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什么是脑袋进水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c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ome On, 拜托, 表那么激愤,好伐?
神马深仇大恨的,没那么严重,只是亲身享受着加拿大的民主自由,感慨我国内父老乡亲还在被中共涂炭,发几句牢骚而已。。。扫了CFC某些人的兴, 但绝无个人私怨,不必个人情绪过浓,大家还是相逢一笑同灌水吧,卧开?

是啊,你心里明白就好。其实不就那么点事儿么,你至于么。你知道的。
 
香港人为什么不高兴?


20120223074349_56342.jpg


仅仅就在15年前,
人们还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香港回归,
就像找回久别的家人。
后来,在磨合中,
香港人与内地人时有“擦枪走火”,
到如今某些人恶语相向,
在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香港广华医院急诊室,一名大陆孕妇在临生产时被抬了进来。
“一天总有那么一起。”急诊室的保安平静地看着医生、护士奔跑着去手术室。他已习惯这样的场景,也习惯了等着叫号的人们不满的眼神和言辞,甚至预料第二天的报纸会有相关报道。
大陆孕妇是香港报纸上的常客,尤其是内地与香港民间骂战升级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双非孕妇冲闸诞婴实录”、“数千人签名撑截停双非”、“首宗内地产子中介入罪”等等,比香港特首曾荫权的曝光率还高,成为除特首选举之外的最大政治。
去年,大陆双非(夫妻都不是香港居民)孕妇在香港生育43000名婴儿,将近整个香港生育的一半,而十年前这一数字是620名。
香港民众的情绪,在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评论内地儿童在香港地铁车厢吃面遭港人口水讨伐一事时,称“香港人是狗”、“不说普通话的,都是王八蛋”后,被彻底激怒了。香港人继而以《苹果日报》上一则“蝗虫”广告作为反击,将两地骂战推向最高潮。
其实在香港,称呼大陆双非孕妇、炒楼者为“蝗虫”早已有之。而仅仅就在15年前,人们还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香港回归,就像找回久别的家人。后来,在磨合中,香港人与内地人时有“擦枪走火”,到如今某些人恶语相向,在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要不是香港你们全完蛋了”

很多事也许只是巧合,但另一些事却是注定要发生的。
在孔庆东的过激言论发表前,“林早逝二世”已发起了刊登“反蝗”广告的倡议。
1月20日,这个30岁的地铁工程建筑人员在香港热门讨论区高登网倡议在报纸上刊登“反蝗”广告,“网友自己设计广告,头版20万左右,两百个巴打一人一千蚊,四百个一人五百,有几难?”
“巴打”是高登网上对网友的昵称,粤语发音与英文“Sister”相近,用来代称“兄弟姐妹”,和内地购物网站上的“亲”类似。高登网上的“巴打们”很是积极,他的帖子得到了上千个回复,最后有800个“巴打”参与募款,共募集到10万港元。一些网友说,正好把春节“利是”用来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按照“林早逝二世”的倡议,不少网友提交了自己的广告设计方案,综合其中四个创意,最后决定采用一只绿色的蝗虫站在香港象征狮子山上的广告——后来人们争论说,绿色的是草蜢,褐色的才是蝗虫,这除了普及昆虫知识外并没有减少广告的歧视意味。
在募款的同时,“林早逝二世”开始和香港的报纸联系。几年前,他就发起过民间登报行动,反对香港上市公司在大浪西湾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当时,他们把广告登在免费报纸《AM730》上,但这一次,他不准备选择《AM730》,因为他不认同其老板施永青的言论。就在1月19日,施永青发文称,香港出生率太低,需要借助内地孕妇的生育才能让香港继续保持活力。
而一些报纸对广告的争议内容感到担忧,希望他们做大幅度的修改。他们也不愿意。《东方日报》则要价过高,要20多万。最后他们和《苹果日报》谈妥,价格10万,《苹果日报》旗下《爽报》也一同刊登。“苹果日报没有说修改,只是要我们提交‘每18分钟花100万元养育双非儿童’的证据。”“林早逝二世”说。
《苹果日报》广告负责人称,只要不违反法律,任何团体、个人都可以在《苹果日报》上登广告,但需要先提供内容,报社的律师团队审查后即可刊登。
1月28日,一切谈妥。“林早逝二世”发帖称:“登报‘反蝗’日期为2月1日,所有设计绝不修改,登报引起所有法律问题由我一人负责,与代工画图者无关。”
2月1日,“香港人,忍够了!”的广告出街,一时引起震动并迅速在网络上流传。而更多内地人通过《环球时报》的报道看到了这则广告:
“因为明白你们受毒奶粉所害,所以容忍你们来抢购奶粉;因为明白你们没有自由,所以招待你们来港‘自由行’;因为明白你们教育落后,所以分享了教育资源给你们;因为了解你们看不懂正体字,所以下面用了残体字。来香港请尊重本地文化,要不是香港你们全完蛋了。”
《环球时报》的图片上,对某些字眼打上了马赛克。

