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证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习惯和方式,在这方面我和西迈及神父的区别很明显,但是在所看到和理解的东西上,我觉得没有那么大区别。神父和西迈都看到了我之前未曾看到的一些东西,对这件事了解得越多,我越发趋同于他们。

我不认为在大赛这件事上作弊的概率大大高于没作弊的概率。还有其他很多所谓的小概率事件,我觉得也未必小,因为那些小概率的推论大都建立在被冠以“常识”的偏见或误会之上,诸如作家都喜欢谈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之类。但是我也不想一件一件去细细论证我的看法了,觉得没有必要。

能被小篆把自己和西迈并列,神父三生有幸啊。:)
 
看来你需要先了解什么叫“常识”。

常识就是那个好东西,它让我们避免了无数的麻烦,使我们生活不至于太糟蹋。比如说,它会告诉我们水会淹死人,直到有人跳到水里扑腾的很快乐。然后,它才改口说水会淹死不会水的人。它会告诉我们铁球自由落体的速度比木头快,直到有人登上那什么铁塔。它会告诉我们细菌苍蝇都是自然产生的,直到巴斯德用实验证明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它甚至会告诉我们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直到邓爷爷出来说他不是那么肯定。当然,邓爷爷也得等到毛爷爷去世之后才能那么说,因为常识告诉他没有耐心就吃不到果果。
 
同意最后这句,大家共勉吧,;):cool: 另外你对方粉是怎么定义的?是支持方打假的就算方粉么?;),那我算是方粉啦。



以前,多久的算以前?你对方的以前,不是不了解么?;) 虽然总是一贴再贴方驳斥过的方黑的文章。;)

你对韩的评价,哪个过去算比较基点呢,他年少(2006年,24岁)骂文坛?还是年前下三路骂麦田,骂方舟子?

韩比以前谦卑,那是他以前太无耻而现在被戳穿。他如果真谦卑,为了他那些粉丝,也该出来对质。



这件事儿已经尘埃落定,没什么花头了。

============================

花头是没有啦,除非韩有胆子上法院,那就真有好戏看了。:D



但意义很大。这次讨论,让很多人,尤其是国内的很多人,认识到辩论应该摆事实讲道理,那种靠挑字眼儿抓小辫子,玩俏皮话甚至靠脏话追求眼球的风格,恐怕越来越难以服众啦。:p:D



:cool::cool::cool:
 
神父,兼听则明(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啊。;)

看看这个双方的汇总吧,你贴的那些挺韩的好文章也包括啦。
http://book.163.com/special/pkhanhan/?touping

其实对感兴趣的中间派,我的建议是,自己去看看HH的视频访谈,自己去看看HH的文章,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双方的论辩可做参考。 ;)
 


喜欢看到这样有分量的技术贴,还希望看到的是,HH的小说跟他的博客对比,能不能证明是同一个人?或者说,韩寒出了那么多书,能不能通过这个技术分析,证明是同一个作者?

方舟子自己说:
1,断定韩寒不是那些早期小说的作者--他还没有开始对博客的分析
2,但究竟谁的代笔,还不好说。韩爸是目前最大的嫌疑,如果安到韩爸身上,所有疑问都迎刃而解
 
在CFC上,当一个人较真较到彻底失去了幽默感的时候,就让人觉得很无趣了。:(
为了不再让你继续纠缠在玩笑话和正经道理之间,我正襟危坐给你解释一次。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因为这一点也不好玩。

最先把左派右派和挺方反方联系起来的不是我。你自己回去复习一下帖子。我只不过是接着这个话题开玩笑,包括那些执政联盟专政及政协的话,都是玩笑话,我还没有神经到真把CFC当作了中国政府的缩影。我这些玩笑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依据:CFC上历来著名的左派右派,都能在这次的挺方派里找到。我本来说这些玩笑话的目的之一,也是小小地否认一下这个话题的提出者所做的假设:即挺方反方是由政治立场所决定的。你说把人分成赞成我的和反对我的,我自信我肯定没干过这种事。我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我也相信即使在CFC这个小圈子里,也不可能有人会真心真正地与另一个人的观点完全相同。你可以看到,至少我不会在看到有人发了一个挺韩贴后就激动得找不着北,也没有把挺方的人都当成敌人来攻击。在我认为老闲老闹说得有道理的时候,我也是会认可他们的理由,进而修正自己的观点的。

你的思维很简单化,我这么说你是基于你的数次发言及表现,你同不同意都改变不了那些事实。仅凭你到现在都读不懂我对方舟子双重标准的看法就可以证明,你的思维基本是二元的,绝少有中间地带。(也正因如此,我觉得你眼里的中间派其实未必是真的中间派,你眼里的非中间派倒完全有可能是真正的中间派。)我再把双重标准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白一点,试试你能否理解,如果还是不行,那你请资深爱地去给你解释吧。

