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黑们终于动手了,好戏开锣

在这个例子里,你如果把“小孩”换成“老婆”,把学校换成“单位”,把“老师”换成“领导”,比较合乎现在方黑律师教授的行为。

你用小孩打比方,给方黑们多加了一道欺负未成年人的罪名。

嗨,我用小孩做例子是有道理的。学生论文的问题,相对于教授公开出版的论文的问题,就是如同“未成年的小孩恶作剧”和“成年人故意犯罪”的区别啊。
 
本来想把你放在我这个例子里“直接滚蛋”的位置上的。善心动了一下,换我替你了。:)

那我也慈悲一下,你的例子里把你自己换成我儿子同学,那比较合适;)
因为那样的话,如果你报告的是事实,老师很有可能会处理我儿子
 
方明确说了, 他和罗是私仇, 你没见方连报销发票之类的都拿来说事? 我是不以为然的, 不过既然是私仇, 那么就随他们的便了. 你引用的是方的引用而不是方作本人的结论, 而且他加了一句"是真的吗", 明白告诉你这是未经证实的消息. 报私仇还能这样就算难得了.

我对方和罗之间的事情不感兴趣. 他们是私交反目而已.

方舟子打韩寒其实也是私仇。因为韩寒年少气盛先挖苦他,又和他的敌人罗永浩,路金波是朋友,所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做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故意罗列罪名,往人身上泼脏水。

方舟子一贯喜欢用这种反问句形式,散布没有事实证据的“质疑”,让方粉们传播或者暗示他们做无限推理。
 
嗨,我用小孩做例子是有道理的。学生论文的问题,相对于教授公开出版的论文的问题,就是如同“未成年的小孩恶作剧”和“成年人故意犯罪”的区别啊。

学生论文的问题,相对于教授公开出版的论文的问题,就是如同“未成年的小孩恶作剧”和“成年人故意犯罪”的区别啊。

哈哈,不敢苟同。尤其是成年学生研究生毕业论文涉嫌抄袭,怎么着也不能比作“未成年的小孩恶作剧”
 
楼上这两位这么支持, 可以参与联名调查阿, 刚好有两个名额空出来了。你们要是不知道怎么报名, 我帮你们联系, 帮助你们正义打人家老婆的假,好不好啊:D
 
楼上这两位这么支持, 可以参与联名调查阿, 刚好有两个名额空出来了。你们要是不知道怎么报名, 我帮你们联系, 帮助你们正义打人家老婆的假,好不好啊:D



别介,兄弟你不要急,作为方粉,你也有地方联署的,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1042946.html



拒绝双重标准。:D
 
请不要无视方对妻子论文早已有之的回应, 那就是按现在标准算抄, 是不行的. 只是情有可原, 情节轻微, 无需严肃处理. 不知方黑们能要求什么? 表态? 方表过了. 说是不是学术不端? 方也说的确不合现在的规范. 怎么处理? 方认为这是历史问题无需处理, 你们认为要怎么样?



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目标, 可以这样不择手段吗? 人总得讲点良心吧?

谢谢你告诉我方舟子对这事之前表过态,我对他的关注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他这次的回应,我认为很丢份,第一他不该拿百分之九十的学位论文都作假作说辞;第二不该拿自己老婆不是公众人物这种话来忽悠大众赢取同情。他也算在传媒界和法律界打拼多年的人了,我不相信他也如CFC上的行外人一样不懂什么叫公众人物。
 
哪里有什么双重标准, 他们要查就查好了, 我从来没反对过。

我从来没买过韩寒的东西,又不是受害者, 参与什么集体诉讼阿。我只是替受害者不值,唤醒他们集体诉讼。:D
 
方舟子打韩寒其实也是私仇。因为韩寒年少气盛先挖苦他,又和他的敌人罗永浩,路金波是朋友,所以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做所谓的文学作品的文本分析,故意罗列罪名,往人身上泼脏水。

方舟子一贯喜欢用这种反问句形式,散布没有事实证据的“质疑”,让方粉们传播或者暗示他们做无限推理。

韩寒如果不主动招惹, 方不会打, 这事是因私仇而起. 方的质疑从一开始只是"试应手", 后来借力打力, 出手越来越重, 我以为有场好戏看了.

没想到韩阵营这么蠢, 后来的大部分穿帮证据都是他们送上门的, 手段也是越来越下流.
 
谢谢你告诉我方舟子对这事之前表过态,我对他的关注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他这次的回应,我认为很丢份,第一他不该拿百分之九十的学位论文都作假作说辞;第二不该拿自己老婆不是公众人物这种话来忽悠大众赢取同情。他也算在传媒界和法律界打拼多年的人了,我不相信他也如CFC上的行外人一样不懂什么叫公众人物。

我看新语丝都十几年了(中间断过几年), 直到去年才知道他老婆叫刘菊花,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这刘菊花大概只在方黑这边被公众吧. 有这么默默无闻的公众不认识的"公众人物"吗? 你不是喜欢发起投票吗, 看看有几个人是以前知道刘菊花的?
 
韩寒如果不主动招惹, 方不会打, 这事是因私仇而起. 方的质疑从一开始只是"试应手", 后来借力打力, 出手越来越重, 我以为有场好戏看了.

没想到韩阵营这么蠢, 后来的大部分穿帮证据都是他们送上门的, 手段也是越来越下流.

