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民族没有英雄史诗?

语言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改革两种。 你可以说2000年前的雅言科学高效精确优美, 汉语改革者们都是无厘头。恭喜恭喜,你又赢了。

还是藏族,吉尔吉斯,印度比较厉害。
诗史可以当饭吃
长就是硬道理。
 
语言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改革两种。 你可以说2000年前的雅言科学高效精确优美, 汉语改革者们都是无厘头。恭喜恭喜,你又赢了。

我见你这无厘头的回复我都笑了。
 
纠正一下,中国没有吉尔吉斯族,是柯尔克孜族有英雄史诗《玛纳斯》。
 
百度了一下,才发现“汉民族没有英雄史诗”原来是个伪命题

ZT:( http://baike.baidu.com/view/1489294.htm )

《尚书》其实是四言格式为主的诗,其中的“虞书”·篇至“商书”篇,即是汉族从尧帝时期开始唱诵,一直延绵到商朝时期的汉族早古帝王、英雄人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尚书》是史诗,从三个重大方面可以证实:
口传民族史
一、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在民族文字产生之前,所有的民族史都是口传的,并且是以“诗唱”的形式来传承的。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是这样,中国的少数民族是这样,汉族同样也是这样,不可能例外;
孟子确认
二、孟子明确地表示了汉族曾存在史诗。《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很明显,“诗亡然后《春秋》作”一句,可以肯定其中的“诗”是指记录历史的并以诗唱方式来表达的“史诗”,而非一般的文学意义上的“诗词”;“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是再强调,“诗亡”之诗,与列举的这些散文体史记,在性质上是同一类型的。从周朝初期至春秋初期,“史诗”的存在已确然,那么周朝之前呢?周朝之前是商,商朝时周民族是诸侯地位,史诗传承的方式必然是渊源于商;而商自然渊源于夏,夏则渊源于五帝。因此,在确立了周朝曾有史诗后,从文化传承的关系往上溯,自然可推导出五帝时期有史诗;
直接证据《书》
三、五帝时期有史诗,直接的证据就是《书》。上古时“书”、“诗”含义无大异,两者可互称:《墨子尚同中》即称《周颂》为“先王之《书》”。孙诒让注:“古书《诗》、《书》常互称”。于是,如将“尚书”称为“尚诗”,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将“尚书”称为“尚诗”,并非是一个偷换概念的做法,而是尚书确实是诗,四言体格式的诗。
... ...
 
纠正一下,中国没有吉尔吉斯族,是柯尔克孜族有英雄史诗《玛纳斯》。
你这是无知呢还是爱好钻牛角尖呢?
中国的柯尔克孜族在吉尔吉斯斯坦不就是主体民族吗。
 
还是藏族,吉尔吉斯,印度比较厉害。诗史可以当饭吃。长就是硬道理。
kita同学再次发出震儿欲聋的怒吼: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长当然硬道理的一方面。有空再说
 
百度了一下,才发现“汉民族没有英雄史诗”原来是个伪命题

ZT:( http://baike.baidu.com/view/1489294.htm )

《尚书》其实是四言格式为主的诗,其中的“虞书”·篇至“商书”篇,即是汉族从尧帝时期开始唱诵,一直延绵到商朝时期的汉族早古帝王、英雄人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
《尚书》是史诗,从三个重大方面可以证实:
口传民族史
一、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在民族文字产生之前,所有的民族史都是口传的,并且是以“诗唱”的形式来传承的。世界上其它古老的民族是这样,中国的少数民族是这样,汉族同样也是这样,不可能例外;
孟子确认
二、孟子明确地表示了汉族曾存在史诗。《孟子离娄下》:“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很明显,“诗亡然后《春秋》作”一句,可以肯定其中的“诗”是指记录历史的并以诗唱方式来表达的“史诗”,而非一般的文学意义上的“诗词”;“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是再强调,“诗亡”之诗,与列举的这些散文体史记,在性质上是同一类型的。从周朝初期至春秋初期,“史诗”的存在已确然,那么周朝之前呢?周朝之前是商,商朝时周民族是诸侯地位,史诗传承的方式必然是渊源于商;而商自然渊源于夏,夏则渊源于五帝。因此,在确立了周朝曾有史诗后,从文化传承的关系往上溯,自然可推导出五帝时期有史诗;
直接证据《书》
三、五帝时期有史诗,直接的证据就是《书》。上古时“书”、“诗”含义无大异,两者可互称:《墨子尚同中》即称《周颂》为“先王之《书》”。孙诒让注:“古书《诗》、《书》常互称”。于是,如将“尚书”称为“尚诗”,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将“尚书”称为“尚诗”,并非是一个偷换概念的做法,而是尚书确实是诗,四言体格式的诗。
... ...
谢谢你的链接,我觉得《黑暗传》比《尚书》获得更多认可。有没有个汉族英雄谱?
 
