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原創長篇歷史寓言小說 《炎興》 (完)

(一)

兄长常说一句话:「记性愈差,活得愈快乐。」每次我回忆往事而神伤,就想起兄长可爱的傻笑。世上除了娘以外,他是我最亲的人。也许比娘还亲。

兄长大我四岁。他本是魏国人,因为姜大将军北伐,内迁雍凉三县百姓,才来成都。他常慨叹成都人没把他当敌人看。我说他能幸运地弃暗投明,这都得感谢大将军。他频频点头。

我们结拜在延熙十九年的秋末,我十三岁。那几天大雨连绵,叫人怏怏不乐。果然,北方传来最坏的消息。

那个月,大将军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分兵出师,姜维出阴平走西路,胡济出武都走东路,两军的目标都是祁山,表面在抢收祁山下的千顷麦田,实际却想诱出魏贼邓艾,前後夹攻而歼灭之。邓艾上当,兵屯祁山,大将军兵已到,而胡济军还在木门道上。大将军为了替胡济争取时间,完成包夹,便先回军向西,假意要取南安郡,邓艾也跟到南安,据守武城山,大将军再回军上邽,并且约定胡济,於段谷前後夹击邓艾,一战定江山。眼看着北伐大业就要拔除一个讨厌的阻碍……

胡济失期未至,汉军死伤近万

成都人不明究里,只知责怪姜维不懂用兵丶不自量力。但姜维没怪罪胡济,只是自贬为後将军。
这是一个真正男人的担当。就算没有值得信赖的副手,没有支持他的国人,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使命。

消息传到朝真观的那天,地上都是湿漉的黄叶。战士遗孤们哭声不断,像当年的我。

「柴劈好了!」
「多谢!茂子的手脚真俐落!」
「哪的话,我劈得大小不齐。小玉在做什麽?」
「拉腿筋。」
「呵……腿这麽长,能举在头上啊!这样不会痛吗?」
「谢谢,练了很久。得拉到轻微疼痛才行。」
「痛不就代表受伤了吗?」
「所以一点点痛就要收手。」
「那样不是受轻伤?」

老实说,一开始我不喜欢兄长。他老缠着我,一副傻头傻脑的样子发问。

「但我好好的啊。茂子兄如果有空,能不能替我去井里打些水来?」
「刚劈柴我的手臂也有点痛,再打水会受伤。小玉自己去吧。」
「哎呀,对不起,茂子兄。我还要练盾牌。这块大木盾。」
「盾牌怎麽练?」
「这样子举着。」
「举着盾牌遮住脸不动?为什麽?」
「可以练手劲。」
「为什麽不靠劈柴打水练手劲?」
「嗯……人家喜欢这麽练嘛。茂子兄不想打水,替我修一下房里茶几上的太一算盘行吗?」
「算盘也会坏?」
「摔在地上破掉了。」
「那修不好了。心算吧。」
「人家不会心算。拜托修修看嘛……」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熟能生巧,回归心算正途。我帮妳练习。十个人劈十捆柴要十天,三个人劈三捆柴要几天?」
「……我算数不好。」

一般的男孩子,请求他们做什麽都行,只有兄长找理由不去;不仅不去,还想说服我自己去,又要说服我做更多事。
他老是看穿我的缺陷,还摆出一副仁慈的样子,赤裸裸地告诉我。有这麽……欠揍的人吗?

「没关系,妳还年轻,慢慢来。我真的不会修算盘……」
「啊,对了。茂子兄帮我进城买个发钗好妈?我一直想要粉红色的。」
「自己的品味自己更清楚。我怕买了妳不满意。」
「一定满意!」
「小玉太客气了。说一个无关样式的吧,我帮妳买。」
「对了!我房里陶瓶里的菊花谢了。请茂子兄带些鲜花吧……什麽花都行。」
「一直换一直谢,很累。为什麽不买盆花养着呢?」
「但那样不会一直开花啊。」
「可以施肥,嗯,但那样就不适合放在家里。就自然养着不也挺好?」

和兄长说话非常累人!
那时我真想把一块大木盾直接砸他头上。啊哈哈哈﹏

「那不必劳烦茂子兄了。你出去玩吧。一个人到处玩。发现什麽好地方再告诉我。」
「推荐东观台。我认识里头一个书佐叫陈承祚,妳想找什麽文章,只要有,他都知道在哪里。」
「哎呀,但我最近很忙……茂子兄也忙吧?要不要你先忙你的?」
「还行。不如我回後观睡午觉吧。」
「慢走,今天谢谢你了!」
「不客气。等等!我先问妳一个问题。」
「……」

乍看之下,兄长非常懒惰。其实他很勤快,他勤快的地方都在脖子以上。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考进秘书台吧。

「问吧。」
「『义』究竟是什麽?」
「读《孟子》不就知道了吗?」
「小玉对孟子的『义』有什麽看法?」
「……我忘了。」

「没关系,孟子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忠信仁爱廉耻都算义。但我不喜欢那样庞杂笼统的解释。懂得那些的人已经不必问什麽是义,而真正该问的人听到那样的解释又不能明白。就像我问小玉:『妳喜欢什麽样式的发钗?』妳如果回答:『只要好看的就好!』那我也不知道什麽好看,否则我还用问吗?妳还不如回答:『只要粉红色的就好!』那样我至少知道买粉红色的。『义』另有一种通俗说法,就是把义字拆成「上羊下我」,把自己当成羊宰了给人吃,舍己为人的意思,这的确能称作义,但又不尽是义。例如关丶张二位老爷与先帝情若兄弟,他们同甘共苦,却不必舍己牺牲,世人也认为他们有义。而《释名》说:『义者,宜也。』做适宜的事就是义。这犯了孟子同样的高贵毛病,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说法了。我现在抓着小玉分享自己这些对义的想法,也是一件不义不宜的事吧。」

「茂子兄这是何苦……」

当年我最怕兄长问我问题,十次里有八次都不知道答案。
别的男孩子老是捧我丶赞我,就是让我难堪……
奇怪的是,他问我的问题,他自己想一想都会知道答案。

幸好後来我学到了破解招式!只要随口应付两句,等他自己想出答案就可以了。呵呵呵﹏

「小玉有问题问我吗?把我问倒最好。」

诸葛後人怎麽能输给魏国人,污辱家门?
我得挑自己最在行的问!

「好,我问茂子兄,什麽是最完美的爱情?」
「说『完美』就可以了。爱情?男女之间的爱情?」
「废话!茂子兄这回答不及格!你的老师是魏国的谁?」
「我只是确认题目。好,完美的爱情嘛……就是在感情最浓的时候被拆散了,然後殉情而死。」
「殉情怎麽算完美?我不同意,你不懂爱!」
「小玉没读过《孔雀东南飞》吗?」
「……我很忙!」
「没关系。东观书台有,妳忙的话,明天我借回来。」
「我明天也很忙!你现在说!」
「好……妳要不先把盾和腿都放下来,这样谈爱情杀气太重。」
「……」

不练武也罢,我领兄长到井边,一棵高大的古松下坐定。小时候常捡松果当摆饰。
树下铺了层软绵绵的褐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沙沙有声。在这里谈爱情最适合了吧?
忽然,我注意到低垂的松叶尽皆枯黄……

「天啊,怎麽会这个样子?」
「怎麽了?」
「这棵松树上百岁了,苍劲挺拔,不畏风霜。怎麽突然死掉了?难道是大将军兵败段谷,草木同悲?」
「呃……松针寿命有限,两年後於秋季枯黄脱落。别担心,树顶都还是绿叶。要不然地上这麽多松针是哪来的?」

「……讲爱情吧。孔雀飞。」
「东南。」
「孔雀飞东南。」
「东南飞。」
「……飞吧。说吧。」

那时的兄长好像不矫正人家就全身不舒服,就如我给他矫正得比拉筋还难过。
但他越长大越收敛,即使再不同意,也只是客气笑笑。
我反而怀念他以前这个样子,虽然讨人厌,但是更真诚。

「大约五十年前,庐江皖县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男女双尸命案。男的吊颈死在树下,女的浮尸於清池上,官府调查後,排除了被人谋害的嫌疑。」
「不是谈爱情吗?」
「对。男叫焦仲卿,女叫刘兰芝,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在几天内先後自杀。」
「兰芝,多麽高贵典雅的名字!为什麽自杀?」
「因为爱。更确切地说,是因为不能再爱。」
「都成亲了,为什麽不能再爱?」
「俗话说得好啊……」兄长叹了口气。「自古婆媳难两全。」

我那时被兄长骗了,以为真有这句俗话。
好几年以後他才偷偷告诉我,他嘴里的据说丶俗话说丶古人说,半数是临时瞎编的。真是个大骗子!

「婆婆逼死了媳妇?」
「……说来话长。」
「请长话短说。」
「好。总结就一句话: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都是她的错!」
「谁的错?」

「看来说得太短了。意思是焦氏觉得刘氏不喜欢她,刘氏也觉得焦氏不喜欢她,婆媳二人越发彼此不喜欢,媳妇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可惜焦仲卿不在,没有起到调和仲裁的作用;他是庐江郡府吏,郡治在二百里外的舒县。当良人放假回皖县家里,妻子已经走了。婆婆对儿子说,你是府吏啊!这麽有出息的工作,我再给你找个更好的媳妇!娘家又对女儿说,妳青春美貌,嫁给那没出息的府吏真是糟蹋了,我们给妳找个更好的!刘兰芝的确丽质出众,不久就有县令来提亲,接着连太守都派主簿来给小儿子说媒!那时候天下大乱,朝不保夕,能与太守结成亲家,正是求之不得,刘家立刻答应太守,把婚事定下来了。」

我明白刘兰芝的苦恼。
不爱的,不请自来,挥之不去;爱的,又不见得在一起,只恨造化弄人,天妒良缘。

「……那怎麽办?兰芝能不能与太守小儿子退婚,再回焦家?」
「太守可不能耍着玩吧?随便找个理由,焦仲卿的工作就没了。」
「太守算什麽?我舅……就已经嫁人了,误会一场嘛。太守是父母官,怎能任意拆散百姓婚姻?」
「五十年前的乱世,太守拥兵自重,俨然一个个土皇帝。再说庐江是孙权的地方,不像季汉……」
「哼,原来是吴狗的狗官!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妳这两句不是专说魏贼的吗?」
「都一样!要不是吴狗奸计,季汉还有荆州!关将军也不会被害!」

「有道理。」兄长频频点头。

「不能退婚,那怎麽办呢?」
「夫妻最後一次私会,接着女的在新婚之夜投水,男的在家上吊。两人合葬。」
「好惨哦……」

为什麽要走到这一步?
在兰芝看来,父母擅自把他许配给太守的儿子;在夫君看来,母亲又不喜欢妻子;爱情与孝道真是两难!
而最後他们双双选择了爱情!有知己如此,也不枉过一生!

兄长递给我一张汗帕。

「小玉妳看,他们这样的爱情是完美的。在感情最浓的时候被拆散了丶死掉了,不可能比这个更爱丶更惨的了。当然我说它完美,的确有些矫情,上次听郤正说,最好的爱是两道并流的清新涓溪,细水长流……」
「这是什麽话?」
「因为热度是会过去的。等到感情平淡如水了再分开,甚至恶言相向,动手动刀,就没那麽完美了。」
「那还算爱吗?完美的爱就是天长地久!」

兄长点头微笑。

「如果小玉是兰芝,会怎麽做?」
「找……有影响力的家人想办法,向太守说情去。」
「刚是谁骂吴国腐败……呵呵。的确管用吧。但刘兰芝似乎没有这样的家人,不然应该已经用上了。」
「那就与夫君私奔!私奔到摩天岭上的道观,与世隔绝,厮守终老!」
「……有道理,人说真爱可以克服万难。那麽祝小玉找到真爱!」
「谢谢。但是……我要专心习武。」
「打是情,骂是爱,越吵爱上得越快,习武也能打出真爱啊?」
「不行。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兄长突然流露出敬佩的眼神。

「暴殄天物……」
「你在骂我?」
「岂敢?小玉国色天香,只要走在街上就能轻松嫁入豪门,但妳选了一条非常困难的路,要上战场与男子争锋。令人佩服!」
「你在笑我舞刀弄枪不像女人?」
「怎麽会?舞刀弄枪,更加反衬出女人的丽质天生。可惜小玉又用不着它。」
「……真的?你觉得我有女人味?」
「当然。」

其实类似的肉麻话我都听烦了,但当它从兄长舌粲莲花的嘴里说出来,还特别中听。
真想再多听几句!