20120223133538_28496.jpg


种族歧视?

广告上的激烈言辞与“林早逝二世”的性格并不相符。这个1982年出生的香港年轻人说,广告夸张只是要吸引眼球,引起人们的重视,好让问题的焦点不至于被那些模糊而无谓的争论所淹没。
显然他达到了目的。
“蝗虫”广告引起香港、内地甚至全世界的关注。学者、官员纷纷出来表态,就连刊登广告的《苹果日报》也用内地人熟悉的语气发表社论《要旗帜鲜明反对“蝗虫论”和歧视》。
很多事情超出了他的预料。在他募款的同时,有网友在倡议唱“蝗虫歌”。“虽然我们只有7个人,但是一起唱《“蝗虫”歌》,当时每个人都很兴奋,根本不怕丢人。”一位参与者?说。
“蝗虫”广告与“蝗虫”歌刺痛了人们的神经。人们大都认为他们是同一帮人,“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连续行为。其实他们之间并无关系。“蝗虫”歌的发起者及参与者皆是初中生,当他们在Facebook上发起倡议时,“林早逝二世”并不认为会有人响应,但没想到还是有7个人去了。
“我们要对事不对人。但毕竟是小孩子,十多岁,做一些事是好事,他们有勇无谋,方式不对。”“林早逝二世”说。
“林早逝二世”不愿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以及更多个人信息。他的这个网名来源于高登网行政总裁林祖舜。“林祖舜”与“林早逝”粤语发音相近,他们的观点也相近。在广告出来后,林祖舜为其辩解说,“高登仔”的行动不是反对所有内地人,而是反对抢夺本港资源的人,针对事件而非针对族群。
在广告出来后,作为“策源地”的高登网受到指责,被认为煽动种族歧视。专责香港反歧视工作的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林焕光说,理解港人忧虑医疗和教育等资源分配问题,但不能透过谩骂和指责解决,至于蝗虫是否涉及歧视,林焕光表示,“这已超越平等机会的法例范围。”
这确实不是平等机会所能裁决的,因为这和种族无关。但香港岭南大学一年级学生余炜彬并不这样认为,“种族歧视和语言、肤色无关,而和政治有关。”他认为,基于政治、经济上不平等的歧视就是种族歧视。
2月3日,他和10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在岭南大学进行了“反种族主义青年”游行。他们烧毁《苹果日报》的广告,派发传单,高喊“蝗虫与狗团结起来,认清阶级敌人”、“公有化私营医院”等口号。
五天后,他们再一次活动,在岭南大学宿舍区“扫楼”,挨家挨户敲门,讲解他们的宗旨,号召学生加入他们。“成果不错,动员了十来名同学加入我们”,天气的突然降温并没有消减他们的热情,在冷雨霏霏中,他们慷慨激昂。
也许是受到香港学生的影响,2月5日,有深圳网民身穿蝗虫T恤来到罗湖口岸,拉横幅抗议香港歧视内地游客。但显然,他没有机会得到关注。

20120223133549_70316.jpg


香港褪色?

