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幸读到了钟茂森博士的《窈窕淑女的标准》这本书,真的是很解惑,也受益颇多,非常想跟众姐妹们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姐妹们,请忽略我拙劣的文笔,一定要看哦,小小的先透露一下,未来的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哦!
首先要把这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本书是《宋尚宫?女论语》的一个研习报告,旨在教我们怎么做女人。
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卑弱第一”,要“三从四德”以及“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等这些从古代便传下来的条条款款,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一直存在着质疑的话,那么今天你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首先特别想说的是关于这个男子的刚强和女子的柔弱。现在提倡女子解放,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学着自立,自强,不要靠男性。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追求的是要做一个女强人,男人都是不可靠的,靠自己打拼来的金钱和地位是最可靠的,这种想法搞的自己很累,而且说实话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生活也会有很大影响。对伴侣质疑,对婚姻质疑。
下面摘书里的一些话跟大家分享。 《道德经》里面说到“上善若水”,通常我们也喜欢这样的说法“女人是水做的”。水的上善,水的美在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大地,供灌溉,供饮用,它能在恒顺当中利益众生,又不跟众生有争,甘愿处于大家都不愿意呆的最低处,而且水不需要任何自己的形式,可以随顺河道的形状,给它圆的容器它就是圆的,给它方的它就是方的。这是上善若水。《道德经》里又讲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它能够随顺一切的事物的形状,不管是圆的,方的,弯的,直的,它都能够随顺,易其形状,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也是最坚强的,能够冲毁堤坝,能够滴水穿石,这是所谓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我们常说女人如水,那我们知道这种水之德吗?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是不是该放下一切无谓的挂碍,放下假面具,让自己的真性流露,从今天起,从此轻松的过活,姐妹们,我知道这个也是需要勇气的,勇敢的亮出你柔弱的一面,这才是你最真实的性情。《道德经》上也讲了一句话,讲的很有哲理性,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那初生的小草,婴儿无不是柔软无比的,可是往往这些最柔弱的代表的却是最顽强的生命力。人死的时候身体是硬的,僵硬的,枯槁将死的草木那也是很脆,很刚脆的。所以你就知道了,刚的东西易折,柔的东西才更具韧性。关于柔弱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哦。
关于女子的“三从四德”,这个“三从”里,从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父母是我们长辈,我们应该孝顺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从夫,估计都接受不了,男女应该是平等的,为啥要从他呢?
在古代,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男子受教育的机会比女子多,而且男子受教育是要为国为民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他的见识,思想相对来说总比那个没有受过圣贤教育的女子更加纯正一点,所以听从男子这个有道理。
作为现代人来说,即便是男女平等了,还是有差别存在的---这个天然之别,男子天然的比女子勇武有力。一般男子要撑起一个家,他太柔弱了不行,如果男女都柔弱,这个家是撑不下去的,一刚一柔,刚柔相济,这个结合是最完美的,而且当然是柔的顺从刚的比较容易,刚的顺从柔的,他一下就断了,这个会出问题的。
顺从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高于那个被顺从的,这是真的,圣贤教诲里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如果没有智慧,肯定会执着,执着是烦恼,一执着你就不能够从、不能够顺了。懂得顺,柔的女子能够随时、随着环境可以随缘相处的很好的,这种人的智慧要高。当然这个从也不是盲从,“夫义妇听”,夫如果不义就不能从。但是也不能够抛下他不管,不管也是不义,你要能够帮助先生改过,在随顺当中施行教化,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做得到?这个智慧如何有?要从内求,你从外面学来的是知识,智慧是你本性中就有的,只是你的障碍太多,自己的智慧给障碍住了,一旦放下,智慧就会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
“四德”是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女诫》原文是这样将的,“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于人也”。
一个很有才华,聪明绝顶的女子不一定有妇德,那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恃才傲物,傲慢心起来了,谦卑立刻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很难建立起来。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是说不要执着于这些才华,如果你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第二德:妇言。女子不必很有口才,牙尖嘴利,这个并不是令人赞赏的。第三的: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如果一味追求打扮,心在这上面去务求,那就会忽略了德行,真正的窈窕淑女是重德而不重色的。第四德:妇功也叫女工。能够把工作做好,义务尽到了,敦伦尽分,就很好了,不必工巧过于人。
