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转基因食品问题 方舟子崔永元微博五轮激战

http://p.t.qq.com/longweibo/index.php?id=253018027851292

崔永元也发长微博了?好嘛,对自己的观点能有个较系统的表述,总比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强吧?那我们就来欣赏欣赏其“阶段性总结”:

【阶段性总结:在我接触过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当中,方舟子是脾气最暴的。在他和别人争论时,我一直是旁观者,一段时间还很喜欢他的轴劲儿,我曾经公开说,要是再注重一点学术气息就好了。直到他迷上了转基因,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我脾气暴不暴,是不是最暴,与话题无关,也许他接触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都是对他毕恭毕敬的,谁知道呢。他说曾经公开给过我“再注重一点学术气息就好了”的忠告,我以前不知道,想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给这个忠告,搜了下他的微博,发现此前与我有关的只有一条,是2011年11月30日发的:“凤凰网调查:九成网友支持方舟子打假:中国需要这样的人! 算我一个。”好吧,就算他支持的是中国需要一个有轴劲儿却不注重学术气息的人吧,但我所谓的打假主要是学术方面的,不注重学术气息那岂不成了乱打?

然后他说直到我迷上了转基因事情开始起了变化。这所谓迷上转基因应该指的是我开始科普转基因、驳斥妖魔化转基因的言论吧?我第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文章《“转基因食品”恐慌传到中国》写于2002年12月,从那时候开始迷上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每年都会写好几篇这方面的文章,2005年出版《基因时代的恐慌与真相》一书,2007年出版《餐桌上的基因》一书,2010年参加了两场关于转基因的电视辩论,2011年开始搞转基因大米品尝会。那么崔永元认为是什么时候我迷上了转基因让事情开始发生变化的呢?怎么一直到2011年11月还在高呼“中国需要这样的人”呢?依我看,是因为在去年金大米事件中,我在搜狐微博上批驳了崔永元传的谣言,才让事情开始起了变化的吧?

【关于转基因,学界有争议,媒体也曾介绍争议双方表述的观点,这正是一个科普人大展身手的机会,无论是转基因技术本身,还是科学争论的方式,公众了解越多越好。】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生物学界没有争议(除非你非要把几个奇葩的聒噪也算成争议),有争议的是学界与非学界。没错,这是一个科普人大展身手的机会,所以我才会写了那么多文章和书,参加了那么多场争论,包括我现在来一一驳斥央视主持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谬论和传播的谣言,也可算是在大展身手。

【方呢,酷爱大词,“国际权威机构”挂在嘴边,“资格”刻在舌根,“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顶在脑壳上,既当矛也当盾。先说“国际权威机构”,这和科学论争无关,只有你才认为权威机构认定的东东不可以争论,甚至你都可以认定谁是权威机构。在我眼里,权威机构不仅好在它的判断能力,还好在它的纠错机制。好吧,请你把“国际权威机构”认全了,发出来,我帮你补充。】

把“国际权威机构”挂在嘴边,就是要告诉你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没有争议,有共识,最能代表学术界共识的,当然是“国际权威机构”。如果是学术界内部的科学争论,那是要讲证据与逻辑,不讲权威的,当然用不着也不应该去显摆国际权威机构,国际权威机构通常也不会给科学争论下结论。但是在转基因问题上我是在做科普,是普及科学界主流观点,让大家清楚国际权威机构的观点,就至关重要。我是在批驳反科学、伪科学、谣言,哪是什么科学争论?难道崔永元认为他是在跟我进行科学争论?

这些认定现有的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同样安全的国际权威机构,我以前已列过很多次,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欧洲委员会、美国科学院、英国王家学会、美国医学会、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欢迎崔永元补充。也请他列举出哪怕一个认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国际权威机构。注意了,可别把“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这样的野鸡机构当成权威机构了。

【再说“资格”,主持人他肯定不给资格(顺便问一下,听说你要掌我的嘴?定了吗?在我们这个行当里这算幽默,在你们科普界这表达的是啥意思?动手吗?@平安北京 ),生物学科学家质疑了,他说那是“三两个奇葩”。没资格的“掌嘴”有资格的“奇葩”,这种科普方式一般人就参与不成了,就叫“方式团伙科普法”吧。你不是总去科普演讲吗,那些听众大学生孩子们可以提问吗?可以质疑吗?他们有“资格”吗?如果这个也不行,你怎么确定他们是听你的转基因还是看你发神经呢?】

我可不是说“要”掌他的嘴,而是说一直就在掌他的嘴,他不觉得疼?看来是不算动手,不然就该被平安北京请去喝茶了。还有观战的说崔永元舞了一套花拳绣腿,被我一拳打倒;也有说崔永元朝八个方向各放一枪,被我一炮轰走,这不更该去报告平安北京?

