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过了,该怎么办

LZ的公婆究竟什么样的人,我们无权评说。不过,从结果来看,做公婆是失败的。
这种情况,还是分开的好。
除非LZ的老公站出来,对着仨人一拍桌子:从今以后,你们全听我的。什么事儿冲我来!
LZ以为有老公撑腰,那对老人也会极力配合儿子的权威,否则,家无宁日。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真的. 租房买房都行.

夫妻感情好的话, 什么也能解决. 反之则什么也能成导火索导致离婚. 而老人同住是一个很强大的导火索, 牵足了双方的感情因素和价值观等重磅火药. 慎重!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真的. 租房买房都行.

夫妻感情好的话, 什么也能解决. 反之则什么也能成导火索导致离婚. 而老人同住是一个很强大的导火索, 牵足了双方的感情因素和价值观等重磅火药. 慎重!

上策。:cool:

能肯给老人买房的家庭,估计住一起也不是个问题。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真的. 租房买房都行.

夫妻感情好的话, 什么也能解决. 反之则什么也能成导火索导致离婚. 而老人同住是一个很强大的导火索, 牵足了双方的感情因素和价值观等重磅火药. 慎重!

好好处理,就会“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
 
从你前一段话看的出你也看到了这观念和实践的变化,但不知道你这最后象是一种信念的对观念变化结果的“因果报应”又是从何而来呢?6、70年代把老人接来住陪老人解闷结果自己下一代80%不会接自己住陪自己解闷,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因果报应”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听起来还是很可怕的。但信了,为什么“好”的不降临,而80%“坏”的要降临呢?

什么是“孝”?“孝”应该是一个好的道德观念吧。一个好的道德观念的前提应该是它的实践不伤害任何一方。当把它定义成一个要伤害任何一方的东西时,它就不是一个好的道德观念。谁定义“孝”--只有老人有这定义的权力?

实际上问题可能并不像你看得那么极端。我相信,可以这样说,在父母与子女关系好的和一般好的,100%的子女在自己住房有条件的情况的下都会乐意提供住房让父母养老(这除了从小父母与子女关系就紧张的)。问题是有不少父母总是要干涉一起住的子女的生活。为什么要“干涉”?这与孝无关,不是吗?

如果没有“干涉”,那么我相信,在这网上大概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同住没有关系。所以我前面说,“团团圆圆”的成功基础是自愿和互利(包括像邻里间的平等礼貌对待)。用“孝道”和“报应”这样“可怕”的东西来强压是不可能成功的,只会真有可能导致可怕的“报应”--家庭破碎、精神压抑等原来不会出现的东西。这些“报应”的东西那些要强压的老人家考虑过了吗?或者他们根本不在乎?

因果报应,讲究的是心念,念头比行为更重要。如果老人认为一起住是对他们孝顺,那你接她同住就是对他孝顺了,反之就是不孝顺。你对老人孝顺是因,果就是你的后代对你...孝顺的标准会变,但是这个孝顺的心念,还是有一定的。

如果无解,住一起得上升到伤害的程度,可能不是善缘,离婚也未必不是一个解决方式。只是做媳妇/丈夫的,想想如果是自己父母来,而不是in-law,是不是也会同样对待。如果说同样的事情,自己父母就能容忍,in-law就不行,那只能说是晚辈的问题。谈伤害也是自找。

老人干涉子女生活的,要靠他的亲生子女(儿子或女儿)一方来教育、调节,应该让老人知道他们来一起生活也是要适应新环境的,子女已是成年人,老人再扮演权威角色是无法再和子女一起共同生活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该面对的想逃避也逃避不了。有问题的,很大过错在于儿子/儿媳,不在老人;
 
