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品有效期的标注,看中国文化的特征

我认为这不是文化问题, 是经济利益和法规执行力问题.

华老很清楚的讲到按这里的标注失效日期更科学. 让生产厂打印失效日没有技术难度, 但是如果严格执行起来, 很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要损失. 准确地说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迫使生产厂采用模糊概念.

华人店的食品多数是从中国, 香港,台湾进口, 如果严格按大部分食品要求的1年保质期来算, 很多商家包括本地老大TNT都要雇人每天丢弃这些过了Expiry Date的东西. 加上物流的延迟, 这些东西从到岸加拿大后, 往往离Expiry Date仅剩6个月, 批发商和零售商6个月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卖掉的.
另外在进口检验来看, 本地人知道只有老中或亚裔移民吃这些东西, 如果出事, 也不会影响主流社会的食品安全, 自然睁一眼,避一眼放行.
 
早有此想法。今天下班路上去了趟“百佳”超市,就又加重了这个想法。
先立论,再找论据。
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因为身边有很多“陈芝麻、慢谷子”。就像前几日写的《身边的几个问题》
我觉得每天都有很多疑问,从为什么今年这么冷,到为什么吉姆市长和NCC吵起来了。。。

再有。。。
我此时的旁边有本英文书。为什么封面上的作者名字后面没有加个“著”字,再不济,也得加个“编著”吧?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想法:

中国人出书,在作者的名字后面都要加上“编”、“编著”、或者“著”,甚至小说也要加个“著”字!中国人对此看来都习以为常。但是,西方出版的书,其作者名字后面什么也不加,就只是个名字。 出版的书,难道还有不是自己“著”的吗?! 加个“著”字,岂不是多此一举,甚至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

这就好比,在CFC上发一段自己说的话,还需要加上“原创”。。。:shy:

太多的问题。。。

想太多不好。。。


肘子给老华侨解释:“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乳猪”就是“小猪”,“乳鸽”就是“小鸽”。乔老,请你用“乳”字造个句。 老华侨:我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只能住40平米的乳房。 肘子:(我晕)……这个不行。换一个。 老华侨:我每天上班都要跳过我家门口的一条乳沟。 肘子:(晕死)……不行,再换一个。 老华侨:…………老师,我想不出来了。把我的乳头都想破了。
 
想太多不好。。。
肘子给老华侨解释:“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乳猪”就是“小猪”,“乳鸽”就是“小鸽”。乔老,请你用“乳”字造个句。 老华侨:我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只能住40平米的乳房。 肘子:(我晕)……这个不行。换一个。 老华侨:我每天上班都要跳过我家门口的一条乳沟。 肘子:(晕死)……不行,再换一个。 老华侨:…………老师,我想不出来了。把我的乳头都想破了。

哈哈,六毛的说
 
想太多不好。。。
肘子给老华侨解释:“乳”就是“小”的意思。比如“乳猪”就是“小猪”,“乳鸽”就是“小鸽”。乔老,请你用“乳”字造个句。 老华侨:我家经济条件不太好,只能住40平米的乳房。 肘子:(我晕)……这个不行。换一个。 老华侨:我每天上班都要跳过我家门口的一条乳沟。 肘子:(晕死)……不行,再换一个。 老华侨:…………老师,我想不出来了。把我的乳头都想破了。
强!最好加上“鸭子”。
 
我认为这不是文化问题, 是经济利益和法规执行力问题.

华老很清楚的讲到按这里的标注失效日期更科学. 让生产厂打印失效日没有技术难度, 但是如果严格执行起来, 很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要损失. 准确地说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迫使生产厂采用模糊概念.

华人店的食品多数是从中国, 香港,台湾进口, 如果严格按大部分食品要求的1年保质期来算, 很多商家包括本地老大TNT都要雇人每天丢弃这些过了Expiry Date的东西. 加上物流的延迟, 这些东西从到岸加拿大后, 往往离Expiry Date仅剩6个月, 批发商和零售商6个月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卖掉的.
另外在进口检验来看, 本地人知道只有老中或亚裔移民吃这些东西, 如果出事, 也不会影响主流社会的食品安全, 自然睁一眼,避一眼放行.
我认为这不是文化问题, 是经济利益和法规执行力问题.

华老很清楚的讲到按这里的标注失效日期更科学. 让生产厂打印失效日没有技术难度, 但是如果严格执行起来, 很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要损失. 准确地说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迫使生产厂采用模糊概念.

华人店的食品多数是从中国, 香港,台湾进口, 如果严格按大部分食品要求的1年保质期来算, 很多商家包括本地老大TNT都要雇人每天丢弃这些过了Expiry Date的东西. 加上物流的延迟, 这些东西从到岸加拿大后, 往往离Expiry Date仅剩6个月, 批发商和零售商6个月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卖掉的.
另外在进口检验来看, 本地人知道只有老中或亚裔移民吃这些东西, 如果出事, 也不会影响主流社会的食品安全, 自然睁一眼,避一眼放行.
如果严格执行起来,生产日期+保质期也不模糊阿。
 
因为身边有很多“陈芝麻、慢谷子”。就像前几日写的《身边的几个问题》
我觉得每天都有很多疑问,从为什么今年这么冷,到为什么吉姆市长和NCC吵起来了。。。

再有。。。
我此时的旁边有本英文书。为什么封面上的作者名字后面没有加个“著”字,再不济,也得加个“编著”吧?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想法:

中国人出书,在作者的名字后面都要加上“编”、“编著”、或者“著”,甚至小说也要加个“著”字!中国人对此看来都习以为常。但是,西方出版的书,其作者名字后面什么也不加,就只是个名字。 出版的书,难道还有不是自己“著”的吗?! 加个“著”字,岂不是多此一举,甚至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心虚?!