说他没有质疑科学共识的资格,不是说他没有质疑的权利,或提问的权利。我做讲座当然欢迎提问,也欢迎质疑,我也尽我所能给予解答。在讲座问答阶段,偶尔也能碰到某个妄人,声称“进化论是错的”“分子生物学过时了”之类,我也会跟他说他没有质疑进化论的资格。

再说我点到的那三两奇葩。一个是蒋高明,植物所研究生态农业的,其专业与分子生物学没有关系,我也一再指出他犯的分子生物学常识性错误,你说他有没有质疑转基因的资格?一个是王月丹,北大医学部研究免疫学的,其专业也与分子生物学没有什么关系,他曾经贻笑大方地用给老鼠注射BT蛋白的方法来证明转基因食品的毒性,曾经在辩论节目中故意误引论文被我当场指出,你说他有没有质疑转基因的资格?

【方舟子在谈自己优点时,逻辑还行,比如出过书写过稿露脸参加过电视节目什么的,一辩论就换一套打法了,你说东,他说西,你说海带,他说飞机。他逼着你拿证据,你拿出来,他又逼你拿证据的证据,还有证据的证据的证据,和他辩论的人,大多休止在体力不支上。你要他拿证据,你就直接累死了,堵在电梯里都没用,还会不说话呢,特乖。】

“你说东,他说西,你说海带,他说飞机”,这是崔永元对着镜子写出来的?我说转基因,他说李约瑟,我说转基因,他说中医,我说转基因,他说黄万里,我说转基因,他说徐水……

我要他拿证据,他拿出了什么证据了?把反转控的谣言再拿出来,这也叫证据?我一一驳斥他传谣,哪条没有列出数据来源?这难道不是证据?还是崔永元心目中的证据与人不同,要讲讲段子、历史故事,才叫证据?

至于“堵在电梯里都没用,还会不说话呢,特乖”,大概指的是去年罗永浩打听到我去录电视节目跑去埋伏堵我的事。崔永元如果认为一个流氓埋伏堵人,不应该置之不理而应该和他理论,我号召大家都去打听崔永元的行踪,然后去路上、门口堵他,和他辩论转基因,看他“乖不乖”。

【注意,和他辩论,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用他的套路就行,自说自话。比如,我这次谈了黄万里先生和徐水大跃进,他质问:为什么不回答他挑出的错误?其实没有错误,看看他的微博就知道,挑出了什么错误?你回答,你就上套了,他可以说标点错误。对付这类“著名科普作家”,要先学习他那两招:莫名其妙地自信和信手拈来地轻狂。】

把李约瑟说成“科普大家”,是不是错?把《语言和逻辑》说成李约瑟写的,是不是错?说我雇水军骂他,是不是错?说美国人只吃非转基因玉米,是不是错?说美国禁止种转基因甜菜,是不是错?说日本不接受转基因食品,是不是错?你是崔圣人,永远是不会错的?对别人指出的错误不敢有任何回应还自鸣得意,你也好意思把这叫做“科学论争”?

【网上搞了投票,你遥遥落后,心情如何?我是心情不好,万一转基因真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岂不因人废事毁在你的手里,看来,选形象代言人要慎重,我相信,换上袁隆平先生要好得多!支持我的人科学素养不如人意,骂人的不少。而你的阵营不该如此啊,你科过他们呀!你教他们的是科还是磕?你的学问他们没上心,胡搅蛮缠加人身攻击倒是颇有你的风范,这是中国科普的悲哀!】

