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另外一种声音这么说:
大规模屠杀海豹带来哪些生态隐忧?
专家认为:海豹数量增长,不应成为捕杀海豹的理由,而应减少人为对自然生态平衡的干预
有这样一组数据:加拿大格陵兰海豹数量较上世纪70年代增长了3倍,达到30年最高水平。
但是,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郭鹏看来,这个数据不能够成为大规模屠杀海豹以期达到维护海豹种群稳定和保护生态系统的根据。第一, 我们无法根据一个或者两个物种的个别种群在过去近40年内的变化来断定整个生态系统是否处于健康状态;第二,这样的调查不足以成为对自然生态系统采取人工 干预的依据,因为它没有将渔业本身看作是对海洋生态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而从生态保护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并不客观的视角。
他指出,从科学的立场上来看,人为地对自然生态进行干预的许多后果是不可能预见的,这样的人为干预行为,如果可以成为政府的决策,则更需要有极 其充分的科学依据;这些依据不是来自某一方面的专家,它需要一个中立的科学团体,包括各方面的专家,经过多年相当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需要经过科学的反 复论证和批判才能够得出。
即使能有足够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干预是必要的,它手段的人道性与非产业化也是首要的考虑。目前世界上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大都与全球工业化以及产业化的普及有关,是由于人过多、过快地向自然索取造成的。
在西方,科学界对于大规模捕杀海洋哺乳动物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有深刻的认识,这直接导致美国早在1972年全面禁止海洋哺乳动物制品的进口。另 外,海豹产业的非人道性也是欧盟在2010年禁止海豹制品进口的一个主要原因。野生动物,从原则上讲,是属于大自然,属于地球本身的。
在郭鹏看来,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拥有几千年的农业文明,与自然和谐共处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国拥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不只是潜在的 消费者,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如果让它成为破坏海洋生态的力量,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吃亦有道,穿亦有道”,作为一个地球公民,在生态危机重重的今天, 不能不负责任地吃,不讲道义地穿。吃关系到生存,可以被称为一种权利,但是吃什么、怎么吃,则关系到生态与其他生命的福利,它更与人的义务和责任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