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羽扇纶巾 韩家军灰飞烟灭(ZT)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am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ool:

而且是非常可怕的那种无知无畏:( 那种无知不可能写出“文人韩寒”的作品。如果这一点都看不出来,那我们自己的书也是白读,知识也是白积累了。:( 如果这种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敢判断,那还有什么可以独立判断呢?
我还看过一个“车手韩寒”和厦门大学学生交流的视频,那些大学生是很友好的韩寒的书迷,问“文人韩寒”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啦情节啊,“车手韩寒”一律避而不谈,十分生硬不合常理,学生们很失望。


韩粉们有一个论点,那就是如果韩寒作假,为什么不做得更像一点,比如说,起码弄清楚《三重门》是什么意思。我的推测是,因为韩寒太狂妄太无知,他以为他韩氏父子可以轻易地永远地愚弄天下人。
 
韩粉们有一个论点,那就是如果韩寒作假,为什么不做得更像一点,比如说,起码弄清楚《三重门》是什么意思。我的推测是,因为韩寒太狂妄太无知,他以为他韩氏父子可以轻易地永远地愚弄天下人。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用到韩寒父子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当爹的至少把那几篇“名著”的来龙去脉向儿子解释清楚。话又说回来,这韩父也挺难的,碰到这么个半文盲似的儿子,估计解释多少遍他也不懂也记不住。:D
 
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用到韩寒父子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当爹的至少把那几篇“名著”的来龙去脉向儿子解释清楚。话又说回来,这韩父也挺难的,碰到这么个半文盲似的儿子,估计解释多少遍他也不懂也记不住。:D





其实韩寒也挺可怜的,他被送上“神坛”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玩笑有多大。意识到时却身不由己。所以说过选择文学是一个错误。不是他选了文学,而是文学选了他。
 
其实韩寒也挺可怜的,他被送上“神坛”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玩笑有多大。意识到时却身不由己。所以说过选择文学是一个错误。不是他选了文学,而是文学选了他。

我也觉得他挺可怜的,可能做梦都没料到居然会被这么多人推崇,结果需要强撑着扮演一个根本不合适的角色,这心理压力也小不了吧。
 
现在把所有这些细节串在一个video里,看起来当然明显了,这video的目的就是这个。真正佩服CFC上有些早早就说韩寒是韩芙蓉的,真正有眼力的是他们。

我知道CFC这里早早就有些不喜欢韩寒文字的,有看了几次就不喜欢的~~

我最佩服的是侨老,姜不辣,马甲啊,早早就看出来韩寒的文字是有人代笔的~~

:blowzy::blowzy::blowzy:
 
看韩寒访谈时的样子,他象有心理压力的样子嘛?如果有,他可能会支支吾吾,就会给人内秀的印象:)
 
原形毕露

韩寒以“体育特长生”入读高中,两次高一皆因7门功课(包括语文)不及格无法升入高二-被迫退学。他的汉语水平也就初一、初二的样子(如果不是更低的话)。考虑到韩寒的年龄和学习能力,他至少需要15年时间才有可能敢与方舟子“当面对质”。

这就是一些不学习,又惹父母生气的孩子崇拜的偶像。可以说韩寒比庙里的泥塑更害人。
 
现在把所有这些细节串在一个video里,看起来当然明显了,这video的目的就是这个。真正佩服CFC上有些早早就说韩寒是韩芙蓉的,真正有眼力的是他们。

严重同意前一句。:cool:

假设渥太华过去10年里有100起抢劫谋杀案,把这些案子的内容集中做成纪录片给从未到过这里的人看,观众十有八九会得到一个印象,即渥太华是个极其危险和可怕的地方。现实中这种实例不是没发生过。

我们看到的,即使是真的,也未必代表了全部真相。
上个搞笑图,让大家放松一下,虽然不敢称高雅,但绝对不是下三路路线的。顺便再喊句口号:反对下三路,支持上三路。:D:)
 

附件

  • 20110625051836108.jpg
    20110625051836108.jpg
    45.6 KB · 查看: 153
好几天木跟了, 说到哪里了? 鸭子, 大家思想统一了么? :p
正如俺看不清薄王为啥翻脸, 俺对一个小P孩找代写,连书都不看, 还上CCTV做秀表示一下惊讶. 说不出三重门的出处可以理解为题目偏,没准备...或者故意斗气, 可那个主持人问小说中的女孩和节目中的女孩是不是相像... HH的那个回答都能当成代笔的证据,就有点牵强? 代笔的小说都不好好读,人物都掰不清,还上节目, 说明内心十分强大啊. 俺是介么认为的: 比如, 记者采访你说, CFC老何是不是像你丈夫那么耐撕? 你很可能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老何又尴尬地站在边上... 你又不好发作, 昧着良心说是吧,还真对不起家人... 随口一句"下边聊"... :blowzy:
9981呢, 听听你的, 介个视频有多少参考价值?:p 另外,内个苦大仇深的QQ,ICQ妈是怎么回事? Y的逻辑是什么?
 