「谢谢!可以解释为什麽吗?」
「妳心思纯净,真诚善良,大部份的时候。而且妳渴望浓郁的爱情。」
「谢谢!男人难道不渴望长相厮守?焦仲卿不也殉情了吗?」
「嗯,一般男的不会这样狠心抛下娘亲。」

兄长难过地低下头。

「说真的,男的很少会殉情吧?『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据说是先帝说的。」
「怎麽可能?薄情郎才这麽说!」
「小玉不是很尊敬大将军姜维吗?你说他一年与妻子见几次面?」
「嗯……好吧。真正的大丈夫心怀社稷,志在天下,自然不能受匹夫匹妇的爱情所累,轻易寻死。就是苦了妻子独守空闺,终日思念夫君……」
「小玉不也心怀社稷,志在天下?苦了妳未来的夫君。」
「所以我不想嫁人,专心做武将……」
「牺牲这麽大啊?」
「没办法了。」

「啊,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麽办法?」
「小玉最喜欢大将军姜维,那就上前线去嫁给大将军,长相厮守!」
「你胡说什麽?」
「脸红了,哈哈哈!」
「我打死你!」
「啊啊啊啊!」

兄长不习武艺,根本不是我对手。但我捶在他胸口的那几拳,踹在他後心的那几腿,却都是软弱无力。
他一路逃回後观去了。

那一夜,我斜躺在榻上睡不着,仔细想着兄长的话。
我想上前线,还真的是冲着姜维去的耶。能在他身边我就满足了,难道不是长相厮守吗?
当然,嫁给姜维是不可能的事,有多少女人排队等着呢,而且他的年纪应该比我亲爹还大。

如果汉室光复,姜维不再打仗,我还做武将吗?
做大小乔好不好呢?
身边这麽多男的,总能挑个心怀天下丶志在四方丶智勇双全的大丈夫,我的条件不多,只要容貌不能太猥琐丶高大些丶太瘦太胖都不好……

「呦,兰芝在树下舞剑啊?」
「呵呵。大太阳会晒出黑斑的。府吏邓仲卿怎麽不在秘书台办公?」
「不才这是国吏,略高一等,呵呵。今日只有半天班。我给妳带来《孔雀东南飞》了。」
「谢谢!」

摊开竹简,是一股令人畏惧的墨香。
啊呀,里头却是一只粉红雕花发钗。春天朝真观外就是开这花!太漂亮了!这花摸起来软软的,好舒服。真希望春天快点来!

「多少钱?你怎麽知道我喜欢这花?」
「不用了。我记得妳把瑜叶梅带在头上。」
「谢谢!」

我把发钗别在头上,微风飘秀发,松香拂云鬟,心情大好。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别哭别哭,看完啦?」
「可恶的婆婆,她虐待兰芝!」
「这诗的作者很明显是同情刘兰芝的。若是婆婆的朋友写的那就很不一样了。」
「她那样有朋友吗?兰芝为什麽要听恶婆婆的话织布?要是我,就在她面前舞剑,顺势砍翻个桌脚,吓得她面如土色!」

「呵呵。小玉读过《女诫》吗?」
「我娘说那不是我看的书。不如茂子兄说说?简单说说。」
「好。女子有『三从』:在家从父丶既嫁从夫丶夫死从子』。女子有『四德』:贞顺妇德,辞令妇言,丝橐妇功,婉娩妇容。小玉不爱织布裁衣,奏乐诵诗?那可是妇功妇言,很有女人味的东西呢。」

「为什麽不能是忠义报国的妇德丶诚信恳切的妇言丶武艺高强的妇功……长得好看的妇容?」
「当然可以。只是一些女子受的教育较少,比较缺少大局观,小心眼丶嫉妒忌恨,才要培养那样的三从四德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这个意思。」

「把女子比作小人?我不同意!曹贼才是小人!」
「呵呵。嗯,其实我也不想娶三从四德的女孩子。」
「为什麽?」
「因为我的工作……可能会留她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只怕她一气之下回娘家了,或者有了别的男人。呵呵。」
「你不是在城里做事吗?」
「嗯,对对。但我也是从魏国来的。其实我在魏国也有婚约。……算了。只是说着玩的。她八成已经嫁人了。」

听到这句,我心里有些失望惆怅。
大将军带魏国百姓脱离淫威魔掌,却拆散了一对真爱姻缘。

「她漂亮吗?」
「还可以。」
「她是三从四德的女人?」
「不是。刚说我不喜欢那样的。」
「她也是练武的?」
「呵呵,下厨拿刀都切到手。」
「那她是什麽样的女孩?你喜欢什麽类型的?」
「我们别谈这个吧。已经过去了。」

虽然兄长面露微笑,我感觉到他心里的难过。

「就像小玉,我还是专心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吧。娶妻不好,不是她连累我,就是我连累她。」
「不要绝望嘛!再找一个!找一个同样四海为家的女孩子!」
「妳是说魏国来的……同行?这我倒没想过。」
「对呀。找个志同道合的。三从四德不重要。」
「但很难吧……见面也认不出来。」
「怎麽认不出来?我也想过着戎马生涯丶志在天下。你见到我不也认出来了吗?」
「嗯?难道妳也是?」
「我当然是啊。你还不了解我吗?」

兄长那时脸红了,我一定也是。
我不是喜欢姜维吗?不不不……

「啊……对不起,我误会了!我以为妳说的是某些事。呵呵。」

那时我点想哭,但是忍住了。

要做武将,就不能做大小乔。某些事还是不要多想的好。
再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姜维。兄长废话太多丶也不够英俊。哈哈。

「我们这两个志在四方的人认识,真是胡僧们说的缘份啊!如果小玉不嫌弃,朝真观後山有片竹林,竹林边上有棵老桃树,我们何不效法先帝丶关张将军他们,来个义兄妹结拜?以後如果真一起飘泊异乡,也彼此有个照应,小玉做将军,聘我当妳的长史,呵呵。」

「好啊。我介绍你认识我的养母,也请他收你做义子。你那些问题找她问正好。」

「太好了!」

我悄悄擦去泪水。

认识兄长,是我的荣幸。

我知道他在随和下隐匿了坚定的信念,在冷静里包藏着洋溢的同情心。

「知命者不忧不惧」,「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即使天下不归之,他同样有真正男人的担当。
 
最后编辑:
(一)

兄长常说一句话:「记性愈差,活得愈快乐。」每次我回忆往事而神伤,就想起兄长可爱的傻笑。世上除了娘以外,他是我最亲的人。也许比娘还亲。

兄长大我四岁。他本是魏国人,因为姜大将军北伐,内迁雍凉三县百姓,才来成都。他常慨叹成都人没把他当敌人看。我说他能幸运地弃暗投明,这都得感谢大将军。他频频点头。

我们结拜在延熙十九年的秋末,我十三岁。那几天大雨连绵,叫人怏怏不乐。果然,北方传来最坏的消息。

那个月,大将军姜维与镇西大将军胡济分兵出师,姜维出阴平走西路,胡济出武都走东路,两军的目标都是祁山,表面在抢收祁山下的千顷麦田,实际却想诱出魏贼邓艾,前後夹攻而歼灭之。邓艾上当,兵屯祁山,大将军兵已到,而胡济军还在木门道上。大将军为了替胡济争取时间,完成包夹,便先回军向西,假意要取南安郡,邓艾也跟到南安,据守武城山,大将军再回军上邽,并且约定胡济,於段谷前後夹击邓艾,一战定江山。眼看着北伐大业就要拔除一个讨厌的阻碍……

胡济失期未至,汉军死伤近万

成都人不明究里,只知责怪姜维不懂用兵丶不自量力。但姜维没怪罪胡济,只是自贬为後将军。
这是一个真正男人的担当。就算没有值得信赖的副手,没有支持他的国人,他也从不放弃自己的使命。

消息传到朝真观的那天,地上都是湿漉的黄叶。战士遗孤们哭声不断,像当年的我。

「柴劈好了!」
「多谢!茂子的手脚真俐落!」
「哪的话,我劈得大小不齐。小玉在做什麽?」
「拉腿筋。」
「呵……腿这麽长,能举在头上啊!这样不会痛吗?」
「谢谢,练了很久。得拉到轻微疼痛才行。」
「痛不就代表受伤了吗?」
「所以一点点痛就要收手。」
「那样不是受轻伤?」

老实说,一开始我不喜欢兄长。他老缠着我,一副傻头傻脑的样子发问。

「但我好好的啊。茂子兄如果有空,能不能替我去井里打些水来?」
「刚劈柴我的手臂也有点痛,再打水会受伤。小玉自己去吧。」
「哎呀,对不起,茂子兄。我还要练盾牌。这块大木盾。」
「盾牌怎麽练?」
「这样子举着。」
「举着盾牌遮住脸不动?为什麽?」
「可以练手劲。」
「为什麽不靠劈柴打水练手劲?」
「嗯……人家喜欢这麽练嘛。茂子兄不想打水,替我修一下房里茶几上的太一算盘行吗?」
「算盘也会坏?」
「摔在地上破掉了。」
「那修不好了。心算吧。」
「人家不会心算。拜托修修看嘛……」
「赛翁失马,焉知非福;熟能生巧,回归心算正途。我帮妳练习。十个人劈十捆柴要十天,三个人劈三捆柴要几天?」
「……我算数不好。」

一般的男孩子,请求他们做什麽都行,只有兄长找理由不去;不仅不去,还想说服我自己去,又要说服我做更多事。
他老是看穿我的缺陷,还摆出一副仁慈的样子,赤裸裸地告诉我。有这麽……欠揍的人吗?

「没关系,妳还年轻,慢慢来。我真的不会修算盘……」
「啊,对了。茂子兄帮我进城买个发钗好妈?我一直想要粉红色的。」
「自己的品味自己更清楚。我怕买了妳不满意。」
「一定满意!」
「小玉太客气了。说一个无关样式的吧,我帮妳买。」
「对了!我房里陶瓶里的菊花谢了。请茂子兄带些鲜花吧……什麽花都行。」
「一直换一直谢,很累。为什麽不买盆花养着呢?」
「但那样不会一直开花啊。」
「可以施肥,嗯,但那样就不适合放在家里。就自然养着不也挺好?」

和兄长说话非常累人!
那时我真想把一块大木盾直接砸他头上。啊哈哈哈﹏

「那不必劳烦茂子兄了。你出去玩吧。一个人到处玩。发现什麽好地方再告诉我。」
「推荐东观台。我认识里头一个书佐叫陈承祚,妳想找什麽文章,只要有,他都知道在哪里。」
「哎呀,但我最近很忙……茂子兄也忙吧?要不要你先忙你的?」
「还行。不如我回後观睡午觉吧。」
「慢走,今天谢谢你了!」
「不客气。等等!我先问妳一个问题。」
「……」

乍看之下,兄长非常懒惰。其实他很勤快,他勤快的地方都在脖子以上。
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考进秘书台吧。

「问吧。」
「『义』究竟是什麽?」
「读《孟子》不就知道了吗?」
「小玉对孟子的『义』有什麽看法?」
「……我忘了。」

「没关系,孟子拉拉杂杂说了很多,忠信仁爱廉耻都算义。但我不喜欢那样庞杂笼统的解释。懂得那些的人已经不必问什麽是义,而真正该问的人听到那样的解释又不能明白。就像我问小玉:『妳喜欢什麽样式的发钗?』妳如果回答:『只要好看的就好!』那我也不知道什麽好看,否则我还用问吗?妳还不如回答:『只要粉红色的就好!』那样我至少知道买粉红色的。『义』另有一种通俗说法,就是把义字拆成「上羊下我」,把自己当成羊宰了给人吃,舍己为人的意思,这的确能称作义,但又不尽是义。例如关丶张二位老爷与先帝情若兄弟,他们同甘共苦,却不必舍己牺牲,世人也认为他们有义。而《释名》说:『义者,宜也。』做适宜的事就是义。这犯了孟子同样的高贵毛病,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说法了。我现在抓着小玉分享自己这些对义的想法,也是一件不义不宜的事吧。」

「茂子兄这是何苦……」

当年我最怕兄长问我问题,十次里有八次都不知道答案。
别的男孩子老是捧我丶赞我,就是让我难堪……
奇怪的是,他问我的问题,他自己想一想都会知道答案。

幸好後来我学到了破解招式!只要随口应付两句,等他自己想出答案就可以了。呵呵呵﹏

「小玉有问题问我吗?把我问倒最好。」

诸葛後人怎麽能输给魏国人,污辱家门?
我得挑自己最在行的问!

「好,我问茂子兄,什麽是最完美的爱情?」
「说『完美』就可以了。爱情?男女之间的爱情?」
「废话!茂子兄这回答不及格!你的老师是魏国的谁?」
「我只是确认题目。好,完美的爱情嘛……就是在感情最浓的时候被拆散了,然後殉情而死。」
「殉情怎麽算完美?我不同意,你不懂爱!」
「小玉没读过《孔雀东南飞》吗?」
「……我很忙!」
「没关系。东观书台有,妳忙的话,明天我借回来。」
「我明天也很忙!你现在说!」
「好……妳要不先把盾和腿都放下来,这样谈爱情杀气太重。」
「……」

不练武也罢,我领兄长到井边,一棵高大的古松下坐定。小时候常捡松果当摆饰。
树下铺了层软绵绵的褐黄松针,踩上去软绵绵的,沙沙有声。在这里谈爱情最适合了吧?
忽然,我注意到低垂的松叶尽皆枯黄……

「天啊,怎麽会这个样子?」
「怎麽了?」
「这棵松树上百岁了,苍劲挺拔,不畏风霜。怎麽突然死掉了?难道是大将军兵败段谷,草木同悲?」
「呃……松针寿命有限,两年後於秋季枯黄脱落。别担心,树顶都还是绿叶。要不然地上这麽多松针是哪来的?」

「……讲爱情吧。孔雀飞。」
「东南。」
「孔雀飞东南。」
「东南飞。」
「……飞吧。说吧。」

那时的兄长好像不矫正人家就全身不舒服,就如我给他矫正得比拉筋还难过。
但他越长大越收敛,即使再不同意,也只是客气笑笑。
我反而怀念他以前这个样子,虽然讨人厌,但是更真诚。

「大约五十年前,庐江皖县发生了轰动一时的男女双尸命案。男的吊颈死在树下,女的浮尸於清池上,官府调查後,排除了被人谋害的嫌疑。」
「不是谈爱情吗?」
「对。男叫焦仲卿,女叫刘兰芝,是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在几天内先後自杀。」
「兰芝,多麽高贵典雅的名字!为什麽自杀?」
「因为爱。更确切地说,是因为不能再爱。」
「都成亲了,为什麽不能再爱?」
「俗话说得好啊……」兄长叹了口气。「自古婆媳难两全。」

我那时被兄长骗了,以为真有这句俗话。
好几年以後他才偷偷告诉我,他嘴里的据说丶俗话说丶古人说,半数是临时瞎编的。真是个大骗子!