其实,还有个因素:老人的背景。如果公婆如同HK霍家父母或者大陆的高官,呵,就怕你留不住哦。
 
夫妻的关系如果不是牢不可破,父母一来结果妻离子散、家破人纷飞的例子时有所闻。

北美人民不用和父母一起过,两个结婚的也是要有一个离婚收场.自己的问题还真别拿父母说事。
 
我猜,楼主的公婆估计是希望楼主这个媳妇能像奴仆一样伺候好他们的儿子外加他们老两口。不然,公婆多少帮忙,没有媳妇不欢迎的。

这样的话,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要么分开住,要么离婚。老两口的那种思想是改不了的,他们看到儿子洗个碗都会心疼不已,就是觉得媳妇哪怕是干了一天的活儿还是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干下去。 这种公婆我见过。因为公婆而离婚的事情,我身边也有案例。的确,遇到糊涂的公婆,懦弱或是不会来事儿的儿子,婚姻就基本不保。
 
同意开喜。
很多人买/换更大的房子,都是考虑接老人同住。其实是个下策。第一,你房子大了,国内的亲戚都以为你很有钱,你得充胖子。第二,你的房贷更多,负担大,不自然地会在其它地方省钱,结果度假,下馆子,等消费就会削减,生活质量下降。第三,老人肯定会和你们长住。这么大的房子,不多住些日子,多浪费啊!还有就是如果女方不工作或收入很低,而同住的是公婆,公婆更容易把这个家当成自己家,不把儿媳妇放眼里。如果女方收入高而男方家里是乡下的,公婆一般要收敛许多。

呵呵,这个分析很世俗,但是确是事实。

父母,其实也是个文学意义上的词汇。具体到个案,配得上这个称号否,还要具体看呢。我的闺密很不幸遇到一个年轻懒惰成性的婆娘,后来硬生生鼓捣儿子和媳妇怀了孩子打掉,最后是离婚了。因为她老公也比较笨且有些封建,所以离婚是必然。

孩子养大,义务尽到,ok,老人终于可以清闲一下了。不明白为何还有人要和孩子住?
上次遇到一个奶奶,带孙子去参加活动。我就对她说你们很伟大啊,自己的孩子养大了,退休了,还继续过来为孩子忙乎。我将来估计是做不到这个了。
 
牛!这人到了加拿大,都跟换了层皮一样,紧着入乡随俗:要么和爸妈分开过,要么两口子离婚!观念改变的真快!:cool::cool:

当年国内没房住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自己跟父母分开住呢!你爸妈没赶你你,没逼着你们离婚吧


皮再换的勤,心还是中国心!

从她老公的情况看,和我的那个闺密很像,所以,如果她老公不长进,这个家怕是好不了的。不如和和气气早离婚。离婚不是世界末日,她的公婆可以再找一个自己心仪的媳妇,省得老是拉长了脸。

我不会换皮,如果你觉得你自己会或是别人会,不要因此猜想我也会。
 
因果报应,讲究的是心念,念头比行为更重要。如果老人认为一起住是对他们孝顺,那你接她同住就是对他孝顺了,反之就是不孝顺。你对老人孝顺是因,果就是你的后代对你...孝顺的标准会变,但是这个孝顺的心念,还是有一定的。

"念头比行为更重要"?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念头。我觉得行为更重要。我想你也同意这点:没有行为的念头是空喊口号。我想你看中的不是光有空念头的人,而是小孩实际把老人接来住,这才是孝顺。天天口头上过来过来,实际上表都不递上去申请的(没有行为的)是不孝顺的。所以你说的因果报应讲究的是心念只怕是一个避免说成要行为的一个借口。

第二,孝顺不只是接来同住,因为接来同住只是孝顺还没证实的必要的第一步。没有这步谈不上孝顺,有了这步不代表有孝顺,因为孝顺需要(demand)更多。孝顺两个字,别忘了“顺”。而这个“顺”就是服从。所以不仅要同住,还要服从,否则是没有“孝顺”的。

第三,当预计的“果”不存在时,还有“因”吗?否则因果关系如何成立--只有“因”,“果”就是不出来?那位老人不希望子女“孝顺”?将来的老人就认为现在被老人认为不孝顺的念头事情将来在新标准下就变成是“孝顺”的了--将来的老人那么傻呼呼。观念的改变不是认为这些东西对自己没有好处,而是更理智更有智慧地处理自己与自己成人小孩的关系。

如果无解,住一起得上升到伤害的程度,可能不是善缘,离婚也未必不是一个解决方式。只是做媳妇/丈夫的,想想如果是自己父母来,而不是in-law,是不是也会同样对待。如果说同样的事情,自己父母就能容忍,in-law就不行,那只能说是晚辈的问题。谈伤害也是自找。

