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红楼中的爱情

宝黛的爱情其实最好理解了,因为即便拿到今天来看,俩人都是可爱至极的人。不喜欢宝玉的人多认为他太娘,不像个男人。照今天的话讲他是个不折不扣地暖男好不好?宝玉有他的才气思想和抱负,只不过不是去走仕途而已。这么个颜值高有情趣又聪明的暖男富二代,谁不想要?

黛玉呢,她天性里并不是个叽歪的人,境遇迫使她改变,寄人篱下所以不得已才会过分敏感。她的天性是“真”,就是不装。而且在大观园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里,因为鲜有外界的因素干扰,让她暂时忘却自己“孤女”的处境,所以我们看到,黛玉不光会拈酸吃醋。她会开朗幽默甚至搞怪,参考:携蝗大嚼图,和拿锅铲炒颜色吃那一段。黛玉的才情不止表现在写诗和弹琴,她也自有一套持家(或者说从政,因为大家庭就是政治)的主张。“这几年也每每替你们谋划...”(大概意思,原话既不准确了)什么时候这个“你们”变做“我们”,也就是如果黛玉有了宝二奶奶的名分,管理家务自然不在话下。而且以她的聪明讨好个把长辈更是小菜一碟。美若天仙,聪明机敏,才气外溢,诗书世家,又真实有趣,宝玉不爱她才怪。

只可惜,时运不济,(或者说作者是不想让黛玉沾到一点这纷繁人间烟火气)因此注定是悲剧一场。

精神恋爱层面的东西太玄,就不说了。
 
贾宝玉是暖男?贾宝玉是典型的中央空调器好不好?若不如此,林黛玉也不会经常拈酸吃醋了。不要告诉我林妹妹吃醋是耍小性子闹着玩的,她最终抑郁成疾,香消玉殒了。

说起她的死,不能不说一下贾宝玉的无能。说起来平常一个爱心满满,对每个姑凉都兜着罩着的暖男/空调机,却不但保护不了自己最心爱的人,还做了刺向她心里最锋利的刀刃。当然他的粉丝会有无数理由为他辩护,被欺骗啦,被蒙蔽啦。。。从他的学渣历史看,他确实聪明不到那里去,被骗了似乎正常,林妹妹,你原谅他吧, 他毕竟只是一个“假”宝玉。

林黛玉本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经常以泪洗面的形象。喜欢她,就要接受她的这种忧郁。如果淡化她的忧郁,强调她那些偶尔一露,昙花一现的小瞬间,试图把她变成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人,你其实喜欢的是史湘云。
 
说我最喜欢的是湘云,你说对了!湘云其实是黛玉性格里阳光的一面,两人很多共同处,先不啰嗦了。说黛玉抑郁成疾的原因是宝玉花心?实在不敢苟同。宝玉的行径大家都知道了,吃胭脂,与丫头有染,还“包养”男优。宝玉也确实是学渣,因为他压根就厌恶八股。(但由此说他没有菜花不聪明?请看命题长诗“林四娘”)这些在黛玉看来都不是问题,所以宝玉引为知己,因为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再说空调机的问题,袭人之类再怎样最多是妾,以黛玉的身份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她介意的是宝钗和湘云,但是注意,并不是因为怕宝玉会选钗湘而不选她,因为她“自然明白你心里只有我...” 只是当时婚姻岂是宝玉做得了主的,黛玉的悲伤根源是孤儿一个,寄人篱下,没有父母能为自己做主。所以“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真是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种解法,甚至更多。随着岁数增长自己的解读其实也在变化。很高兴坛子里有人讨论这个话题
 
贾宝玉是暖男?贾宝玉是典型的中央空调器好不好?若不如此,林黛玉也不会经常拈酸吃醋了。不要告诉我林妹妹吃醋是耍小性子闹着玩的,她最终抑郁成疾,香消玉殒了。

说起她的死,不能不说一下贾宝玉的无能。说起来平常一个爱心满满,对每个姑凉都兜着罩着的暖男/空调机,却不但保护不了自己最心爱的人,还做了刺向她心里最锋利的刀刃。当然他的粉丝会有无数理由为他辩护,被欺骗啦,被蒙蔽啦。。。从他的学渣历史看,他确实聪明不到那里去,被骗了似乎正常,林妹妹,你原谅他吧, 他毕竟只是一个“假”宝玉。

林黛玉本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经常以泪洗面的形象。喜欢她,就要接受她的这种忧郁。如果淡化她的忧郁,强调她那些偶尔一露,昙花一现的小瞬间,试图把她变成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人,你其实喜欢的是史湘云。
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虽然有主要的特征和次要的特征,最怕因为某些印象深刻的特征就形成stereotyping。。。林黛玉的才情机敏和趣味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宝玉爱她葬花的纤细敏感,也爱她念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小情趣。忧郁也好,俏皮也好,都是组成这个活生生的妹妹的万千个瞬间,缺一都不再是那个可爱可亲的人。
 
说我最喜欢的是湘云,你说对了!湘云其实是黛玉性格里阳光的一面,两人很多共同处,先不啰嗦了。说黛玉抑郁成疾的原因是宝玉花心?实在不敢苟同。宝玉的行径大家都知道了,吃胭脂,与丫头有染,还“包养”男优。宝玉也确实是学渣,因为他压根就厌恶八股。(但由此说他没有菜花不聪明?请看命题长诗“林四娘”)这些在黛玉看来都不是问题,所以宝玉引为知己,因为林妹妹“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再说空调机的问题,袭人之类再怎样最多是妾,以黛玉的身份根本不会放在心上。她介意的是宝钗和湘云,但是注意,并不是因为怕宝玉会选钗湘而不选她,因为她“自然明白你心里只有我...” 只是当时婚姻岂是宝玉做得了主的,黛玉的悲伤根源是孤儿一个,寄人篱下,没有父母能为自己做主。所以“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
真是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种解法,甚至更多。随着岁数增长自己的解读其实也在变化。很高兴坛子里有人讨论这个话题
赞同黛玉抑郁成疾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父母兄长可以依靠、为自己做主,不是宝玉的“花心”。
宝玉的心“花”到什么程度黛玉是知道的。凭她的聪明灵巧,对付宝玉那点小花心思不算太难,比如借“呆雁”的故事敲打宝玉,又比如拿暖香去调侃宝玉,做得都自在有度,而且收效甚好,不至于一直耿耿于怀以致积郁而终。
 
人都是具有多面性的,虽然有主要的特征和次要的特征,最怕因为某些印象深刻的特征就形成stereotyping。。。林黛玉的才情机敏和趣味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宝玉爱她葬花的纤细敏感,也爱她念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小情趣。忧郁也好,俏皮也好,都是组成这个活生生的妹妹的万千个瞬间,缺一都不再是那个可爱可亲的人。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 描写和诠释人性的复杂,这就是红楼梦能够让人读几十遍几百遍都不厌烦的原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