班昭《女诫》给出了女德更具体的定义,“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幽”即清。“闲”,清闲的闲,就是不要太忙。《弟子规》上讲“事勿忙,忙多错”,太忙就容易出错。女子崇尚细腻,我们不一定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没有跟人竞争的心,一切随缘,本分该做的做好就好,不要贪,贪做也是贪。不贪做自然就得闲,空闲是一种福报,这叫清福,比世间的洪福更有味道。生活优雅恬静,确实是人生一乐。“贞”有定的意思,心定;有正的意思,心正;有诚的意思,意诚;对女子而言还有一个意思是守节。还有“静”,静是安静,能够守静,一个幽闲贞静的女子和一个见到谁都呱啦呱啦的女子比起来,哪种更受尊重,你自己去体会。“守节整齐”是守着妇道,即使丈夫早死也能够矢志不渝,不再改嫁,这个是守节。另一德“整齐”,是说家居生活都有条不紊,“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一个邋遢的女子是很讨人厌的。“动静有法”是说她的进退,她的为人处事,有法就是有规矩,不会乱来,不会轻佻,稳重安详,这叫妇德。
下面是关于男女在家里的分工,传统的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新时代的女性会说,为什么偏偏女主内,女的也可以出去外面工作,为什么不能男主内女主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觉得主内的工作是低贱的。那么听听钟博士的分析,究竟这个主内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女子天职,生儿育女,这个工作男子没有办法代替,只有女子可以生孩子,男子不可以。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孝悌,一个家庭再有家风,有家道,有家学,如果没有人继承,即使是你再辉煌,到最后都是零。那么什么叫有后?有儿女就叫有后吗?孟子讲得好,如果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怎么能叫有后,这样怎么能够继承家风、家道、家学、家业,所以有后是有真正的继承人。那么养儿育女、教育儿女的使命,谁的责任更大?“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母亲的德行会直接传递给儿女,而最初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女性也要工作,挣钱,不输给男性,孩子就交给保姆带,那他长大了必定是“有其姆必有其子”,保姆带孩子肯定没有母亲的那种用心,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为什么要女主内,儿女最好自己教,才能教好。男子外出工作,维持生计,这个当然也很重要。挣钱维持生计的目的,不是只为了饮食男女的各种欲望而已,那跟动物没什么区别,根本的目的还在于是家道能够传承,所以一切围绕教育儿女进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男主外,他是辅助家里的母亲来教养后代。
那么现在的社会上为什么圣贤少了?因为没有圣贤的母亲了。没有圣贤的母亲是因为社会上没有具备女德的女子了。所以有贤女才有贤母,有贤母才有贤子。所谓“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正女德”,所以当代社会提倡学习女德是当务之急了。
下面贴上钟茂森博士演讲的视频的网址,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1633322/
随后我会摘一点书中的精彩语句给大家,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学习女德。
谢谢,感恩!
首先要把这本书的一些基本情况跟大家介绍一下,本书是《宋尚宫?女论语》的一个研习报告,旨在教我们怎么做女人。
对于“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要卑弱第一”,要“三从四德”以及“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等这些从古代便传下来的条条款款,如果你也和我一样一直存在着质疑的话,那么今天你就可以得到解答了。
首先特别想说的是关于这个男子的刚强和女子的柔弱。现在提倡女子解放,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学着自立,自强,不要靠男性。所以,在我的观念中,我一直追求的是要做一个女强人,男人都是不可靠的,靠自己打拼来的金钱和地位是最可靠的,这种想法搞的自己很累,而且说实话对于我自己未来的生活也会有很大影响。对伴侣质疑,对婚姻质疑。
下面摘书里的一些话跟大家分享。 《道德经》里面说到“上善若水”,通常我们也喜欢这样的说法“女人是水做的”。水的上善,水的美在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滋养大地,供灌溉,供饮用,它能在恒顺当中利益众生,又不跟众生有争,甘愿处于大家都不愿意呆的最低处,而且水不需要任何自己的形式,可以随顺河道的形状,给它圆的容器它就是圆的,给它方的它就是方的。这是上善若水。《道德经》里又讲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它能够随顺一切的事物的形状,不管是圆的,方的,弯的,直的,它都能够随顺,易其形状,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也是最坚强的,能够冲毁堤坝,能够滴水穿石,这是所谓的“弱能胜强,柔能胜刚”。
我们常说女人如水,那我们知道这种水之德吗?不与人争,只是让,柔顺一切,永远从高处流往低处,把高位让人,它就服最低的,绝对不与人争。要知道不与人争,这世上就没有人与你争,你能柔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战胜的了你,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是不是该放下一切无谓的挂碍,放下假面具,让自己的真性流露,从今天起,从此轻松的过活,姐妹们,我知道这个也是需要勇气的,勇敢的亮出你柔弱的一面,这才是你最真实的性情。《道德经》上也讲了一句话,讲的很有哲理性,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那初生的小草,婴儿无不是柔软无比的,可是往往这些最柔弱的代表的却是最顽强的生命力。人死的时候身体是硬的,僵硬的,枯槁将死的草木那也是很脆,很刚脆的。所以你就知道了,刚的东西易折,柔的东西才更具韧性。关于柔弱就不多说了,大家自己体会哦。
关于女子的“三从四德”,这个“三从”里,从父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父母是我们长辈,我们应该孝顺他们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从夫,估计都接受不了,男女应该是平等的,为啥要从他呢?