您还是真实诚。要我说方打韩就是为了公义,没有私仇。拌两句嘴就有私仇, 这人怎么活到现在阿
 
ZT: 问心无愧
(2011-04-28 07:54:58)
  作者:方舟子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1801m.html

如果不是被指责“涉嫌抄袭”,我不会再把自己的硕士论文翻出来看一遍,我甚至已经在作品存货里找不到它了,最近还是请朋友帮忙从网上下载一份寄给我重温了一遍。看完之后,心想:“原以为是此生最滥文章,没有之一。但是,似乎还不错嘛。”

  我从没打算从事学术研究,也从未想过要发表这篇文章,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当年写论文的心态是:通过了就好。我现在不知道为何82条注释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用来掩盖抄袭痕迹”(语出方黑报纸《法治周末》,此“报道”还说:“记者注意到,刘菊花的论文共有70多个注释”,数学没学好?还是心情太激动?)当时也没觉得自己是抄袭,我到现在都以为文科硕士论文就是综述一个问题,能说清楚就不错了,谁能指望一个硕士生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要通篇原创呢?至少我没有这样指望自己。

  我的硕士论文水平不高,但却是当天参加答辩的同学中唯一一个全票通过的。一位老师说:“你还挺能辩的。”因为当时我对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也知道自己想说些啥,所以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自圆其说。为此当时颇自豪了一小会儿。

  《法治周末》“报道”还说,“据调查,刘菊花2000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真不争气,又错了,我是1999年入学的,在网上很容易查到。连这简单的“调查”都据不准,贵报的黑方水平亟待提高,仅有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意愿是远远不够的。

  说实话,我特别佩服那些细细梳理我那自己都不想多看的硕士论文的方学家们,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决心和耐心。如果他们觉得为此耗费几周的时间和精力很有意义有价值,那就随他们去吧,让方舟子再当一回精神病治疗药物好了,毕竟,把暴力用在电脑键盘上比用在羊角锤上更让我安心。鉴于方学家还散布了些相关的可笑谣言,我再爆个料,我的学士论文是优秀,要是也能证明这Top Ten是抄袭,不是更能表达对中国学术界的失望和对方舟子的憎恶吗?骨头已经抛给你们了,方学家和方黑们,去挖吧——谨以此表达我深深的怜悯之情。

  此前方舟子一直没对这事表态,有人质问方舟子为何“装聋作哑”“视而不见”不打老婆的假?也许我的硕士论文有些引用不妥、不规范的地方,但像我这样的小蚂蚁遍地都是,方舟子穷其一生也打不完,所以让他格外关照一下我的凛然建议显然不太可能被接受。不是总有人质疑打了几十位部级高官、学界大佬假的方舟子只打苍蝇不打老虎吗?现如今又揪住个小蚂蚁非让他打,真是众口难调啊。还是让方舟子的宝剑去打老虎吧,毕竟纠正了中国的学术风气才好让那些“不抄”的老师别再对自己的那么多学生深表不满,还要在9年之后把其中的一个举报一下。

  作为方舟子妻,我享受到了和方舟子一样的待遇,网上对我的谩骂、谣言无日无之,一一回应还真忙不过来。还有些事情,比如被“最后贵族”章立凡轻薄嘲讽的那件,我要真说出我做了什么,恐怕广大网友都得表扬我呢,但由于特殊的原因我现在还不能说,那么我就暂且一笑了之,等我老了,若还有人感兴趣的话,我再回忆回忆。

  有网友针对此事感慨说,在中国做一个好人的成本远远高于做一个坏人的成本。我坦然接受这个高成本。无论此事结局如何,我都会全部笑纳,就算是为支持方舟子打假所付出的一点小小牺牲吧。这篇低水平硕士论文,应该是我唯一的弱点,此后更没有任何泼污抹黑能影响到我。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又有这么好的舆论监督环境,当我死去时,应该能问心无愧在天地间清清白白走了一回吧,呵呵。(完)
 
给没有看过回应的同学再看一遍, 也不要总是吵吵双重标准, 请韩教主出马解释清楚:D
 
我看新语丝都十几年了(中间断过几年), 直到去年才知道他老婆叫刘菊花, 我相信绝大部分人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这刘菊花大概只在方黑这边被公众吧. 有这么默默无闻的公众不认识的"公众人物"吗? 你不是喜欢发起投票吗, 看看有几个人是以前知道刘菊花的?

你听说过国内关于强制安装绿坝软件的事吗?当时那件事引起的轰动绝不亚于方韩之争。你可以google一下看看。刘菊花在那时就已走入国内公众视线。绿坝对海外华人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在海外华人这里没什么知名度也可以理解。

公众人物的界线不是我划分的(你好像改帖子了,还删了一句话),它有法律/官方的定义。这个你也可以google一下。

我只在CFC发起过一次投票,你就认为我喜欢投票,是不是显得证据不足啊?:p
希望你淡定一点。从你最近这几个帖子看,我感觉好像这个ID又换人了啊。;)
 
在那里胡掰什么引用有50%就是抄袭的一看就没写过论文。

我的论文除了实验和数据部分 (而那部分不是论文主体,而是作为appendix 1 2 3 4 5),主体基本上是引用, 但是这里学校的论文对引用注释是非常严格的, 国内2000年的情况我还真的是不清楚, 我上学那会儿谁不知道那论文质量和格式有多粗糙。要打就去打呗,谁怕谁啊, 呵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