子就不好过:tx:
 
我不但看了,还领会中心思想了呢。哎,脑子快就是没办法。:tx:

这文章是写给人生终极目标是有“君子逑”的淑女的。

应该是给非淑女看的,淑女不用看。:tx:
 
我不但看了,还领会中心思想了呢。哎,脑子快就是没办法。:tx:

这文章是写给人生终极目标是有“君子逑”的淑女的。
佩服,常读博士论文练出来的耐力:p
 
因该是给非淑女看的,淑女不用看。:tx:

非常有见地啊。淑女无才,不白丁就不错了,这么长的文章给她看,看也看不懂。

你知道这么多,算有才吗?
 
非常有见地啊。淑女无才,不白丁就不错了,这么长的文章给她看,看也看不懂。

你知道这么多,算有才吗?

"一个很有才华,聪明绝顶的女子不一定有妇德,那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恃才傲物,傲慢心起来了,谦卑立刻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很难建立起来。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是说不要执着于这些才华,如果你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第二德:妇言。女子不必很有口才,牙尖嘴利,这个并不是令人赞赏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