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毛泽东

大柏地一战,事关老毛和他的这支江西红军的 生死存亡。红军险胜。最后一句的“更好看”很不合常理,突显出老毛当时失意的心情。是反话。
 
还有这首: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首重阳便是一首失意时的作品: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高!从时间上看,这时的毛确实是在失意时期,那么这首诗便极有可能是失意之作。但马甲从诗本身却丝毫看不出失意之处,能否解释一下why?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马甲来个马后炮:

老毛是诗人,但凡诗人,诗句多少会受古人的影响,毛泽东也不例外。

所谓“天易老”“天难老”,受的是李贺的诗“天若有情天易老”的影响。老毛这首诗首句的“天难老”有可能暗指“老天无情”:D:D:D(有情就该“易老”)。

下阙以秋风命笔,以惨淡的“霜”字结尾,似有失意的感觉。其中虽有“春”字烘托,但那可能是老毛的惯用笔法,反其意而说之。

用白话文解读这首诗,就是:苍天太无情,萧瑟秋风更添烦。:D:D:D
 
毛的格律诗是有一点功底的。语文100,数学0分。他有次图画课,画一横上再画个0,叫什么半壁见海日的。
 
说毛泽东将中国的诗词再次推上一个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峰是不为过的。他的诗词自然浑成、气魄宏伟,无人能及,影响深远,他若不从政,也是一代文坛巨匠。他的诗词每首都是精品,尤其那首《沁园春》《雪》 写得太好了,可能已经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了。现抄录如下: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妆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汉,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附件

  • 2008114164024233_2.jpg
    2008114164024233_2.jpg
    53.2 KB · 查看: 154
马甲至今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证明如官方所说,沁园春•雪 是1936年2月毛在红军东征时写的。若果如此,老毛的强悍又得一例证。马甲怀疑一种可能是该词是1936年底,1937年初,也就是西安事变后写的。
 
你说这毛孙的字儿咋就能那么苛岑呢?花时间练练会累死啊?

每个人都有弱的地方。累死,他也练不出一手好字。
 
还有那首“勿需放屁”:D

偶就不放狗了。

应该说,建政前,毛的诗词还是不错的。建政后,越往后越像文痞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