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小篆写的这些,极力想去包装H2那坨泥巴,既好笑,又可惜。好笑的是比H2的支支吾吾高明,可惜的是又没有说到点子上。你这句话是不是对我前一个帖子的误读呢?我以为我说“一定要比也可以,但作用非常有限”,意思并不等同于不能比吧?
我说不能海阔天空随便比的意思,是因为起码应该设定一个范围和标准,我想这是做任何比较研究工作的首要条件。在文学评论领域,要通过比较两篇文章来研究其作者的语言风格同异之处,进而为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同一人提供依据,那么通常所找来比较的两篇文章得具有一些共性:要么文体相同(都是小说或杂文);要么题材相同(都是关于都市或乡村生活的),要么主题相同(都是谈赛车的)......如此得出的结论也才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难道不是吗?
就因为缺少了起码的范围和标准,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一边是既没有汽车专业也没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人纷纷将读不懂这篇技术小短文的原因统统归结为作者的“语言不通”,另一边是懂专业的人告诉你们这篇文章虽然有一些别字及语法小错甚至表达不准确之处,但其讲述的道理对行内人士来讲是清楚的和能懂的。
你认为辩论要以证据、常识和逻辑为中心,这我完全同意,一直以来我也是围绕这三点来发表我的观点和进行讨论的(实际上我更愿意把同你的交流视为讨论而非辩论),但我觉得我们可能对于“常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界限有分歧:比如现在这个话题,你认为通过比较两篇文体内容主题毫不相干且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十年的文字就可以判断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此系完全靠“常识”的方式吧),但我认为“遣词造句的功夫”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没有划定客观标准的概念,更何况是在两篇非常缺乏可比性的文章之间。又比如上次刘菊花的论文话题,我认为撇开那个引用百分之多少就算整篇论文抄袭的技术细节不谈,刘的论文至少存在常识意义上的抄袭(既没有引号也没有注解直接拷贝段落完全给读者一种系拷贝者自己原创的感觉),但你们坚持只能以当年的硕士论文规定为依据确定是否抄袭,也正因此,我才说你们为刘的论文的辩解理由有如“偷书不算窃书”。
我觉得,如果只依着倒韩派名家的指引从韩寒十多年写下的无数段文字中间零零碎碎地摘取一些小碎片来阅读,难免会得出很片面的结论。如果是真的以探寻真相而不是寻找罪证为目的来读韩寒的文字,建议你可以先读一读他这几年的博文。也许你会发现这些针砭时事的杂文并不是象你想象的那样字字句句如珠玑,但是它们的风格是有连续性的,它们所透露出的那些潮流元素也不是像韩父那个年龄的人会有的。
看到你小篆写的这些,极力想去包装H2那坨泥巴,既好笑,又可惜。好笑的是比H2的支支吾吾高明,可惜的是又没有说到点子上。
你也明白,两篇文章的比较需要一些共性,你提了什么文体之类,其实至少还有另一个共性,就是运用汉语语法的相同程度。有人追究那'。。车。。'的文章的'的地得'不分,先放它一马,算是打拼音失误。若从词语关系以及句子结构来看那两篇文章,分析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很容易可以得出,哪一句通顺和哪一句拗口。如果你不这么看,可以由你任意地在各自文章中挑选一句,这里帮你分析比较。先给你例子,'。。车。。'的'组合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大家可以想象有多少组合。而'小镇。。。'的'本来我就会呆得很好,反正大家都是混日子'。你看句法如何?
至于你的'。。。汽车专业和语言文学专业背景,。。'那一段诡辩,可以用'小镇。。。'里的一句话回复你,就是,'因为有些博士其实没有多少长进,只是学会了怎么把一句人都懂的话写得鬼都看不懂'。
还有你那'。。。证据,常识和逻辑。。'那一段,真是废话一堆。这里只就你说的'刘的论文至少存在常识意义上的抄袭。。。',这个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刘的论文是抄袭,但是,那是'训练不足'的结果,而不是'常识意义上的'。这里可以比较加拿大的高中毕业生和中国的硕士生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教育训练。一般情况下,这里的高中生至少写过2、3篇以上的'如此论文',要求有介绍,图表,结论,引用以及参考书,且强调禁止抄袭。而中国的硕士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仅仅是有过一次大学毕业论文的训练,能够写(抄)满那个毕业论文本就不错了,很难意识到引用,参考书,版权的规定(同样如,上讲台演讲等等训练),其导师有时就是这方面的'浆糊'。当然对于加拿大的大学生来说,那是'常识上的意义'的抄袭。而对于中国的学生,甚至有的博士生,则更多的是'无意识的'的抄袭。这个情况是很容易调查的。
还有你也别避实就虚,心里明白装糊涂。H2被质疑,那是因为他把话说绝了,'没有一个字代笔'。这就好像是一个天天开车的人说'没有一次超速'一样,你相信吗?他也的确是从来没有拿过一张'超速罚单'的喔,你相信他一次也没超速?
话说回来,H2的代笔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十几岁有文章发表,他爹又是作家,能够不添油加醋吗?H2赛车那么忙,又天天博客,找几个人讨论商量写几句又能怎么样?
不知你听说过文盲父母教会孩子作文的事没有。那父母要孩子写了作文就念给他们听。虽然他们一个字不识,也没有什么科学知识,但是他们会告诉哪句话顺流,哪一段说清楚了。
所以有个建议,你可以把上面的H2的两篇文章读一读,体会体会。你也可以找(一个,或一些)不知'方韩之争'的且懂中文的人,如(东南亚)华侨等等,读给他们听,然后看看他们的说法。
这场讨论进行到现在,我发现光说道理已经没多少意义,同我争辩的人大多数时候根本就没看懂也没看全我的帖子,或者看懂了而无法驳斥就选择转移话题。
我想问一下认为凭这篇赛车文就能断定韩寒的其他文章都是他人代笔的各位,你们中哪位在此之前就关注过韩寒的博客?到目前为止,你们所读过的韩寒博文(这篇赛车文及回应此次质疑事件的除外)有没有超过5篇?如果都没有的话,还是先去多看几篇他的博文再来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