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去赶了一趟京沪高铁

老华侨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5-10-31
消息
3,519
荣誉分数
553
声望点数
273
在返回北京的途中,我特意绕道上海。除了会友,一个主要目的是去赶一趟京沪高铁。

上海的高铁总站叫做“上海虹桥站”,位于虹桥机场的西侧。
尽管是早上班的高峰时间,但由于时间比较充裕,我还是放弃快捷的地下交通,打的从浦东新区,贯穿上海市区,赶到虹桥站。
超出想象,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虹桥站,而且出租车的费用只有90元。这要是在北京,是万万做不到的。可见上海的市政交通是非常不错的。
虹桥站的候车大厅,与虹桥机场的候机楼相连。按照现在中国的一般水准,我就知道虹桥站会非常大,然而,它还是考验了我的想象力!

从设施看,这是一座新建筑。有的区域还在施工(没有完工)。你不得不为中国的人口、和需求潜力而自豪。不管多么超出想象的建筑,建成不久都会被顾客所充满!
这是大厅一角:
HSR-9hall8.jpg

这是大厅的另一角:
HSR-8hall7.jpg

大厅内的标示非常清晰:
HSR-1sign.jpg
不足之处是:大厅内的音响过于喧嚣和尖锐。喇叭过于集中,大厅内的吸音效果不好,回声很明显。你突出感觉到这是在中国,--不管到哪,都是喧嚣、而嘈杂!
反复播放着“根据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定、定。。。,检票时必须出示证件、件、件。。。”。好像是故意为迎接老华侨而播放的。

大厅内有好几个这样的售票处:
HSR-2hall1.jpg

有增无减,正如我以前提到的,中国人只要手中有空,就把手机拿在手上(绝没有别在腰上的),不是在收发短信,就是在打电话。当然就需要这样为手机充电的服务:
HSR-6hall5.jpg

(待续)
 
反复播放着“根据铁道部火车票实名制的规定、定、定。。。,检票时必须出示证件、件、件。。。”。好像是故意为迎接老华侨而播放的。 :cool::D
 
也有这样的自动售票处(前提是,你必须有第二代生份证):
HSR-7hall6.jpg
从上海到北京,普通座位的票价是¥555,头等座位的价格是¥955。

这是到北京的高铁的检票口:
HSR-3hall2.jpg
只要在开车前5分钟到达这个检票口即可。在这之前,行李要过一个象征性的安检机器。所以,你几乎在开车前10分钟到达候车大厅即可。

这是普通车厢:
HSR-11car1.jpg
他们叫它“二等座车”。这让人看起来很不舒服!
在中国,你能感觉到,时时处处都有非常强烈的等级意识!
为什么不叫它“普通座车”呢!因为,那个所谓的“一等座车”,只有一节,而且几乎是空的。

这是那节“一等座车”:
HSR-10fclass.jpg
从上海、到北京,全程才5个小时。普通座车的座位空间已经很大了,这个“一等座车”的座位空间更大一些,但票价几乎贵了一倍,所以很少有人会买这种座位。

火车时速几乎恒定在302km/h。非常安静、平稳。
这是车窗外的景色。你能看出速度:
HSR-19outside4.jpg
 
餐车位于中间的位置。
中午的时候,有卖盒饭的手推车。在我看来,盒饭已经很香喷、可口了;而且只有5个小时的行程。所以餐车似乎是个摆设。但是,还是有很多人。
这是餐车的柜台:
HSR-23din2.jpg

这是餐车的另一个角度:
HSR-25din4.jpg
好像人们并不是真的在吃饭。

根据车次不同,高铁经停的车站也不同。
我所乘的高铁,中间经停两站:南京、和济南。
这是济南站:
HSR-14jinan2.jpg

济南西站的又一景:
HSR-15jinan3.jpg

这是对面站台的列车:
HSR-27other1.jpg
 
明年真该回去一趟
 
老华侨,你得哪儿照哪儿,没人说你吗。我两三年前回去,也想照一些东西,但就是掏不出相机,怕人给我轰出去
 
又得发挥你的想象力:火车非常“准分”(不只是“准点”)。
不仅“准分”通过经停站,也“准分”到达终点站--北京南站。
这是我乘坐的那列高铁,停靠在北京南站的站台:
HSR-28BJ5.jpg
从外观上看,高速列车、与动力车组(简称“动车”)没有什么区别。

你看那个“二等座车”的标识:
HSR-28BJ2.jpg
把它改成“普通座车”、或者“标准座车”该有多好!