「婆婆逼死了媳妇?」
「……说来话长。」
「请长话短说。」
「好。总结就一句话: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都是她的错!」
「谁的错?」

「看来说得太短了。意思是焦氏觉得刘氏不喜欢她,刘氏也觉得焦氏不喜欢她,婆媳二人越发彼此不喜欢,媳妇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可惜焦仲卿不在,没有起到调和仲裁的作用;他是庐江郡府吏,郡治在二百里外的舒县。当良人放假回皖县家里,妻子已经走了。婆婆对儿子说,你是府吏啊!这麽有出息的工作,我再给你找个更好的媳妇!娘家又对女儿说,妳青春美貌,嫁给那没出息的府吏真是糟蹋了,我们给妳找个更好的!刘兰芝的确丽质出众,不久就有县令来提亲,接着连太守都派主簿来给小儿子说媒!那时候天下大乱,朝不保夕,能与太守结成亲家,正是求之不得,刘家立刻答应太守,把婚事定下来了。」

我明白刘兰芝的苦恼。
不爱的,不请自来,挥之不去;爱的,又不见得在一起,只恨造化弄人,天妒良缘。

「……那怎麽办?兰芝能不能与太守小儿子退婚,再回焦家?」
「太守可不能耍着玩吧?随便找个理由,焦仲卿的工作就没了。」
「太守算什麽?我舅……就已经嫁人了,误会一场嘛。太守是父母官,怎能任意拆散百姓婚姻?」
「五十年前的乱世,太守拥兵自重,俨然一个个土皇帝。再说庐江是孙权的地方,不像季汉……」
「哼,原来是吴狗的狗官!吏治腐败,民不聊生!」
「妳这两句不是专说魏贼的吗?」
「都一样!要不是吴狗奸计,季汉还有荆州!关将军也不会被害!」

「有道理。」兄长频频点头。

「不能退婚,那怎麽办呢?」
「夫妻最後一次私会,接着女的在新婚之夜投水,男的在家上吊。两人合葬。」
「好惨哦……」

为什麽要走到这一步?
在兰芝看来,父母擅自把他许配给太守的儿子;在夫君看来,母亲又不喜欢妻子;爱情与孝道真是两难!
而最後他们双双选择了爱情!有知己如此,也不枉过一生!

兄长递给我一张汗帕。

「小玉妳看,他们这样的爱情是完美的。在感情最浓的时候被拆散了丶死掉了,不可能比这个更爱丶更惨的了。当然我说它完美,的确有些矫情,上次听郤正说,最好的爱是两道并流的清新涓溪,细水长流……」
「这是什麽话?」
「因为热度是会过去的。等到感情平淡如水了再分开,甚至恶言相向,动手动刀,就没那麽完美了。」
「那还算爱吗?完美的爱就是天长地久!」

兄长点头微笑。

「如果小玉是兰芝,会怎麽做?」
「找……有影响力的家人想办法,向太守说情去。」
「刚是谁骂吴国腐败……呵呵。的确管用吧。但刘兰芝似乎没有这样的家人,不然应该已经用上了。」
「那就与夫君私奔!私奔到摩天岭上的道观,与世隔绝,厮守终老!」
「……有道理,人说真爱可以克服万难。那麽祝小玉找到真爱!」
「谢谢。但是……我要专心习武。」
「打是情,骂是爱,越吵爱上得越快,习武也能打出真爱啊?」
「不行。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兄长突然流露出敬佩的眼神。

「暴殄天物……」
「你在骂我?」
「岂敢?小玉国色天香,只要走在街上就能轻松嫁入豪门,但妳选了一条非常困难的路,要上战场与男子争锋。令人佩服!」
「你在笑我舞刀弄枪不像女人?」
「怎麽会?舞刀弄枪,更加反衬出女人的丽质天生。可惜小玉又用不着它。」
「……真的?你觉得我有女人味?」
「当然。」

其实类似的肉麻话我都听烦了,但当它从兄长舌粲莲花的嘴里说出来,还特别中听。
真想再多听几句!

「谢谢!可以解释为什麽吗?」
「妳心思纯净,真诚善良,大部份的时候。而且妳渴望浓郁的爱情。」
「谢谢!男人难道不渴望长相厮守?焦仲卿不也殉情了吗?」
「嗯,一般男的不会这样狠心抛下娘亲。」

兄长难过地低下头。

「说真的,男的很少会殉情吧?『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据说是先帝说的。」
「怎麽可能?薄情郎才这麽说!」
「小玉不是很尊敬大将军姜维吗?你说他一年与妻子见几次面?」
「嗯……好吧。真正的大丈夫心怀社稷,志在天下,自然不能受匹夫匹妇的爱情所累,轻易寻死。就是苦了妻子独守空闺,终日思念夫君……」
「小玉不也心怀社稷,志在天下?苦了妳未来的夫君。」
「所以我不想嫁人,专心做武将……」
「牺牲这麽大啊?」
「没办法了。」

「啊,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什麽办法?」
「小玉最喜欢大将军姜维,那就上前线去嫁给大将军,长相厮守!」
「你胡说什麽?」
「脸红了,哈哈哈!」
「我打死你!」
「啊啊啊啊!」

兄长不习武艺,根本不是我对手。但我捶在他胸口的那几拳,踹在他後心的那几腿,却都是软弱无力。
他一路逃回後观去了。

那一夜,我斜躺在榻上睡不着,仔细想着兄长的话。
我想上前线,还真的是冲着姜维去的耶。能在他身边我就满足了,难道不是长相厮守吗?
当然,嫁给姜维是不可能的事,有多少女人排队等着呢,而且他的年纪应该比我亲爹还大。

如果汉室光复,姜维不再打仗,我还做武将吗?
做大小乔好不好呢?
身边这麽多男的,总能挑个心怀天下丶志在四方丶智勇双全的大丈夫,我的条件不多,只要容貌不能太猥琐丶高大些丶太瘦太胖都不好……

「呦,兰芝在树下舞剑啊?」
「呵呵。大太阳会晒出黑斑的。府吏邓仲卿怎麽不在秘书台办公?」
「不才这是国吏,略高一等,呵呵。今日只有半天班。我给妳带来《孔雀东南飞》了。」
「谢谢!」

摊开竹简,是一股令人畏惧的墨香。
啊呀,里头却是一只粉红雕花发钗。春天朝真观外就是开这花!太漂亮了!这花摸起来软软的,好舒服。真希望春天快点来!

「多少钱?你怎麽知道我喜欢这花?」
「不用了。我记得妳把瑜叶梅带在头上。」
「谢谢!」

我把发钗别在头上,微风飘秀发,松香拂云鬟,心情大好。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别哭别哭,看完啦?」
「可恶的婆婆,她虐待兰芝!」
「这诗的作者很明显是同情刘兰芝的。若是婆婆的朋友写的那就很不一样了。」
「她那样有朋友吗?兰芝为什麽要听恶婆婆的话织布?要是我,就在她面前舞剑,顺势砍翻个桌脚,吓得她面如土色!」

「呵呵。小玉读过《女诫》吗?」
「我娘说那不是我看的书。不如茂子兄说说?简单说说。」
「好。女子有『三从』:在家从父丶既嫁从夫丶夫死从子』。女子有『四德』:贞顺妇德,辞令妇言,丝橐妇功,婉娩妇容。小玉不爱织布裁衣,奏乐诵诗?那可是妇功妇言,很有女人味的东西呢。」

「为什麽不能是忠义报国的妇德丶诚信恳切的妇言丶武艺高强的妇功……长得好看的妇容?」
「当然可以。只是一些女子受的教育较少,比较缺少大局观,小心眼丶嫉妒忌恨,才要培养那样的三从四德吧。『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就是这个意思。」

「把女子比作小人?我不同意!曹贼才是小人!」
「呵呵。嗯,其实我也不想娶三从四德的女孩子。」
「为什麽?」
「因为我的工作……可能会留她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只怕她一气之下回娘家了,或者有了别的男人。呵呵。」
「你不是在城里做事吗?」
「嗯,对对。但我也是从魏国来的。其实我在魏国也有婚约。……算了。只是说着玩的。她八成已经嫁人了。」

听到这句,我心里有些失望惆怅。
大将军带魏国百姓脱离淫威魔掌,却拆散了一对真爱姻缘。

「她漂亮吗?」
「还可以。」
「她是三从四德的女人?」
「不是。刚说我不喜欢那样的。」
「她也是练武的?」
「呵呵,下厨拿刀都切到手。」
「那她是什麽样的女孩?你喜欢什麽类型的?」
「我们别谈这个吧。已经过去了。」

虽然兄长面露微笑,我感觉到他心里的难过。

「就像小玉,我还是专心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吧。娶妻不好,不是她连累我,就是我连累她。」
「不要绝望嘛!再找一个!找一个同样四海为家的女孩子!」
「妳是说魏国来的……同行?这我倒没想过。」
「对呀。找个志同道合的。三从四德不重要。」
「但很难吧……见面也认不出来。」
「怎麽认不出来?我也想过着戎马生涯丶志在天下。你见到我不也认出来了吗?」
「嗯?难道妳也是?」
「我当然是啊。你还不了解我吗?」

兄长那时脸红了,我一定也是。
我不是喜欢姜维吗?不不不……

「啊……对不起,我误会了!我以为妳说的是某些事。呵呵。」

那时我点想哭,但是忍住了。

要做武将,就不能做大小乔。某些事还是不要多想的好。
再说我还是比较喜欢姜维。兄长废话太多丶也不够英俊。哈哈。

「我们这两个志在四方的人认识,真是胡僧们说的缘份啊!如果小玉不嫌弃,朝真观後山有片竹林,竹林边上有棵老桃树,我们何不效法先帝丶关张将军他们,来个义兄妹结拜?以後如果真一起飘泊异乡,也彼此有个照应,小玉做将军,聘我当妳的长史,呵呵。」

「好啊。我介绍你认识我的养母,也请他收你做义子。你那些问题找她问正好。」

「太好了!」

我悄悄擦去泪水。

认识兄长,是我的荣幸。

我知道他在随和下隐匿了坚定的信念,在冷静里包藏着洋溢的同情心。

「知命者不忧不惧」,「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即使天下不归之,他同样有真正男人的担当。
不错,小玉挺可爱的,茂子身上有Ife的影子啊。
下面这一段有点儿怪,是笔误吧?
“「呦,兰芝在树下舞剑啊?」
「呵呵。大太阳会晒出黑斑的。府吏邓仲卿怎麽不在秘书台办公?」”
诸葛茂和邓茂....?
 
不错,小玉挺可爱的,茂子身上有Ife的影子啊。
下面这一段有点儿怪,是笔误吧?
“「呦,兰芝在树下舞剑啊?」
「呵呵。大太阳会晒出黑斑的。府吏邓仲卿怎麽不在秘书台办公?」”
诸葛茂和邓茂....?
謝謝。當時還沒結拜,所以呼本姓。

因為前不久他們談孔雀東南飛,所以茂子再看到小玉就叫蘭芝。
算是一個壞男生追好女生的心理暗示陷阱吧。請注意那時他手上藏著給小玉的髮釵,所以很明顯茂子是想追小玉的。
茂子叫蘭芝,就是引誘小玉叫他仲卿。小玉單純善良果然上當!可憐的小玉。
茂子還很無恥地回答自己比仲卿還高一級。壞男人!

站在年輕茂子的角度,他可能覺得自己已經放過小玉無數次了,只是矯正一些無傷大雅的事吧。
譬如罵魏賊什麼的他不會反駁。
但是小玉不會看到茂子放過她(點頭微笑)的地方。
 
最后编辑:
更正 2-24:查到成都羽林軍由羽林督李球管轄 (原誤為諸葛瞻)。

茂子:「(成都)常驻军五千人,归卫将军行都护诸葛瞻管辖。皇宫羽林军一千丶虎贲军一千,由羽林督李球与赵云之子丶虎贲中郎将赵统统领。」
 
(二)

搬出朝真观前,娘要我抄一句《道德经》:「兵者,不祥之器。」

但我毕生唯一的志向正是上战场。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我经历四场战役,夺走成百上千条人命。最近几天我老做同一个恶梦,梦境里是阳安关城,天地是日出前黯淡的藏青,数不尽的死尸堆成一座子龙山,西汉水是浓稠的漆黑血河。我走在浮桥上,城内尸山崩塌,千万的尸体凄厉号叫,伸长满是伤痕的双臂,奔上浮桥,朝我索命。我拿长枪刺他们,戳穿面门,他们的脸就剩下一个黑洞,掉进黑血河里,来一个刺一个,双手酸麻,心力交悴,孤立无援,日出无望,终於在无尽的杀戮中惊醒。

我痛恨战争的常态--来不及反省的死亡。

但如果总得有人做这样的恶梦,就让诸葛玉做吧。使命所在,无怨无悔。

但有一件事让我懊悔莫及--我亲手杀死的第一人。他的死,使得关城蒋舒投降,汉中沦入敌手,彻底毁坏了大将军的破敌大计,自此汉军落入被动败局,步向万劫不复……
如果我们没决定进攻太学广场,不仅这个人不会死,日後江油城也不会轻易失陷。一切的错误都有我的一份!

