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与上海交大专家鉴定周玮确为心算而非依靠记忆

科学的精神就是承认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是未知的,是现有知识无法解释得清楚的;只有科学教的人才会凭有限的经验,断定所有无法解释得清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哪么,这个周玮表现出来的"才能“也无法解释得清楚?
 
科学的精神就是承认世界上还有很多领域是未知的,是现有知识无法解释得清楚的;只有科学教的人才会凭有限的经验,断定所有无法解释得清的东西都是骗人的。
对周玮的质疑不是他所具有的“超能力”能不能解释的问题,而是他是不是具有这种“超能力”的问题。人们不是对他的”超能力“感到困惑,而是对他是不是真货持怀疑态度。
 
哪么,这个周玮表现出来的"才能“也无法解释得清楚?
真没看果壳的那篇文章?;):D
你不觉得你的思路存在很大一个盲点吗?你可以把16位数的14开方结果区间都背下来,但题目都是现场出的现场有修改调整的,怎么预料得到道一定是开14次方而不是13、15次方?怎么知道不会是15位数、17位数?而且还有另外两道题,包括那个13次乘方的题。。。这些数字都要提前背下来的话,有多大的量?现场检索起来难度有多大?你老何是数学高手能做到,可周玮是智力中度低下者,他要能背下那么多,并且在现场能“表演”得那么完美,这记忆力和检索力不是更大的奇迹吗?:tx:
 
对周玮的质疑不是他所具有的“超能力”能不能解释的问题,而是他是不是具有这种“超能力”的问题。人们不是对他的”超能力“感到困惑,而是对他是不是真货持怀疑态度
不知道,你这段话,争吵中的人是否有耐心看懂。

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你真的很难相信你眼睛看到的。专家教授和天朝电视台的表演都是一流,窦文涛讲话,他们行业上叫台上台下(演员与观众)一台戏。
那天的节目看,那位上海的教授,指定梁冬哪两位可以改,在数字后面加两位数可以。梁冬在改数字的时候,教授很紧张地盯着看。。。教授毕竟是教授不是专业演员,还是表现出紧张的。

我们关心的是,周同学是否真的具有那样的能力,不要又死缠在方肘子身上。
周同学的能力是真的还是假的,与方肘子是天使还是恶魔,没有1毛钱关系
 
对周玮的质疑不是他所具有的“超能力”能不能解释的问题,而是他是不是具有这种“超能力”的问题。人们不是对他的”超能力“感到困惑,而是对他是不是真货持怀疑态度。
在专家面前再做题鉴定出的结果你们不认可,大脑扫描也不认可,那你觉得要怎么才能证明他是真货呢?非得让全能专家方肘子亲自验证吗?可是方舟子不肯理会江苏卫视的邀请,只管躲在电脑后面“质疑”这个“质疑”那个,咋办呢?:evil:
来,读读看这篇文章,看看逻辑分析能不能把你们的怀疑的基础推翻了。

http://c.blog.sina.com.cn/profile.php?blogid=56fc0caa89000wdr
昨天对一帮伪科普吐了两句槽,本来不打算说什么,因为不愿意加入这场靠情绪瞎掰的群体运动。结果还是得到了“初中生简单培训就能算出来”、“破桥鄙视华罗庚门徒”、“不可知论”等评论。考虑到面对的是一群妄想症患者,我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讲,不照顾读者智力了,看不懂不要怪我。

节目的三道题,一道是高次幂6^13(6的13次方),这道题是观众出的。对于高次幂精确值,我不记得有任何取巧算法,只能通过重用中间结果,减少运算次数, 普通人可以口算到36^6*6这步,如果计算能力较强,可以口算到46656^2*6。至于46656的平方怎么算,至少本人是做不到在现场那点时间直接口算出来。当然,可以解释为背诵了1-9的20以下次乘方的数值(老实说这解释有点牵强)。

后两道是高位开方估到一位小数,由于是估值,所以技巧多一些。这不是一个科学测验而是电视节目,所以我不知道初定的题型范围怎样,假如限定范围是15-20位数开5-15次方的话,无论是背诵区间,还是背诵对数表(这是目前大家提的两个主要方法),要背诵的数字(不是数,是数字)恐怕已超过10万了(我没有计算过,但大致如此)。这些无意义数字背下来可能性已经很小,何况这和背圆周率不一样,做题时还需要一个检索过程,确认输出哪些数据。大脑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检索这么多数据,很难解释。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在底下鼓噪,却不敢上节目的原因,说得都貌似有理,其实真做道题,哪怕你手里攥着本对数表,照样铁定丢人(哦好像某人上节目访谈当场算错还错到了天边,已经把脸丢干净了)。