看到腾讯微博的投票结果宣布他大获全胜,居然心情不好?果然是崔圣人,我还以为他是在搜狐微博乃至新浪微博看到那些嘲笑他的言论才心情不好,让他悲哀的呢。我啥心情?啥都没有,因为我从来不把网上的投票乃至别的投票结果当回事。科学的问题不是靠投票来解决的,更不是靠不懂行的人的投票来判定对错的。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当然地反对转基因,这是意料中的,也让我觉得更有科普的必要。如果多数人都支持转基因,就用不着我花那么多精力来科普,来辟谣了。

瞧崔永元的意思,中国转基因作物推进不了,不是造谣、传谣和不懂装懂的名人胡说八道影响舆论造成的,反而是我这个科普、辟谣的人造成的了?在很少有懂行的人愿意出来科普、辟谣的时候,我站出来,反而成了罪魁祸首了?我因为在转基因问题上做的科普工作比较多,被某些人当成了“形象代言人”,那可不是选出来的。他建议换上袁隆平,很好,但是首先要袁隆平愿意,其次要袁隆平懂行——不幸的是,袁隆平作为在传统育种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农学家,对分子生物学是未必懂行的,会说出“虫子不吃,人能吃吗?”“要人体试验两代人”之类的外行话。

至于中国科普悲不悲哀,还用不着央视主持人来判定,你自己悲哀自己好了。

【我提议,支持我的朋友即日起不骂人只讲理,我们市民方阵和红卫兵区分开。方先生特想和我辩论转基因优劣,这样他转基因的优势就冒出来了。别着急,早着呢,我先把你批判过的文章都贴出来,让你再批一遍解解恨。】

你那些“朋友”真要是听你的,不骂人只讲理,就该都闭嘴了。反转基因的,除了骂人,除了造谣、传谣,还有什么货?我什么时候说我想和你辩论转基因优劣?你学过几天生物学,懂什么转基因,也配来跟我辩论?我是在批你传谣,批你胡说,俗话叫“掌嘴”(赶快报告平安北京),懂吗?

【什么时候你的逻辑理顺了,教养提高了,我也有空,陪你聊个够。现在你没有“资格”,也没经过“权威部门”国家语委认证,和你面对面会影响中国现代传媒“发展方向”。说这两句我都想自己掌嘴,我的家教是不许这般无礼的。这是跟你学的,你的科普太害人了!“不敢称高雅,但求免俗俚,百病尤可治,俗则不可医”。共勉吧。】

自始至终你觉得自己很有礼?这个教养可真了不得。我没有你那样良好的“家教”,不管你觉得我有没有和你聊的“资格”,只要你继续传谣、胡说,我就继续辟谣、驳斥——谁让你是著名央视主持人,对舆论很有影响力呢。

厉害。厉害在于语言上基本上没有给对方用贬义词;厉害在于态度上,不急不燥,语气里,没吼没叫~~

喜欢~~尽管,我不喜欢方,但喜欢这种辩论方式。这逻辑通顺吗~~一定要说明,不说明会让猪头想不明白,就按自己的一根筋的思路走,火喷你,还倍得意~~:(:):D
 
唉,他们现在又更新了,不过看了之后对小崔更失望了。估计再这么下去体力不支的是小方了。因为我感觉现在小崔基本不再去查资料了,在已有的所有帖子上纯玩文字游戏了,那就变成很轻松的活了。
 
这个方崔辩论,没有什么新知识,都是已有的东西翻炒一遍。我看小崔炒得不如老方熟练啊。
 
坐等小崔被打假, “他其实没有实话实说”:dx:
 
唉,他们现在又更新了,不过看了之后对小崔更失望了。估计再这么下去体力不支的是小方了。因为我感觉现在小崔基本不再去查资料了,在已有的所有帖子上纯玩文字游戏了,那就变成很轻松的活了。

生命科学这么高深的学问:oops:不是靠几晚上不睡觉就能补成的 。
我对小崔不反感。小崔真不该趟这混水, 现在也是越早罢手越对他本人好, 否则正中方教主下怀。
 
最后编辑:
生命科学这么高深的学问:oops:不是靠几晚上不睡觉就能补成的 。
我对小崔不反感。小崔真不该趟这混水, 现在也是越早罢手越对他本人好, 否则正中方教主下怀。
是啊,在这个领域再争论下去小崔不是小方的对手。其实小崔发完第一个帖子评论一下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退出留给大家自己去思考关注就行了。可能小崔觉得自己就是吃口才文字这碗饭的,岂能就这么一走了之?再加上双方都是公众人物,微薄上千万只眼睛盯着,这么一推波助澜,结果就上了。。。
 