思想大概木统一,只是突然发现韩寒比方舟子还funny:)
 
好几天木跟了, 说到哪里了? 鸭子, 大家思想统一了么? :p

正如俺看不清薄王为啥翻脸, 俺对一个小P孩找代写,连书都不看, 还上CCTV做秀表示一下惊讶. 说不出三重门的出处可以理解为题目偏,没准备...或者故意斗气, 可那个主持人问小说中的女孩和节目中的女孩是不是相像... HH的那个回答都能当成代笔的证据,就有点牵强? 代笔的小说都不好好读,人物都掰不清,还上节目, 说明内心十分强大啊. 俺是介么认为的: 比如, 记者采访你说, CFC老何是不是像你丈夫那么耐撕? 你很可能心里气不打一处来, 老何又尴尬地站在边上... 你又不好发作, 昧着良心说是吧,还真对不起家人... 随口一句"下边聊"... :blowzy:

9981呢, 听听你的, 介个视频有多少参考价值?:p 另外,内个苦大仇深的QQ,ICQ妈是怎么回事? Y的逻辑是什么?



这个视频和我上次总结的前8楼文本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他们的不同点在于, 视频是引起人们怀疑的原因;而对于韩寒作品的分析推理是在论证。这是他们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从扣扣的调查也可以看出, 很多人是只闻韩寒名, 未读韩寒文。那么质疑是怎么来的呢, 对于视频的不解困惑就是那个因。



另外一个不同点是, 有的人看了视频就确认韩的那几篇文章是代笔。有人的看了文本论证才能确认, 有的人觉得所有这些证据还是不充分。



按照我的理解, 说icq, oicq的那位女士可能是说韩寒还是小孩子 (year 2000), 所以在泡聊天室, 而成人是玩icq, oicq的。她不一定是说韩是代笔, 那次新浪讨论的质疑点主要觉得韩还很年轻, 对于社会和教育体制的逆反认识是不全面的, 所以不认可韩寒的成才路线。视频制作者可能引申到韩没有这么个经历, 怎么可能写出成年人的文章。
 
整个事件觉得象诺亚方舟中听笑话的猪,还好虽然笑得晚,还不至于让什么动物灭绝。
 
[转帖]韩寒十四岁是发表的文章--小镇生活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126283

小镇生活

  这是我在小镇呆的第四天,书的腹稿化经打好,只差搬出来写在纸上了。不过小镇
的宾馆实在太吵,外面天天施工到半夜。服务台说,这就是小镇在日益发展的象征。我
有点生气地说。你们宾馆扩建至少要保证客人的休息吧。你别以为门口挂个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旗人家就当你是五星级的宾馆。服务生有点忍不住了,说你要安静就去古镇区租
间房子。

  她的话刺激了我。我收拾好行李,和这家宾馆匆匆而别。

  小镇非常古老,分两个镇区。古镇区的明清建筑保留完好,政府正要开发这里。游
人尚不如织的原因是,小镇一来名气还不响,二来没有过哪个名声显赫的人物在明清两
朝里住过这里,缺少名人故居,所以对一些没有文化的游人来说这里缺少了一种文化底
蕴。政府常抱怨明清的文人没眼光,只知道人多力量大,成群结队往周庄跑。

  我经过小镇的柳永弄。弄名是政府给起的,原来叫万福弄。因为万福弄弄口有一棵
柳树,所以有人突发奇想,把那柳树围起来立块碑,说这是《雨霖铃》里“杨柳岸,晓
风残月”的唯一指定柳树。柳永弄因此得名。

  在柳永弄的尽头有一张租房后事。房子就在附近,旧式的,看上去很美,住下去很
难。不过,这里宁静多了。我在楼下看见靠窗的二楼正好可以摆书桌,正对一条小河,
是个写东西的好地方。

  最后是我和一个落魄小子合租了这套民居。他搬进来的时候,只见一大堆一大堆的
画具。
  “画画的?”我顺手拍起一支画笔问。
  “嗯。”他继续搬箱子。箱子里都是他镶了框的画。
  “可以看看吗?”
  “随便。”
  我拿起一幅画欣赏,报写实,我看明白了。金黄碧绿的田地,欧洲式的农舍,一条
泥路从近处铺向远方,远方有类似牛马的东西在吃一些类似草的东西,总体感觉还好。
“不错。”
  “谢了,瞎涂。”
  “法国?你去过。”
  “不,是西班牙。”
  “好小子,西班牙怎么样?”
  “没去过。”
  “那你怎么把西班牙画得这么像西班牙。”
  “你刚才不还认为这是法国吗?”
  我顿了一下,用手指抚几下油画,找不到话。想自己怎么说话尽往死胡同里扎。
  “晦,别摸,你会不会看画?”
  我道过歉,隐约觉得这人不好相处。
  “你叫什么,画家?”
  “甭叫我家,是家就不来这儿了。”
  “好,怎么称呼,画画的?”我总觉得我这是在称呼幼儿园里的小朋友。
  “大佑。”
  “罗大佑?”
  “差一点”
  “马大佑?”
  “以后就叫我大佑,我没姓。”

