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韩寒的写作水平如何

服了你了!有文字洁癖吗?真是害人的中文字!

有时间去质疑 国产化公务车--普通公务车--领导干部公务车 的区别多好,利国利民。

当年论文答辩要是遇上这类教授,那我准挂:(

如果给你个完形填空, 你会怎么填?
轮胎的倾角和前束往往有数据可查,但悬挂的调教却____

我会想到以下填法:
没有数据可查.
没有可靠的数据可查
没什么办法

你解释了半天, 都在解释"时刻不同". "却"之前和之后都是对的, 就是它们没法用"但是"和"却"搞在一起.

这些连词是阅读者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主要线索. H2这句只是个例子, 他的文章这类错误太多, 影响阅读理解, 更影响对他本人语文和逻辑水平的判断, 尤其是和他没这类错误的文学作品反差太大.
 
一个句号是一句话的结束。这文章几乎句句别扭。倒是有一句话比较通顺。'经过一年的调教,始终不能满意。'
 
本着就事论是的态度,我继续跟你谈谈做衣服和做鞋子在做工上、说明文和文学作品在文句上的可比性。我们讲的,不是高级的制衣匠也会做出难看的鞋子,也不是谈论文笔很好的作家也可能讲不清楚汽车机械原理。我们说的是,高级制衣匠做衣服的那经年积累如火纯青的一针一线的功夫,不会在做鞋子的时候就变成新学徒的针线水平了;我们说的是,作家写小说时遣词造句的功夫,不可能在写说明文的时候就变成语法不通的小学生水平了。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说明文和文学作品的性质不同,所以连文句水平也不能比较,你再看看我前面引用的韩寒那篇微博吧。那不是说明文。当然,你可以继续说,那微博是假的,或者说,那微博也不是文学作品,,,。

如果不是以证据、常识和逻辑为辩论的中心,不是为道理而辩,而是为辩而辩,为赢而辩,弄出“窃书不算偷”这样的理由,最后就辩得不太好看了。这句话是提醒我自己的。

你这句话是不是对我前一个帖子的误读呢?我以为我说“一定要比也可以,但作用非常有限”,意思并不等同于不能比吧?
我说不能海阔天空随便比的意思,是因为起码应该设定一个范围和标准,我想这是做任何比较研究工作的首要条件。在文学评论领域,要通过比较两篇文章来研究其作者的语言风格同异之处,进而为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同一人提供依据,那么通常所找来比较的两篇文章得具有一些共性:要么文体相同(都是小说或杂文);要么题材相同(都是关于都市或乡村生活的),要么主题相同(都是谈赛车的)......如此得出的结论也才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难道不是吗?

就因为缺少了起码的范围和标准,所以才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一边是既没有汽车专业也没有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人纷纷将读不懂这篇技术小短文的原因统统归结为作者的“语言不通”,另一边是懂专业的人告诉你们这篇文章虽然有一些别字及语法小错甚至表达不准确之处,但其讲述的道理对行内人士来讲是清楚的和能懂的。

你认为辩论要以证据、常识和逻辑为中心,这我完全同意,一直以来我也是围绕这三点来发表我的观点和进行讨论的(实际上我更愿意把同你的交流视为讨论而非辩论),但我觉得我们可能对于“常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界限有分歧:比如现在这个话题,你认为通过比较两篇文体内容主题毫不相干且写作时间跨度超过十年的文字就可以判断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此系完全靠“常识”的方式吧),但我认为“遣词造句的功夫”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没有划定客观标准的概念,更何况是在两篇非常缺乏可比性的文章之间。又比如上次刘菊花的论文话题,我认为撇开那个引用百分之多少就算整篇论文抄袭的技术细节不谈,刘的论文至少存在常识意义上的抄袭(既没有引号也没有注解直接拷贝段落完全给读者一种系拷贝者自己原创的感觉),但你们坚持只能以当年的硕士论文规定为依据确定是否抄袭,也正因此,我才说你们为刘的论文的辩解理由有如“偷书不算窃书”。

我觉得,如果只依着倒韩派名家的指引从韩寒十多年写下的无数段文字中间零零碎碎地摘取一些小碎片来阅读,难免会得出很片面的结论。如果是真的以探寻真相而不是寻找罪证为目的来读韩寒的文字,建议你可以先读一读他这几年的博文。也许你会发现这些针砭时事的杂文并不是象你想象的那样字字句句如珠玑,但是它们的风格是有连续性的,它们所透露出的那些潮流元素也不是像韩父那个年龄的人会有的。
 
你这样写我看得懂,韩的那个写法看不出来是你这个意思啊:(



这个不需要争论,你可以把你这句和韩的那句问问你身边的人,看有几个人认为2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就没必要了。即使是经典名句,也还可能有多种解读呢。只看一句话能够说明什么?还是把你推崇的润涛阎钦定版(去除修改痕迹,用洁本)拿去给身边的人都读读,看看是不是都能完全读懂了。那时候就知道,到底你们没读懂是因为缺乏汽车专业知识还是完全因为作者的语言不通了。

另外,专门请你点评两个视频,怎么不见动静呢?
 
这就没必要了。即使是经典名句,也还可能有多种解读呢。只看一句话能够说明什么?还是把你推崇的润涛阎钦定版(去除修改痕迹,用洁本)拿去给身边的人都读读,看看是不是都能完全读懂了。那时候就知道,到底你们没读懂是因为缺乏汽车专业知识还是完全因为作者的语言不通了。

另外,专门请你点评两个视频,怎么不见动静呢?

