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一個人走, 一個人哭,一個人傷心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iee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iee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12-11-15
消息
5,307
荣誉分数
1,815
声望点数
263
一首歌,想起了一个故事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o7gwNIG5Y[/media]


静独自一个人烦闷地坐在mall里看店,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四,mall里的客人很少,雇人很不划算,静和潮早在开学时就调好课程,课余相互倒换着来店里值班。这是静来北美的第三年。

说来两个人结婚以后一切都是非常顺利。婚后第五个月,潮有个朋友从北美回来,顺利地帮潮联系了学校,潮拿了全额奖学金出国了。半年后静也来到了北美。

静来后,申请的学校来信,静也可以上学了。静的英文比潮好,学业不很吃力,课余就想去餐馆打工挣些钱。那时,中国人比较少,又是小城,餐馆打工的多是偷渡来的。一周后,静吃不了苦,受不了气,坚决不干了

潮不勉强静,不干就不干了,毕竟他自己也不喜欢。潮要不了两年就毕业了,而潮的专业不好找工作。潮一直想要孩子,所以挣钱就成了潮的心事。这时,潮的朋友带来了好消息,在mall里做零售。 潮很讲义气,很爱交朋友

市场调研,资金就绪。小店专卖水晶制品和复印的各类时尚明星的肖像画。画是从一个纽约的中国画家买来的复印权,至于肖像权由那个画家负责。静用课上学来的知识,绞尽脑汁在玻璃窗内布置水晶。先电话家人,快递深蓝色的丝绒,又去找各样小探照灯,忙得不亦落乎。小店最终营业了

上学,开店,忙忙碌碌。静在想也许这就是家吧。规规矩矩的生活,为了钱而忙碌。虽然对潮不像对东那么有感觉,但潮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是很爱自己的人,又很踏实。有一句话说,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结婚,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做情人,虽然后者不必做,但前一句该是必须地。以婚后的情况看,自己的选择应该没错

十月份了,功课多了起来。静在店内,一边看书,一边扫视着mall里的动静。这时远远的走来一高一低穿着黑衣的两个洋人,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东看西
 
干嘛,大夜晚不睡觉,在这思绪起伏。:D
 
看得出,他们没有买东西的意思,况且,静也不想让人觉得,仿佛守株待兔般地等着他们来挣钱。静看他们走近后,大声地说了一声早上好,就又低头看书。那两个人在玻璃橱窗前来来去去看了一会,高个子的过来问价钱,问完马上买了两个。离开时留下了很淡的男人香水的味道。静不由得抬头看了那人的背影一眼

静心里喜滋滋地想,嗯,一大早卖出两块水晶,好兆头,今天应该不错。回身坐下,重新拿起课本,但怎么也看不进去。看看mall里各处都冷冷清清,这个时段应该不会有人来了。索性放下书本,欣赏那些晶莹剔透的水晶和内刻的三维图像,也想着心事
 
东是静认识很久的朋友,也是师哥。自从结婚,静就把东的联系信息全删掉了, 静骨子里很传统。不知道东在中国怎么样了,也出国了吗。还记得他白皙的脸上常常露出腼腆的微笑。静从认识他到毕业在一个单位工作,常在一起。后来听说东很花,交了很多女朋友。当静再次遇见东时,东已经变成帅哥了,风流倜傥,还很儒雅。恋爱真造就人啊

"妹儿, 还好吧?" 东依旧是笑嘻嘻,但变得不再腼腆,竟然上来摸摸静的头。"边儿去,干吗,还成吧。" 静觉得看到东很高兴,但仍不失酷酷的回答。"哎,东,听说你丫整天很忙呀,都在哪儿鬼混呀。" 静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会脸红的人,但在东面前却从未害羞过。"切,你个小丫头懂什么,想吃什么,哥带你去。"

静不像很多同学一样把青春浪费在永远的学习中。终于逃离了父母的束缚,该好好享受了。静不知从哪儿得来的观点,只恋爱,不结婚。实际上,静谁都爱不起来,常琢磨电影里的爱情有真事儿吗

静有个男朋友,只比东大一岁,但已经是很年轻的在读博士。这博士看上去憨厚,但一肚子坏水。一天突然拿了一个裂口的大西瓜去看生病中的静,静从此就认了她做男朋友。这博士又带静到北戴河,抱着静嘴对嘴在海浪中漂流,静从没见过,除了震惊,只剩下崇拜

虽在不同的部门,在老朋友中,静和东是来往最多的,相互有很多话讲。博士要科研要公关,没事儿指使静为他做这做那,静只觉得头快要仰断了,太累了。闲暇之余,就约东出来玩儿。东也是有求必应
 
