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1-06
- 消息
- 11,128
- 荣誉分数
- 4,088
- 声望点数
- 373
不是, 我是在Takapu 边住了一夜, 那里湖边有营地. Lake Pukaki 太美了, 可是没有营地啊. 高山上的小屋要预定, 我们开到那才看到.
不是, 我是在Takapu 边住了一夜, 那里湖边有营地. Lake Pukaki 太美了, 可是没有营地啊. 高山上的小屋要预定, 我们开到那才看到.
金歌新春愉快! 羊年吉祥如意!yeah! 我们到那里的那天是傍晚, 路上连车都没有, 湖上漫着薄雾, 夕阳染红了山峰. 当时思想斗争啊, 就想在湖边停车住一夜. 可看看所有的能停车的地方都有不许过夜的标志, 恋恋不舍的在天黑后离开了!
感谢自然相逢的褒奖鼓励! 感谢祝福!也祝君新春吉祥如意!
这是我上次问过你的地方,我往前翻了下, 在第11 页提到过, 是在Rotorua 湖的对面, 那个冷泉. 我有很类似的照片.
2011年1月8日,午后5点,我们乘飞机从奥克兰抵达新西兰南岛基督城。刚走出海关下机场大厅的滚梯就看到了我们租车的 Thrifty 公司的接待服务台。 拿出网上的预定确认书,很快办好手续,立刻拿到钥匙。 汽车很新,公里数很低。对我们的驾驶公里数不限。 我们走出机场大厅,一眼到 “Thrifty” 字样。汽车就在眼前。回家都没有这么方便,归还在同一地点。Toyota,Corolla —— 以后8天这辆车将是我们的坐骑,伴奔驰在南岛的大地上。兴奋地想起学过的课文中的一句话: Coachman, On Our Way! (赶车的,上路吧!)
基督城是新西兰第二大城市;也是新西兰建立的第一座城市。 直译应该是基督教堂城,一直在中文翻译中省去“教堂”二字,不明原委,疑是以讹传讹;今天几乎没有人再去想这个译文了。
平阔的基督城坐落在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大平原上。基督城处处体现了浓厚的欧洲文化气息。 在城市的正中心是基督城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 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建筑。旁边是银色的杯花雕塑(The Chalice Sculpture ),高18米,底部直径2米,顶部直径8.5米。 据说是为了纪念最早的欧洲移民。杯花上是新西兰各种本土树木的叶子。教堂广场熙熙攘攘,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前来观光。市中心生机勃勃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展览馆,剧院,酒店等都带着浓厚的英式传统的优雅;闪烁着西方古典文化的光芒。很多欧式建筑的历史遗迹,尤其是有轨电车给这座城市增添不同的韵味。教堂处处可见,难怪名曰基督城。饭店,酒吧,咖啡厅,购物商场集中在市中心,吸引着大批游人在晚间来到这里。
我们到达的时候,这里不久前发生过一次地震。
BBC有报道说:基督城在去年(2010年)九月曾發生7.1級地震。自那次地震後,還發生過數次餘震,其中一次發生在聖誕節後,震級為里氏4.9級。
当我们要去新西兰的时候,就知道那里在发生地震。新年在一个朋友家,遇到一位女士。她说: 基督城经常地震,当地人看到灯晃动,知道地震发生了;他们都不理睬,继续睡觉。那里的建筑都是防震的。 我出国多年,思维也有点象洋人一样简单:既然都说没事,肯定没事。因为新西兰也是一个非常注重人民生命安全的国家。当地人不怕,一定安全。所以,只身前往,毫无一丝惧意。 到了那里还拍下震后建筑修建的照片。现在看来,有些太莽撞。下次毫无预警的地震,造成的灾难令人难以置信。大量高楼倒塌,我拍摄的大教堂也未能幸免。 如果我们在基督城,住在大教堂附近的酒店, 真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大地震在我们离开后的四十天发生。暗自庆幸当时没有发生地震。。。。。。
最后离开基督城的当天上午,我们开车又去了市中心。把车停在一条街上,看到了名字,却没记清楚。但清楚地记得有一个教堂,并且有地震震坏的地方,四周都围起来,这个标 记太好记了。回来的时候,我们找到了标记,却怎么也找不到我们汽车。原来市中心向外的道路呈放射型,我们的车停在另一条街道上,同样:这条街的右侧有一个 教堂!也在地震中被震坏!也用简单设施围起来!简直就是另一条街的副本。基督教堂城,名副其实!