在对待刘菊花的论文被质疑这件事上,我认为方舟子至少有4种态度可以选择:1)支持打,如同他一贯宣扬的“对学术造假有洁癖”等等;2)中立,不参与不支持但坦然面对他人打刘的假;3)稍微表现得中立一点,以避嫌的名义回避谈论这个问题;4)找各种理由反对,甚至想办法阻挠他人打假,并进行报复。
假如方舟子选了2或3,即使还有人说他搞双重标准,我也不会支持,因为选1是对神的要求而不是对人的要求,这一点我始终很清楚。可惜方选的是4。如果说他拿90%以上的学生都抄袭和刘不是公众人物当挡箭牌还不算是双重标准,那么他所发的那些有如毒誓一般的“杀猪”之言算什么?在方打其他人的时候,他何曾接受过对方的辩解之词?
你到现在还在拿“要以社科院当年的硕士论文要求为准”来为刘的论文辩护,似乎太天真了。好好想想方舟子的这句话:“砸我妻子饭碗的猪更该杀”。如果刘的论文真的没什么大问题,何至于质疑才一开始、社科院都尚未表态就预感饭碗要被砸了?那154人不过是些学者之流,并非什么重量级权势人物,没有确凿把柄,他们真的就能左右得了社科院和新华社?
以上就是我认为方舟子在打假事上持双重标准的缘故。至于CFC的挺方派们,多的也不说了,大家可能还记得,这座楼是盖到多高、争辩了多少之后挺方人士们(9981除外)才勉勉强强地表态说出“可以打(刘的假)”这种话的。

另外帮两个“熟人”辩解一下。西迈一向与人无争更不爱较真,但这次在这个话题上,他在玩笑之间多少也说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可你却一味要把他定性为方黑,就算你是开玩笑的成分居多,我觉得也多少验证了你的二元思维模式:你看不懂西迈所说的那些道理,更无法说服他相信你所坚信的东西,就只好把他定为方黑。难道一定要有先天就讨厌方或迷恋韩的理由才能解释他人不加入方阵营的缘由吗?
对常乐,你根本未曾了解过人家的真实想法,就说她“装中立”,再次让我看到你的自以为是和偏狭。大概只有开始不了解这个话题,然后听了你的话就决定挺方的,才能成为你眼中的中间派。既如此,在你的思维模式下,根本就不存在中间派,只有赞成你和反对你的两种。

话说得比较直接,但委婉了怕你始终不懂我的意思甚至再生误会。我本无意如此较真,也从未把你当敌人(你该记得一开始我对你的小心翼翼),这么直接和不留情面实出无奈。如有得罪,见谅。

这篇文章是CFC方黑理念表达最清楚也最直截了当的一篇,应该搜集在这里。:)
 
姜草子:方舟子的逻辑死穴

方舟子打韩寒的假,不做“田野调查”,不去韩寒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取证,而是关起门来搞文本分析,玩论证和逻辑推理。因此,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是否成立,就完全取决于他的逻辑是否有效了。


  说到逻辑,很多人都有一种误解,以为一个人如果逻辑上犯了现错误,一定是演绎推理错了,三段论玩砸了,我见到的大部分人谈逻辑谬误,谈的都是这种情况。实际情况是,现在的人都有点文化,本科生满地走,除非是故意,犯这种逻辑错误的人已经很少了。现在的人犯逻辑错误,大部分都是因为论据有问题。


  方舟子也是如此。方是理学博士,不可能连三段论也把握不住(这是演绎时最常用的)。他也知道在演绎推理上玩花招,很容易被人识破,不会走这种偏锋。他的问题也全都出在论据上,论据没一条靠谱,这才是方舟子的逻辑死穴。


  什么是论据?就是论证的依据。论证依靠演绎推理进行,这些论据就构成了演绎的大前提。论据就是逻辑推理的前提,大部分情况如此。论据不靠谱,大前提都是忽悠,后面的演绎也是忽悠。这种演绎即使再严谨和完美,展示给人们的也是逻辑幻觉。


  论据需要事实支撑,这些事实就构成了演绎的小前提,或者叫间接证据。论据加间接证据,形成演绎的完整前提。如果论据或者大前提是虚假的,可信度很差,小前提也失去了意义,间接证据就成了垃圾。作为大前提的论据越不靠谱,间接证据与这种论据越吻合,这些间接证据的垃圾程度越高。方舟子的论据没有一条是靠谱的,他那些间接证据也是垃圾。方舟子闭门造车,手上没有直接证据,他的论据又不成立,间接证据也成了垃圾,因此,他质疑韩寒的逻辑,整体上是无效的。


  于是,问题就归结到一点:方舟子的论据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它们不成立?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看古往今来,人类是如何组织自己的论据的。


  论据的形成,据我所知,大体只有这么三个来源:1,把不证自明的公理当成论据;2,以社会达成的的共识、游戏规则作为论据。如论文抄袭的标准,如果社会有共识,或者形成了法规,就可以作为判定一篇文章是否抄袭的论据;3,以经验的归纳判断为论据。


  实际上,如果往根子上说,一切论据都只不过是归纳判断的结果。不言自明的公理,说起来是公理,其实也是人类长期观察、分析、归纳后达成的默契,它们是否不证自明,只有上帝才知道。至于作为论据的那些游戏规则,它们能被社会接受,大家能就此达成一致,也是人们经验归纳和判断的结果。一切论据最终来自归纳判断,这是一个常识。