真希望一切可以重来,回到五月底那个燥热的午後,尚书台外墙漫草不修,嘈嚷纷纭……

「张丶黄二位尚书,请不要再肤衍。」
「见不到卫将军,我们就坐着不走。」

尚书台的红漆门外聚集了十几个青年,身穿褶皱穿洞的曲裾深衣,危坐於地,额上散落着斗大的汗珠。几个看来弱不禁风的双目微闭,似乎即将被烈日烤昏在地。

「尚书台是政令重地,大人们事务繁多,不能说见就见。有什麽话,让我们转告即可。」
「还不都是给人打了丶欠钱不还丶地方官错判的琐事?不能闹进尚书台!」

两道高大的身形挡着红漆门,却不是卫士。他们身穿龙纹镶边的尚书官服,那是季汉四万官吏的最高荣誉,正像金盔金甲的羽林军之於全国十万带甲军士的骄傲自豪。这两人我都认识,他们一个脾气特别温吞,一个又特别急躁。

「黄尚书,请相信太学生。我们绝非为了自私的琐事前来。」
说话的是个方脸白面的中年书生,嘴角几颗生毛的黑痣,有些害羞腼腆。他是兄长的朋友陈寿,东观书阁令史。兄长每从他那里借文章抄读,还不忘换一卷放在茅房……

「我们表达的都是百姓普遍的心声,只怕尚书大人们一时不察。请听学生领袖们道来。」

第一名学生应声起身。「尚书,百姓不满季汉频频送领土给吴国与蛮族,有辱国格。」

「不对,那些是有争议的地界,谈判之後公平划分,免於无谓争端!」
「这是什麽话?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好好好,你对……下一位。」

又是一个学生站起来。「百姓不满连年争战,寸土未得,虚耗国力。」

「是的,去年卫将军丶辅国大将军已经联名上表,请大将军姜维搬师回朝。」
「那为什麽姜维还没回来,又要求增兵前线了?」
「唉呀,你们老是断章取义!大将军增兵前线,是因为情报显示大量魏军集结於关中,尚书台已经向汉中都督傅佥求证!下一个!」

「豪强兼并土地,鱼肉乡里,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终将难以收拾。如蜀郡太守薛齐家族已达五千户。」

「不不,尚书台一向致力阻止土地兼并,薛太守也不得有半丝不轨!」
「要不要我举出薛太守族人的不轨之处?」
「呃,这得找益州刺史,但目前刺史之职从缺,本来要给姜维回来做……耐心等他回来啊。下一位。」

「官吏提拔亲信,蔑视律法,耗用公款,中饱私囊。」

「对对,个案是有的,但大多数官吏不是那样。那帮人嘛,你们懂的……」
「就不懂,堂堂尚书台,为什麽这麽怕黄皓?你们都拿了他多少好处?」
「哼!尚书收的礼品都明列出来,欢迎查询!我们整治贪腐的大局你们不懂!下一个!」

「官府长期没有照顾到益州人士的利益,矛盾日深。」

「不能容忍有心人恶意煽动!官府选拔只管能力品德,不看出身!选不上的自己照照铜镜!」
「你们躲在尚书台里,不知道地方卖官的行情。」
「好好好,你们把卖官的列张表,我们一定调查……下一位。」

「官府铸钱过多,物价年年飞涨,穷人没有明天的希望。」

「晓得了晓得了……」

几个学生代表轮番上阵,把季汉批评得体无完肤,门口两个尚书郎招架不住。

「请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娘常告诫我别意气用事出风头,否则悔之不及。只恨当时没记得这句话,我义愤填胸,竟走到学生面前大声斥责。

那些太学生愣了一愣,「这谁呀?」「诸葛瞻的外甥女。」「不是亲生的。」一阵交头接耳,都盯着我瞧,刚才快被晒晕的几个还顿时精神百倍!
我心里飘然陶醉,一切的後悔就从这里开始……

「季汉百姓幸福安乐,没你们说的这麽不堪!魏国人民才深陷於水深火热之中!」
「军人懂什麽民间疾苦?你们都是吃公饷的!」
「我们艰苦训练,出生入死,换来你们安心读书!你们怎麽这样不惜福?」

「好了好了。不要激动啊。」一只肥厚的手掌拍上肩头--尚书郎张遵丶张叔叔。

舅母是敬哀张皇后所生,舅母的外公是桓侯张飞,而张遵是张桓侯之孙。舅母的堂弟不知该叫什麽,就叫他张叔叔。
张叔叔终日心平气和,却继承了张桓侯发脾气的神情--好一对豹眼圆瞪,出门不必画眼线打扮!拥有这副威严天生的武官相,张叔叔却是处理国政的尚书郎。

「小玉来找妳舅舅?」
「张叔叔好。是的,我和卫将军有约。」

「美女,帮我们把卫将军叫出来!」
「哈哈哈哈。」

如果再年轻些,我不只回头,还要狠狠瞪这些臭男人一眼。
但兄长说我的任何反应都会让男人更兴奋。我就装作没听见。

「但现在不方便放妳进去,妳在後面等一等啊。」 张叔叔朝我挤眼。

「都是一夥的,官官相护,随口应付我们!」
「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会的,但大人在里面忙着办公呢。」
「聚众闹事,扰乱公务,依法抓你们!」

「卫将军下令太学言论免责,别出尔反尔。」
「後汉士大夫清议,竟被宦官陷害,酿成两次党锢之祸!莫非你们与黄皓党人私下勾结,打压学生?」
「洛阳三千太学生都能请愿呢!」
「血口喷人!你们怎麽知道魏国的事?是不是被细作收买了?」
「黄尚书别冤枉好人啊!官吏卷款外逃,才是收了魏国的好处吧?」

站在门口右侧丶满脸悲愤的是尚书郎黄崇。黄尚书是镇北将军黄权之子。黄权在章武二年丶先帝彝陵之败时无奈引兵投魏,而他的家人还留在季汉。站在张叔叔身边,黄尚书称得上斯文俊美,但他一张嘴就是大义凛然的教训申斥,令人无法招架。据说这是因为他深以父亲降魏为耻,奋发上进,不仅有政才,也通晓兵法。但朝廷或许是怕他追随其父,一直没给他上战场的机会。

「有话好说,各位心向汉室,都是一片好意。」 张叔叔挤出一脸甜笑。「既不是细作,也不是谁谁的党羽。学生领袖请把刚才那些意见写成陈情书,包在我身上,我转交给卫将军他们。」
「早写好了。但你怎麽保证有效,不再石沉大海?」
「呵,我祖上是天子的丈人,交给天子都行。」
「张尚书怎麽这样说?後汉之所以倾颓,正因外戚作威作福;季汉痛定思过,讲究律法,怎能靠外戚关系办事?」
「臭小子,别给脸不要脸!」
「好了好了,既然写好了就拿来吧。」

张遵正要接过陈情书,却被黄崇一手拦下。

「不可,张尚书。随便答应这些无理取闹的小子,就是让尚书台开了越级请愿的先例,将来没完没了!」
「黄尚书,太学广场上的人愈来愈多,还有许多百姓自发加入;若能在尚书台平息事端,也是件美事。」
「不不,身为尚书,不能带头破坏制度,这是季汉历代的坚持!」
「不好说破坏吧,就是补足一下制度的缺失。学生也是好意。」
「好意也会办坏事!制度有缺失,就得修改制度。张尚书这样卫将军会不高兴的。」
「我们一家人好说话,别担心。」

「外戚干政!」
「同流合污!」

学生正闹着,尚书台红漆大门开了,走出来一个同样瞪着圆眼丶胡子花白的小个子老头,我喊他张爷爷。他是张桓侯的次子张绍,张叔叔的叔叔,脾气非常暴燥。
张叔叔与张爷爷四只圆眼扫向敌视外戚的学生,一场燎原怒火势在难免!

「张爷爷在此!毛头小子吵什麽?说谁是外戚?」
「外戚张尚书!」
「哪一个外戚张尚书?你张爷爷吗?」
「当然,你是天子的大舅子!」
「是又怎样?」
「不好,诸葛瞻是天子驸马,也是外戚!外戚蜂起,季汉危矣!」
「啊呀,那个女的也是外戚!」
「我们被外戚包围了!」

都躲得这麽後面了还频频回头……还是感谢你们记得我。

「你们这些混小子,懂什麽鸟,敢来这里大放狗屁?你们可明白卫将军隐忍黄皓这帮人,为的就是不让历史重演?你们晓不晓得尚书台在台面下周旋的辛苦?你知不知道怎麽根本解决宦官对抗外戚丶对抗士大夫的问题?爷爷我卖着老命,帮你们这群他妈轻狂孺子出头,你们还扯爷爷後腿!」

张爷爷说得学生面面相觑。

记得兄长说,前朝中落於外戚与宦官之争,衰亡於宦官与士大夫之争。
两次争斗的胜利者都是宦官,而最後,宦官又被杀进宫中的军人铲除杀尽。可以说外戚丶宦官丶士大夫相争,最後的胜利者是军人,输掉的是前三者与汉家天下。而接下来军人割据九州,彼此攻伐,终至三国鼎立;外戚与宦官丶士大夫再起,就这麽轮回下去……

「这位是侍中丶尚书仆射张大人,陈情书交给他老人家吧。」
「张大人,别和这些毛孩子过不去。很多事他们长大些才懂!」

学生刚把陈情书交给张绍,转角突然出现一队打着横幅大旗的人马,个个穿着太学生的襦服,新亮不皱。带头的一嘴大胡子,姓蒋。两个月内,他将死在我的刀下。

「屡战屡败,有去无回!」
「保民救国,撤换姜维!」

我一听就来气,怎麽可以招大将军回来?我练了这麽多年工夫不就白费了?

「姜维穷兵黩武,汉中大户不支持!要求尚书台立刻撤换他!」
「同学啊,我们尚书台管内政,没那个权力。」
「你们朝廷就晓得玩蹴踘,你踢给我,我踢给你!」
「小子,你脑壳里是装浆糊的吗?大将军持节戍边,近来魏军蠢蠢欲动,怎麽能在这时候招回他?」
「那是姜维自说自话,只是他保命的藉口!」

「胡说!」 我实在忍不住了,走到众人面前!

「姜大将军为季汉保命,他才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不像你们贪生怕死!」

我一时激动,竟拔出佩剑,吓得身前坐在地上的太学生连滚带爬,而旁边蒋大胡子带来的打手却见猎心喜,纷纷亮出私藏短刀,高声喧闹!

「要打学生了!」
「军人乱政!」
「依法抓起来!」

「操你奶奶!敢在燕人张爷爷面前造反?」
「侍中大人,这些人私藏刀械,图谋不轨,请立刻下令镇压!」
「叔叔别激动啊,卫将军有令,不能为难学生!」

尚书台附近的卫兵蜂拥而至,里外包围,剑拔弩张!

「小玉有难!」
「快叫更多兄弟来!」

「嘎……」就在局势即将失控之际,尚书台的红漆大门再开!

「诸葛瞻在此,都放下武器!」舅舅昂首走出,只手高举行都护卫将军兵符。

「本日尚书台公务结束,明日巳时再开,敬迎学生领袖参加七日後的尚书台协商,经合法途径表达意见,协商成果请几位尚书参考,研究增修《蜀科》。」

「上班找不着,下班倒准时……」
「协商协商,也是黄皓那一套。」

静坐的太学生摇头抱怨。

「不同。我们在乎全国的利益丶长远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眼前的利益。太学生的意见就是尚书台的意见。」

学生再无话可说。包围的军士让出一条缝,放他们走了。蒋大胡子的人马尾随其後。

「……他奶奶的,没大没小的毛孩子。」
「那个大胡子不像学生,可能是魏国奸细!」
「唉,希望他们别再漫天要价。」

「国政繁重,还仰仗诸公努力,请早歇吧。」

舅舅送走几个尚书,朝我笑笑。
我看出他眼神里的疲惫。

学生没再来尚书台,也没参加七日後的协商。他们宁可赖在成都广场上不走,声势与日俱增……
糟糕的是,随着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忧国忧民,却只关心一件事--自己。
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招回姜维丶赶出姜维代表的外来势力,便会迎来万世承平。

如果我那时没有放肆插嘴,尚书台的太学生请愿可能成功,广场上的群众也可能解散。也就没有接下来的事了……
虽然兄长说错不在我,该发生的事还是会发生,但我明白自己脱不了关系。
这是诸葛玉必须承担一生的罪孽,擅用不祥之器,引发冲突丶死亡与无法挽回的恶果。

仅管心里难过,我必须学到教训,不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尽量赦免眼前的敌人,以免他们的死造成更大的麻烦。

关城夜袭的时候,我在小山上碰见一个身躯肥胖丶手握两块大板斧的魏将,名叫许仪。我本要一箭射死他,又在最後一刻瞄低了三寸,改射他的马。许仪跌在地上,给军士救下去了。当天,我奉命杀出关城找大将军,正巧在关城西门碰上许仪军部。他似乎刻意网开一面,放我出城。

我相信人性都有善良的一面。即使是誓不两立的敌人,也可以感化吧。
 
最后编辑:
(三)

夕阳渲染天地,一片甜美橙黄。炊烟千道,万家百姓安享饭香。
我与舅舅比肩慢跑--跑在全成都风景最迷人的地方。

我俩在守军面前跑过,很多面孔我只觉得脸熟,却叫不出来,但舅舅竟能亲切地喊出每一个守卫的姓名!
天下再也没记性这麽好的吧,不愧是诸葛丞相的儿子。

此刻全成都的女孩子都羡慕我吧?舅舅是公认的美男子--修长黑亮的眉睫,深邃而智慧的双眸,高耸硬挺的鼻梁,体贴温柔的朱唇,硬挺可靠的胸膛,结实有担当的臂膀,一边流汗喘息,浑身散发出难以抵挡的成熟魅力……而他还掌管成都五千守军,心系全国朝政!除了当今公主,还有哪个幸运的女人配得上他?能陪他跑一段城墙已是幸福!