不管怎么样,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
你只有自己去体会,你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中国速度”!
“动车”的运行、“高铁”的建设、高速公路的网络化、机场的扩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把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大国,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了,更加高效地调动起来了!。。。
 
老华侨,你得哪儿照哪儿,没人说你吗。我两三年前回去,也想照一些东西,但就是掏不出相机,怕人给我轰出去

你以为天朝是纽约啊?--给建筑物拍张照片都可能被当成恐怖分子踩点被警察大叔抓起来?!:D
 
图文并茂,老华侨让俺们这些渥村人开眼界了。:cool:

跟华老的楼转一篇多伦多的一个姐们儿前不久回国写的乘高铁观感。不过,不是京沪高铁,是重庆与成都之间的成渝线动车。

-------------------------------

回家(8)---动车旅行

送交者: 谐和。 于 2012-10-20

回来上班两周多了。今天午餐时,核医学科的一位印度人问我:中国现在怎么样了?我就给他讲起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动车旅行,说得他睁大眼睛连连称赞道:哇,真好啊!哇,真了不起啊!末了,看着他那原先兴奋的眼神渐渐变得暗淡而复杂,我意识到我这样子的滔滔不绝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过份了点哈,因为,在这位老兄的家乡印度,客运火车之破烂之肮脏之拥挤之危险,是世界闻名的。

中国的动车系统一跃为世界第一,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上过大学打过工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老老年间,每年春节或者是放寒暑假时坐火车的经历,在拥挤的火车上忍受过的那些折磨。那时候,成都到重庆的普通快车的乘坐时间是13个小时,三人一排的硬座,如果你运气好,挤上个靠窗户的座位,还有望晚上在火车凄里匡啷的颠颇中睡一会儿。不过,你需要准备在13个小时里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连直起身子站一站的空间也没有,还得时时提防鼾声四起的邻座,一不小心将头落在你的肩膀上和背上。拥挤的过道里,厕所里,满满地坐着那些运气不好的乘客,连耗子都钻不过去。当然,火车顶上是不允许载人的,否则,就会和印度一样了。

这样,当13个小时的非人生活终于熬到头,你在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下了火车,你蓬头垢面,你饥渴难耐,你浑身臭气地拖着行李,到处找厕所;你在没有公用电话,没有出租车,没有小吃摊的车站上站着,没有人来接你。你仰望着从火车站到汽车站几百级高的石梯,犹如上天梯。你腮帮子上挂着肮脏的泪珠。此时此刻,你回家吃饺子的兴趣,荡然无存乐。呵呵。

今年我回国坐了四次动车:来回于成都-南充,来回于成都-重庆,我拼命地坐,我见缝插针地坐,因为,早在回国以前我就心痒痒地向往着乘动车旅行,享受一哈在网上听来的快乐。

车票并不昂贵,成都到重庆的动车票,一等座117元人民币,合18块加元,比在加拿大理个头发还便宜;二等座98元,合加元15块。其实一等和二等座位没有太大的差别,服务也一样,好在中国也没有严格的等级种性制度,规定哪一等人可以坐哪种座位,所以我两种座位都试了一下。

动车卖票和进站实行实名制,中国公民用居民证,外国人用护照。你如果觉得拿着个护照满世界跑不安全怕遗失,护照复印件也可以,只要从照片上能看出来是你本人而不是薄谷开来就可以了。在国外可以作为身份证明的驾驶执照和公民身份证全不能用,火车售票处和入站口只认护照及其复印件。外国人在动车系统里面,没有特权。很酷,很公平,很巴适。

重庆和成都的火车站都是新建成没多久,车站建筑宏大,站前广场宽阔,尤其是成都今年九月份新建成使用的成都东站,简直可以媲美航空港,估计很少有国际大都市拥有这样巨大而漂亮的火车站。简直有点大而无当的感觉。