  论据源自归纳推理,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它们不是决定性的、必然的,而只能是或然性的命题。论据的这种或然性,来自归纳推理的或然性质。所谓归纳推理,就是把单称陈述扩展为全称陈述,而归纳推理的这种努力,又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人们对天鹅归纳了几千年,一只黑天鹅的发现,就把“天鹅都是白色的”判断推翻了。因为归纳并不绝对可靠,波普就在科学哲学领域发动了一场革命,修正了把科学定义为实证科学的的说法,从是否具有可证伪性的角度,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判别标准。


  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以此为前提的演绎推理的结果,也不可能具备绝对的性质。但这又是没办法的事。人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把自己的归纳做得充分一些,全面一些,使或然的归纳判断,尽可能接近全称判断。只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些或然的归纳判断,用来作论据和演绎推理的前提时,仍然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在自然界,如果黑天鹅只是个别或极少量的种群,在常规情况下,我们仍可以“天鹅一般是白色的”为论据和推理的前提,基本无误地推测出某些未知天鹅的颜色。


  但方舟子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质疑韩寒的论据和前提,无一不是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极有限的资料和局部观察,乃至偏见、臆想和猜测组织出来的。他的这种逻辑错误,叫做轻率归纳,得到的只能是归纳谬误。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个论据一经提出,很快就被证伪了。他的论据鸟棚里闯入的黑天鹅,不只是一只,而是一群又一群,一拨又一拨。


  比如他说作家的手稿不可能很干净,人们立刻展示了大量知名和不知名的作家的干净手稿。后来方舟子们又改口,说手稿可能会越写越干净,但第一次的长篇手稿不可能如此,可是,人们又提供了这种手稿的图片。他说写作高手应该也是演讲高手,至少谈吐不会太差。可他不知道或是忘记了,他的老乡陈伯达,曾是中共的笔杆子,但如果听他说话,你就会以为他是个傻老头。伟大作家卡夫卡,如果他从地下爬出来,来到我们中间,很多人大概会把他看成白痴。


  方舟子的论据组织得如此轻率,以致他罗列的一大推的论据中,互相否定和矛盾的论据还不少。他说《三重门》中有不少文革场景的描述,无此阅历的韩寒写不出。可《三重门》中还有大量90年代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景,更有不少80后感情纠葛的描述,人到中年的韩寒父亲,又怎么写得出来?比起韩寒来,说《三重门》是韩仁均的作品,岂不更无法自圆其说,更荒唐透顶?


  方舟子的逻辑谬误,来自于他的立场预设。他一开始就锁定自己的判断,认定韩寒的文字有代笔,因而才会在组织和设定论据时,轻率固执地强化这些论据的可靠性、绝对性和普适性。他首先虚构了一个虚伪的韩寒,然后才虚构出一堆似是而非的论据。完成这两个虚构后,一个虚构的充满神圣正义的方舟子,也在它自己的脑子里形成。时至今日,方舟子一定满腹委屈,觉得他的高尚没被人们理解,他的逻辑人们没有读懂。这正是人性的滑稽,也是逻辑的悲哀。
 
说实话,姜草籽的这篇文章水平远不如小砖的原创
我没认真看(主要是文字吸引不了自己,完全看是小砖转的才看的,神父转的我就基本不看,这是实话实说),只是随便扫2眼,就看到
“但方舟子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质疑韩寒的论据和前提,无一不是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极有限的资料和局部观察,乃至偏见、臆想和猜测组织出来的。他的这种逻辑错误,叫做轻率归纳,得到的只能是归纳谬误。正因为如此,他的每个论据一经提出,很快就被证伪了
这个“无一不是”, 以及“每个论据。。。”太绝对太极端了,如果这么绝对简单,谁还把方的质疑当回事,怎么还会卷入那么多人讨论啊,可见这个草籽是不懂逻辑的,甭看其整篇都是逻辑。
再看“方舟子的逻辑谬误,来自于他的立场预设”,先不评判草籽这个判决是否正确(象神父说的也许),单看方就是立场预设又有何错。方不是公器不是法官,他在做过功课后应韩寒2000万悬赏加入抢赏金大军,作为质疑一方,他不预设韩是假的,难道还要方假设韩是真的,那还质疑个P啊:(那不成韩寒说的表现象猪了吗:blowzy:控方作有罪假设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见这个姜草籽还是逻辑不通的草包,比韩强不了多少。李敖的话还是有见地的:D:D:D
在所有挺韩的文章里,包括方方的,李承鹏的(不知真假)范冰冰的,姚晨的,没有一篇超过CFC小篆同学的:cool:
 
姜草子:方舟子的逻辑死穴

方舟子打韩寒的假,不做“田野调查”,不去韩寒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取证,而是关起门来搞文本分析,玩论证和逻辑推理。因此,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是否成立,就完全取决于他的逻辑是否有效了。

这位"草"包作者不知道去方"生活学习过的地方"取证没有? 如果没有,一开篇就扇自己嘴巴子,在理科生里不多见。: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