当矛盾激化、问题上升到伤害的程度,为什么是让小孩离婚作为一个解决方式,而不是老人搬出呢?因为孝顺是比后代(包括第三代)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更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老人在这种不能很好相处的时候,不选择把幸福和未来留给自己的后代,自己独立去度过本来就该自己度过的自己余下的生命,还要把自己的后代拿来垫背呢?在将来的老人恐怕更多的认识这一点,所以更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因而不会把小孩的生活搞乱,一个不同的“果”----与“因”无关。

老人干涉子女生活的,要靠他的亲生子女(儿子或女儿)一方来教育、调节,应该让老人知道他们来一起生活也是要适应新环境的,子女已是成年人,老人再扮演权威角色是无法再和子女一起共同生活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该面对的想逃避也逃避不了。有问题的,很大过错在于儿子/儿媳,不在老人;

这到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么难得事,为什么做父母的要强加给自己的子女呢?只是为了排遣寂寞和孤独?人老了,还要让自己的亲生子女来教育、调节----能做到这点的老人与子女同住应该是没有问题。我们讨论的不是那些不能接受子女“教育、调节”的老人的与子女同住的问题吗?
 
呵呵,这个分析很世俗,但是确是事实。

父母,其实也是个文学意义上的词汇。具体到个案,配得上这个称号否,还要具体看呢。我的闺密很不幸遇到一个年轻懒惰成性的婆娘,后来硬生生鼓捣儿子和媳妇怀了孩子打掉,最后是离婚了。因为她老公也比较笨且有些封建,所以离婚是必然。

孩子养大,义务尽到,ok,老人终于可以清闲一下了。不明白为何还有人要和孩子住?
上次遇到一个奶奶,带孙子去参加活动。我就对她说你们很伟大啊,自己的孩子养大了,退休了,还继续过来为孩子忙乎。我将来估计是做不到这个了。

真要是碰上这样的老人,打胎的事都干的出,就只能是认倒霉,儿子摆不平的话,也只有离婚。那姑娘当初结婚没考虑清楚...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
 
我猜,楼主的公婆估计是希望楼主这个媳妇能像奴仆一样伺候好他们的儿子外加他们老两口。不然,公婆多少帮忙,没有媳妇不欢迎的。

这样的话,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要么分开住,要么离婚。老两口的那种思想是改不了的,他们看到儿子洗个碗都会心疼不已,就是觉得媳妇哪怕是干了一天的活儿还是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干下去。 这种公婆我见过。因为公婆而离婚的事情,我身边也有案例。的确,遇到糊涂的公婆,懦弱或是不会来事儿的儿子,婚姻就基本不保。
哪个老太太愿意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去伺候另一个女人去?天性如此,别否定。
有些明白事理的老人知道,知道怎么‘不痴不聋、不作姑翁’,遇到哪些爱耍小心眼儿的,儿媳妇日子就难过了。
 
我猜,楼主的公婆估计是希望楼主这个媳妇能像奴仆一样伺候好他们的儿子外加他们老两口。不然,公婆多少帮忙,没有媳妇不欢迎的。

这样的话,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要么分开住,要么离婚。老两口的那种思想是改不了的,他们看到儿子洗个碗都会心疼不已,就是觉得媳妇哪怕是干了一天的活儿还是应该继续任劳任怨地干下去。 这种公婆我见过。因为公婆而离婚的事情,我身边也有案例。的确,遇到糊涂的公婆,懦弱或是不会来事儿的儿子,婚姻就基本不保。

what if ....

其实,还有个因素:老人的背景。如果公婆如同HK霍家父母或者大陆的高官,呵,就怕你留不住哦。
 
牛!这人到了加拿大,都跟换了层皮一样,紧着入乡随俗:要么和爸妈分开过,要么两口子离婚!观念改变的真快!:cool::cool:

当年国内没房住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自己跟父母分开住呢!你爸妈没赶你你,没逼着你们离婚吧


皮再换的勤,心还是中国心!

:cool::cool::cool:

八爷就是爷,顶八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