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人说话如此文雅...

文雅是文雅,但很多都是尽力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的说法。

这些词现在还在用啊, 这只是礼貌, 跟世风道德没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有的词是很虚伪的, 比如说

恭喜您涨工资(升职)了,
新婚贺喜。

同喜同喜。

同得着么? 很多时候不能乱用。 新年祝福时候还是可以的。
文化而已,这种文化有人颂扬,有人贬低,真的跟世风道德没有关系。
 
现在你如果在国内向陌生人微笑,换来的是警惕的目光。
前天和一群家长在看孩子们的乐队演出,旁边的几位国男女,即使手里面并没有拿着东西,也吝啬的不愿给一点掌声给那群认真演奏的孩子们,只是漠然地坐着。。。当然,半数以上的观众不是这样。
干吗专拣你不喜欢的留在心里琢磨啊?
 
不是说这些客套话很真诚,而是觉得对陌生路人或初次谋面的合作者,礼貌很重要。每次回国或是在华人超市,如果要问人或要求别人做什么事,我都很客气,发现效果很好。对方也会很有礼。
 
礼貌,真诚,团结,助人,等等,是我们从小就受的教育,而且既是universal的准则,又是common sense,自然做到最好,不用特意苛求,更不用看到别人做不到就闹自己的心,只要别人不妨碍到你。

拿那个鼓掌的例子来说,观众坐在那里,鼓掌表示爱看这个节目,也表示支持。不鼓掌也是自由,表示不感兴趣。而且每个节目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每个人也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时候,不要看到几个人不鼓掌就觉得事情大了。

自己也未必时时刻刻都做到最好,如果别人看到我做得不完美的时候就联想到我的礼貌,素质等问题,或者上升到中国人怎么怎么样,我只能说,随便你怎么想,只要你别当面说我。
 
喜欢的,还用琢磨吗?:)
我来回答,当然。:)
对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要琢磨~~
一个是为了能学点什么,一个是为了改点什么~~
:)
 
我来回答,当然。:)
对喜欢和不喜欢的都要琢磨~~
一个是为了能学点什么,一个是为了改点什么~~
:)
这个对头,积极的态度,学或者改,是为了自己的行为更好,而不是为了评判,指责别人。
 
礼貌,真诚,团结,助人,等等,是我们从小就受的教育,而且既是universal的准则,又是common sense,自然做到最好,不用特意苛求,更不用看到别人做不到就闹自己的心,只要别人不妨碍到你。

拿那个鼓掌的例子来说,观众坐在那里,鼓掌表示爱看这个节目,也表示支持。不鼓掌也是自由,表示不感兴趣。而且每个节目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每个人也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时候,不要看到几个人不鼓掌就觉得事情大了。

自己也未必时时刻刻都做到最好,如果别人看到我做得不完美的时候就联想到我的礼貌,素质等问题,或者上升到中国人怎么怎么样,我只能说,随便你怎么想,只要你别当面说我。
嗯,不要试图批判别人,自己做好了带动周围的人是最好的。
 
礼貌,真诚,团结,助人,等等,是我们从小就受的教育,而且既是universal的准则,又是common sense,自然做到最好,不用特意苛求,更不用看到别人做不到就闹自己的心,只要别人不妨碍到你。

拿那个鼓掌的例子来说,观众坐在那里,鼓掌表示爱看这个节目,也表示支持。不鼓掌也是自由,表示不感兴趣。而且每个节目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每个人也都有鼓掌和不鼓掌的时候,不要看到几个人不鼓掌就觉得事情大了。

自己也未必时时刻刻都做到最好,如果别人看到我做得不完美的时候就联想到我的礼貌,素质等问题,或者上升到中国人怎么怎么样,我只能说,随便你怎么想,只要你别当面说我。
所以不是没有当面说吗?是让看贴的人心里有一点触动,不好吗?为什么总要有人跳出来替这种行为辩解呢?:D
 
转帖:
  每每看外国电视节目,对老外们喜欢鼓掌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简单的马戏、一点小小的“才艺”、一次毫无创意的回答,都能在观众中获得热烈的掌声。而在中国,同样的事情最多能博得人们勉强的一笑。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人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条件下,掌一般是很难鼓起来的。因此,向观众讨要掌声几乎成为了演艺明星之流的必备“技能”。就是在今天中国的大小会场里,也有人司职着鼓掌的干活,每当领导把稿子念到“重要地方”,该“鼓掌卧底”便“带领同志们鼓起党来”。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鼓掌呢?这一回,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它仅且仅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生活在专制政体下的人民,都不喜欢鼓掌。
 
所以不是没有当面说吗?是让看贴的人心里有一点触动,不好吗?为什么总要有人跳出来替这种行为辩解呢?:D
你写的那句话“效果很好”,我注意到了。做事情是为了效果吗?

知道你是好心,三毛也写过类似的文章《亲不亲,故乡人》,但我觉得人无完人,咱们的心理上应该允许一些不同存在,这种不同什么时候,什么地域都有,不需要太痛心疾首。而且为什么老用“国人”这个词呢?这个词总是出现在指责甚至侮辱的上下文里。

咱们都是讨论问题,你也希望你的帖子能引来一些讨论是不是?讨论就有正反两面的意见,你说“跳出来”,不合适。
 
转帖:
  每每看外国电视节目,对老外们喜欢鼓掌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简单的马戏、一点小小的“才艺”、一次毫无创意的回答,都能在观众中获得热烈的掌声。而在中国,同样的事情最多能博得人们勉强的一笑。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人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条件下,掌一般是很难鼓起来的。因此,向观众讨要掌声几乎成为了演艺明星之流的必备“技能”。就是在今天中国的大小会场里,也有人司职着鼓掌的干活,每当领导把稿子念到“重要地方”,该“鼓掌卧底”便“带领同志们鼓起党来”。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鼓掌呢?这一回,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它仅且仅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生活在专制政体下的人民,都不喜欢鼓掌。
如果开始讨论专制体制,我上当了,绕着走。
 
现在你如果在国内向陌生人微笑,换来的是警惕的目光。
前天和一群家长在看孩子们的乐队演出,旁边的几位国男女,即使手里面并没有拿着东西,也吝啬的不愿给一点掌声给那群认真演奏的孩子们,只是漠然地坐着。。。当然,半数以上的观众不是这样。

学校乐队演出?
 
都是大V在发言,都不知道怎么表态了~~:):D

书读多了,就是丁是丁,卯是卯的~~其实,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是挺好的~~

可在那种场合,没什么原则问题,观众给演员鼓掌,也就是互相给个礼貌。这鼓掌除了表示赞美,还表示对别人表演,付出的一种感谢,,,不管从哪一面讲,那个场合,应该提倡鼓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