「小玉,羽林督李球是不是很严格?」
「李督排班紧密,每日操练三个时辰,比舅舅严格多了!是舅舅授意的吗?」
「呵呵……不是。」
「做成都驻军还偶尔查获吴瓷走私丶捣破庄园赌窝,就羽林军什麽都不做,成天光是操练丶站卫兵,真闷。」
「……嗯。」
「舅舅想说什麽?」
「……没有。」

舅舅很少对外透露心事,总是欲言又止。
但我有办法。

「舅舅说啦﹏」

「哈哈,小玉一撒娇,让人心都软了。舅舅刚才想,如果真要拉下几个贪污厉害的朝廷大员,也许羽林军丶虎贲军就有很多私人部曲要对付了。万一还镇不住局面,一乱起来,天子又要出面干涉,该怎麽办?」
「天子怎麽可能干涉?」
「就拿黄公公说吧。天子说过,『黄皓只是供朕驱使的小臣,不必为难。』意思就是,黄皓贪污是天子允许的。」
「太荒唐!天子怎麽能允许腐败?」
「嗯。」

舅舅在城楼前停下脚步,若有所思。
我从来猜不透舅舅的心思,却总看得出他的忧心。

「关於腐败,舅舅听过有三种令人苦恼的说法。小玉给出出主意吧。第一种说法:贪污乃是人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廉的官员极少,如果朝廷只收清官,必然规模过小,无法顺利运作。」

「不对!朝廷当然只能收清官,舅舅应该把克制不住贪性的官吏一口气全踢走!」
「呵呵。舅舅当然想,百姓或许也想,这样一来他们的税赋也能减免许多呢。但朝廷无法运作,大部份百姓管不到了,这怎麽办?」
「管不到的就自求多福。」
「只怕许多百姓还无法自求多福,官府不管他,他们活不下去了,就要作乱。」
「就像我一样,努力练武,还怕不能从军?」

「小玉。」舅舅轻拍着城楼梁柱上的花草雕刻。「我们非常幸运,好手好脚丶仪表堂堂丶活在权贵之家。但妳不满周岁的时候就没这麽幸运。那些无人认养丶流落街头的遗孤,有没有机会受教育丶有没有良民资格从军?许多人因伤因病丶老迈或太年轻丶或才智不足,总是没好工作做的。官府必须照顾他们。小玉念过《论语》,记不记得『使老有所终丶壮有所用丶幼有所长』?接下来呢?」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没错,小玉把圣贤的理想都记进心里了。说穿了,大道之行,就是我们这些天生幸运的,自发诚心去帮助那些天生不幸的。幸运的人不必贪污,都有各种各样的好工作等着他们做,而貌美女子若不愿工作,也有富贵书香人家迎娶。但绝大数的人不是那样幸运的。他们必须为了生计打算,他们对生存的恐惧造成了他们的现实,眼前有什麽就得抓住。对我们来说这是贪腐,但对他们来说,这只是生存的习惯。立身行道离他们太遥远,放眼天下不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的。我们能做的,正是改善比较不幸者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安全富足,分给他们幸运,替他们创造幸运,让他们加入我们这一边,贪腐自然会减少。」

舅舅这番话让我内心羞愧。
以前,我总觉得那些姿色平庸的女孩子得不到郎君青睐是活该,因为她们不懂得打扮自己,打些阴影让阔腮看来尖些,擦点粉遮住痘子,靠花香遮住刺鼻体味,给衣裳丶首饰与鞋履配色什麽的。但她们可能忙於生计丶没时间打扮丶或者根本负担不起脂粉。总之,我太幸运了,我应该帮助她们找对象,而不是鄙视她们。

「第二个赞成腐败的说法,是朝廷养着腐败的贪官,就像养猪羊一样利用他们办事。等养得肥了丶他们富可敌国的时候,抄他的家,可以充实国库。如果朝廷里尽是两袖清风的廉吏清官,他们家里什麽都没有,国库自然也不会饱足。」

「也有些道理……」

「嗯,小玉想想看,贪官的钱怎麽来的?」
「……侵占公款,收受贿赂。」
「对。先说侵吞公款,中饱私囊,这不正是把国家的钱放进自己家了吗?像姜大将军这样清廉的人绝不把国库往家里搬,他家里虽不富有,国库却反而富足。再说接受民间进贡贿赂,这也是被动地掠夺民脂民膏,更别说主动的了。『藏富於民』是古圣先贤治国的一致共识,对不对?」
「庶而富之,富而教之!」
「正是。小玉进步不少啊!朝廷绝不能容忍贪官夺走民间的财富。实际上,『富之』与『教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起进行的,而且不只藏富於民,还要『藏教於民』。」

我不明白「藏教於民」的意思,却又不敢问。
舅舅一定会说:「小玉还年轻,以後就会懂了。」这句话我听了一辈子,怕得很!

「好。舅舅还听见第三种支持腐败的说法--腐败是古来积习,积重难改。小玉怎麽看?」
「不会吧?尧舜时代没有腐败啊。人心後来才堕落吧。」
「三代之前都是神仙传说,实际上怎样没人知道。」
「所以古代真的贪官横行吗?」
「舅舅也不知道。但在舅舅亲眼看见的三十几年里,成都人已经心向法治,太学生重视气节与制度。妳看,刚才一说到外戚靠关系办事,他们着急的样子,舅舅在门里头都听见,都偷着笑呢,只是等公务时辰过了才出来,不能坏了规矩,呵呵。季汉能在两代之间改变这麽多的民间风气,已经相当不容易。所以即使古来有腐败积习,也是可以慢慢改的。小玉说,舅舅是不是太天真了?」

老实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我都糊涂了。

「舅舅不天真,一定会成功的!舅舅如果要抄贪官的家,请记得叫上羽林军,我第一个踹门冲进去!」
「呵呵,一定。」

「对了,太学生怕我们外戚干政;刚才张侍中说,舅舅有彻底解决外戚丶宦官丶士大夫之争的法子,是什麽?」

「小玉真好学。这其实是尚书台的秘密,但告诉小玉也无妨,只要妳不告诉黄公公就行了。」
「当然不会!我现在就发誓,如果我诸葛玉对外泄露半句,就遭天打雷劈,战场上身首异处,死无葬身之地!」

「嗯嗯,好的。依前朝的教训,年幼的皇帝依靠外戚或士大夫处理国政,长大後凭借宠信的宦官抓回权力,而外戚丶宦官的私心都比较大,容易拉帮结派,而士大夫也容易因为心性好恶而聚集,因此宦官与外戚丶士大夫往往集结对抗。这三大集团如果全面冲突,必定导致朝纲扰乱,国势衰微。我们身为统领季汉国事的外戚,责任重大,表面与宦官和睦,其实是减低同时外戚与宦官的影响力,培养太学生与士大夫,既能避免正面冲突,又能扶持丶增加优秀的士大夫,不受宦官的潜在祸害。」

「舅舅是说,让外戚拉着宦官一同隐退,让士大夫把持朝政?」
「是的。我们一定要放低身段。」
「朝廷为士大夫把持,就可以实现大治了吗?」
「大治不敢说,士大夫也可能犯错。但比起外戚与宦官,士大夫总是更有操守才智,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我们外戚得特别谨慎,千万不要爱出锋头,才能稳住宦官,一面又放心让士大夫去领导朝廷。」
「晓得了。难怪舅舅要与樊尚书令丶董大将军共掌国事!」
「小玉真聪明,呵呵。」 舅舅眉开眼笑。

原来这就是舅舅的苦心大计,打破外戚丶宦官与士大夫的对抗轮回。
我衷心希望他成功,即使我们这些外戚可能会失去一些好处方便。
「天下为公」丶「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那些好处本来也不是我们外戚应得的。

「对了,刚才舅舅说天子总是拉拢宦官,这是为什麽?天子为什麽不拉拢更有才智的士大夫?」
「小玉这个问题很好。第一是因为宦官是内侍,随时都见得到,比较信任熟悉。但也因为士大夫不见得听天子的吧。呵呵。」
「嗯?忠君不是基本的为臣之道吗?」
「这是小玉自己的想法吗?孟子是不是说过,什麽贵丶什麽次之丶什麽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没错。天子丶士大夫都必须忠於百姓,再来是国家社稷,最後才是天子个人的愿望。当百姓的利益与天子的私欲有了违背,坚信孟子之道的士大夫就得违背天子。天子不高兴,就拉拢宦官对抗士大夫了。」
「昏君!废了他!」

「咳咳咳。」 舅舅神色紧张,东张西望。

「小玉,先帝对我们家有大恩,天子又极度信任先君与舅舅,做人绝不能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君臣有义』的义?」
「没错,彼此信赖丶托付的义。」

三三两两的百姓漫步在城墙上,惬意欣赏落日。天真的孩子嬉戏追逐,热恋的年轻男女倾吐爱意,老夫老妻手挽着手,让我想起《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要保护天府之国,不让她被贪官破坏,让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只要他们不再叫那些难听的口号。

「舅舅刚才说忠於百姓是第一优先。那魏贼屯兵关中,百姓竟然要把大将军招回来,我们还得听他们的?」
「这个消息还在证实中,不好多谈。单说为百姓着想,却不见得要言听计从。朝廷的作用就是替百姓做最好的决定,并且更进一步,帮助百姓培养替自己做出最好决定的能力。这就是刚才说的『藏教於民』。」
「怎麽做呢?」
「使有识之士带头,引导人民的思想。」
「例如舅舅引导?」
「……不瞒小玉说,舅舅的理想说出来,相信的人太少,也是身份特殊的关系吧,舅舅也常苦恼。如果小玉肯帮忙就太好了。」
「我……只会练武。」
「不要小看了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善於沟通的一群人。舅舅说给小玉听,小玉再说给其他人听,便能成就风潮,改变大局。」
「好的!」

当时我信心十足,真以为自己能替舅舅分忧,但後来我似乎帮了倒忙……
不久我就上了前线。拒贼退敌也挺好,替舅舅多争取几年时间,把朝廷与百姓一步步改好。

但四个月後……我已与舅舅并马而行。

忠臣力量薄弱,岁月有限;我们站在摇摇晃晃的浮桥上,桥下是浩浩荡荡的黑河。
这就是忠臣的使命吧,甘之如饴,别无所求。

「啊呀,那个女孩好像要跳下去!」
「赶快!」

「姑娘不舒服吗?」
「有什麽困难都可以解决,千万不要寻短!」

年轻女孩一身菊黄,头系皂丝长巾,生了一对成都少见丶幽雅脱俗的丹凤眼,细鼻薄唇,清瘦高挑,背着个长长方方的黄丝边布包。她一见我们来了就急忙翻回城墙里边,收起表情。我与舅舅都看得出她眼角泪水里的孤独徬徨。

「姑娘因何事悲伤呢?」
「没,没有。就想点心事。」

「啊呦,姑娘受伤了!伤在哪里?」
「我受伤了?伤在哪?」
「好多血点子在衣襟上。」

我经常看人打架,一眼就看出那是动手打伤人才飞溅在身上的血痕!她和我一样会武艺!
我看好这位姑娘,也觉得她寂寞需要人陪伴,当下就邀请她一起上前线,彼此有个照应,就不怕给部队里的臭男人欺负了。

後来,我明白她远远不只是一个会武艺的姑娘。
她比我年轻丶比我苗条丶比我聪明丶比我成熟丶还能勇敢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她是魏国来的琴师丶天下名士嵇康的女儿丶不必我帮忙打扮就拐跑了兄长!
我只能祝福他们。虽然我觉得兄长那样逆来顺受,应该找一个更善良的对象……
 
最后编辑:
02-22 新增几句对话

有默契,心意相通,在一起真开心。
我真不想放她走。

「妳见到小玉,帮我带句话给她:『错不在妳,该发生的事还是会发生。』」
「什麽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废话。喔,你要她别为蒋舒投降难过?兄长很体贴嘛。
对了,你刚才说小玉在哪里?白水关?」

另外加了幾句嵇縈強烈質疑茂子要幫魏軍的對白,轉折得比較圓滑些。
 
03-03 新增一些突显小玉个性的描写:

(开头) 此刻全成都的女孩子都羡慕我吧?舅舅是公认的美男子--修长黑亮的眉睫,深邃而智慧的双眸,高耸硬挺的鼻梁,体贴温柔的朱唇,硬挺可靠的胸膛,结实有担当的臂膀,一边流汗喘息,浑身散发出难以抵挡的成熟魅力……而他还掌管成都五千守军,心系全国朝政!除了当今公主,还有哪个幸运的女人配得上他?能陪他跑一段城墙已是幸福!

