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没错。 你要了解历史。
早年间,除了大臣勋贵,其他一般的读书人,或者尚未出人头地的名士,都是居于乡里,因为要准备考试,对付科举,这种读书人是不事生产的,如果家里有些实力,都是举族供养。某地,某族,全家族来供养几个子弟读书考试,其他全不用管,一直到通过科举当了官,在官场上的来回应酬,家族里也会全力支持,甚至把几乎全部族产挂到那个读书读出来,从乡下走进城市的子弟身上。
家族的考虑是需要有人当官,来庇护家族的产业,家族的人员,更重要的是免税。
作为飞上了枝头成了凤凰的读书人,当在官场上立稳脚跟以后, 有义务来回报家族多年的投资。
这个逻辑多少年了没变过。现在不存在读书当官的关系了,但这种思路根深蒂固。
是这个理。俺知道一位山西的大叔,为了供弟弟读大学,曾经什么苦活都干。每个月还定期卖血。后来弟弟大学毕业,就供哥哥的孩子读书。那些凤凰男们的成功是建立在多少族人的奉献和血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