QUOTE="ccchang, post: 8922108, member: 13171"]谢谢你的链接,我觉得《黑暗传》比《尚书》获得更多认可。有没有个汉族英雄谱?[/QUOTE]

别客气。谢谢你起的楼。
 
<黄河大合唱》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以黄河比喻民族的精神,也应该成为中华民族之英雄史诗。
 
也许,我们应该问一问,接下来再讨论讨论:“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汉民族也有英雄史诗?”
或者:
“为什么汉民族的英雄史诗不那么著名?”
 
“汉语史诗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千数百年的尧帝时期。史诗唱诵基本为四言体格式,与藏族的《格萨尔王》四言体唱诵基本一致。汉语史诗在商、周时期已经记录在简牍上,在编辑时可能称《书》,至春秋战国时期可能被孔子再度编辑过,并更名为《尚书》,以示其渊源于上古。”
按照 @9981 所转的帖子,中国只有三千年文明,但是汉语史诗居然是公元前四千多年形成的,诡异啊,文明都还没诞生居然就能有史诗。:evil: 爱博士,请解释下这个道理。:D
 
百度上说:“《黑暗传》的发现,是中国古神话的发现,打破了汉民族没有神话史诗的定论,对于中国神话学和楚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因此成为神农架民间文学宝库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但是通篇找了两遍,居然没提《黑暗传》发现的时间,编辑百科的人,看来对时间的敏感度不高啊。:evil:
不过百度的介绍,至少说明曾经有过这种定论,不是这专业的人,没有随时关注新发现,更新自己的认识,也不奇怪啊。
 
“汉语史诗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四千数百年的尧帝时期。... ...
按照 @9981 所转的帖子,中国只有三千年文明,但是汉语史诗居然是公元前四千多年形成的,诡异啊,文明都还没诞生居然就能有史诗。:evil: 爱博士,请解释下这个道理。:D

语言早于文字,歌谣的产生亦早于文字的产生,而文字是界定文明的标准之一,这些都是得到公认的。
史诗即属于歌谣,汉语史诗和许多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诞生于文明之前,怎么就诡异了?居然还要请爱博士来解释!

ZT: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5459/13223427.htm
Albert Lord 和Milman Parry主张经典的史诗基本上是口传形式流传的。在文字尚未出现时,史诗最初是纯口述式记录的,在传达过程中,听众聆听史诗后,会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最后编辑:
语言早于文字,歌谣的产生亦早于文字的产生,而文字是界定文明的标准之一,这些都是得到公认的。
史诗即属于歌谣,诞生于文明之前,怎么就诡异了?居然还要请爱博士来解释!

ZT: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5459/13223427.htm
Albert Lord 和Milman Parry主张经典的史诗基本上是口传形式流传的。在文字尚未出现时,史诗最初是纯口述式记录的,在传达过程中,听众聆听史诗后,会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随着时间而增添情节,最后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这类史诗的代表有荷马的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先息息怒哈,你这又是“居然”又是感叹号的有点吓着我了,我请爱博士来是因为我就喜欢跟他互相砍,没别的意思,不知道为啥惹恼你了。:(
其次我看维基上在谈到文明的定义时是这样说的:
社会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将社会演化分为蒙昧(savagery)、野蛮(barbarism)及文明三个阶段,以技术发明作为各阶段的分界,他认为文明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发明是标音系统文字可是也有学者认为此一分界太过狭隘,认为不能单纯用文字来介定一个社会文化是否进入文明[2]
另外,既然说汉语史诗在商周时期就记录在简牍上了,我查了一下,商朝始于前1600年,现在是公元2014年,所以我觉得爱博士的三千年文明说确实还有继续扯的潜力。:monster:
最后,谢谢你贴出的“经典史诗基本是口传形式流传”的观点,这让我感到一丝欣慰,虽然我不知道黑暗传,不知道《尚书》是诗,但是我自作主张用口头神话传说做尺标拿《山海经》和《荷马史诗》比,错得还不算太离谱。:shy: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