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错,但应该是在自己熟知和专长的领域。方舟子在和韩寒较上劲以前,对韩寒和他的作品了解甚少,而且他们之间根本就存在巨大的代沟,这意味着方舟子误解韩寒的机率很高。再者,大胆假设不等于先把假设的结果当成结论发表论文之后再来做试验,而方舟子这次给韩寒定罪就是这么做的。所以方舟子这次的假打得格外吃力,他研究出来的很多“证据”甚至显得很可笑。我相信用方舟子这次打韩寒的方式去研究任何一个作家,都很可能得出这个作家的作品不是其本人写的这种结论,比如鲁迅这位马甲最多的作家,光是让他解释清楚他那一堆五花八门的笔名恐怕就足以把他打翻了。
你所说的那些小概率事件,说实话,看到方舟子的质疑但还没有读韩寒的解释前,我就想到了对那些质疑的可能答案,结果再看韩寒的解释,基本上和我想的也差不多。所以我不认为这些是小概率事件。我觉得如果韩寒真是个“假作家”,那才会让人从他的文章和访谈对话中根本找不出比较明显的漏洞和疑点,因为他若作假,必然会刻意小心加以掩饰。比如韩寒对《三重门》书名的解释,我觉得是能够说服我的,因为如果真的是代笔,他必然会心虚,在接受采访前,起码应该和他父亲串串供以免穿帮吧?就算第一次疏忽忘了,那再之后接受采访前总该吸取教训恶补一下这个漏洞了吧?可还是没有。如果真是代笔,那他这样根本不怕穿帮、始终不吸取教训才是最离谱的。韩寒不是完人,轻狂、浮躁、叛逆、我行我素这些特点在他身上都可以找到,但是在他的解释和博文《二月零三日》里,我读到的是诚实。反之在方舟子以及诸多挺方者所写的貌似很有逻辑的质疑文章里,我读到的是自以为是的偏狭和偏执。
谢谢你真诚的讨论. 我觉得偏心眼是心理学上的客观存在, 或多或少, 所以有这个左右派的贴子. 比如我自己长期以来是方的支持者, 此事一上来就有韩是骗子的感觉. 我也努力替HH想想他应该怎样辩解, 或者说他有没有可能真的曾经是个少年天才, 可惜到现在也找不到. 说可能性很小是客气的,我认为是没有可能性.
你觉得他要是真的骗,应该更高明些. 可是方揭出的很多骗子手段根本不高明,在信息社会里漏洞百出,不一样骗了那么久?你替HH做的这个辩解不成立.
历史上在极小概率下出现的天才也不是没有规律的, 天才有天才的规律, 首先一条是他们在自己从事的领域里是优秀的,比如钱钟书可以数学极差但是语文绝对好.HH的天才居然打破了天才的纪录,连语文都全面的不好,实在没有先例,如果有还请赐教. 第二,文学方面的少年天才,主要出现在短诗歌这种有点艺术性的领域,而中长篇小说是需要生活积累的. 我孤陋寡闻,没听说哪个天才少年写出过比较优秀的中长篇小说,如果有也请举例给我长长见识.
HH和粉丝们本不用担心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可以用的方法太多了,比如以下这些:
1. 手稿非誊清版(连书信,卷子都能翻出来,那么多页没有涂改的小说手稿不知谁会信)
2. 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可以站出来证明韩同学某些场合写过某些东西(他不是自称有同学在场吗)
3. 当场讲讲自己的作品本身, 当时的一些想法
4. 当面对质
这些如果有一样,我都会动摇自己的判断,可惜一个也没有. 实际上我怀疑连书信都会是假的,如果真的动用刑侦手段,HH的那些证据要悬. 正所谓魔鬼在细节,骗子的手段没有想像的高明,HH的不堪一击超出我们这些围观者的预计.
因此对于你为什么到现在还那么替HH辩解,我的一个猜测就是你比较认同他的政论文章,觉得HH是你这一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