(与瞻舅对话) 我从来猜不透舅舅的心思,却总看得出他的忧心。

(在城墙上) 三三两两的百姓漫步在城墙上,惬意欣赏落日。天真的孩子嬉戏追逐,热恋的年轻男女倾吐爱意,老夫老妻手挽着手,让我想起《诗经》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一次看见嵇萦) 年轻女孩一身菊黄,头系皂丝长巾,生了一对成都少见丶幽雅脱俗的丹凤眼,细鼻薄唇,清瘦高挑,背着个长长方方的黄丝边布包。她一见我们来了就急忙翻回城墙里边,收起表情。我与舅舅都看得出她眼角泪水里的孤独徬徨。
 
最后编辑:
01-08 新增一段,請陳壽回顧東漢末年的太學生抗爭:

我问:那爹是哪一种?爹说:我既没有理想,也不顾现实。奇怪了……

「诸位千万不要以为太学生抗争是过份了,我们试过尚书台陈情,可惜大人们推拖不理。广场陈情古来自有先例,尤其是前朝两次党锢之祸那一段往事,更是可歌可泣。但士大夫与太学生是打不倒的,我们永不放弃。」

「承祚兄读史最得精要,还请和我们说说,党锢之祸与太学生抗争有什麽关系。」

「当 然。桓丶灵之际,阉宦专权,士子羞与为伍,愤而清议,品论公卿政事。桓帝永兴元年,冀州刺史朱穆被陷害,太学生刘陶等数千人於皇宫大门口抗争上书,愿意代 替朱穆发配,天子於是赦免朱穆。九年後,延嘉五年,将军皇甫规也遭宦官陷害,说他赂降群羌;太学生张凤等郡国学诸生三百馀人上书救援,天子再涉免皇甫 规。」

「看来太学生的抗争很有用啊。」

「好景不常,桓帝延熹九年,阉臣反扑,诬告司隶校尉李膺阴养太学游士,结党诸郡生徒,诽讪朝廷,迷乱风俗。桓帝收逮李膺,并搜捕党人共二百多名,是为第一次党锢之祸。这事诸葛公子应该知道吧?」

「呃,晓得大概,但忘了细节。那为什麽还有第二次党锢之祸?」

「宦官专权,愈演愈烈,又过了两年,灵帝建宁元年,中常侍曹节矫诏诛杀同情士大夫的大将军窦武。年过八十的太傅陈蕃率领将官属诸生八十馀人,拔刃突入皇宫承明门,可惜寡不敌众,惨遭诛灭!灵帝本欲为窦武丶陈蕃等平反,却受阉贼蒙蔽,终至六丶七百名士人下狱处死!」

「哎……」

都是近百年前的事了。去年洛阳三千太学生替爹请命,不也是悲惨收场吗?
他们不分时代丶不分南北,精神相传,前仆後继,都是有骨气有理想的士大夫。
但对抗宦官奸臣是不错,姜维不是忠臣吗?何必与他过不去?

刚那一声叹息,
诸葛茂和李密都在看我,换我问吧。
 
(四)

青草上朝露未散,竹花飘香,朝真观外是一片碧绿与乳黄交织的仙境,徜徉在美景良辰中,令人忘却烦忧。
我伸手轻抚一串串松软的竹花,摘下一串藏在怀里。娘不喜欢我戴花,得偷偷来!呵呵呵﹏

「啊!娘原来在这里!」
「小玉早。」

那时我还天真地笑不拢嘴,不明白竹子开花是它临终的讴歌。四个月後,朝真观外只剩死寂枯黄。
娘当时一定晓得,才特意回竹林看它最後一眼,而她怕我难过,又不告诉我实情。生离苦,死别更苦……

「真对不起,昨日我就到了观里,实在太困了,在嵇姑娘的厢房里倒头便睡,天明才起身。没来得及向娘报告朝中大事!」
「没关系。茂子都说了。恭喜小玉!」
「谢谢娘!我今早起来还怕是做梦呢!」
「是有点像。娘不好说千石秩等是小玉应得的,但娘相信妳必定会奋斗不懈,有朝一日配得起忠义校尉的名号。」
「好,我一定努力精进!对了,说起嵇姑娘,还得向娘报告件趣事!」
「哦?」
「青城山的张天师不是说,逆贼王莽时有位汉中唐公房,在云台山修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嵇姑娘从前正住在云台山!她亲眼看过唐公房的破房。她说云台山里的人都传说,当年刮来一阵强烈无比的旋风,把唐公房家的屋顶掀开,何止鸡犬升天,砖瓦锅瓢都升天了!啊哈哈哈﹏」

娘微微点头,用羽扇掩住嘴巴。
我有些失望,还以为她会开怀大笑。难道不好笑吗?

「对不起,我没有取笑天师的意思……」
「别担心。天师喜欢用浅显的故事劝喻世人行善,不是说给我们听的。不过这故事只好私底下说笑,小玉现在这身份,最好别向外人提起。」
「晓得!我们要顾全朝真观的颜面。」

娘一笑,轻妆便遮不住眼尾嘴角的层层细纹,但岁月又增添了她清雅高洁的气质。我只能奢望有娘一小半的睿智明慧。

「娘今日就要动身去青城山了,来春再回来。小玉也要进城募兵,对吗?」
「是,李主簿他们正准备着,我身为主将,得亲自主持。」
「好。娘不多罗唆,只是有些临别的话送给小玉。」
「没事的,娘请说。」

离情依依,正像我与兄长搬出去的那个清晨,我边搬家边擦眼泪。
现在我是武将了,战场非同儿戏,出生入死,任何一次与家人道别都可能是永别,怎能不多珍惜呢?
我牵起娘的手,轻拍她白皙滑润的手背。

「小玉,妳总能鉴貌辨色,讨人喜欢。但娘希望妳不止能感受到旁人的情绪,还能洞察他们的思想。」

「娘说的是……张天师的读心术?」

「可以这麽说。兵家叫这个『上兵伐谋』。若能想到敌人所想,便能料敌致胜,甚至不战而胜。」
「……但我只是个武将,伐谋料敌是军师的事情。」
「忠义校尉不能只是一介陷阵勇夫,得独当一面。」
「好﹏」
「校尉也不能像小女孩那样嘟嘴。」
「呵呵,是!」

娘把展开的白羽扇交在我手上。这是我搬出去那年送给娘的新年礼物。
蛋形的羽扇在成都太普遍了,娘那把一定是被马虎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拿走了。我特别挑了一把半圆型的,收折方便,甩开时发出「嘓」一声,象徵娘「果」决能断!

「来,小玉试试。」
「给娘搧风?」
「学娘平日的动作。」
「好的。」

记得娘四十大寿时,我送她一首诗:

开口出智慧,闭口露慈祥;
羽扇握在手,柔弱克刚强。
轻搧不起风,心静自然凉;
修道四十载,天地任翱翔。

娘很喜欢,还把它贴在墙上。娘总是沉静安稳地轻摇羽扇,所以我才在诗里说「轻搧不起风,心静自然凉」。

「要知道别人怎麽想,最重要的,是得抛下自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小玉可以想像,自己是青天中的一片白云。」
「一片云?」
「对,居高临下丶俯视苍生的一片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很好。小玉是普降甘霖的一片云,聆听世人说的话丶观察世人的作为,即使心中不认同也继续听下去丶看下去,不与世人争辩。这样便能理解世人的思想。」
「有道理。老天就是这样听着丶看着世人吧。但……我又不能真的飞在天上,怎麽聆听观察呢?」
「从他的谈吐知识丶经验故事里,了解他的感受丶看法。来,小玉观察娘试试。」
「好。」

她穿上这白鹤氅真好看!胸前是我绣的一只千岁大鹤,丹顶黑颈,白身黑尾,昂首长鸣,声闻於天。
小时侯我常偷穿她的衣裳扮仙女,娘发现了也没骂我。

「小玉说说,娘有什麽感受看法?」
「娘总是一身白鹤氅,莫非是想做仙人?」

「呵呵,修道人多少有些飞升的幻想。小玉要记得,任何有些思想的人,他们表达的意见都有些背後的道理。小玉必须弄懂这些背後道理,不好抢着把自己的背後道理告诉人家。要知道,当妳在观察别人,别人也在观察妳,是妳在『上兵伐谋』,不要被人『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有点耳熟……」

「是先君平蛮时,马谡提出来的。传说汉军一次次抓住夷帅孟获,前六次都放了,第七次再抓住,南夷终於心悦诚服,自此南疆大抵安定无事。」
「连抓七次孟获,都没有……误杀了他?」
「只是传说。小玉记得,打倒敌人最好的办法,是了解敌人的想法,并依此使用他们能够认同的方式,使他们做出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甚至化敌为友。」
「对魏贼也要捉七次放六次,等他回心转意?为什麽不捉一个杀一个?纵虎归山,必有後患。」

「小玉再搧搧风,静静心。」

娘找了块大石头,示意要我坐在她旁边。
娘和我差不多高,坐着却比我高半个头!但还是腿长些比较好看,呵呵呵。

「洞察魏人的思想,了解魏人的看法,对茂子是易如反掌。小玉别急,从身边的人练习起。」
「谢谢娘教诲!我一定努力练习,看得穿身边每一个人,才能看穿敌人!」
「呵呵,这麽用力看要吓跑人的。有机会就看看,没机会也不强求。不求做智囊军师,求不做无谋莽妇。一步步来。」
「一定!」

娘没答话,只是带着她一贯的浅笑,扭了扭脖子,瞧瞧深密的竹林。

「小玉有特立独行的精神,这在中年人身上都不常见;但娘还希望小玉再成熟些,尝试特立独行的思考。」
「特立独行的思考?尽量想些不一样的事吗?」
「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来,娘举个例子。小玉可知道,後汉为什麽灭亡?」

「我知道!後汉亡於外戚与宦官互斗丶宦官与士大夫相争。两次都是宦官赢了,但军人又杀光了宦官,彼此攻伐,灭亡了後汉。」
「这些是小玉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舅舅和茂子说的?季汉外戚必须拉拢士大夫对付宦官?」
「咦?娘怎麽也知道?」
「他们没四处声张吧?」
「没有,舅舅说这是秘密!啊呀,我发了毒誓不能说的!完了!」

「呵呵,娘本来就知道,不算背誓。小玉不要拘泥在这些外戚丶士大夫的分歧上。宦官也有正当的职责。当宦官发现外戚与士大夫要联合起来对付他们,那他们还不抱着天子的腿不放,甚至先下手为强?年幼的皇帝上台,自然依靠母后与大臣,诸葛家也受先帝托孤;等皇帝长成,从外戚与大臣手上收回一些权力,近侍宦官又自然抬头了。季汉天子长大了还不想管事,出不了十常侍,就出一个黄皓;黄公公想当好人,但他才智有限,当成了烂好人,依靠黄皓的人也不比他高明。」

「这些可恶的蛀虫!得靠士大夫压制他们!」

「压制导致反弹。娘上次说了《吕氏春秋》里,管仲病重时,对齐桓公评价鲍叔牙和隰朋的故事。小玉记得吗?」
「记得大概,管仲为了国家好,不推荐自己的恩人鲍叔牙,却推荐隰朋。」
「小玉的记性真好。看待不如己者,鲍叔牙和隰朋有什麽不同?」
「鲍叔牙讨厌不如己者,隰朋怜悯不己若者。」

「正是。最後管仲推荐隰朋继任为相。隰朋差不多就是你舅舅。士大夫……却大多连鲍叔牙的清廉洁直都做不到。部份的士大夫做得到鲍叔牙,才智上得天独厚,律己甚严,却容易自命清高,鄙视不如己者,无故树敌,蒙冤受难。你舅舅是个温和包容的好人,他避免的轮回,其实不是士大夫与宦官的争斗,而是士大夫缺乏包容同情丶孤立自己。都是人臣,不要区分彼此,把人当人看。士大夫丶外戚丶宦官丶军人丶门阀丶土豪都是呆板乏味的印象,这些头衔远远不能代表一个人。」

「晓得了。我一直以为舅舅不必同情宦官,原来这是隰朋之道。但……这样包容不如己者,不就纵容他们为非作歹了吗?」

「包容是理解原谅,却不必纵容忍让。思远自小善良,难道是娘对她太好了?究竟该对黄皓怀仁,还是诛少正卯;究竟是君为臣纲丶君臣有义,还是民为贵丶君为轻?你舅舅的所作所为丶不作不为,都在为他心里的仁义辩解。你舅舅有机会大胆改革,直指一切问题的核心,但他一直回避着,其中还有『大孝尊亲』的原因呢。世事难料,士人怀旧,而季汉打的又是复兴汉室的旗号,他如果真要做什麽,也许会连仅剩的支持也失去。」

「……娘说得太隐讳了,我听不懂。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什麽?」
「是娘不好,一时不加思索,说了些惹麻烦的话,小玉忘记它吧。这样啊,娘来个小玉听得懂的特立独行思考。说後汉覆亡的主因。」
「好的。主因是什麽?」
「後汉亡於『经』。」

「大姨吗?」

「……对,同一个字,五经博士的『经』。娘给小玉解释一下。小玉如果不懂,随时打断娘没关系。」
「好的……」

那时我一定羞得脸红了!
我这个笨学生,真配不上娘这麽聪明的老师。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经典几尽失传,前汉礼请老儒生背诵五经,命官吏以隶书抄写,经学於师徒之间交授流传,叫作『今文经学』。而後来在孔子家的墙壁夹层里,以及各官府的封藏中又发现了不少古经竹简。儒者研究这些古代文字写成的经书,考查原义,叫作『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注重师承,徒弟必须遵从师法,又要自成一家之家法,因此今文经学很快便流於庞杂荒谬丶虚幻狂妄,穿凿附会。而古文经学注重实证训诂,虽然没有今文经的缺点,但可供研究的古文也不多。」