不写了,出去玩儿了
 
静有时觉得东和自己一样怪。喜欢UFO,喜欢侦探,喜欢出国。出国干什么不知道,但出去了就会不一样。两人也常常一起探讨GRE的怪问题。静的父母很喜欢东。当第一次东去静家,东就阿姨长阿姨短的一叫,静的母亲难得的露出了笑脸,还问东要不要在家吃饭。

东走了后,静的母亲赶忙进到静的房间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呀。"他就一朋友,您别多想。" 静没好气地说。就在前几天,东递给了静一封足足有三页纸的信,静不解,几乎天天见,还写信,有病。因要去护城河边等博士,静匆忙拿着信走了

博士还没到,静打开信读了起来,还没读完,一阵大风,把信吹了起来,刚要追,博士到了。静假装没事的站在那,偷眼寻找着那几张纸。哪儿都没有。自那一刻起,静确信东只能是哥们儿。

虽说是哥们儿,静和东之间却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在静与每个短暂的历任男友分手后,东都随叫随到地陪伴在静的左右。那封信,谁都没再提过。东仍不倦地穿梭于美女中,一次其中一个女孩对另一个大打出手,静听说后约了东在天坛东门的老地方见。见面后没说上一句话,两个人都放声大笑

这种萎靡的日子快过完了,静的出国有了眉目。这时静遇见了潮。潮是一个很男人味的大男孩,爱喝酒,是那种不醉不罢休的那种,还广交朋友,从诗人到画家无奇不有。快赶上梁山好汉了。潮白天可以认真地和大学里的朋友想哲学看宗教,晚上带着静和朋友一起,一间一间地出入三里屯酒吧。

这种潇洒的日子,静也为之震撼。在从小到大, 生活在一群装b做作的书生的环境中,这种叛逆和变态的人生让静似乎看见了希望。当周边的同学同事相继结婚,在潮紧追不舍地求婚声中,静扔下了护照,发了婚了。结婚后不久,静还是出国了。看来结婚是对的
 
当周边的同学同事相继结婚,在潮紧追不舍地求婚声中,静扔下了护照,发了婚了。结婚后不久,静还是出国了。看来结婚是对的

大多数人结婚,可能本来就不是为了爱,是为了过日子。
 
大多数人结婚,可能本来就不是为了爱,是为了过日子。


嗯,好像不对。只是少数人结婚不是为了爱,这些人早晚还会回到来时的路
 
一首歌,想起了一个故事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o7gwNIG5Y[/media]


静独自一个人烦闷地坐在mall里看店,每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四,mall里的客人很少,雇人很不划算,静和潮早在开学时就调好课程,课余相互倒换着来店里值班。这是静来北美的第三年。

说来两个人结婚以后一切都是非常顺利。婚后第五个月,潮有个朋友从北美回来,顺利地帮潮联系了学校,潮拿了全额奖学金出国了。半年后静也来到了北美。

静来后,申请的学校来信,静也可以上学了。静的英文比潮好,学业不很吃力,课余就想去餐馆打工挣些钱。那时,中国人比较少,又是小城,餐馆打工的多是偷渡来的。一周后,静吃不了苦,受不了气,坚决不干了

潮不勉强静,不干就不干了,毕竟他自己也不喜欢。潮要不了两年就毕业了,而潮的专业不好找工作。潮一直想要孩子,所以挣钱就成了潮的心事。这时,潮的朋友带来了好消息,在mall里做零售。 潮很讲义气,很爱交朋友

市场调研,资金就绪。小店专卖水晶制品和复印的各类时尚明星的肖像画。画是从一个纽约的中国画家买来的复印权,至于肖像权由那个画家负责。静用课上学来的知识,绞尽脑汁在玻璃窗内布置水晶。先电话家人,快递深蓝色的丝绒,又去找各样小探照灯,忙得不亦落乎。小店最终营业了

上学,开店,忙忙碌碌。静在想也许这就是家吧。规规矩矩的生活,为了钱而忙碌。虽然对潮不像对东那么有感觉,但潮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是很爱自己的人,又很踏实。有一句话说,要找一个爱自己的人结婚,找一个自己爱的人做情人,虽然后者不必做,但前一句该是必须地。以婚后的情况看,自己的选择应该没错

十月份了,功课多了起来。静在店内,一边看书,一边扫视着mall里的动静。这时远远的走来一高一低穿着黑衣的两个洋人,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东看西

