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我,献“礼”疼我的母亲
http://cq.cqnews.net/shxw/2012-05/13/content_15596129.htm
相同的母亲节,不同的节日礼物,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有着令人动容的故事:有母女相依的亲情,也有超越血缘的大爱,或温暖、或辛酸、或坚强……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推出了一组以“母亲节礼物”为主题的报道。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都是特殊群体,有的残疾,有的贫困,尽管有着各自的困难,但在母爱的关爱下,他们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所以,他们要在母亲节这天,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感恩慈爱的母亲。
聋女上梦想秀 想给发行员妈妈DIY蛋糕
刘霜霜依偎在妈妈罗小兰的怀里 记者 吴珊 摄
昨日,失聪女孩刘霜霜告知记者,一束康乃馨、一个DIY蛋糕、一封信,这是为妈妈设计的母亲节礼物。半个月前,23岁的刘霜霜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以其精彩的手语舞,打动了周立波和梦想观察团,成功通过梦想秀的第一关。当晚,身为报纸发行员的罗小兰看到舞台上的女儿,在电视机前流下了泪水,20年来拉扯女儿长大的酸甜苦辣涌上心头。
想给妈妈DIY蛋糕
“你们知道沙坪坝哪里有做DIY蛋糕的地方吗?”前日上午,霜霜在QQ群里打听。原来,刚刚从杭州回来的她已经提前筹备母亲节礼物了。
记者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看到了霜霜,她目前是该校特殊教育学院信息与资源专业大三学生。她递过来一个信封,“这是母亲节我写给妈妈的祝福”,她通过手机短信向记者这样表示,由于听不见声音,手机短信和QQ成了她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
“妈妈,我知道您很想念我,很想和我吃饭、聊天,但是我不在您身边。妈妈,不管我在什么地方,我总在想您。您不要担心我,我会照顾自己,您也要照顾你的身体,您的眼睛不好,要好好休息。”霜霜在信中写到。
通过文字交流,霜霜告诉记者,上大学后,每年母亲节她都会为妈妈买一束康乃馨,不过,今年她还要亲手为妈妈做一个蛋糕。
梦想秀上一鸣惊人
初中时,霜霜看到电视上的聋哑主持人姜馨田(世界第一位聋哑主持人)的手语十分漂亮,便决心要学习好手语,她还通过手语改“唱”一些流行歌曲。在学校,霜霜一直是文体骨干。去年6月,她参加了重庆赛区环保之星大赛获得一等奖,并入围全国总决赛,最终夺冠。也因此,今年4月,她登上了梦想秀的舞台,成为当晚唯一个未经投票直接通关的选手。
“每次活动,只要能到现场,妈妈都会到台下为我加油打气,拎包、拿水”,霜霜告诉记者,自己能够站上舞台,与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
霜霜告诉记者:“我是聋人,以前我认为我的梦想是幻想,我不可能成为手语主播。我只好默默把梦想藏在心底。上台后,我发现离梦想越来越近,我要更加努力,坚定我的梦想。为了自己,也为了能给妈妈更好的生活!”
妈妈为她当过小贩
看到舞台上的女儿,罗小兰百感交集:“这么多年,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舞台上霜霜的手语舞和执着感动了现场观众,我很高兴,不过,也有一丝刺痛在心底。”
48岁的罗小兰是涪陵新妙镇人,霜霜在1岁多的时候,因高烧治疗不导致耳聋。离婚后,罗小兰把判给男方的女儿接到身边,“霜霜已经残了,不能再废了;我不能让她继续待在农村而失去上学的机会,一定要把她送到重庆上学”。
到重庆上学,必须要有城镇户口。1995年,罗小兰东拼西凑了五千元,将霜霜的户口迁到了当时的江北县回兴。1997年9月,8岁的霜霜成为了渝中区宏声巷聋人学校一年级的学生。为了供女儿读书,罗小兰开始在街边摆摊卖水果。那些年,罗小兰摆过地摊在街边吆喝、担过挑挑走街串巷。“我不要命地工作,就是要让女儿有书读、有饭吃、有房子住,这就是我生活的原动力”。罗小兰说。
母女已经有了小家
10年前,告别水果小贩身份的罗小兰成为了报社七星岗发行站的发行员,生活忙碌又幸福。多年前,罗小兰在亲友的帮助下买了一套四十几平方米的老房子,“破旧了点,但至少有个自己的家。”
有了家,罗小兰说仍有一辈子的遗憾和愧疚。“孩子是药物中毒致聋,我对不起女儿”,话语间,罗小兰眼角湿润了。记者和霜霜的聊天窗口弹出这样一段话:“我没有埋怨过任何人,不管是我的父母还是当时的医生,我知道,他们都是爱我的。现在的我很知足、很幸福,妈妈对我的爱、对我的付出,就是最珍贵的给予,无价、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