在应该理性的论战中诉诸感情,是“文科”一方的硬伤。反自然,黄万里,拿钱发贴,美帝阴谋什么的。这个不是小崔的创见,他没都说,做得还不差。

比如这个反自然:已经存在的食物都是进化出来适合自然的,转基因违反了自然的法则。

我的看法:所有的动植物,进化是为了利己,不是为了给人吃的,相反地还进化出不适合人吃的性状来保护。整个农业史就是一部逆天的历史,人吃的动植物,放回自然,绝大部分都得灭绝。为了把各种适合人吃的性状搞在一起,农业人员一直在努力,杂交和转基因都是这个努力的一部分。

不要小看了这个反自然论,因为反自然就是反上帝,我认为这是宗教团体反转的主要原因。
 
黄万里是右派们最喜欢提的,因为好像黄教授是他们这边的。

其实黄老要是活过来,更可能掌反坝人士的嘴。黄万里反对三门峡工程的技术路线,是对的,但后果可能没有右派们宣传的严重。因为陕西受害,河南受益,利弊分析没有那么简单。

黄万里对三峡工程的估计,已经在事实上证明是错了。比如黄的预测是泥沙瘀积,实际情况反而是江水太清。黄不主张上三峡,认为上游金沙江更合适先建。反坝人士却到处拿黄万里当他们的人来反对一切水坝。

转基因这块,本来和黄老没什么关系的,他不属于任何一边。反转人士拿黄说事,不过是想讲,以前反对上马的人可能在许多年后证明是正确的。但是还有无数的例子可以证明,以前反对上马某项目的人一直都错,从来没对过。被科学界无视的骗子远多于真正的成果,现在的少数不能证明就是以后的多数,何况黄万里也不都对,反转基因的也未必是少数,拿黄万里说事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
 
“文科”注重辩论输赢重视口舌之利,这些对科学争论没什么实际意义,每次狡辩都胜了与GM究竟是否可行有一毛钱关系吗?与上世纪的某个名人的某句话有一毛钱关系吗?
科学的问题最终还是要科学本身来回答。硬要说与“文科”有什么关系的话,可能是在“哲学”上指导一下科学吧:evil:
 
不管怎样, 至少挺转派和反转派都不反对贴标签。

在北美的话, 乐见其成。
 
关于转基因BT蛋白,小白鼠啥的,我最近才知道,感情当了几十年BT蛋白的小白鼠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有机食品的消费者,直到被转基因的摘了桃子。这有机食品还有什么让我们当小白鼠的东西没有?
 
关于转基因BT蛋白,小白鼠啥的,我最近才知道,感情当了几十年BT蛋白的小白鼠的,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有机食品的消费者,直到被转基因的摘了桃子。这有机食品还有什么让我们当小白鼠的东西没有?

你是说有机食品使用的有机杀虫剂就是BT蛋白吧?
我早跟咪咪哥说了, 他不信。
 
你是说有机食品使用的有机杀虫剂就是BT蛋白吧?
我早跟咪咪哥说了, 他不信。
咪咪哥和9声嘲笑挺转派不知道杂交与GM之词义区别,2个家伙不是文科女脑袋够灵光明显是故意忽视挺转派是讲GM和杂交干的都是改变作物基因,前者更准确,后者是混杂改一点是一点。

下面抄一段BT杀虫济的,给大家看看反转明白人是如何故意混淆挺转派讲的GM产品少用了农药的

美国的科学家把Bt蛋白的基因转入玉米和棉花中,让它在植物中持续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喷洒Bt蛋白了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它的可控性更好。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的话,那么转基因技术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接入新作物中。这样,培育新品种作物的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Bt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还有一个好处,因为Bt蛋白更加集中地出现在植物体内,所以误伤非农业害虫的几率变低了不少。经过了10年的检验后,1996年,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成功地上市。从那时算起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Bt转基因作物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基因棉的种植也让叶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60%-80%。
 
咪咪哥和9声嘲笑挺转派不知道杂交与GM之词义区别,2个家伙不是文科女脑袋够灵光明显是故意忽视挺转派是讲GM和杂交干的都是改变作物基因,前者更准确,后者是混杂改一点是一点。

