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为了考试而背书,是很枯燥;但真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反而更有兴趣,呵呵。
我确实是抱着学习和了解的态度。请飞老不要见笑~ ^-^
《实践论》(1937年7月)和《矛盾论》(1937年8月)写于80年前的战争时期,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教条主义”而写的。主席能“当局者清”地看清形势、并提出指导,令人佩服。
其实“实践”并不是主席的原创。中国人历来就信奉实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纸上谈兵”也一直是为人所耻笑的。《实践论》可以跟这篇一起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5月)。主席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是从社会实践中来。具体来说就是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忍不住有一个疑问,什么是“正确思想”?或者说什么是“正确的”?是否有个标准?
在《实践论》里,主席提出了他认为的人类认知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类似于语言学和心理学上所说的“Scheme Theory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一些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一个scheme, 随着不断进入的新知识,人脑子里的scheme 也会不断改变和扩充。主席能在早几十年提出,令人佩服。
而在《正确思想》篇里,主席更是总结了他认为的“人类认识总规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人类认识的总规律”。
我还是那个问题,怎样判断“一个正确的认识”?有没有标准?而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代表整个人类的认识“总规律”,这恐怕难以信服。多少年来,哲学家们除了那三个终极难题(我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还有一个困惑就是关于人的认识或者认知。虽说那个Scheme Theory能解释一部分人类认知的形成,但是没能解释人的认知的来源。人之初时,是否有认知?换句话说,婴儿成长的每个年龄阶段的不同的表现,几个月叫妈妈,几个月会爬,多大会走,多大会认颜色,这些都是外部教授的?还是婴儿脑子里有一个定好的规律?不讨论特殊例子狼孩。
说到“矛盾”也不是新词。“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塞翁失马”,这是我理解的古代的“矛盾论”。可是读了主席的《矛盾论》以后,我反而不知道他所讲的“矛盾”是指什么了。
他批判了“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认为应该“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所以“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同时,也不排除“外部原因”。
这个“事物是变化的”理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只是这里所说的“矛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虽然开篇提到“矛盾法则”就是“对立统一法则”,可还是不甚明了。所谓“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矛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来源于哪儿?会永远存在么?在那伟大的“共产主义”社会里,还有没有“矛盾”?
(说句题外话,既然知道万事互相影响,那跟天斗、跟地斗的时候,有没有考虑会对自然产生怎样的影响?)
再跟另一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一起读,这里的“矛盾”很好理解,应该就是“问题”的意思(internal problem and external problem)。在这篇里,主席提到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听起来很合情合理。
可又有问题了,谁来区分是敌我还是人民内部?如何区分?怎能保证进行区分的人和区分的过程是公平、公正?可参看文革。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57年3月12日),这篇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结合。 我赞同。
这篇还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词,“真理”。主席认为,“真理是同谬误对立的。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可马上又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那时马克思主义诞生了多少年?在多少国家“实践”过?何以轻易的下结论是“普遍真理”?
同时,主席又提到,“用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马克思主义,把它看成僵死的东西,这是教条主义”;既然不应看成“僵死的东西”,所以就增添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等,同时也删掉了很多不能与时俱进的东西。那这样增增减减的“真理”还是“真理”么?甚至还说是“普遍真理”?
以上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简单的看了一下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主席以古今中外的哲学观点来指导当时中国(以及党内)的实际问题,思路清晰、方法合理,令人钦佩。但是主席还是没能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或者说根本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本质-矛盾,也不过是表面现象。这一点可以从主席另外一片著作看得更清楚。
主席的另一部长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很长、没细读,只看了开头。关于战略、战术,我没有资格发言。单就看一下开头部分主席关于“战争”的论述。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战争——这个人类互相残杀的怪物,人类社会的发展终久要把它消灭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会要把它消灭的。但是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人类的战争生活时代将要由我们之手而结束,我们所进行的战争,毫无疑义地是属于最后战争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
关于战争,只要是正常人,无不对其深恶痛绝。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家毁人亡,不必赘言。大兵法家孙武并不是一个嗜战者。在兵法十三篇开篇便说,“以战止战”。他认为,只有尽快结束所有战争,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实现了么?
看看中外历史,随着所谓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战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问问你我,相信战争会有消灭的一天么?看一个东西是否会消亡,首先要看它是如何产生的。那战争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一切反革命战争都是非正义的,一切革命战争都是正义的。”主席说这段话是要为自己和自己的政党 justify; 但这段话恰恰说明了战争产生的原因:我是正义的、别人是非正义的;我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问问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他们会给你不同的答案。
再问自杀爆炸的那些人、问日本甲级战犯,他们绝对认为自己是正义和正确的化身。
其实透过纷繁的战争表象,我们能看到所有的战争背后,都有一个“己”。举个例子,两个人能吵架、打架,都是因为“己”。若是一个人没有“己”,架是打不起来的。就是这个“己”,是战争产生的原因。
主席有个美好的愿望,“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
若是这个“己”不除掉,就不可能除掉“阶级”“国家”“战争”;而且,没有人能靠自己除掉“己”。
而这个“己”,我想,就是主席看到的“矛盾”、就是他认为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有一种说法,“私欲推动社会进步”。
飞老说司徒雷登“批”了50年羊皮,可我说主席在解放后连10年也等不上,就急着整这个、整那个,原因很简单,前者没有“己”,而后者充满了“己”。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描述其实是来源于圣经使徒行传里使徒财产共有、共同生活。他认为只要物质财产极大丰富了,人就可以达到这种程度。但是他大错特错了。使徒们能财产共有,是因为他们因着在主耶稣里,已经没有了“己”(在这里我不想谈这个)。否则,充满了“己”的人,怎能因为物质极大丰富就跟别人“按需分配”了?看看那些贪官家里拉出来的财宝。
主席一直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整顿人的思想”。但是他一,没有“正确思想”的标准,二,不知人的思想(或好或坏)的来源。一次次整党整风,注定是缘木求鱼。最后10年文革(我认为时间更长),反而将人思想里的“恶”极尽的激发出来,造成浩劫。
主席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超于常人。但是他由于认知的局限而造成行动的局限,注定他只是高于常人的普通人。对主席没有不敬之意。只想尽量客观的来看待他。我自己才疏学浅,若有不当疏漏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