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叙事诗,还够不上英雄史诗。要说叙事诗的话,还有比这早得多的。jijifujiji
文盲路过,别管我
重智谋,轻武力? 说白了还是怂 ;)
中国人是很早进入理性时代的文明体,子不语怪力乱神,咱先人早就把史和诗分清楚,史有《春秋》,诗有《诗经》,都是很大成就,唯独没有用诗写史,即作者有意艺术化写历史,俗称摧牛皮。虽然中国2千多年史书中不乏超自然记述和神人描写,作者史家确是严肃记录所闻,不做文艺青年如荷马,摧牛p。
中西文明历程不同,民族性格迥异,别民族的东西汉族没有,也不必要大惊小怪,更别妄自菲薄,3500年有文字的文明,不是最长,也是很长很牛叉了,而且是基本延续的,2500年前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现在一个中国理科生能知道意思,你拿2500年前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著作片语问问现代埃及希腊印度人,除了专门研究古文字的,都一头雾水,他们文明长但他们灭绝了。
这个语言学上的说法比较有说服力。从时间上分,秦汉以前为上古汉语,隋唐宋是中古汉语,明清为近代汉语。语音语法都有不同。古汉语叙事性不强,没有严格的语法结构,容易造成歧义,不易创作长篇作品。诗经唐诗宋词,都是短篇作品。
并非古人排斥长篇。语言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实际上古中国不单是没有长篇史诗,和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戏剧比较,中国同时代根本没有长篇的故事性文学。中国戏剧到元代才发展起来,明清小说繁荣时,用的近代汉语已经是接近白话了。。
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有名的如屈原的《离骚》、《天问》,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可都不短,也未必不能写得更长。 再者,谁规定了英雄史诗就一定得长达多少句? 其实,《诗经》中的《大雅•生民》就很像一种英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