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国人说话如此文雅...

看看那些自己从来没用过(红色)或者少用(蓝色):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现在你如果在国内向陌生人微笑,换来的是警惕的目光。
前天和一群家长在看孩子们的乐队演出,旁边的几位国男女,即使手里面并没有拿着东西,也吝啬的不愿给一点掌声给那群认真演奏的孩子们,只是漠然地坐着。。。当然,半数以上的观众不是这样。

那是他们不满意,不鼓掌。你忘记了他们的孩子也在乐队里。
 
时代有进步, 现在有人敢用贱内么? 我用拙荆
 
它仅且仅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生活在专制政体下的人民,都不喜欢鼓掌。
泥马我想起我小时候,校长领着我们练习拍手,迎接教委的人来讲话,规定他一挥手,我们就鼓掌,鼓七下就停,鼓错的罚站。
 
待人接客用语(ZT)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笑纳,辞谢馈赠用心领。
  问人姓氏用贵姓,回答询问用免贵。
  表演技能用献丑,别人赞扬说过奖。
  向人祝贺道恭喜,答人道贺用同喜。
  请人担职用屈就,暂时充任说承乏。
太虚伪,太小资,我们要破四旧,要来劳动人民的本色“要革命的就跟我来,不革命的就滚TMD的蛋”,多豪气!
 
 
 



能够这么文雅的问候的在我们中华2000多年的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人?那些家徒四壁,“满脑袋高粱花子”的文盲百姓有这样的雅兴吗?无非是一些咬文嚼字的酸秀才虚伪的卖弄而已!




  [/quote]
 
转帖:
  每每看外国电视节目,对老外们喜欢鼓掌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简单的马戏、一点小小的“才艺”、一次毫无创意的回答,都能在观众中获得热烈的掌声。而在中国,同样的事情最多能博得人们勉强的一笑。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人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条件下,掌一般是很难鼓起来的。因此,向观众讨要掌声几乎成为了演艺明星之流的必备“技能”。就是在今天中国的大小会场里,也有人司职着鼓掌的干活,每当领导把稿子念到“重要地方”,该“鼓掌卧底”便“带领同志们鼓起党来”。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鼓掌呢?这一回,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它仅且仅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生活在专制政体下的人民,都不喜欢鼓掌。
毛泽东的讲话呢?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是说着玩儿的,有规矩在那儿。可是现在全没了,也就别再糟践那四个字了。要恢复,可能比修复北京的城墙还要难。
 
转帖:
  每每看外国电视节目,对老外们喜欢鼓掌印象特别深刻,一个简单的马戏、一点小小的“才艺”、一次毫无创意的回答,都能在观众中获得热烈的掌声。而在中国,同样的事情最多能博得人们勉强的一笑。日常经验也告诉我们,中国人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条件下,掌一般是很难鼓起来的。因此,向观众讨要掌声几乎成为了演艺明星之流的必备“技能”。就是在今天中国的大小会场里,也有人司职着鼓掌的干活,每当领导把稿子念到“重要地方”,该“鼓掌卧底”便“带领同志们鼓起党来”。

  中国人为什么不喜欢鼓掌呢?这一回,与我们“传统的儒家文化”,应该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它仅且仅与我们的社会制度有关:生活在专制政体下的人民,都不喜欢鼓掌。
你很彪悍啊。跟新华社似的,看到一个现象能引出一堆事来,最后号召十亿人民都学习。
表面是反对强权政府,用的确是强权政府的思维。
 
这些词现在还在用啊, 这只是礼貌, 跟世风道德没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有的词是很虚伪的, 比如说

恭喜您涨工资(升职)了,
新婚贺喜。

同喜同喜。

同得着么? 很多时候不能乱用。 新年祝福时候还是可以的。


客套话,不需要实际意思的.大体上说,你参加喜庆活动,也会心情愉快的.
同喜同喜,表示共同喜庆, 绝大多数使用没有约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