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吧,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我对说服西迈早放弃啦。![]()
你也想收西迈做徒弟吗:blink: 否则为何要说服西迈呢?:blink::blink: 装睡的人你能喊醒吗


这个吧,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我对说服西迈早放弃啦。![]()
韩寒悬赏的是2000万吧,范爷还加了2000万呢。
能解决难题的,才给分1000万,忒少啦。![]()
别说, 象老方大哥内样, 不图利的节假日小黑屋恶扒, 介种事俺干不来的... 假设最后证明是韩坑爹代写的... 要是老大,老枪们弄点CFC股票,带点响的话, 俺要出山, 扒一扒这些文章的八十后,九十后语言. 目标就是Y老韩一工农兵学员, 没那水平, 没准是哪个高考状元给代笔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苏联作家萧洛霍夫1965年以《静静的顿河》一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些持反对立场者忍不住发难,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F.D. Kryukov),萧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否则何以萧洛霍夫能对陌生的顿河流域哥萨克与战争有生动描写,年仅23岁的作家,一没受过教育,二没生长背景,要完成这部巨作实在不可能。对此,萧洛霍夫一直未发表意见,晚年过得非常不平静,这个问题至他过世后仍是谜团。自《静静的顿河》后他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萧洛霍夫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当时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财政部筹款,以50万美元购得,俄罗斯文献鉴定专家委员会鉴定手稿确为萧洛霍夫手迹,目前珍藏于“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2005年命名为“肖洛霍夫年”。
其实俺们不服气的是,老方可以质疑韩寒,但老方的质疑本身也是要经得起别人的质疑的吧?
老闲,这里俺就服你的逻辑水平,要不你来砸一锤子,砸死了韩俺也跟着西迈一起诈降。
PS. 上回那个概率论的不算,因为你那一堆小概率事件里头没几个是认真列出来经得起较真的,得有过硬的依据,特别是数字。
让你失望了。就目前,所有的证据,一锤子就将韩砸死的,还真没有。否则方舟子也不用现在还几乎每天一篇不停地写。
我上次那个概率论是正确的路子。这是一个科学的方法,跟中学里用求极限的方法解数学题是一个道理。这也是方舟子现在用的方法。他说现在有几十条证据指向一个结论,就是这个意思。
一个人如果真实的机会只有2亿(概数)分之一,我们基本上认为他是假的。如果你不满意,认为不是十全十美,那很遗憾,这世界本来就不是100%完美的。
那天Chiffon说易中天那篇文章已经有好多人批斗了,俺去做了一下功课,结果有个意外发现,找到一个被代笔的冤假错案:
(http://zh.wikipedia.org/wiki/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
乍看上去,这个“萧寒”的小概率事件也不少,砸他的都是同行里的大腕,还不象老方这样是“踩两条船的”,这个案子要在CFC上来争论的话,估计更没人敢帮小萧说话了。但是的但是,手稿的鉴定结论总算是给他平了反,可惜那时他都死了15年了。
俺是想说,砸人容易,砸的时候还高举正义、清醒、英明的大旗也很容易,但是砸错了怎么补偿受害人?补偿得了吗?我倒不怀疑方舟子真发现自己错了会抵死不认,毕竟他是明人不会做暗事,就怕跟着他吆喝吐口水的很多人,要么只会来几句廉价虚伪的道歉“质疑你是因为我关注你不希望你犯错”之类,要么就改名换姓加入到反方阵营里去了。![]()
那天Chiffon说易中天那篇文章已经有好多人批斗了,俺去做了一下功课,结果有个意外发现,找到一个被代笔的冤假错案:
。。。
乍看上去,这个“萧寒”的小概率事件也不少,砸他的都是同行里的大腕,还不象老方这样是“踩两条船的”,这个案子要在CFC上来争论的话,估计更没人敢帮小萧说话了。但是的但是,手稿的鉴定结论总算是给他平了反,可惜那时他都死了15年了。
俺是想说,砸人容易,砸的时候还高举正义、清醒、英明的大旗也很容易,但是砸错了怎么补偿受害人?补偿得了吗?我倒不怀疑方舟子真发现自己错了会抵死不认,毕竟他是明人不会做暗事,就怕跟着他吆喝吐口水的很多人,要么只会来几句廉价虚伪的道歉“质疑你是因为我关注你不希望你犯错”之类,要么就改名换姓加入到反方阵营里去了。![]()
肖洛霍夫这个故事, 在方韩之争中,最早是芦笛提出来的. 马悲鸣在之后也写了类似的文章.天涯后来有转载. 感兴趣的TZ可以自己看看芦的原文.萧的例子说明即使人死了也能有证据还他公道. 可惜韩寒一个大活人到现在都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等他拿出来了我可以声明我怀疑错了, 但是对韩寒应该怀疑. 真的怀疑错了只会让他以后声誉加倍, 他还年轻, 有的是时间补回来. 民众不是傻瓜, 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 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砸错了有历史评价的补偿. 他如果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以后会名垂青史的. 许多科学发现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无数的质疑, 这是必需的.