下面抄一段BT杀虫济的,给大家看看反转明白人是如何故意混淆挺转派讲的GM产品少用了农药的

美国的科学家把Bt蛋白的基因转入玉米和棉花中,让它在植物中持续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喷洒Bt蛋白了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它的可控性更好。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的话,那么转基因技术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接入新作物中。这样,培育新品种作物的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Bt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还有一个好处,因为Bt蛋白更加集中地出现在植物体内,所以误伤非农业害虫的几率变低了不少。经过了10年的检验后,1996年,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成功地上市。从那时算起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Bt转基因作物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基因棉的种植也让叶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60%-80%。

虫子吃了有事,人吃了为什么没事?这个问题不是转基因科学家来解决的,而是更早时期的生物学家和有机农业工作者的实践。

ZT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养蚕业就是一个代表。当时日本不仅是最大的蚕丝产地,还是最主要的蚕丝出产国。不过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一种叫做猝倒病的细菌性疾病袭击了日本的养蚕业。被感染的病蚕突然停止进食桑叶,随后出现颤抖的症状,并且很快侧倒死亡。这种病传染迅速,来势猛烈,对整个产业形成了威胁。于是日本的科学家希望能找到对付这种传染病的办法。1901年,细菌学家石渡繁胤 (Shigetane Ishiwata)成功地分离出了猝倒病的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病原体细菌呈棒状,是一种杆菌。石渡将它命名为猝倒杆菌。不过石渡并没有更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及时发表研究结果。所以他的发现很快就被埋没了。
10年后,在地球另一端的德国,一家面粉加工厂的老板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般来说,面粉在储存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被一些以此为食的昆虫糟蹋不少。比如一种叫做地中海粉螟的鳞翅目动物,就是让面粉厂最为头痛的害虫之一。不过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变化,当地中海粉螟的幼虫吃了面粉之后,出现了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样品被寄到了德国科学家恩斯特·贝尔林纳 (Ernst Berliner)的实验室。经过仔细地研究,贝尔林纳像石渡繁胤一样成功地分离出了病原体杆菌。不过他并不知道石渡繁胤的发现,所以根据发现地将其命名为苏云金杆菌(Bt)。
有意思的是,贝尔林纳不久之后就把培养Bt的培养基弄丢了。在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Bt的使用价值,也许人类差点就要和这种日后对其造成巨大影响的微生物失之交臂了,不过幸运的是, Mattes在1927年重新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了Bt。
很快,科学家就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Mattes分离出的Bt有极强的特异性。它能杀死鳞翅目昆虫,对其它动物却没有什么影响。于是,Bt被用来控制有害生物。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政府试着用Bt控制森林害虫舞毒蛾,效果不错。欧洲也做了类似的尝试。法国在1938年成功地研制出第一个商业化的Bt杀虫剂,这种杀虫剂叫做Sporine。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Bt溶解到水中。到了50年代,Bt作为绿色有机农药,在美国开始被大规模地应用。一个原因是当时美国的主要农药DDT被发现很难降解。DDT对哺乳动物毒性极低,但是特异性不强,不仅能杀死节肢动物,还能在鸟类的身体中积累。所以更有针对性的 Bt开始被大量用在森林和农业害虫的防治上。
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Bt作为生物农药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它的价格很贵。其次,它在自然环境中很不稳定。作为喷洒剂,Bt农药很容易被雨水冲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很快被分解。这就意味着农民需要多次喷洒Bt杀虫剂,不仅麻烦,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成本。随着更加便宜的化学合成杀虫剂的出现,Bt农药在市场上的份额大幅度下降,只有那些坚持用有机绿色方式种植作物的农民才会使用它。不过合成杀虫剂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而且还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健康。所以如何改进更加环保的生物农药,让它们变得便宜、稳定,成了一个棘手却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诞生。20世纪50中期,科学家发现Bt蛋白对鳞翅目动物的毒性来自孢子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质。