  1
  三年前我从校园逃出来。我觉得我是全世界最聪明绝顶的人。因为有些博士其实见
识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听得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本来我会呆
得很好,反正大家都是混日子。出去后也要交房租,那还不如呆在寝室里舒服。睡在我
上铺的老刘搞西方文学研究,主攻法国,论文没研究出来,反而学会了法国人怎么谈恋
爱,说恋爱最主要的是小环境的美好,两人随时随地必须凝视,这样就会有一种浪漫油
然而生。后来老刘就栽在了凝视上。在学校的小树林里,两个人凝视得太专注,被某个
辅导员捉住,事情还闹得很大。其实凝视并没有错,最主要的是凝视的同时,两个人还
干了一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生精神面貌的事情。

  后来老刘并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一天晚上我们听见女生寝室里乱成一团,有
校领导的呵斥,女生的尖叫,还有老刘的怒吼。我意识到老刘算是完了。果然被劝退。

  老刘离校时,对我说了一句气势非凡的话:“小子,你也别呆了,反正以后都是自
由撰稿人,要个文凭干嘛。”我当时觉得亏,因为老刘说起来退学了但好歹也是因为这
风流之事,而我就这么傻乎乎去自动退学不是亏了。

  老刘属于这种性情中人,其实这个“性情中人”的意思就是性中人和情中人。老刘
生性放荡,属于那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物。一次学校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正在上课,
老刘摇晃着身子要出门,老教授一愣,问“干什么?”老刘说,上厕所。老教授当时的
脸色就有点不知所云,想年轻时他也是特立独行的人物,也还没英勇到上课闯厕所的份
上。让他上吧,面子和威严就扫地了,不让他上吧,万一憋死了负不起责任。正犹豫着
,老刘已经不见了。就因为这事,老刘成为全校女生目光的焦点,每次老刘上厕所都能
引人议论。老刘从不安静,他的感情就像掉了树叶的亚当夏娃那么无遮无拦。

  我说老刘你要有点修养,你要八风不动宠辱不惊,人家夸作你要镇静,轻飘飘也是
人家走后的事情,那时随你飘哪儿去。人家骂你你更要镇静,不能拿袜子来勒人家。你
看上次小张来说你几句,你就拿袜子勒人家,退一步说,好歹也要用洗过的袜子嘛……
总之老刘,你要学会平静如水,如死水,如结了冰的死水。

  老刘说:“为什么要假装平静?应该不平静的时候就不应该平静。”

  我让老刘过一过江南小镇的生活,看着细雨时明清窄街和上面安详的老人,你就会
明白为什么要平静如水。

2
  老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离开校园,一走再无音讯。传闻说他先去了呼和浩特,然后
转到准噶尔,行走几十公里终于看见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两个月后在那里一家文学刊物
当编辑。

  然后是我们中文系的一个小子跳楼。他来自云南农村,最后消息传来说他的父亲因
为贩毒而被捕,而且数额巨大,早超过了死刑的量。当时我在窗口看蓝天白云,突然看
见一个人往下掉,“涮”一下就从我的窗口掠过。我正纳闷这是仙女下凡还是怎么着,
就听见下面的人乱叫,才明白过来是有人跳楼。当时我差点昏了,但忍住没叫,一个晚
上睡不着。

  跳楼的消息学校封锁得很紧,对外界只宣称是失足。天相信那是失足,都这么大了
没事爬窗上去玩什么,况且窗有胸口高,要失足从那儿掉下去也不是容易的事。

  然后,我听到的议论竟是诸如“哎呀这小子真笨,要死还挑跳楼,死得那么难看”

,“其实可以在最后一秒里摆个POSE嘛”,“他爹妈是卖白粉的还是卖面粉的?搞这么
多?”“他家里肯定发了”……于是,我突然向往一种幽静的生活。况且那时我已略有
小名,在十几家报纸上发过一些东西,有的还造成了比征婚启事更为轰动的效果,收到
了上百封信。我更想的是好好花一年时间去写一部书。那可得是巨著,如果不幸轮不上
好歹也应该是较巨著。

  这就是我来小镇的原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