今年年初三,“林早逝二世”因病去了一次医院,看到医院急诊室里很多内地人,“很颐指气使地叫一名工人做事”,这让他觉得受到了侵犯——越来越多大陆人来到香港,孕妇抢占床位,推高私营医院价格,造成20%的公立医院医生跳槽;有钱人炒高楼价,为了内地豪客购买奢侈品不让香港人拍照,培育了地产霸权;深圳的物价高过香港后,深圳人就把香港当成廉价超市……
不是孔庆东惹恼了香港人,虽然孔庆东的言论出来后,香港群情激昂,甚至有人发起“万人围堵中联办要求孔庆东道歉”,中联办主任彭清华也对孔庆东的言论“表示遗憾”。“炸药已经埋了很久。”参与募款登广告的网民“做乜膠呀”说,一般被视为不关心政治的妇女也走上街头游行。
“认为自己有钱了就为所欲为。”一个香港网民这样说。
“林早逝二世”白天上班,晚上上课。香港的大学升学率仅为18%,和众多香港年轻人一样,他在一个进修学校继续着职业培训,希望获得一个建筑工程师的文凭。
他在工作中接触了不少内地人,还学会了普通话。“大陆有14亿人,100个人中有一个精英,也是非常庞大的数目”,而这些精英正越来越多地涌入香港——他并不反对香港引进内地精英的优才计划,甚至认为可以放宽条件以弥补香港出生率低的问题。当然,他对此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不辞辛苦要接受更多的再教育。
但今年1月中旬,香港一个社会团体的调查结果却显示,七成香港青年愿意到内地就业。香港青年对内地已不再怀有“低物价、低收入”的传统想法,他们看中内地的发展优势,认为经过内地镀金后回港更有优势。
这是内地连续几十年经济高发展的结果。而香港经济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则持续低迷,去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仅为0.3%。“香港悄然走向衰退”,2月8日,《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如是说。
香港对内地的优越感不复存在,内地人的优越感却在上升。
2008年8月6日,一位内地旅客因台风滞留香港机场,向记者抱怨机场处理航班延误问题“乱七八糟”,其中一句“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顾你们,香港,完蛋了”震惊香港。这一句话,令很多香港人开始对内地人有了意见。
这大概是很多人的想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大陆如何力撑香港、开放自由行提振香港经济等说法充斥于报端。近些年,内地城市建设狂飙突进,回归后香港的窗口效应日渐减少。在很多人眼中,香港从不可企及的东方之珠变为中国的一个普通发达城市。
2月5日,一位红衣女子在过关时与港方一名制服男子争吵:“香港人有什么了不起?”
香港人也在想这个问题。对于“一国两制”,内地人看着“一国”,香港人看着“两制”,但从物价、生活、工作,他们发现,香港与内地之间正在趋同。
蝗虫广告达到了引起民众、媒体与政府关注的目的。香港特区政府、内地计划生育办先后出台严惩“双非”孕妇来港产子的举措。
但有些事情是“林早逝二世”预料不到的。就是那句“忍够了”的广告被广泛复制,网友纷纷代表北京人、上海人、中国人甚至火影忍者、鸽子推出广告,他们都有忍够了的理由。刊登原版广告的《爽报》也推出克隆版,说“你愿意每一年花$59220000供养‘双非’议员吗”,用来鞭挞那些不称职的议员,并且还称“注意:这不是广告”。
2007年,香港“巴士阿叔”一句“你有压力,我也有压力”引起两地人的共鸣。现在,对于“忍够了”,大家又再一次有了共同话语。
香港人为什么不高兴?

因为大陆从来没给他们断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陆不应该为香港输血。
 
看看最近加拿大投资移民一刀切,你就知道不是所有政府取舍都是一样的。
all government want the best people, not the oranges at the bottom of a basket. 箩底橙,香港人懂得。
 
最后编辑:
香港人为什么不高兴?