虽然是暑假期,动车却并不拥挤,来来往往的多半为年轻人。车厢宽大,座位宽大,座位前后的空间也宽大,比坐飞机舒适多了。坐上动车座椅,陷在宽大的椅子里,头靠在高高的椅背上,舒舒服服地伸开双腿,在火车无声无息地滑动之中闭上双眼,你差不多就要进入梦乡了,可是还是不甘心地睁开双眼:想看看窗外的美丽风景:山村田园,厂房民宅,丘陵小河,坝上炊烟。虽然是一晃而过,却在在都是“家”的亲切感。

动车开动时是无声无息地,一路上的滑动也是无声无息地,没有煤气火车和电动火车那样的大叫大嚷和突然开停。车厢的门框上始终显示着行车速度,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车速最快时达到195km/h,即使是在这样的速度下,我前面小桌上的水瓶和苹果也纹丝不动;车厢外的三伏天气温高达32度,可是车厢里恒温始终24度。

美丽大方的乘务员妹妹,穿着漂亮合身的小制服,领子上俏皮地围一块丝领巾,一等一的脸蛋和魔鬼身材,不去演电视剧却在车厢里前前后后忙着给乘客倒水,沏茶,买零食,收拾垃圾,态度亲切,姿态优美,绝没有我在加航上碰见的那些空嫂空叔空妈空爹的傲慢。“行行出状元”这句话,用在动车乘务员这群小姑娘身上最为切贴。

以前要13个小时火车才走完的成渝线,现在2个小时就完成。动车轻柔地停在重庆北站时,我正进入梦乡。被人叫醒,很不情愿地离开,嘟囔着“怎么这么快就到了?”---真希望一直坐下去。

记得十年前坐过从巴黎到伦敦的“海底隧道”,据说是那个时代比较牛的动车。不过和十年以后我坐的这个成渝线动车比较,差的岂止是几何等级!我还记得那“海底隧道”动车里面的空气闷热,座位狭小,车身摇晃,摇得我晕了车,在伦敦下火车后,脚踩棉花整整一天。

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奥巴马要拉下身段,号召美国人向中国的动车学习,修点象样的铁路。

岂止是铁路,美国和加拿大的整个公共交通系统都应当向中国学习。看看纽约和多伦多那些破烂肮脏的地铁,那些年久失修的车厢和站台,那些落后的售票系统和坐在售票亭里老死也不退休的瞌睡虫,再对比一下如今生气勃勃的中国动车和高铁。

怎么能不向中国学习!

(乘坐了195km/h的动车就把我高兴的,下次回家一定得坐坐3 0 0km/h的:))

http://my.backchina.com/chineseblog/201210/user-243787-message-164612-page-1.html
 
震撼人心。
 
华老是否也考察了国内老人的退休生活?希望看到华老更多的回国见闻图文。


------------------------------

回家(5)---夕阳无限

送交者: 谐和。 于 2012-10-04

在北京时,我住家对面是一个公园,早晨从那里经过,公园里面满是人群,确切地说,是一群群退休的银发族。

他们旁若无人地唱歌,跳舞,练剑,练武,遛弯,跑步。光是跳舞的几群人,就有交谊舞, 地斯科, 大秧歌, 等等, 各自为阵, 互不干扰。这样大型的公园在北京有不少,据说都不收门票。在成都,重庆我都看到同样情景,甚至更热闹。

这种情景在国外很少见到,可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是一种常态。不是现在才有的,大约要追溯到二十几年前。他们是所谓“唱红” 的首创者。

国内退休的银发一族是个特殊群体。退休金可能不很高,可是随通涨的上涨而增长,公务员和教师的增长最快,近年几乎增长了1-2倍。手里有钱,房子基本付清(有许多是改开初期单位分的福利房,非常便宜),又没有国外的交地产税一说,没有负担。孩子长大有工作,独生子女搬出去住以后,家里基本就“空巢” 了。所以,清净清闲使得这些60多70岁的人有许多时间出来休闲娱乐,建建身,打打拳,钓钓鱼,养养生,唱唱歌,跳跳舞,再不然就看看书,练练字,下下棋,到处转,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天到晚,生活还是蛮充实地。