萧的例子说明即使人死了也能有证据还他公道. 可惜韩寒一个大活人到现在都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等他拿出来了我可以声明我怀疑错了, 但是对韩寒应该怀疑. 真的怀疑错了只会让他以后声誉加倍, 他还年轻, 有的是时间补回来. 民众不是傻瓜, 尤其是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 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冤案有不同的性质:有因为故意掩盖某些证据,故意扭曲一些逻辑,而故意要制造冤案的;有判案时控方和辨方都已经尽量搜集了可得到的证据,但以后还是发现有新的证据可以推翻原来的判决的;有因为科学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常识,而根据新的常识可认定原来的判决是错误的,,,。
不能因为有过冤案,以后就不办案了;不能因为曾经有人被冤枉,以后就不能质疑了;,,,否则,司法和道德体系的正常功能都被废了,这社会就乱套了。关键在于要根据常识、证据和逻辑来质疑和办案。
闹兄,黄律师只是假设吧?他提到的是如果有一天方打错一个人,那所有反对方的都会一拥而上,对方并不是好事,也不公平。
他提出以制度来代替个人打假,我是非常赞成的。当然在现在中国有一定难度。
肖洛霍夫和韩寒的情况不同.
http://history.huanqiu.com/world/2010-06/847173.html
有关肖洛霍夫最主要的传言是说他攫取了《静静的顿河》的版权。从这部小说第一次出版到现在,这一传言一直就没消停过。该书第一卷在1928年面世,第二年就有人说《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血气方刚的肖洛霍夫气急之下要求上面就此进行调查,上面于是成立了以《真理报》主编———列宁妹妹玛丽娅·乌里扬诺娃为主的委员会。肖洛霍夫把搜集到的写作草稿、笔记以及证人的证言都送到了委员会,结果他的版权得到了承认。《真理报》还发表文章证明此事,并声明要将诽谤者绳之以法。
这正是大家期望韩寒做的, 而韩寒一直没做的.
有关肖洛霍夫最主要的传言是说他攫取了《静静的顿河》的版权。从这部小说第一次出版到现在,这一传言一直就没消停过。该书第一卷在1928年面世,第二年就有人说《静静的顿河》的作者不是肖洛霍夫。血气方刚的肖洛霍夫气急之下要求上面就此进行调查,上面于是成立了以《真理报》主编———列宁妹妹玛丽娅·乌里扬诺娃为主的委员会。肖洛霍夫把搜集到的写作草稿、笔记以及证人的证言都送到了委员会,结果他的版权得到了承认。《真理报》还发表文章证明此事,并声明要将诽谤者绳之以法。
这些令人不快的流言一时销声匿迹,可到肖洛霍夫临终前又沉渣泛起。这些流言之所以一直有市场,很可能是因为肖洛霍夫未能拿出小说的原稿。他留在维奥申斯卡娅的全部文献资料在战争时期已经丢失。当时村子不断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村民都只带上生活必需品匆忙出逃,没人去顾那些纸片。有目击者称,每次肖洛霍夫的老屋遭到轰炸,手稿都炸飞了,风吹得满村子都是。有个战士出于好奇拣起来一页,发现是肖洛霍夫的手稿,便尽量搜集。这位战士一直带着这些拣起来的纸片打完整个战争,甚至带到了柏林,后来才交给作家弗谢沃洛德·维什涅夫斯基,再由这位作家转交到肖洛霍夫手里。这178页《静静的顿河》草稿现保存在普希金纪念馆。
尽管丢失的手稿都已找到和发表,可有关《静静的顿河》的版权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斯韦特兰娜问过父亲,为什么有人就是不依不饶,硬说《静静的顿河》不是他写的。父亲的回答是:害红眼病的人就是不想让人有片刻安宁。
获诺贝尔奖后,一些持反对立场者忍不住发难,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F.D. Kryukov),萧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否则何以萧洛霍夫能对陌生的顿河流域哥萨克与战争有生动描写,年仅23岁的作家,一没受过教育,二没生长背景,要完成这部巨作实在不可能。对此,萧洛霍夫一直未发表意见,晚年过得非常不平静,这个问题至他过世后仍是谜团。自《静静的顿河》后他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肖洛霍夫另一个令人诟病的地方,是他为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并对索尔仁尼琴为首的自由派作家进行批判。
那个黄律师,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思路。他们看到方舟子打假总不失手,就先天认定方舟子是死不认错,然后以“一个人总要做错事的”为理由,质疑方舟子会以这样“死不认错”的态度来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错误”,,,。总之,方舟子一定要认错,那就对了。![]()
同样的事情是不是也发生在韩寒身上呢?因为韩寒成绩不好高中都未毕业,就被先天认定无法写出好文章来,然后以“你不可能这样”“你不可能那样”为理由,质疑韩寒的文章是代笔的,,,。。。总之,韩寒一定要承认是有人帮他代笔的,那就对了。![]()
我只能说这是对圣人的要求。对现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环境的绝大多数人来讲,等自己死后再平反然后“名垂青史”这种“补偿”比望梅止渴还不如,也就只能是无奈之下用来聊以自慰的一种方式罢了。
“民众不是傻瓜”这句话不敢苟同,全民集体犯傻集体发狂的例子有得是。如果韩寒真是代笔的,民众不也被他骗了13年了吗,何况还是大家现在所说的很低劣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