因为大陆从来没给他们断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陆不应该为香港输血。
咋说呢,人性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恩图报。更多的是只关心自身利益
 
大陸人眼中的香港人

今天做文抄公。無意中看到一個網上討論,是大陸人表達他們對香港人的印象;內容自然是十分蕪雜、良莠不齊,但有趣和有意思的論點也不少,值得一讀。我抄下了一些,稍加整理,並化簡體為正體,以免一些人未看先反感:

「每次和香港人接觸,總是覺得他們好忙好累壓力好大,不知道是裝的還是真的。人活着就不能輕鬆點嗎?」

「香港人中存在很大部分人,對大陸人有偏見或者歧視,源自他們之前的優越感,因為之前香港人多富有,大陸人多窮,90年代香港的隨便的貨車司機,都可以再深圳包二奶。但是最近大陸富裕了,去香港掃貨,導致很多人心裡不平衡,不能正視這個問題。開始把根源對準大陸人的素質。」

「在我眼中的香港人大多善良,關心人。雖然社會壓力大,但是對待工作很認真,對週遭的時事都很關心,有很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香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每一個公民的努力分不開。相比之下,我們大陸同胞更應該反省自己。」

「話部分是不錯,但是也有不對的地方,很多香港佬來內地後看這邊的法律比較寬鬆就露嘴臉了,難道只有在自己家才能紳士有素質?到外面就不用管了?」

「香港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足之處,再追上。別說香港靠全國的購買力支撐,人家也有付出努力的。」

「經常來內地消費的香港人絶大部分都是屬於社會底層的人,例如貨車司機,餐廳小廝。這樣的人素質修養能有多高?不要拿他們來概括全面。以地域,財富而優越的香港人只是一部分。但以香港是個法制社會而優越的應該就是全部啦。事實上,香港人從心底歧視的不是內地的人,而是其他。至於其它是什麼,你懂的。」

「我眼中的香港人,親切、友好、嚴謹、有禮貌、有耐性、守秩序,這種感受源於我今年去香港旅遊幾天和市井小民打交道的切身體會,不一定有代表性,但卻很真實。」

「親切、友好、有耐心... 真是太太言過其實了。親切、友好有耐心我覺得這是中國大媽的標籤,貼到香港人身上太可笑了。你遇到的那位大伯只能說是特例吧,因為我去過多次香港,想問個路,那些報亭的老闆都是根本不理的。」

「這幾年由於大陸自由行的開放,大量的內地遊客湧入香港。內地遊客的素質確實是參差不齊,不分場所的大呼小叫,把店員當家人傭人似的使喚,這些都是沒禮貌的行為。香港人在97之前中產及上層社會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行為克制有禮,各種立法健全,遊客去到應該入境隨俗,注意自己的行為,遵守當地人的習慣。」

「遇到的香港騙子很多... 很多香港人都自以為是,眼高於頂。服務行業態度不要太差哦。連酒店的掃地大媽都敢當面抱怨客人頭髮掉的多掃的辛苦。另外,很多香港土著的素質那是相當的低啊,比大陸的暴發戶的嘴臉還叫人噁心。冷漠這一點就更不用說了。」

「香港人的確很有公德心,很有社會責任感,但是他們沒人情味,而且他們不是善良,他們所做的是發自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他們的自覺性以及他們的教育,讓他們大多數人做出的行為對社會很有好處。」

「對香港人很有破敗貴族的感覺。為了生存,什麼手段都用上了,但又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想只有去過香港,而且是內地人少的地方待過才更有感受。拿我親身的例子來說吧... 有次在71便利店買水,排在我前面的是一個老外和一個香港人,一個帶眼鏡很年青的女店員對他們都是笑臉相迎,很熱情。輪到我買單,聽到我講普通話,馬上面無表情,冷冰冰的,好像我欠她幾百萬不還以的。」

「看到很多朋友根據自己去香港遇到的一些好的事或者不好的事就這麼輕易的說香港的好壞。我覺得任何國家或者城市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好的人,也有不好的人,不能一概而論。」

「不管怎麼樣,首先自我做起,既然現在去香港這麼方便,這麼多人去,就不要只想著自己為香港的經濟利益帶來多大云云,試問大眾不也是圖個食品安全和匯率的各種優勢嗎?行為習慣不能是一個藉口,不管在香港還是在大陸這都是人類進步的基礎... 我身邊的香港朋友或親戚都很好,沒有看不起大陸人的感覺,沒有自以為是的感覺。要讓人看得起,首先把自己做好。」