再者,解释为记忆能力是思维懒惰的表现,存储空间越大,自然越可能找到时间复杂度越小的算法,如果存储空间无限大,什么题你都能算。但它忽略了首先记忆空间是有限的,其次记忆是需要检索的,检索行为本身也是运算过程。这一点学计算机的童鞋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越大的记忆体,检索时间必然越长。

还有人贴出了华罗庚的文章,恕我直言,他文章中提出的方法只解决少许特殊案例,却并不解决该节目中的任何问题(欢迎大家使用其方法自行计算),贴该文章是【诉诸权威】手法,本质是没有看懂。记住:并不因为你转了篇华罗庚的文章,就成了“华罗庚门徒”了 ,那是妄想症,得治。

一开始的指控是“速算很容易”,后来发现这些“科普”都不太靠谱,压根算不出来, 指控就变成“这是骗局”啦?太丢人了。发现靠自己智力搞不懂,就说是“骗局”,这种态度不对。

作为观众,我们只能看见结果,去倒推测试者是如何计算的,可能有很多种方法能够得到这个结果,所以本人的推测只是可能性的一种。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通过训练,测试者在脑中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对这类问题的计算组件(人的计算、记忆、逻辑推理本质都是神经的互联方式构成某种结构)。通常情况下,人们经过的普通的教育训练能够在脑中形成能够得出单位(或双位)加减乘算式结果的神经结构,其效果是你可以一眼看出这类算题的结果而不需要计算,然后运用该结构去计算复杂的算术问题。假如某人能够训练出实现更加复杂的计算功能的神经结构,那么他自然能够算得更快。这很有趣,但我认为是可以理解,也是现实的。

其实类似的现象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发现,比如围棋需要的计算量很大,可以视为一类特殊算题,普通人可以算上五六步,而职业高手却可以在局部计算三五十步,并弈出该局部的最优着法。具体到底怎么算的?你问高手,高手未必能说得清楚(如果能说清,围棋的算法就不会那么难编了)。可能就是感觉下这里好。这同样也是训练的结果,可能某些局部的计算已经在对方的大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块。节目中那个通过斑点找狗的人,其脑中的识别算法同理。

这就是我对此事的解释,这个解释可能是不正确的。具体究竟是怎么运作,是需要研究的(也许不是个目前科学手段能够研究透彻的问题但很有趣)。作为一个提高大家科学兴趣的科普节目,可认为是成功的(至少在硅谷这里,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
 
天才和白痴天才还是有10万分的区别的,我相信这你也知道
比如我是天才,老飞是白痴天才:evil::evil::evil::evil:

总有人纠结周是不是"天才",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白痴天才"是一个医学术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天才。
 
某些方粉就省省吧。才高声嚷嚷完中国离不开方舟子,转眼又说周的能力跟方肘子没有一毛钱关系了,人格分裂表演也不要这么卖力好不好?
对了,这楼的主题可没提方舟子,目前为止转贴的3篇正经讨论周玮能力的文章也没提肘子(老崔说的对,正经讨论科学问题就不能有肘子掺和),这是谁又盯着肘子死缠在肘子身上呢? 老何,说你呢吧?就你,从沙发就开始往肘子身上扯。:kan::dx:
 
在专家面前再做题鉴定出的结果你们不认可,大脑扫描也不认可,那你觉得要怎么才能证明他是真货呢?非得让全能专家方肘子亲自验证吗?可是方舟子不肯理会江苏卫视的邀请,只管躲在电脑后面“质疑”这个“质疑”那个,咋办呢?:evil:
来,读读看这篇文章,看看逻辑分析能不能把你们的怀疑的基础推翻了。

http://c.blog.sina.com.cn/profile.php?blogid=56fc0caa89000wdr
昨天对一帮伪科普吐了两句槽,本来不打算说什么,因为不愿意加入这场靠情绪瞎掰的群体运动。结果还是得到了“初中生简单培训就能算出来”、“破桥鄙视华罗庚门徒”、“不可知论”等评论。考虑到面对的是一群妄想症患者,我就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讲,不照顾读者智力了,看不懂不要怪我。

节目的三道题,一道是高次幂6^13(6的13次方),这道题是观众出的。对于高次幂精确值,我不记得有任何取巧算法,只能通过重用中间结果,减少运算次数, 普通人可以口算到36^6*6这步,如果计算能力较强,可以口算到46656^2*6。至于46656的平方怎么算,至少本人是做不到在现场那点时间直接口算出来。当然,可以解释为背诵了1-9的20以下次乘方的数值(老实说这解释有点牵强)。