在古代,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因为男子受教育的机会比女子多,而且男子受教育是要为国为民的,所谓“学而优则仕”,他的见识,思想相对来说总比那个没有受过圣贤教育的女子更加纯正一点,所以听从男子这个有道理。
作为现代人来说,即便是男女平等了,还是有差别存在的---这个天然之别,男子天然的比女子勇武有力。一般男子要撑起一个家,他太柔弱了不行,如果男女都柔弱,这个家是撑不下去的,一刚一柔,刚柔相济,这个结合是最完美的,而且当然是柔的顺从刚的比较容易,刚的顺从柔的,他一下就断了,这个会出问题的。
顺从是一种智慧,这个智慧高于那个被顺从的,这是真的,圣贤教诲里叫做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自己如果没有智慧,肯定会执着,执着是烦恼,一执着你就不能够从、不能够顺了。懂得顺,柔的女子能够随时、随着环境可以随缘相处的很好的,这种人的智慧要高。当然这个从也不是盲从,“夫义妇听”,夫如果不义就不能从。但是也不能够抛下他不管,不管也是不义,你要能够帮助先生改过,在随顺当中施行教化,如果没有智慧怎么做得到?这个智慧如何有?要从内求,你从外面学来的是知识,智慧是你本性中就有的,只是你的障碍太多,自己的智慧给障碍住了,一旦放下,智慧就会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
“四德”是指妇德、妇容、妇言、妇功。《女诫》原文是这样将的,“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于人也”。
一个很有才华,聪明绝顶的女子不一定有妇德,那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对于这个才产生了执着,恃才傲物,傲慢心起来了,谦卑立刻没有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很难建立起来。所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无才是说不要执着于这些才华,如果你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第二德:妇言。女子不必很有口才,牙尖嘴利,这个并不是令人赞赏的。第三的:妇容。不必颜色美丽,如果一味追求打扮,心在这上面去务求,那就会忽略了德行,真正的窈窕淑女是重德而不重色的。第四德:妇功也叫女工。能够把工作做好,义务尽到了,敦伦尽分,就很好了,不必工巧过于人。
班昭《女诫》给出了女德更具体的定义,“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幽”即清。“闲”,清闲的闲,就是不要太忙。《弟子规》上讲“事勿忙,忙多错”,太忙就容易出错。女子崇尚细腻,我们不一定要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没有跟人竞争的心,一切随缘,本分该做的做好就好,不要贪,贪做也是贪。不贪做自然就得闲,空闲是一种福报,这叫清福,比世间的洪福更有味道。生活优雅恬静,确实是人生一乐。“贞”有定的意思,心定;有正的意思,心正;有诚的意思,意诚;对女子而言还有一个意思是守节。还有“静”,静是安静,能够守静,一个幽闲贞静的女子和一个见到谁都呱啦呱啦的女子比起来,哪种更受尊重,你自己去体会。“守节整齐”是守着妇道,即使丈夫早死也能够矢志不渝,不再改嫁,这个是守节。另一德“整齐”,是说家居生活都有条不紊,“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一个邋遢的女子是很讨人厌的。“动静有法”是说她的进退,她的为人处事,有法就是有规矩,不会乱来,不会轻佻,稳重安详,这叫妇德。
下面是关于男女在家里的分工,传统的家庭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新时代的女性会说,为什么偏偏女主内,女的也可以出去外面工作,为什么不能男主内女主外?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觉得主内的工作是低贱的。那么听听钟博士的分析,究竟这个主内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女子天职,生儿育女,这个工作男子没有办法代替,只有女子可以生孩子,男子不可以。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孝悌,一个家庭再有家风,有家道,有家学,如果没有人继承,即使是你再辉煌,到最后都是零。那么什么叫有后?有儿女就叫有后吗?孟子讲得好,如果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这怎么能叫有后,这样怎么能够继承家风、家道、家学、家业,所以有后是有真正的继承人。那么养儿育女、教育儿女的使命,谁的责任更大?“人少时常近于母,故受其习染最深”,母亲的德行会直接传递给儿女,而最初的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的女性也要工作,挣钱,不输给男性,孩子就交给保姆带,那他长大了必定是“有其姆必有其子”,保姆带孩子肯定没有母亲的那种用心,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为什么要女主内,儿女最好自己教,才能教好。男子外出工作,维持生计,这个当然也很重要。挣钱维持生计的目的,不是只为了饮食男女的各种欲望而已,那跟动物没什么区别,根本的目的还在于是家道能够传承,所以一切围绕教育儿女进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男主外,他是辅助家里的母亲来教养后代。
那么现在的社会上为什么圣贤少了?因为没有圣贤的母亲了。没有圣贤的母亲是因为社会上没有具备女德的女子了。所以有贤女才有贤母,有贤母才有贤子。所谓“治天下,首正人伦;正人伦,首正夫妇;正夫妇,首正女德”,所以当代社会提倡学习女德是当务之急了。
下面贴上钟茂森博士演讲的视频的网址,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11633322/
随后我会摘一点书中的精彩语句给大家,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学习女德。
谢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