公车和地铁对老年人有特殊照顾。

在北京,据说70岁以上的居民可办“老年卡” ,免费坐公车。在故宫博物院这些要收门票的景点,65岁以上的老人可凭有效身分证免费入场。

成都和北京一样,70岁以上老人坐公车免费,重庆就更进一步,连地铁也免费。所以,银发族们一早就乘公车地铁去各大公园娱乐休闲,下午又乘免费交通回家休息。据说此状况在成都惹来年青上班族的不满,他们抱怨:这些老年人,上班下班都和我们拼挤公车,上了车我们还要让座位给他们。

给老弱妇孺让座这件事情在国内是一件很严肃的问题,对不给老人让座的年青人,人们简直就要嗤之以鼻。据说还发生过有女青年不给老人让座被打的事情。于是,我的一位亲戚就遇到过这种笑话:

那天,他老婆刚给他染了一头黑发,他上公车坐下后,就有一白发老者站他面前。
旁边人提醒道:同志,请你给这位老者让个座
他说:我也是老年人
旁人:你多大岁数?
他说:我70岁
旁人:看不出来,你头发这么黑。。。。。。
他说:你没见我这头发是染黑的吗?!

确实这样。70岁的老人办有“老人卡” ,上车刷卡时,自动售票机就大声报出“老人卡!” ,于是,还不等这老人走进车厢,就有几个年青人相继站起来,自动地让座。这一情景,我在加拿大见到的不多。今天还见一大屁股黑女人和一抱小孩的瘦女人抢座,把小孩都挤哭了。

现在的银发一族,生长在物质曾经十分馈乏的年代,他们对物质的要求并不像年青人那样高,对钱也不太看重,够花就行了,但是,比较追求精神生活。

重庆和成都有一种组织,叫做“老年骑游队” ,多为一些退休的志同道合的银发族自愿组织起来,骑车旅游。在成都多为骑自行车旅游,在重庆多为骑摩托车。

我在重庆钢铁公司居民区看望远房亲戚,居民楼下就有一个“老年骑游队” ,一大排黑色锃亮的嘉陵摩托,整齐排列着准备出发,队列前一六十多岁的壮汉,车前插一黄底红字大旗“老年骑游队” ,春风得意的脸上带着“谁与我争锋” 的笑意,令人印象深刻。

成都,因为地处平原,“老年骑游队” 多以自行车代步。我认识一位医生,曾经在大医院作放射科主任,妻子是护士。两人退休后,多次拒绝私人医院高薪返聘他们的要求,参加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的“老年骑游队” 。两年里,他们背着两付折叠自行车,几乎骑遍了除新疆西藏以外的整个中国大地,北到漠河,鸭绿江边,南到中越边界,海口,东到浙江,厦门,吃的是简陋的粗茶淡饭,睡的是便宜的小旅馆。真真作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 。

两年的骑游下来,两个人的高血压,高血脂全部都恢复正常,身体结实体重下降。这个月他们又相约去西藏,不过这次是坐火车去,计划去尼泊尔一侧的珠峰脚下“看日出” 。祝他们一路顺风!

国内的银发一族,是和共和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他们身上许多人有一种时下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和我行我素的年青人所不具备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情结。

这种精神让人永远保持青春,这种精神叫做“不死” 。



(自薄熙来倒台后,“唱红”被打入冷宫,我在北京看到的不是“唱红”而是“跳红”啦。 公园里的一角,有节奏的音乐吸引了很多人观看。那是一种混合着二人转,大秧歌和地斯科的舞蹈音乐,感染力非常强,令人脚跟大动。跳舞的一群银发族有大约100来人,女性为主,全部整齐地穿着红短袖衫白长裤,跟着一位白色衣裤的老师,在广场上边走便舞,非常专业。很多人的短衫都被汗水打湿了。 )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43787&do=blog&id=163206
 
你以为天朝是纽约啊?--给建筑物拍张照片都可能被当成恐怖分子踩点被警察大叔抓起来?!:D


纽约城可随便照,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距离。但回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太小了,有点顾忌人说:你丫没病呀,乡下来的(其实就是)。:D
 
楼主请继续,有没北京的图片及趣事。 到南站后。。。?
 
纽约城可随便照,因为人与人之间还有距离。但回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太小了,有点顾忌人说:你丫没病呀,乡下来的(其实就是)。:D
每次还没等对方笑话,我就先说,乡下来的,没见过。看他们还说啥。: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