「这我大约晓得,今文经与古文经分成两派,争论了上百年!後来是谁赢了?」

「小玉刚才说,宦官与外戚争斗,最後谁赢了?」
「宦官!不对,军人赢了。」

「很好。到了後汉,经学已是众口纷纭,莫衷一是。孝章皇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聚集诸儒讲解五经异同,着《白虎通义》,定君臣有忠丶父子有孝丶夫妇有贞为三纲,规定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为五常,而五经与五常背後是阴阳五行相生。虽然古文经日盛,今文经日衰,但实际上今古文经已经合而为一,就是『经』。前後汉的经学泛滥成灾,上自朝廷宗庙丶礼仪律令,下至庶民喜庆婚丧丶待人接物,都必须引经据典。俗谚说:『送儿子一箱黄金,不如传授他一经。」出仕仅此一途,洛阳三万太学生,个个都是经学家。即使後来郑玄揉合今古文经而集大成,也注定走不出『经』的范畴。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只知道读经丶背经丶查经丶颂经,却失去了灵活变通丶大胆创新丶特立独行的思考。他们站在堆积成山的经点道德上大骂宦官,你说不学无术的宦官怕不怕,会不会牢牢抓着根据经学丶臣子必须完全服从的国君?今文古文之争,最後输的是经学,输的是迷信古经的士大夫。」

「娘说得有理!原来士大夫迷信经文,本身也有责任。但……为什麽娘还要我抄背经文呢?」

「古人的智慧也有高低,趁年轻,抄背几句高明的,少走些冤枉路。但小玉现在是成年人了,娘绝不会再让妳抄。後汉亡於迷信经典;季汉若要中兴,便得兴於特立独行的思考。小玉要复兴汉室,自然也得会它。」

「谢谢娘。该怎麽开始特立独行的思考呢?我随时……偶尔思考,却不知道是不是特立独行的。」

「集思广益,敞开心胸,听取不同的意见。如果有人驳斥妳的信念,无须动气,他们可能是对的,你得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妳必须勇敢地推翻自己过去的想法与信念,也可以在适合的时候质疑别人的。多问『为什麽』,明白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起源,才能想出根本的解决办法。依赖记忆与直觉,不如多靠事实。同时发生的两件事不见得互为因果。不要只和同意你的人在一起。」

「娘一下说了这麽多,回头我得抄下来。」
「那样反而是妳的负担。总归就一句话吧--有问题,自己找答案,不期待别人的答案。如果别人主动给妳答案,妳还要怀疑他的答案。经学,就是迷信古人的答案,甚至妄加引申胡扯。我们不那样做,自己小心地找答案。」
「这个简单,记住了!……所以娘不喜欢经学,才转向清谈玄学?」
「可以这麽说。其实也不必特意求玄,想谈什麽就谈什麽,才拥有思想的自由。今後娘清谈的时候,妳也来听听。」
「好的……但我实在不喜欢清谈,说些虚无缥渺的东西。对不起,娘,我没有恶意!」
「呵呵,小玉质疑得挺好。许多清谈题材的确不切实际丶怪力乱神。我们不谈那些。但有些事情关系到人一生的理想与坚持,不弄明白了就是随波逐流。妳来听听,有好处的。」
「好的……」
「不嘟嘴。」
「是﹏」

娘是严师也是慈母,我明白娘要把我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既能了解他人的想法,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吗?但我从不觉得自己明智,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但只要能为复兴汉室尽一份力,我一定努力走下去!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竹林,回到朝真观。
我最喜欢的那棵古松又黄了一大片,我轻摇松枝,任凭枯针飘落肩头。

「娘相信天人感应吗?」
「哪一种?」
「七年前,大将军兵败段谷,这棵古松也变黄了。兄长说松树本来就会掉叶子。那为什麽每个不祥的秋天,这松树都会掉叶呢?」
「为什麽说不祥?」
「我的直觉,说不上来为什麽。但我的直觉很准的!难道大将军又要出师不利?」
「……嗯。小玉,娘还有句话告诉妳。娘知道妳喜欢姜维……」

「娘千万别听兄长乱说!」

「不是那种喜欢。娘是觉得,妳把大将军当父亲看了,但娘和他之间很清白啊。」
「呵呵……娘说的是。我从军报国,都是受到他的精神感召。」
「去了沓中,记得把这话说给姜维听。」
「那多不好意思。」
「哪种不好意思?」
「……没有。」

走过古井旁的捐献箱,破旧的木箱里满满的铜钱,访客视若无睹,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

「小玉啊,凡事靠忍耐就痛苦,得想通才快乐。娘问妳,妳老实回答无妨。妳为什麽欣赏姜大将军?」

「因为……他很完美。」
「说说他有哪些优点吧。」
「他忠勤国事丶奋斗不懈丶智勇兼备,而且……潇洒英俊!」
「呵呵呵,小玉上次看见他是什麽时候?别期望太高。娘猜呀,小玉想要变成姜维这样的人。」
「当然!」

「很好,外貌除外,都是值得努力的目标。娘只是希望小玉想明白,妳想变成大将军这样的人,并不代表妳也得叫姜伯约,而是妳特别看重忠勤国事丶奋斗不懈丶智勇兼备这些人品,大将军只不过是恰好拥有它们。世人有许多其他值得激赏效法的特质,妳也看看他们。吸收众人的优点,才能活出自己。」

「还有哪些优点?」
「娘不能告诉妳答案,要妳自己发现。」
「明白了!自己找答案,就是特立独行的思考!」
「小玉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我不禁一阵得意,摇了摇羽扇,却用力过大,凉风扑面。
走进娘的厢房,墙角是几袋远行包裹。几案上有枝洗净的小笔丶一小块红锦布。

「还有最後一件事。但娘不知小玉是否听得进去。」
「娘请说。」
「嗯,小玉学习姜大将军,心系汉室。汉室代表什麽?」
「我知道!汉室代表忠於人民,代表法治优先於人情,代表朝廷藏富丶藏教於民,代表君臣之间彼此信任丶托付。」
「也是从妳舅舅那里听来的吧?」
「娘太厉害了!」
「呵呵。这些是妳舅舅对季汉的理想,他领头把热忱带给身边的同僚。但上面这些却不是季汉完全的现状。现状是什麽?妳这两天在广场丶在朝廷里都看见了。」

现状是季汉有个不太管事的天子,有个是非不分的老权臣宦官,有无数不太富有丶却相当无知自私的百姓……

「小玉忠於现在这样的汉室吗?」

「当然!汉室虽然不完美,但舅舅说,她在过去三十几年已经进步许多!」
「将来还会进步吗?」
「在舅舅的带领下一定会!我要帮舅舅,把季汉经营得更好,把天府之国开遍天下!」
「太好了。小玉要记得,妳对汉室将来的理想,就是妳忠於的汉室丶妳的天府之国。好啦,娘再多说,只是增加妳回忆的负担,也是时候了,否则天黑前到不了青城山。娘最後写两个字,给妳装在贴身锦囊里,不到绝望的时候别打开。打开後如果一时不懂意思,可以找妳兄长或嵇姑娘一起商量。」
「好的,谢谢!」

我真幸运,有这样因材施教丶循循善诱。只怕小玉这个没出息的学生辜负了她的好心。

我一定全力以赴!

但……「天府」究竟是什麽意思啊?为什麽不写「天府之国」?
 
03-03 調整諸葛瞻的對白,讓他說得稍微清楚些:

「嗯嗯,好的。依前朝的教训,年幼的皇帝依靠外戚或士大夫处理国政,长大後凭借宠信的宦官抓回权力,而外戚丶宦官的私心都比较大,容易拉帮结派,而士大夫也容易因为心性好恶而聚集,因此宦官与外戚丶士大夫往往集结对抗。这三大集团如果全面冲突,必定导致朝纲扰乱,国势衰微。我们身为统领季汉国事的外戚,责任重大,表面与宦官和睦,其实是减低同时外戚与宦官的影响力,培养太学生与士大夫,既能避免正面冲突,又能扶持丶增加优秀的士大夫,不受宦官的潜在祸害。」

「舅舅是说,让外戚拉着宦官一同隐退,让士大夫把持朝政?」
「是的。我们一定要放低身段。」
「朝廷为士大夫把持,就可以实现大治了吗?」
「大治不敢说,士大夫也可能犯错。
但比起外戚与宦官,士大夫总是更有操守才智,是最好的选择了。所以我们外戚得特别谨慎,千万不要爱出锋头,才能稳住宦官,一面又放心让士大夫去领导朝廷。」
「晓得了。难怪舅舅要与樊尚书令丶董大将军共掌国事!」
「小玉真聪明,呵呵。」 舅舅眉开眼笑。
 
(四)

青草上朝露未散,竹花飘香,朝真观外是一片碧绿与乳黄交织的仙境,徜徉在美景良辰中,令人忘却烦忧。
我伸手轻抚一串串松软的竹花,摘下一串藏在怀里。娘不喜欢我戴花,得偷偷来!呵呵呵﹏

「啊!娘原来在这里!」
「小玉早。」

那时我还天真地笑不拢嘴,不明白竹子开花是它临终的讴歌。四个月後,朝真观外只剩死寂枯黄。
娘当时一定晓得,才特意回竹林看它最後一眼,而她怕我难过,又不告诉我实情。生离苦,死别更苦……

「真对不起,昨日我就到了观里,实在太困了,在嵇姑娘的厢房里倒头便睡,天明才起身。没来得及向娘报告朝中大事!」
「没关系。茂子都说了。恭喜小玉!」
「谢谢娘!我今早起来还怕是做梦呢!」
「是有点像。娘不好说千石秩等是小玉应得的,但娘相信妳必定会奋斗不懈,有朝一日配得起忠义校尉的名号。」
「好,我一定努力精进!对了,说起嵇姑娘,还得向娘报告件趣事!」
「哦?」
「青城山的张天师不是说,逆贼王莽时有位汉中唐公房,在云台山修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吗?嵇姑娘从前正住在云台山!她亲眼看过唐公房的破房。她说云台山里的人都传说,当年刮来一阵强烈无比的旋风,把唐公房家的屋顶掀开,何止鸡犬升天,砖瓦锅瓢都升天了!啊哈哈哈﹏」

娘微微点头,用羽扇掩住嘴巴。
我有些失望,还以为她会开怀大笑。难道不好笑吗?

「对不起,我没有取笑天师的意思……」
「别担心。天师喜欢用浅显的故事劝喻世人行善,不是说给我们听的。不过这故事只好私底下说笑,小玉现在这身份,最好别向外人提起。」
「晓得!我们要顾全朝真观的颜面。」

娘一笑,轻妆便遮不住眼尾嘴角的层层细纹,但岁月又增添了她清雅高洁的气质。我只能奢望有娘一小半的睿智明慧。

「娘今日就要动身去青城山了,来春再回来。小玉也要进城募兵,对吗?」
「是,李主簿他们正准备着,我身为主将,得亲自主持。」
「好。娘不多罗唆,只是有些临别的话送给小玉。」
「没事的,娘请说。」

离情依依,正像我与兄长搬出去的那个清晨,我边搬家边擦眼泪。
现在我是武将了,战场非同儿戏,出生入死,任何一次与家人道别都可能是永别,怎能不多珍惜呢?
我牵起娘的手,轻拍她白皙滑润的手背。

「小玉,妳总能鉴貌辨色,讨人喜欢。但娘希望妳不止能感受到旁人的情绪,还能洞察他们的思想。」

「娘说的是……张天师的读心术?」

「可以这麽说。兵家叫这个『上兵伐谋』。若能想到敌人所想,便能料敌致胜,甚至不战而胜。」
「……但我只是个武将,伐谋料敌是军师的事情。」
「忠义校尉不能只是一介陷阵勇夫,得独当一面。」
「好﹏」
「校尉也不能像小女孩那样嘟嘴。」
「呵呵,是!」

娘把展开的白羽扇交在我手上。这是我搬出去那年送给娘的新年礼物。
蛋形的羽扇在成都太普遍了,娘那把一定是被马虎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拿走了。我特别挑了一把半圆型的,收折方便,甩开时发出「嘓」一声,象徵娘「果」决能断!

「来,小玉试试。」
「给娘搧风?」
「学娘平日的动作。」
「好的。」

记得娘四十大寿时,我送她一首诗:

开口出智慧,闭口露慈祥;
羽扇握在手,柔弱克刚强。
轻搧不起风,心静自然凉;
修道四十载,天地任翱翔。

娘很喜欢,还把它贴在墙上。娘总是沉静安稳地轻摇羽扇,所以我才在诗里说「轻搧不起风,心静自然凉」。

「要知道别人怎麽想,最重要的,是得抛下自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小玉可以想像,自己是青天中的一片白云。」
「一片云?」
「对,居高临下丶俯视苍生的一片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很好。小玉是普降甘霖的一片云,聆听世人说的话丶观察世人的作为,即使心中不认同也继续听下去丶看下去,不与世人争辩。这样便能理解世人的思想。」
「有道理。老天就是这样听着丶看着世人吧。但……我又不能真的飞在天上,怎麽聆听观察呢?」
「从他的谈吐知识丶经验故事里,了解他的感受丶看法。来,小玉观察娘试试。」
「好。」

她穿上这白鹤氅真好看!胸前是我绣的一只千岁大鹤,丹顶黑颈,白身黑尾,昂首长鸣,声闻於天。
小时侯我常偷穿她的衣裳扮仙女,娘发现了也没骂我。

「小玉说说,娘有什麽感受看法?」
「娘总是一身白鹤氅,莫非是想做仙人?」

「呵呵,修道人多少有些飞升的幻想。小玉要记得,任何有些思想的人,他们表达的意见都有些背後的道理。小玉必须弄懂这些背後道理,不好抢着把自己的背後道理告诉人家。要知道,当妳在观察别人,别人也在观察妳,是妳在『上兵伐谋』,不要被人『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有点耳熟……」

「是先君平蛮时,马谡提出来的。传说汉军一次次抓住夷帅孟获,前六次都放了,第七次再抓住,南夷终於心悦诚服,自此南疆大抵安定无事。」
「连抓七次孟获,都没有……误杀了他?」
「只是传说。小玉记得,打倒敌人最好的办法,是了解敌人的想法,并依此使用他们能够认同的方式,使他们做出自己希望他们做的事,甚至化敌为友。」
「对魏贼也要捉七次放六次,等他回心转意?为什麽不捉一个杀一个?纵虎归山,必有後患。」

