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飞老。原来毛小时候和外婆生活了这么久,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我们对伟人的真实生活了解得太少了![]()
幼时的毛泽东聪明顽皮也很无奈--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他的家庭倒也殷实,不过父亲却治家过于节俭,并且小小的年纪就要下地干活儿。多亏毛泽东的舅舅是一位知识分子,又很喜欢他,于是一方面资助他一方面也给毛泽东的父亲做工作,才最终使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到外面上了高小,从而奠定了以后读书的基础。毛泽东的父亲很严厉,很会做些小生意,持家过于节俭,对于孩子颇为苛刻和严厉。母亲很善良也很慈祥,对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的影响颇大,母子之间的感情也很深。母亲病故时毛泽东还在长沙读书,得知噩耗回家后痛哭数日不止。含泪撰写了“祭母碑文”并写下一幅催人泪下的挽联:“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撒泪多。”谢谢!不过我更想了解他幼时(上中学以前)的家庭情况和家庭关系,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毛。但可惜这样的资料几乎找不到。
毛泽东 到长沙特别是进入一师之后的资料应该不少。毛泽东儿时的伙伴和老师也应该有些回忆。不过我感觉这个电视剧里面的很多内容要么不真实要么很牵强。这方面资料的确很少。比较来说最好的要算毛泽东自己自述的一些情况,比如斯诺整理的《毛泽东自传》。其它基本都是XC(瞎扯/宣传)。
这么说是无法解释后来是如何出众的!进入一师以前似乎没有表现出来什么特别的出众,我认为那是因为彼时他正在积聚能量等待机会。即便如此,他那聪颖过人的地方还是很不同于一般人的,比如记忆力以及敢于反抗的勇气和胆量,特别是对于学习的执著我想绝对不是一般农家子弟可以相提并论的。哈,什么电视剧?尤其是有关毛泽东的电视剧,我从来是连瞄都不瞄一眼。
“毛泽东儿时的伙伴和老师也应该有些回忆” 这些人的回忆只能作为一点参考,属于再加工类的作品。毛泽东当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户农家人的子弟了,一般人不可能有什么有价值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