「我也是這樣覺得的,我去過香港三次,每次問路人家都很熱心告訴你。坐公車還有老太太提醒我,到站了,該下車了。上次在自己家鄉問路,反而覺得路人戒心很重,有的甚至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我。我就是問路而已啊!用的還是自己家鄉話!」

「香港人其實有點裝模作樣啦,以為受過西方教育就比我們高個層次!但他們對工作的態度確實是我們大陸要學習的榜樣!」

「真是奇怪了,你們又不是香港人,憑什麼覺得人家有優越感呢?只有在自己自卑的時候,覺得人家看不起自己,才會覺得人家有優越感吧。就好似之前爭論,說廣東人排外,說廣東人因為自身的文化優越感,看不起外地人。一個道理。歸根到底就是自卑!你自己看不起自己,才會覺得人家看不起你!」

「一部分偏激的香港人在指責一部分不要臉的大陸人,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一部分偏激的香港人不是香港的全部,一部分不要臉的大陸人更不是大陸的全部。一部分偏激的香港人不能代表香港,一部分不要臉的大陸人也不能代表大陸。但是這兩個一部分都應該受到嚴厲譴責!」

「香港快完了,就要給赤化了!梁振英梁書記立大功。」
 
看看最近加拿大投资移民一刀切,你就知道不是所有政府取舍都是一样的。
投資移民稅繳的不多是肯定的,因為他錢已經賺飽了就是過來享福而已。
但他們還是帶了錢過來花,或者存在銀行裡面。這樣不也是刺激經濟嗎?我對這個也不太懂。
 
香港人为什么不高兴?
因为大陆从来没给他们断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陆不应该为香港输血。
这位大陆表哥,普普通通的啦。。。 你要是问北京人为什么不高兴,或者加拿大人、魁北克人为毛不高兴,俺就好回答的啦的啦的啦。。。
 
其实大陆也可以来这个游行示威的: 香港人,别喝我们的水,别吃我们的猪肉,别靠我们“输血”
广州深圳人最应该不满。凭什么为了香港繁荣广深很多国际航线都不能开?广州白云机场比香港机场更大更先进,并且位于珠三角经济区中心,客货运吞吐量早已经远超香港机场。如果取消限制香港机场客货吞吐量至少降30%。
 
是啊,你心里明白就好。其实不就那么点事儿么,你至于么。你知道的。
两位超版,我知道,我知道,我检讨,我检讨,请看我的检讨书:shy:
如果我的检讨书够水平,还望2位继续罩着我:shy:
 
香港人想人权不妨好好想想同是香港人当初为什么他们这帮孙子没有居英权?

当年,英国人有的那些政治权利和社会医疗福利香港有么?英国统治百年,看看香港从什么时候才开始搞选举:
  • 香港政府首先於1982年設立區議會、並設置選舉,成立地方政制
  • 1984年7月發表《代議政制綠皮書》諮詢代議政制發展方面的意見後,發表白皮書宣佈1985年立法局首次引進兩項間選:由市政局、區域市政局(兩局合計2席)及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10席),以及代表社會各個行業及組織的「功能組別」,分別選出12個議席
  • 1983年市政局加入地區直選議席
  • 1991年立法局也首次加入直選議席
  • 1995年所有立法局議席由選舉產生
(注意,1997年香港回归。)
 
中国人的脸(鼻子-嘴----眼睛---),想变成白人,也想被白人统治,真让人恶心:shale:,认贼作父!!!!狗娘养的!!!!
 
咋说呢,人性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恩图报。更多的是只关心自身利益

不给他们断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陆为香港输血,这不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他们别走乌克兰的路子。
 
哈哈,Riven要搞左右派平衡,结果成了左右手互搏。上任不到一周,村长和老胡就干起来了。而且俺预测过,一个老胡会败给俩左派。:D
 
不给他们断水,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陆为香港输血,这不关系到他们的自身利益?
他们别走乌克兰的路子。
走乌克兰的路是不可能的。香港人大多数不支持这帮孙子乱搞。最多能凑个3万5万张选票。that's i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