「小玉再搧搧风,静静心。」

娘找了块大石头,示意要我坐在她旁边。
娘和我差不多高,坐着却比我高半个头!但还是腿长些比较好看,呵呵呵。

「洞察魏人的思想,了解魏人的看法,对茂子是易如反掌。小玉别急,从身边的人练习起。」
「谢谢娘教诲!我一定努力练习,看得穿身边每一个人,才能看穿敌人!」
「呵呵,这麽用力看要吓跑人的。有机会就看看,没机会也不强求。不求做智囊军师,求不做无谋莽妇。一步步来。」
「一定!」

娘没答话,只是带着她一贯的浅笑,扭了扭脖子,瞧瞧深密的竹林。

「小玉有特立独行的精神,这在中年人身上都不常见;但娘还希望小玉再成熟些,尝试特立独行的思考。」
「特立独行的思考?尽量想些不一样的事吗?」
「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来,娘举个例子。小玉可知道,後汉为什麽灭亡?」

「我知道!後汉亡於外戚与宦官互斗丶宦官与士大夫相争。两次都是宦官赢了,但军人又杀光了宦官,彼此攻伐,灭亡了後汉。」
「这些是小玉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舅舅和茂子说的?季汉外戚必须拉拢士大夫对付宦官?」
「咦?娘怎麽也知道?」
「他们没四处声张吧?」
「没有,舅舅说这是秘密!啊呀,我发了毒誓不能说的!完了!」

「呵呵,娘本来就知道,不算背誓。小玉不要拘泥在这些外戚丶士大夫的分歧上。宦官也有正当的职责。当宦官发现外戚与士大夫要联合起来对付他们,那他们还不抱着天子的腿不放,甚至先下手为强?年幼的皇帝上台,自然依靠母后与大臣,诸葛家也受先帝托孤;等皇帝长成,从外戚与大臣手上收回一些权力,近侍宦官又自然抬头了。季汉天子长大了还不想管事,出不了十常侍,就出一个黄皓;黄公公想当好人,但他才智有限,当成了烂好人,依靠黄皓的人也不比他高明。」

「这些可恶的蛀虫!得靠士大夫压制他们!」

「压制导致反弹。娘上次说了《吕氏春秋》里,管仲病重时,对齐桓公评价鲍叔牙和隰朋的故事。小玉记得吗?」
「记得大概,管仲为了国家好,不推荐自己的恩人鲍叔牙,却推荐隰朋。」
「小玉的记性真好。看待不如己者,鲍叔牙和隰朋有什麽不同?」
「鲍叔牙讨厌不如己者,隰朋怜悯不己若者。」

「正是。最後管仲推荐隰朋继任为相。隰朋差不多就是你舅舅。士大夫……却大多连鲍叔牙的清廉洁直都做不到。部份的士大夫做得到鲍叔牙,才智上得天独厚,律己甚严,却容易自命清高,鄙视不如己者,无故树敌,蒙冤受难。你舅舅是个温和包容的好人,他避免的轮回,其实不是士大夫与宦官的争斗,而是士大夫缺乏包容同情丶孤立自己。都是人臣,不要区分彼此,把人当人看。士大夫丶外戚丶宦官丶军人丶门阀丶土豪都是呆板乏味的印象,这些头衔远远不能代表一个人。」

「晓得了。我一直以为舅舅不必同情宦官,原来这是隰朋之道。但……这样包容不如己者,不就纵容他们为非作歹了吗?」

「包容是理解原谅,却不必纵容忍让。思远自小善良,难道是娘对她太好了?究竟该对黄皓怀仁,还是诛少正卯;究竟是君为臣纲丶君臣有义,还是民为贵丶君为轻?你舅舅的所作所为丶不作不为,都在为他心里的仁义辩解。你舅舅有机会大胆改革,直指一切问题的核心,但他一直回避着,其中还有『大孝尊亲』的原因呢。世事难料,士人怀旧,而季汉打的又是复兴汉室的旗号,他如果真要做什麽,也许会连仅剩的支持也失去。」

「……娘说得太隐讳了,我听不懂。一切问题的核心是什麽?」
「是娘不好,一时不加思索,说了些惹麻烦的话,小玉忘记它吧。这样啊,娘来个小玉听得懂的特立独行思考。说後汉覆亡的主因。」
「好的。主因是什麽?」
「後汉亡於『经』。」

「大姨吗?」

「……对,同一个字,五经博士的『经』。娘给小玉解释一下。小玉如果不懂,随时打断娘没关系。」
「好的……」

那时我一定羞得脸红了!
我这个笨学生,真配不上娘这麽聪明的老师。

「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经典几尽失传,前汉礼请老儒生背诵五经,命官吏以隶书抄写,经学於师徒之间交授流传,叫作『今文经学』。而後来在孔子家的墙壁夹层里,以及各官府的封藏中又发现了不少古经竹简。儒者研究这些古代文字写成的经书,考查原义,叫作『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注重师承,徒弟必须遵从师法,又要自成一家之家法,因此今文经学很快便流於庞杂荒谬丶虚幻狂妄,穿凿附会。而古文经学注重实证训诂,虽然没有今文经的缺点,但可供研究的古文也不多。」

「这我大约晓得,今文经与古文经分成两派,争论了上百年!後来是谁赢了?」

「小玉刚才说,宦官与外戚争斗,最後谁赢了?」
「宦官!不对,军人赢了。」

「很好。到了後汉,经学已是众口纷纭,莫衷一是。孝章皇帝召开白虎观会议,聚集诸儒讲解五经异同,着《白虎通义》,定君臣有忠丶父子有孝丶夫妇有贞为三纲,规定仁丶义丶礼丶智丶信为五常,而五经与五常背後是阴阳五行相生。虽然古文经日盛,今文经日衰,但实际上今古文经已经合而为一,就是『经』。前後汉的经学泛滥成灾,上自朝廷宗庙丶礼仪律令,下至庶民喜庆婚丧丶待人接物,都必须引经据典。俗谚说:『送儿子一箱黄金,不如传授他一经。」出仕仅此一途,洛阳三万太学生,个个都是经学家。即使後来郑玄揉合今古文经而集大成,也注定走不出『经』的范畴。绝大多数的士大夫只知道读经丶背经丶查经丶颂经,却失去了灵活变通丶大胆创新丶特立独行的思考。他们站在堆积成山的经点道德上大骂宦官,你说不学无术的宦官怕不怕,会不会牢牢抓着根据经学丶臣子必须完全服从的国君?今文古文之争,最後输的是经学,输的是迷信古经的士大夫。」

「娘说得有理!原来士大夫迷信经文,本身也有责任。但……为什麽娘还要我抄背经文呢?」

「古人的智慧也有高低,趁年轻,抄背几句高明的,少走些冤枉路。但小玉现在是成年人了,娘绝不会再让妳抄。後汉亡於迷信经典;季汉若要中兴,便得兴於特立独行的思考。小玉要复兴汉室,自然也得会它。」

「谢谢娘。该怎麽开始特立独行的思考呢?我随时……偶尔思考,却不知道是不是特立独行的。」

「集思广益,敞开心胸,听取不同的意见。如果有人驳斥妳的信念,无须动气,他们可能是对的,你得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妳必须勇敢地推翻自己过去的想法与信念,也可以在适合的时候质疑别人的。多问『为什麽』,明白事物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起源,才能想出根本的解决办法。依赖记忆与直觉,不如多靠事实。同时发生的两件事不见得互为因果。不要只和同意你的人在一起。」

「娘一下说了这麽多,回头我得抄下来。」
「那样反而是妳的负担。总归就一句话吧--有问题,自己找答案,不期待别人的答案。如果别人主动给妳答案,妳还要怀疑他的答案。经学,就是迷信古人的答案,甚至妄加引申胡扯。我们不那样做,自己小心地找答案。」
「这个简单,记住了!……所以娘不喜欢经学,才转向清谈玄学?」
「可以这麽说。其实也不必特意求玄,想谈什麽就谈什麽,才拥有思想的自由。今後娘清谈的时候,妳也来听听。」
「好的……但我实在不喜欢清谈,说些虚无缥渺的东西。对不起,娘,我没有恶意!」
「呵呵,小玉质疑得挺好。许多清谈题材的确不切实际丶怪力乱神。我们不谈那些。但有些事情关系到人一生的理想与坚持,不弄明白了就是随波逐流。妳来听听,有好处的。」
「好的……」
「不嘟嘴。」
「是﹏」

娘是严师也是慈母,我明白娘要把我培养成一个真正的成年人,既能了解他人的想法,又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吗?但我从不觉得自己明智,也不知道自己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
但只要能为复兴汉室尽一份力,我一定努力走下去!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竹林,回到朝真观。
我最喜欢的那棵古松又黄了一大片,我轻摇松枝,任凭枯针飘落肩头。

「娘相信天人感应吗?」
「哪一种?」
「七年前,大将军兵败段谷,这棵古松也变黄了。兄长说松树本来就会掉叶子。那为什麽每个不祥的秋天,这松树都会掉叶呢?」
「为什麽说不祥?」
「我的直觉,说不上来为什麽。但我的直觉很准的!难道大将军又要出师不利?」
「……嗯。小玉,娘还有句话告诉妳。娘知道妳喜欢姜维……」

「娘千万别听兄长乱说!」

「不是那种喜欢。娘是觉得,妳把大将军当父亲看了,但娘和他之间很清白啊。」
「呵呵……娘说的是。我从军报国,都是受到他的精神感召。」
「去了沓中,记得把这话说给姜维听。」
「那多不好意思。」
「哪种不好意思?」
「……没有。」

走过古井旁的捐献箱,破旧的木箱里满满的铜钱,访客视若无睹,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

「小玉啊,凡事靠忍耐就痛苦,得想通才快乐。娘问妳,妳老实回答无妨。妳为什麽欣赏姜大将军?」

「因为……他很完美。」
「说说他有哪些优点吧。」
「他忠勤国事丶奋斗不懈丶智勇兼备,而且……潇洒英俊!」
「呵呵呵,小玉上次看见他是什麽时候?别期望太高。娘猜呀,小玉想要变成姜维这样的人。」
「当然!」

「很好,外貌除外,都是值得努力的目标。娘只是希望小玉想明白,妳想变成大将军这样的人,并不代表妳也得叫姜伯约,而是妳特别看重忠勤国事丶奋斗不懈丶智勇兼备这些人品,大将军只不过是恰好拥有它们。世人有许多其他值得激赏效法的特质,妳也看看他们。吸收众人的优点,才能活出自己。」

「还有哪些优点?」
「娘不能告诉妳答案,要妳自己发现。」
「明白了!自己找答案,就是特立独行的思考!」
「小玉真聪明,一下就学会了。」

我不禁一阵得意,摇了摇羽扇,却用力过大,凉风扑面。
走进娘的厢房,墙角是几袋远行包裹。几案上有枝洗净的小笔丶一小块红锦布。

「还有最後一件事。但娘不知小玉是否听得进去。」
「娘请说。」
「嗯,小玉学习姜大将军,心系汉室。汉室代表什麽?」
「我知道!汉室代表忠於人民,代表法治优先於人情,代表朝廷藏富丶藏教於民,代表君臣之间彼此信任丶托付。」
「也是从妳舅舅那里听来的吧?」
「娘太厉害了!」
「呵呵。这些是妳舅舅对季汉的理想,他领头把热忱带给身边的同僚。但上面这些却不是季汉完全的现状。现状是什麽?妳这两天在广场丶在朝廷里都看见了。」

现状是季汉有个不太管事的天子,有个是非不分的老权臣宦官,有无数不太富有丶却相当无知自私的百姓……

「小玉忠於现在这样的汉室吗?」

「当然!汉室虽然不完美,但舅舅说,她在过去三十几年已经进步许多!」
「将来还会进步吗?」
「在舅舅的带领下一定会!我要帮舅舅,把季汉经营得更好,把天府之国开遍天下!」
「太好了。小玉要记得,妳对汉室将来的理想,就是妳忠於的汉室丶妳的天府之国。好啦,娘再多说,只是增加妳回忆的负担,也是时候了,否则天黑前到不了青城山。娘最後写两个字,给妳装在贴身锦囊里,不到绝望的时候别打开。打开後如果一时不懂意思,可以找妳兄长或嵇姑娘一起商量。」
「好的,谢谢!」

我真幸运,有这样因材施教丶循循善诱。只怕小玉这个没出息的学生辜负了她的好心。

我一定全力以赴!

但……「天府」究竟是什麽意思啊?为什麽不写「天府之国」?
“有问题,自己找答案,不期待别人的答案。如果别人主动给妳答案,妳还要怀疑他的答案。经学,就是迷信古人的答案,甚至妄加引申胡扯。我们不那样做,自己小心地找答案。” 说的不错。
 
第三部 漢壽之戰示意圖
hanshou_battle.jpg

配合 03-05 - 03-07 使用。
 
03-03 开头加一句话,对照史料上诸葛瞻 "强识记"。
我俩在守军面前跑过,很多面孔我只觉得脸熟,却叫不出来,但舅舅竟能亲切地喊出每一个守卫的姓名!
天下再也没记性这麽好的吧,不愧是诸葛丞相的儿子。
01-12 加上
「欢迎嵇姑娘光临,上回在城墙上不知道姑娘是远来客人,有失尊重。希望妳喜欢成都。」诸葛瞻温和客气。他只见过我短短一面,竟然还记得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