后两道是高位开方估到一位小数,由于是估值,所以技巧多一些。这不是一个科学测验而是电视节目,所以我不知道初定的题型范围怎样,假如限定范围是15-20位数开5-15次方的话,无论是背诵区间,还是背诵对数表(这是目前大家提的两个主要方法),要背诵的数字(不是数,是数字)恐怕已超过10万了(我没有计算过,但大致如此)。这些无意义数字背下来可能性已经很小,何况这和背圆周率不一样,做题时还需要一个检索过程,确认输出哪些数据。大脑怎么能在短时间内检索这么多数据,很难解释。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在底下鼓噪,却不敢上节目的原因,说得都貌似有理,其实真做道题,哪怕你手里攥着本对数表,照样铁定丢人(哦好像某人上节目访谈当场算错还错到了天边,已经把脸丢干净了)。

再者,解释为记忆能力是思维懒惰的表现,存储空间越大,自然越可能找到时间复杂度越小的算法,如果存储空间无限大,什么题你都能算。但它忽略了首先记忆空间是有限的,其次记忆是需要检索的,检索行为本身也是运算过程。这一点学计算机的童鞋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越大的记忆体,检索时间必然越长。

还有人贴出了华罗庚的文章,恕我直言,他文章中提出的方法只解决少许特殊案例,却并不解决该节目中的任何问题(欢迎大家使用其方法自行计算),贴该文章是【诉诸权威】手法,本质是没有看懂。记住:并不因为你转了篇华罗庚的文章,就成了“华罗庚门徒”了 ,那是妄想症,得治。

一开始的指控是“速算很容易”,后来发现这些“科普”都不太靠谱,压根算不出来, 指控就变成“这是骗局”啦?太丢人了。发现靠自己智力搞不懂,就说是“骗局”,这种态度不对。

作为观众,我们只能看见结果,去倒推测试者是如何计算的,可能有很多种方法能够得到这个结果,所以本人的推测只是可能性的一种。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通过训练,测试者在脑中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对这类问题的计算组件(人的计算、记忆、逻辑推理本质都是神经的互联方式构成某种结构)。通常情况下,人们经过的普通的教育训练能够在脑中形成能够得出单位(或双位)加减乘算式结果的神经结构,其效果是你可以一眼看出这类算题的结果而不需要计算,然后运用该结构去计算复杂的算术问题。假如某人能够训练出实现更加复杂的计算功能的神经结构,那么他自然能够算得更快。这很有趣,但我认为是可以理解,也是现实的。

其实类似的现象我们可以在很多领域中发现,比如围棋需要的计算量很大,可以视为一类特殊算题,普通人可以算上五六步,而职业高手却可以在局部计算三五十步,并弈出该局部的最优着法。具体到底怎么算的?你问高手,高手未必能说得清楚(如果能说清,围棋的算法就不会那么难编了)。可能就是感觉下这里好。这同样也是训练的结果,可能某些局部的计算已经在对方的大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块。节目中那个通过斑点找狗的人,其脑中的识别算法同理。

这就是我对此事的解释,这个解释可能是不正确的。具体究竟是怎么运作,是需要研究的(也许不是个目前科学手段能够研究透彻的问题但很有趣)。作为一个提高大家科学兴趣的科普节目,可认为是成功的(至少在硅谷这里,很多人都对此感兴趣)。

老何来评论下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位作者说的很有道理,你觉得呢?
 
某些方粉就省省吧。才高声嚷嚷完中国离不开方舟子,转眼又说周的能力跟方肘子没有一毛钱关系了,人格分裂表演也不要这么卖力好不好?
对了,这楼的主题可没提方舟子,目前为止转贴的3篇正经讨论周玮能力的文章也没提肘子(老崔说的对,正经讨论科学问题就不能有肘子掺和),这是谁又盯着肘子死缠在肘子身上呢? 老何,说你呢吧?就你,从沙发就开始往肘子身上扯。:kan::dx:

方如何得罪你了, 你是逢方必反啊? 不过这个肘子是让人看着不顺眼。:D 老何不一样, 你小心喽。 :tx:
 
总有人纠结周是不是"天才",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白痴天才"是一个医学术语,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天才。
这定义的确没统一过。不过我觉得媒体的夸张要负一定责任,魏坤琳讲的那段比较中肯,但是因为媒体宣传有夸张就信誓旦旦把所有的都说成是骗局,那就过分了。再继续毫无根据地对相关人员进行人身攻击说别人没资格什么的就更恶毒了。
 
老何来评论下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位作者说的很有道理,你觉得呢?
如果有人要说:一切都是节目安排好的,那也没办法了
可是的可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如果假设节目没安排,那周会不会是白痴天才呢?
 
方如何得罪你了, 你是逢方必反啊? 不过这个肘子是让人看着不顺眼。:D:tx:
你少装天真的样子暗里给我扣帽子,什么叫逢方必反?你举个方做了真正正确地道的好事的例子,你举得出来我一定支持。
你怎么不说说某些人逢方必挺的问题?不说说有些人挺方挺到自扇耳光的地步都觉得光荣的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