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去赶了一趟京沪高铁

国内吃的没得说,连KFC也有油条稀饭。

海客谈瀛洲,说着说着就有谬赞了。KFC那油条号称健康,口味够差劲的,一份油条稀饭套餐,也根本吃不饱。回国早餐种种丰富,就别提这一号了。

看不下去,又来唠嗑唠嗑高铁。高铁投资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能看短期效益,80年代国家投资高速公路也是赔钱的,现在看看,赚得钵满盆满,还有不少地方积极要求增加高速公路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同样,高铁的建设也要看长期的效益,高铁网络在2015年建成后,大量的既有线运输能力释放出来,那可是黄金万两。铁路货运是盈利的,而且在没有高铁前就是靠货运来补贴客运。春运时还要停开货运来给客运让路。本来中国的铁路货运能力就紧张,十分限制经济的发展,不修建高铁,还要被客运吃掉很多,另外,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递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热点,快递大量依靠铁路运输,能很大刺激铁路货运的发展,同时,便利的运输业,包括客运和货运能更好的增进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联系,使中国在产业升级的同时,能向西部转移制作业。富士康没有把在东部的制造业基地搬到东南亚,而是搬到西安,郑州和成都,就是有客货运输的便利。看问题只看到眼前的小利是不行的。这些基础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最简单的说一句,,你也会支持高铁建设。
说句题外话,跨越是个奇才,疯子,能力比七个小矮人强多了,可惜他只能做能吏,历史会记住他的。

这个说得好! :cool::cool::cool:

速度能缩短距离,必定促进人,财,物的大流通。

上次回国,也深深感叹,故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印象最深最好的就是高铁。在沪杭宁到北京一带往来若干次,真是无比快捷便利。到车站买票,基本上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就出发了。据我观察高铁载客率相当可以,白天的车基本坐满,全程对号效率也很高;赶上一次长周末,火车站人山人海,几天的高铁,动车票都卖光了,要开加班车。沪宁线,沪杭线完全就是城际交通的感觉,看到国内的乘客上来,玩玩手机,十几分钟就下车了,比公共汽车还便利,南京到上海1个多小时,到杭州也只要两小时多一点。想想当年从南京到上海,最快的游1/游2也要4个半小时,杭州到南京竟要坐8个小时夜车, 不由得感慨万千。

小小一点遗憾是,高铁经停的火车站都一个模样,停车时间短,站台上卖什么的都没有。这一点不如从前坐绿皮火车的时候哈,车到天津买麻花,济南买煎饼高梁饴,德州扒鸡,符离集烧鸡,南京真空鸭子,镇江醋,无锡酱排骨,姑苏鸡汁回卤干,嘉兴粽子,一路购来一路行。

问题也不是没有。主要看到的是高铁高企的价格,还是比较脱离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而高铁却占据了大部分的运能资源。据说到现在,从南京到北京的车票,最抢手的仍然是夕发朝至的66次的硬卧,买不着。在从北京到上海的车上,我的邻座是个在上海工作的北京人,称电信行业收入不错,却告诉我,自己回北京探家时一般还是尽量坐普通动车。在杭州城站买票时,排在我前面的一对老夫妻要去常州,问来问去不要高铁车次,最后买了午夜上车,凌晨四点到达的一趟普通动车。我好心提醒他们,那车要到杭州南站上车,要坐一个小时的公共汽车过去。老两口犹豫一会儿,还是决定“不换了,这趟车最便宜”。

听到我对高铁的方便赞不绝口,国内的同学却不尽以为然,有几个明确说很担心高铁的安全,从施工质量到维护运营管理都令人疑虑,“不出事便好,出事就是大事”。 但愿中国高铁长久平安无事!
 
谢谢!
一睁眼,已是中午12点!一打开这个贴子,已盖了70多楼!
本文结束于#7楼。但仍然还有很多可说,不仅是高铁,还有其它方方面面。只能等有时间的时候慢慢道来。

总之,正如我在结束的#7楼所说:“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国度


说得太模糊了,是更优异的,还是更腐朽的
 
大家不要忘了,高铁大跃进是刘志军的功劳。

人家大过年节假日都到列车第一线视察,日理万机不为过。

现在人家住秦城监狱了
 
大家不要忘了,高铁大跃进是刘志军的功劳。
人家大过年节假日都到列车第一线视察,日理万机不为过。
现在人家住秦城监狱了

不能说刘志军没有功劳,但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和基本政策摆在那,不管是谁当铁道部长,中国铁路都会那么快地发展,甚至发展得更好。
刘志军时期的问题,就不用再说了。
 
老华侨,你得哪儿照哪儿,没人说你吗。我两三年前回去,也想照一些东西,但就是掏不出相机,怕人给我轰出去
可能有两条原因:
1)我尽量让人觉得(拍照的过程是快速、和不经意的),我是在随意地照景,而不是刻意地照人。
2)与你们年轻人不一样,人家看到一个白发、长髯的老人在玩相机,自然就没有了戒心。
 
回去也坐的高铁
速度很快,也很准时,相当满意!
就是希望火车站能够控制一下那些乞讨人员
没有车票为什么放到候车室来呢?
要钱不成几乎明抢
实在过分了
 
去年追尾时正在国内。那时先回家的领导12道金牌严令不得再坐高速,但每次还是只要有高速就不坐飞机 - 实在是太方便舒适了。

不过,回来后又看到上海地铁连连出现故障,的确是补出了一身冷汗。感觉中国这样的人口和国土大国还真的需要高铁,只是成本需要认真控制。 这高铁的低成本营运是不是doable就不知道了。
 
有些高铁也是扯淡,沪杭之间的那距离动车跑得好好的非搞神马高铁不可。:flaming:
 
可能有两条原因:
1)我尽量让人觉得(拍照的过程是快速、和不经意的),我是在随意地照景,而不是刻意地照人。
2)与你们年轻人不一样,人家看到一个白发、长髯的老人在玩相机,自然就没有了戒心。

白发、长髯的老人? 拉登?
 
不能说刘志军没有功劳,但是,国家发展的大趋势、和基本政策摆在那,不管是谁当铁道部长,中国铁路都会那么快地发展,甚至发展得更好。
刘志军时期的问题,就不用再说了。

俺回国的时候就有听铁道部的人说风凉话,说乱子还在后面,信号算个P。 俺问了一嘴,说是和铁路地基有关。。。没太懂,反正听上去类似新屋造好要等一年地基下沉再补。。高铁修建时期这个步骤省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