如此多的错别字如何解释?:)

"硬的弹簧反而觉得很贴地"

"一个原因是和避震芯的配合(有关)"
"在香港的人车志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 ???
"这罪又如何(判)呢"
"在连续的短(坡)路面上释放的速度还是不够快"
"后来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
 
如此多的错别字如何解释?:)



"硬的弹簧反而觉得很贴地"



"一个原因是和避震芯的配合(有关)"

"在香港的人车志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 ???

"这罪又如何(判)呢"

"在连续的短(坡)路面上释放的速度还是不够快"

"后来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



讲实话, 就你标这几个错别字, 小学语文都不及格

如果谁家孩子语文作业叛判不分. 坡波不分,父母是否可以理解成孩子是随手写的, 认真就不会错. 这种最基本的小学语文都不及格, 能写出三重门, 真不如信春哥了:blowzy::p
 
这就没必要了。即使是经典名句,也还可能有多种解读呢。只看一句话能够说明什么?还是把你推崇的润涛阎钦定版(去除修改痕迹,用洁本)拿去给身边的人都读读,看看是不是都能完全读懂了。那时候就知道,到底你们没读懂是因为缺乏汽车专业知识还是完全因为作者的语言不通了。







另外,专门请你点评两个视频,怎么不见动静呢?







哦, 那两个视频还没找到时间看:blowzy: 就是看了, 你觉得还有意义吗?:blink: 你我观点都不会因为这个改变的吧. 我已经看了那么多视频看了HH的语文作业, 如果要改变我的成见:blowzy: 恐怕只有彻底检讨这么多年来的自己的学习和阅历了:blowzy:
 
。。。
你认为辩论要以证据、常识和逻辑为中心,这我完全同意,一直以来我也是围绕这三点来发表我的观点和进行讨论的(实际上我更愿意把同你的交流视为讨论而非辩论),
。。。

你说得很对,我也更愿意是讨论而不是辩论。

我感觉在方和韩的话题上我们之间已经把各自的意见讲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分歧基本是(正如姜不辣或资爱所概括)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双方对常识的认同也不一致,这种价值判断是很难沟通的。

还是到此为止,换个话题来讨论吧。比如谈谈老子庄子什么的,“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说得很对,我也更愿意是讨论而不是辩论。

我感觉在方和韩的话题上我们之间已经把各自的意见讲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分歧基本是(正如姜不辣或资爱所概括)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双方对常识的认同也不一致,这种价值判断是很难沟通的。

还是到此为止,换个话题来讨论吧。比如谈谈老子庄子什么的,“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然你不愿再讨论,那我尊重你的意愿。不过我觉得资深爱地和姜不辣所概括的未必准确--不是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更准确地说是对于将事实(facts) 用作证据(evidence)的取舍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事实往往太多,多到我们无法完全掌握,所以人们在进行判断时所依靠的那些证据是如何展现在(或曰推出?)他们眼前的有时比证据本身更重要。这句话可能用英语表达会更确切一些:Sometimes the way that the evidences are presented to u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evidences themselves in getting us to make our judgments. 也许你不知道,这才是那个辛普森案子控方败诉的主要原因。;)

“上善若水”的意思,可能还是你和老华侨谈比较有意思。:p
 
你说得很对,我也更愿意是讨论而不是辩论。

我感觉在方和韩的话题上我们之间已经把各自的意见讲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分歧基本是(正如姜不辣或资爱所概括)对同样的事实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如果双方对常识的认同也不一致,这种价值判断是很难沟通的。

还是到此为止,换个话题来讨论吧。比如谈谈老子庄子什么的,“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Oops, 当了次鸭华侨:)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哦, 那两个视频还没找到时间看:blowzy: 就是看了, 你觉得还有意义吗?:blink: 你我观点都不会因为这个改变的吧. 我已经看了那么多视频看了HH的语文作业, 如果要改变我的成见:blowzy: 恐怕只有彻底检讨这么多年来的自己的学习和阅历了:blowzy:

有意义啊,不过不是你想的那样的意义:p--再声明一遍,我没有你们那样远大的目标要拉拢说服任何人,更何况是绝对的对立派。:blowzy:

我眼拙,不大懂得如何靠眼神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写作的才能,所以听了你那些关于韩寒眼神的评价,就想找两个样本来请你做个示范分析。其实我甚至还以为我找的视频你可能早就看过了呢,因为我难以想象你看的视频比我还少就能得出那么犀利的结论。:cool: 不过,如果你说这个评价不是你自己做的,而是你引用的网友提供的link里某位砖家的评论,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都是凡人嘛,对人不对事的习惯还是难以摒弃的,所以有时候无需自己去依据原始素材进行判断,直接引用自己愿意信任的观点就可以了。:D
 
Oops, 当了次鸭华侨:)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心理学说了,人们一般缺什么,叫什么。
比方家里缺男的,女孩子起“招弟”,“子男”什么的。
胸无点墨,一般叫“天才”,“新秀”,什么的。
假话连篇,无能缺德,叫“真善”什么的。
争强好胜,忍不住的,叫“若水”什么的。:)
 
心里学说了,人们一般缺什么,叫什么。
比方家里缺男的,女孩子起“招弟”,“子男”什么的。
胸无点墨,一般叫“天才”,“新秀”,什么的。
假话连篇,无能缺德,叫“真善”什么的。
争强好胜,忍不住的,叫“若水”什么的。:)

那你缺你自己吗?:D:D:D

丑小鸭缺丑还是缺鸭子?:D:D: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