嗯。
 
看得出,他们没有买东西的意思,况且,静也不想让人觉得,仿佛守株待兔般地等着他们来挣钱。静看他们走近后,大声地说了一声早上好,就又低头看书。那两个人在玻璃橱窗前来来去去看了一会,高个子的过来问价钱,问完马上买了两个。离开时留下了很淡的男人香水的味道。静不由得抬头看了那人的背影一眼

静心里喜滋滋地想,嗯,一大早卖出两块水晶,好兆头,今天应该不错。回身坐下,重新拿起课本,但怎么也看不进去。看看mall里各处都冷冷清清,这个时段应该不会有人来了。索性放下书本,欣赏那些晶莹剔透的水晶和内刻的三维图像,也想着心事

嗯?
 
东是静认识很久的朋友,也是师哥。自从结婚,静就把东的联系信息全删掉了, 静骨子里很传统。不知道东在中国怎么样了,也出国了吗。还记得他白皙的脸上常常露出腼腆的微笑。静从认识他到毕业在一个单位工作,常在一起。后来听说东很花,交了很多女朋友。当静再次遇见东时,东已经变成帅哥了,风流倜傥,还很儒雅。恋爱真造就人啊

"妹儿, 还好吧?" 东依旧是笑嘻嘻,但变得不再腼腆,竟然上来摸摸静的头。"边儿去,干吗,还成吧。" 静觉得看到东很高兴,但仍不失酷酷的回答。"哎,东,听说你丫整天很忙呀,都在哪儿鬼混呀。" 静是一个在陌生人面前说话会脸红的人,但在东面前却从未害羞过。"切,你个小丫头懂什么,想吃什么,哥带你去。"

静不像很多同学一样把青春浪费在永远的学习中。终于逃离了父母的束缚,该好好享受了。静不知从哪儿得来的观点,只恋爱,不结婚。实际上,静谁都爱不起来,常琢磨电影里的爱情有真事儿吗

静有个男朋友,只比东大一岁,但已经是很年轻的在读博士。这博士看上去憨厚,但一肚子坏水。一天突然拿了一个裂口的大西瓜去看生病中的静,静从此就认了她做男朋友。这博士又带静到北戴河,抱着静嘴对嘴在海浪中漂流,静从没见过,除了震惊,只剩下崇拜

虽在不同的部门,在老朋友中,静和东是来往最多的,相互有很多话讲。博士要科研要公关,没事儿指使静为他做这做那,静只觉得头快要仰断了,太累了。闲暇之余,就约东出来玩儿。东也是有求必应

嗯......
 
静有时觉得东和自己一样怪。喜欢UFO,喜欢侦探,喜欢出国。出国干什么不知道,但出去了就会不一样。两人也常常一起探讨GRE的怪问题。静的父母很喜欢东。当第一次东去静家,东就阿姨长阿姨短的一叫,静的母亲难得的露出了笑脸,还问东要不要在家吃饭。

东走了后,静的母亲赶忙进到静的房间说:这个小伙子不错呀。"他就一朋友,您别多想。" 静没好气地说。就在前几天,东递给了静一封足足有三页纸的信,静不解,几乎天天见,还写信,有病。因要去护城河边等博士,静匆忙拿着信走了

博士还没到,静打开信读了起来,还没读完,一阵大风,把信吹了起来,刚要追,博士到了。静假装没事的站在那,偷眼寻找着那几张纸。哪儿都没有。自那一刻起,静确信东只能是哥们儿。

虽说是哥们儿,静和东之间却有着说不清的暧昧。在静与每个短暂的历任男友分手后,东都随叫随到地陪伴在静的左右。那封信,谁都没再提过。东仍不倦地穿梭于美女中,一次其中一个女孩对另一个大打出手,静听说后约了东在天坛东门的老地方见。见面后没说上一句话,两个人都放声大笑

这种萎靡的日子快过完了,静的出国有了眉目。这时静遇见了潮。潮是一个很男人味的大男孩,爱喝酒,是那种不醉不罢休的那种,还广交朋友,从诗人到画家无奇不有。快赶上梁山好汉了。潮白天可以认真地和大学里的朋友想哲学看宗教,晚上带着静和朋友一起,一间一间地出入三里屯酒吧。

这种潇洒的日子,静也为之震撼。在从小到大, 生活在一群装b做作的书生的环境中,这种叛逆和变态的人生让静似乎看见了希望。当周边的同学同事相继结婚,在潮紧追不舍地求婚声中,静扔下了护照,发了婚了。结婚后不久,静还是出国了。看来结婚是对的

......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