这就好比,在CFC上发一段自己说的话,还需要加上“原创”。。。:shy:

太多的问题。。。
W020120426488425234285.jpg
 
我认为这不是文化问题, 是经济利益和法规执行力问题.

华老很清楚的讲到按这里的标注失效日期更科学. 让生产厂打印失效日没有技术难度, 但是如果严格执行起来, 很多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要损失. 准确地说是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利益迫使生产厂采用模糊概念.

华人店的食品多数是从中国, 香港,台湾进口, 如果严格按大部分食品要求的1年保质期来算, 很多商家包括本地老大TNT都要雇人每天丢弃这些过了Expiry Date的东西. 加上物流的延迟, 这些东西从到岸加拿大后, 往往离Expiry Date仅剩6个月, 批发商和零售商6个月是不可能把这些东西全卖掉的.
另外在进口检验来看, 本地人知道只有老中或亚裔移民吃这些东西, 如果出事, 也不会影响主流社会的食品安全, 自然睁一眼,避一眼放行.

老华侨比较的是中国和这里标记日期的不同。 跟产品进口到这里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而且如果出口商要在加拿大竞争更应该按照加拿大的最好实施方案来执行。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当然best before更直接了当。

我觉得中国包装上打生产日期会不会和中国的食品检验制度有关。 所以中国生产商考虑的是怎么方便政府而不是消费者。
 
中国的法规是那么规定的。
《食品安全法》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一定要有以下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信息、执行标准、储存条件、QS编号。这些全部要求必须标示。同样的内容在GB7718中也是有规定的。
 
小编的一只眼睛是缺乏常识的, 他没看到中国好多商品都进行双日期标明呀。。。而且也不知道生产日期标明是法律要求。。。估计是骗大妈和取悦农民的。。

缺乏资源保护意识。。。。步子迈大了。。。要额外地印刷“保质期xx月”、以及“生产日期见封底”。。。。是减低生产成本。。。
 
中国的法规是那么规定的。
《食品安全法》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一定要有以下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信息、执行标准、储存条件、QS编号。这些全部要求必须标示。同样的内容在GB7718中也是有规定的。

没错,这是法规规定的问题,不是神马文化问题,如果问这法律怎么这么SB,不和国际接轨,那是政府“有关部门”的问题,冤有头债有主,出门左拐是政府,不要拿文化做挡箭牌。。。
 
生产日期+保质期更科学。
如果担心消费者算数不好,可改成
生产日期+保质期+过期日期。
 
这种事情, 就是标准之争了, 要是中国有本事让国际市场统一用中国的标准:只写生产日期+保质期
那就该轮到印尼去抱怨欧美视频的生产日期不实了。

不过, 既然大家都写过期日期, 你还用生产日期, 那就是所谓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也别去怪印尼的土人们, 本来就是自己被自己挖了个坑。

说到底, 就是中国人不喜欢死规定, 喜欢随机应变的结果, 一旦写了过期日期, 那就没活动余地了, 一锤子砸死,过期就是过期, 没过期就是没过期。
中国人普遍不喜欢这种思维路数。

生产日期+保质期, 这就活络多了, 因为保持期是个变量, 可以跟着销售日期的不同而不同。 按照需要来, 非常灵活和方便。
从领导到一线工作人员都喜欢。

当年印尼海啸,中国政府援助了大量食品。然而,当地媒体却大肆指责中国援助的是过期食品。
其原因是,中国食品的包装上标示的是“生产日期”,而不是国际上通用的“过期日期”!尽管中国使馆人员随即作了解释,但由于多数印尼人不识中文,仍然有印尼民众不时指责中国提供过期食品。

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注,是食品的“过期日期(Expire Date, or Use by)”、或者“最佳食用的截止期(Best Before)”。消费者一目了然。而对中国的食品,消费者得算加法:
中国食品包装一般额外印刷这样两句话:“保质期12个月”、“生产日期见封底”。
这样,消费者得做三件事:第一,先找到那个保质期的时间长度(比如12个月);第二,然后再找到生产日期;第三,最后算加法,即把生产日期加上保质期的长度,得出食品过期的日期。

如果保质期正好是1年(或12个月)还好办,如果是18个月就有点麻烦。也幸亏中国人算术好,如果是老外,对18个月的计算,非得把脚趾头也用上不可。

八年过去了,中国食品依然是这个标注法。

这种标注方法,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中国人的文化特征:
  1. 神秘性高。对事物的表达玄而乎之,故弄玄虚。
  2. 简洁性差。对事物的表达迂回、繁缛,不简单明了,不直接了当。
  3. 概念不明确。不能专注消费者最关心的东西。
  4. 错误率高、弹性大、歧义多。计算过程容易产生错误,特别是对部分文盲或算术不好的消费者;对保质期长度的理解,容易在是否包括第一个月/天、和最后一个月/天上造成歧义。因而,
  5. 不是普遍有效。西方的管理,可能局部低效,但能做到普遍有效。
  6. 规范性差。把操作和判断的过程,交给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依赖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给出规范的结果。
  7. 缺乏资源保护意识。要额外地印刷“保质期xx月”、以及“生产日期见封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