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由 talk 发布
港府也不好做。一边是中央政府各种方式的支持,一边是港民的漫天要价,换了谁都这样的结果。就像楼上说的,香港反对立法的游行民众居然喊出"要求中央政府确保香港经济繁荣"之类的口号,游行的民众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在这点上,中央政府和港府都有共同的失误,对港民的心态估计太高。这样的口号反映出只有胡萝卜是不行的,要学习美国,大棒子不能忘掉。仁义之心害死人!
上面说的大棒子不是说要用国家机器去对付民众,而是要用他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点醒他们,没有大陆,香港就是一个死港。现成的例子就是上海和香港的关系,如果中央政府不干预,香港被上海取代是迟早的事。
从叶刘淑仪的辞职,想到董建华政府的无能
--------------------------------------------------------------------------------
作者: 方红叶
香港反董游行十五日了,董建华政府无能如昔,董本人说过两次有关的话,一
是称团结兴帮,另一六年来不断重复的,说对挑战有信心。另一方面,董内阁
中最有骨气,最敢於顶撞李柱铭等民主派的官员、保安局长叶刘淑仪十六日
证实请辞。至此为止,董建华终于有了代罪羔羊。但港人不会停止指责董建华
,因为不满董无能才是促成数十万人上街的主要原因。
七一有三十五万人游行;其后有二万多人晚上烛光静坐;最后民主派倒董集会
出席者仅九千人。这三次不同日子的活动和人说数,大体上说明了港人与董建
华政府的关系。
不在港生活的人,很难了解为什么不喜欢董建华,特别是国内朋友,认为董出
身于富商之家,在英国大学受教育,在殖民地政府做过行政局议员,懂中、英
文,结交不少国际名流。。。应是港人欢迎的人物。想正是这许多因素,当时
北京和港人选择了董任特首。
董是好人,正如唐家璇挺董连任时说的:“董建华是第一好人”。但董不懂政
治,没有政治智慧,没有谋略,没有手段,不会组织,不会用人。
现仍挺董的人提及董建华做两件可被称赞的事:香港在金融风暴中的表现,特
别是政府资金入市的决定;另一是请求人大解释有关港人在大陆婚生子女来港
的立法条文。
董政府漠视民生问题
港人最不满的是董政府漠视民生问题。今日反董的不仅民主派,不仅无政治意
识、倾向的中间派,包括爱国左派在内的港人,都十分不满董建华政府。董六
年来基本上在维护大商家利益,以及社会最底层居民的救济问题,此外董政府
可说不关心绝大多数人的诉求。
以几乎全港人都关心的公共交通为例,多年来每当九巴、中巴、新巴、地铁、
九铁要求加价,而且都是在赚大钱的情况下申请加价,香港民情沸腾,但董政
府每次都批准不误。香港的公共交通已属全世界最昂贵之一,平均比纽约贵出
很多,每天花三、四十港元(四、五美元左右)很普遍。你可在日常生活中听到
中下层居民叹气埋怨之声。港人开始时不满,第二次表愤怒,屡次之后就积成
怨恨,久而久之积怨成仇。不懂香港情况的人要问,港人怨气何来,我可告诉
你:经多次不满和愤怒之后来的!
董政府漠视民生的例子很多,诸如坚持公屋加租,拒屋村商铺减租,拒减排污
费,增加电费、电话费、渡轮费。。。九七回归后,遭遇金融风暴,香港陷入
经济不景,人心颓丧,董政府的高官,主要是英殖民地政府遗留下来的公务员,
不去洞察民情,只知无良地争夺俸禄自肥,当港人减薪勒紧肚皮之际,曾被某
些人吹为精英的公务员,却坚持不得减薪,还同政府打官司。董政府主要由公
务员组成,董政府在多数港人心中完全没有威望可言。
陈方安生是“香港的良心”吗?陈是董重用的第一人,她在九七回归前后一脉
相承,英殖民地重用她,董特首也重用她。她在任内一直反对香港与大陆关系
密切,反对融入珠江三角洲,她反对和阻挠很多中港合作政策,被中方批评“
议而不决”的,不是董建华,而应是陈方安生。香港经济六年不振,唯一解决
方向在于融入广东,而且逼切感越来越大,陈等西方派抵挡不住,陈与第三号
人物曾任权早有关疙瘩,陈的“手袋党”全退瓦解,但至今仍依傍民主派边缘
,在传媒上抨击董政府的亲中。
董政府无能 不会用人
董建华在人事上的无能,最显著者莫如纵容英殖民地在港“宣传部长”张敏仪。
张长期在殖民地政府任传媒高官,直接掌控官办的香港电台和电视制作部。在
中英因港回归问题的长期争斗中,张直接受命于港督彭定康,不必通过陈方安
生或陈的前任英国人福特。回归后,张续任传媒高职,如旧掌控,但却一改过
去做法,天天有节目挖苦、讽刺、辱骂董政府和亲中人士。社会人士不满,公
开及私下不时向董政府提意见,建议政府斥资的电台莫以政府为敌,但董建华
几年都没有动作。直至张近退休之龄,才把张调往东京,张退休回港,不忘攻
击董政府,在反二十三条中不遗余力,与政府对着干!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董把张他调日本之后,接位者竟是张的长期副手,两年
下来事实证明香港电台没有改变,昔日的节目依然存在,挖苦、辱骂港府和中
国的声音依旧响亮。。。民主派依然占领香港政府的广播电台!
在董内阁中,找不出两三个能言善道的政策阐述者。有某些所谓学者,站在政
府外时,不时批评政府,一旦被董收编为官员、顾问,就不闻其声。但人们期
待官员、顾问面对群众,争取民心,结果使本来支持政府的人大失所望。
董政府之无能,由其对房屋市道的态度可见一班。近日,董建华对房价又有发
言,称盼香港屋价稳升云云。其实,地产一直操控了香港经济命脉,这是极不
正常的现象,金融风暴刺破地产泡沫,本属大好事,让港经济在转型中另觅方
向支柱。但董却念念不忘房地产,望地产挽救香港经济。董在地产上的言论已
先后多次吃了大亏,他还不吸取教。
董的支持者在那里?
叶刘淑仪的辞职早在意料中,民主派对言辞锋利、个性直率的叶太恨之入骨,
欲除之后快。她在硬推廿三条之前,是董内阁声望最高的阁员。事实证明,董
政府连怎样推动立法都未作有效的部署,叶太对廿三条被押后,当然有责任,
但更大的责任在董建华及董政府。因为若非三十五万人上街,田北进及自由党
不会倒戈,二十三条是可以在立法会通过。而据左派和中间派传媒的民调,大
多数上街者没有强烈反对二十三条,而是大多数人为了反董而来。
香港经济的好坏,不是由董或任何港人来却决定,而是融入华南,成为中国经
济一部份。港人要看董的领导能力,像社工一样的人不是好领导。港人期望董
做一个敢作敢为的市长,而非慈祥 、但昏庸的长者。
不要以为北京任命的就是能干的地方政府,庸碌地方政府彼彼皆是。作为香港
爱国爱港一员,在董建华政府没像样的表现之前,我相信大多数港人不会支持
他。如果我是叶刘淑仪,我也会辞职。如果无奈挺董者不计算在内,我真不知
道董的支持者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