1981 年,美国科学家史涅夫(Schnepf) 和怀特利 (Whiteley) 成功地提纯了这种蛋白质并命名为cry。随后他们克隆出了cry的基因。几年以后,美国的科学家把Bt蛋白的基因转入玉米和棉花中,让它在植物中持续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不需要人工喷洒Bt蛋白了。转基因技术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它的可控性更好。打个比方,如果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盲目地将大量基因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入新品种的话,那么转基因技术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能够精准地切割我们需要的基因,然后把它接入新作物中。这样,培育新品种作物的不确定性就大大降低了。Bt转基因作物的出现还有一个好处,因为Bt蛋白更加集中地出现在植物体内,所以误伤非农业害虫的几率变低了不少。经过了10年的检验后,1996年,转基因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成功地上市。从那时算起也已经有十多年了,还没有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任何负面的影响。Bt转基因作物对于环境的贡献是巨大的。在美国,转基因抗虫棉让杀虫剂的使用量降低了82%。而在中国,转基因棉的种植也让叶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60%-80%。
人类使用Bt的历史已经有大半个世纪了。在此期间,科学家做了数不清的实验评估Bt中cry蛋白的安全性。检验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急性经口毒性检测。科学家用纯的Bt蛋白在老鼠身上做实验。对于老鼠来说,按照每千克体重口服3.8-5g cry蛋白的量是安全的。中国的转基因水稻中Bt蛋白含量不超过2.5微克/g,所以一个60kg的人吃120吨稻米也不会因为cry蛋白中毒。另一方面,Bt蛋白在人体内不能积累。如果把它加入胃液提取物中,所有的Bt蛋白会在0-7分钟内被分解,这是一种容易消化的蛋白质。而且它包含了全部的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对人类来说,Bt蛋白不但没有毒性,反而还挺有营养。
对Bt蛋白的毒理研究显示,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是一种原毒素。这种原毒素可以被某些昆虫体内的酶活化,随后能够结合在肠道的受体上,造成肠道穿孔。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既没有可以激活原毒素的蛋白酶,也不存在能和Bt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质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很多人对Bt蛋白的恐惧来源于“虫吃了要死,人吃了怎样”的担忧。这种担忧毫无道理,人类和昆虫本来就是完全不同的物种。番茄碱,辣椒素都能杀虫,但是并不妨碍番茄和辣椒成为人们喜爱的食物。
还有一些人担心Bt蛋白会成为一种过敏原,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B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和蛋白质结构上都和人类已知的过敏原相差很大,更关键的是,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说明它能够引起过敏反应。美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大规模使用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例有争议的过敏案例。其中一人有严重的食物过敏症,所以不能确定过敏原一定是Bt蛋白----就算是Bt蛋白,也不能说明什么,要知道美国每年因为花生过敏死亡的人数就有约100人。
一些新的cry蛋白也成功地从Bt中分离出来,它们可以杀灭不同的昆虫种类,但是都具有特异度高的特点。某些cry蛋白可以抗鞘翅目昆虫。土豆的头号杀手科罗拉多甲虫以及我国的重要的用材树种杨树的天敌天牛都属于鞘翅目。另外一些cry蛋白则针对双翅目昆虫。虽然双翅目昆虫大多不是农业害虫,但是它们能传染疾病。蟠尾丝虫症(Onchocerciasis)又叫河盲症(River Blindness),是仅次于沙眼之后的第二大致盲传染病。河盲症由一种叫做黑蝇的双翅目动物传播,一度在非洲非常流行。1974年开始,联合国卫生组织开展了蟠尾丝虫症控制计划(OCP),这一计划大量的使用Bt扑灭黑蝇。1985年以来,每年的Bt用量都在21万升至40万升之间。OCP计划最后大获成功,3000万人得到了保护。据估计,因为OCP计划直接避免盲眼的人数就有26万5千人。Bt作为控制疾病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功不可没。
大自然不是为了人类而设计的。自从1万年前最原始的农业产生以后,人类就开始逐渐将天然的野生植物改造成适合人类食用的作物。开始是通过无意识的人工选择。上世纪产生的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让我们能够人为的改变作物的基因组。不过这种改变是随机的,掺杂了很多不定因素。转基因技术的诞生让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使作物符合自己的需要。纵观人类历史,科学技术一再帮助我们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平均寿命。任何以“回归自然”为借口而反对现代技术应用的行为都是反智的。正是因为无数代人努力地改造这自然中野生的物种,我们货架上的食品才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可口,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安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