( 写本章节的时间 2011-02-26 18:45:35, 即大地震后发生的第二天) 但是以下是BBC中文网刚刚1 小时前的报道.
新西蘭第二大城市基督城東南10公里處發生里氏6.3級地震,至少造成65人死亡。新西蘭總理約翰·基說,據目前掌握的數字顯示,已有65人在地震中遇難,但他說死亡人數還可能繼續上升。
我把此消息发在博客中。
愿遇难者得到救助!
这是我上次问过你的地方,我往前翻了下, 在第11 页提到过, 是在Rotorua 湖的对面, 那个冷泉. 我有很类似的照片.
感谢金歌! 这个冷泉我没去过,而且还不知道呢。 这么清的水, 湖水的照片也一定很美! 贴出来啊, 分享一下。金歌走的地方真是不少啊, 你的行程是多少天? 你穿越 Cook 海峡的经历,非常想听听啊。 如果有时间, 简单写也好啊。 谢谢,谢谢!这是我上次问过你的地方,我往前翻了下, 在第11 页提到过, 是在Rotorua 湖的对面, 那个冷泉. 我有很类似的照片.
感谢金歌!非常喜欢你的描写! 文字亲切温暖, 对满山遍野的羊群的描写惟妙惟肖。 对地震的描写非常生动具体。180厘米是1.5个 IPhone 那么长。响应一尘的号召, 添一段在北岛的记录, 是离开Tongariro 国家公园后的,进入南岛之前的。 接第13页,118 楼:
------------------
一路南下,天气倒是越来越好,虽然还是很凉, 但雨停了, 太阳也偶尔露一下,蓝天也时不时的被看到。看到很多山,不是有断层,就是断裂开来,可见地震再次是常事。路上风景如画,牛羊散落在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充分显示出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不像北美,大片的田地里都是农作物。路边的羊大多已经被剃过毛,身上就一层粉皮,不太好看。 小羊羔们倒是都圆咕隆咚的,吃的肥肥的,毛也还在,都很可爱的样子。老羊久显得呆头呆脑的,或说是已经看清自己的命运,没什么可憧憬的,也就没什么生趣了。 牛也很多,尤其是奶牛。
途径一个小镇,居然发现一个中餐馆。 我们毫不犹豫地进去,发现卖的却是西式快餐。既来之则安之,点了炸鸡和炸鱼,外加饮料,才十几块,是我们新西兰之行最经济的一顿饭。 开始以为老板是老华侨呢,后来才知道是10年前才来的,本来想干两年就回国的,后来爱上了这里安静的日子,环境又好,就干脆举家搬来定居了。 不过在这样偏僻的地方扎根的中国人恐怕还是少数。
路上走走停停,迷过一次路,因为到了一个不在计划中的小城市,没详细地图,不知道怎么走可以接上大陆。 问了路,才继续南行。
到达惠灵顿是下午四点多。 和原来定的酒店联系好,加了一晚,入住后,就上街闲逛。真的是闲逛,比计划整早了一天,很是无所事事。 预先我也没好好研究过这个城市,连去哪里吃饭都没想过,就随遇而安吧。为了老公的羊肉计划,我们天天晚饭都是西餐,今天换换样。刚好一家韩国餐馆就在路边,赶紧进去。韩餐里没羊肉,他只好吃牛肉。馆子里中国人很多,我随便找了一个,就问人家这城市有什么好玩的。那家人异口同声,没什么可玩的,随便看看吧。嘿,不会吧,我还是回去研究我的《孤独的星球》吧。
后来的事实证明,12月8日这多出来的一天正对悠然的胃口。我们沿海滨的一条路开到头,路上停下来看人练习海上划艇,也有人在冲浪。悠然见到沙滩就咬捡贝壳,这次也不错过。趁时间充裕,我们还去一趟超市,把下一周的给养全部买足,包括面包,奶酪,鸡蛋,香肠,海鲜,和蔬菜水果(我们下一周要自己做早饭,还要备一些准备在野外住时吃的东西)。后来本想去找海豹的栖息地,后被告知季节不对,就回市里吃午饭了。饭后还了我们第一辆车,就一头扎进新西兰号称最有意思的博物馆,Te Papa,待了整整一下午。 我们在这里学习剪羊毛,让悠然体会地震,学习板块和地震知识,看历史小电影。在这里知道了基督城在70年里移动了180厘米!
这天的一件大事就是我开始过敏,而且不清楚过敏源是什么,这可恨的过敏一直陪伴到我离开新西兰!
12月9日,天终于晴了。我们一大早取了房车,装好行李和给养,飘然过海,去南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