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样一代人

那个年代,住偏点一年都看不到几次车,上哪要去。有车的不是高干就是拉出去毙了。
 
啥是三平啊?谢谢
来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平男

三平男

三平男(三平くん),是日本女性的一种择偶条件。“三平”指“平均的年收入、平凡的相貌、平稳的性格”。

过去日本女性憧憬的结婚对象条件多为“三高男”,但随着时代变迁,观念逐渐变化,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三平男”的择偶观开始流行;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后更是成为潮流,大地震触动了众多女性的孤独感和不安感,希望有人能在自己身边,放低标准也不在乎。2012年《闹钟新闻》的调查显示,有66%的女性表示相比起“三高男”更青睐“三平男”。

标准
  • 平均的年收入:大多数年轻女性认为结婚对象年收入在300万至500万日圆即可;
  • 平凡的相貌:外貌平凡,一般就不会有异心;女性会更有安全感;
  • 平稳的性格:丈夫的性格平稳,是美满家庭的必要条件,日本传统男权观念太严重,新生代女性更希望有个体贴的丈夫。
 
那个年代,住偏点一年都看不到几次车,上哪要去。有车的不是高干就是拉出去毙了。

还真是, 哥大概是小学快毕业的时候才第一次看见汽车, 听人说山那边村里来了辆车, 撒腿就跑过去终于看到了, 还摸了摸.

山里只有一条拖拉机压出来的的石头路, 那车也不知道怎么开进来的 ...
 
来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高男

三高男


三高男是起源于日本的词语,其中“三高”意指一些女性对择偶的主要三项条件:“高学历”、“高收入”、“高身长”(日语:高身長,身长即是身高),后在大中华地区均有使用。中国大陆近来也有同义的高富帅一词,意为“身材高、财富多、长相帅”。在台湾也有近义词温拿(英文winner的谐音,成功者、胜利者)来形容人帅、有车有房有钱的胜利组。

名称起源
“三高男”之名称起源于日本明治时代,本来是指“高志”、“高德”、“高洁”。直至1980年代末,即日本泡沫经济的全盛时期,“三高”被赋予新意义,指当时部分女性的择偶条件为“高学历”、“高收入”、“高身长”,是当时的一项流行术语。后随着网络传开,流行于大中华地区。

发展
日本女性的“三高”择偶条件,到了后期更进一步增加“不是长子”的条件(在日本,长子多数与双亲同住)。正因为如此,“三高”结果导致了自从明治时代以后,日本第一次出现男性难以找到结婚对象的情况。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日本社会在泡沫经济时期对物质上的需求远超于心理素质的现象。近年于东亚其他都市化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韩国台湾等亦有这种现象。

然而,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低迷,绝对的三高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过去。然而男性择偶困难这一点却未有明显改变,心理学小仓千加子指出,在泡沫经济爆破后的日本,女性向男性要求的条件逐渐转变,但要求依然相对地高,相对的三高依然存在,东亚其他都市化程度较高地区的男性亦遇到同样问题。

此现象除反映物质主义盛行外,与女性地位提高亦有关系。近20年来,不少女性的学历、收入、职位都比过往的女性高,物质享受也比过往的女性高,也吸收较多食物营养和较多时间运动,因此身高亦较过往的女性高。但东亚传统文化中的“男强女弱”观念仍然存在,令女性的择偶条件亦相应提高。另外,女性经济独立,令她们不需要依靠婚姻来维持生存,对婚姻品质的要求亦大大提高,而家庭经济、夫妻配合度、配偶外表亦多少会影响婚姻素质,收入影响家庭经济,学历影响夫妻沟通和配合,身高影响观感(有些女性认为身材高的男性较有安全感),因此对某些女性来说,“三高”的条件颇为重要。

此外,近年“三高”在大中华地区亦用来形容“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的女性(三高女性),这种女性亦面临难以找到结婚对象的问题。部分“三高女性”的对结婚对象的要求亦是“三高”。

影响
男性只要有低学历、低收入或身高较矮三条件之一,就难以找到结婚或恋爱对象,产生自卑心态,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影响与异性相处、恋爱或将来的婚姻生活。而男性因为自卑出现的心理问题又更令女性却步,于是更巩固“三高”的条件。“三高”的观念又令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偏向重视物质和外表,忽略精神和心灵上的交流,令爱情变质。

由于“三高”的观念令不符合三高的男性被标签为次等,一些女性会瞧不起他们。有些自认为是次等的男性会以低声下气讨好女性的方式追求,有些居心不良的女性就把他们当作驮兽利用。也加深了不少男性对女性的不满、甚至造成贬抑心理及仇恨,令性别对立加剧,甚至连符合三高条件的男性都可能出现这种心态。“三高”又是出于“男强女弱”的传统观念,不利性别平等,某程度上亦强化了东亚社会既有的大男人主义。而一些希望结婚的女性不是坚持“三高”择偶条件就是个性过为强势,亦难以找到结婚对象,以至过了适婚年龄依然未婚,甚至要孤独终老;更多男性也会因为非顶尖而终身与婚姻感情无缘,一些男性条件虽然良好、但不擅长讨好及分辨女人,他们也可能因为女性的“强势化、过度现实、高要求及性开放”而对婚姻爱情裹足不前。“三高”的择偶条件令男女双方的权利皆受到损害。
 
找对象结婚,谈点条件有什么不对吗?谁也不愿过穷苦的日子,太难受了。

但是,现在的日本女孩子,找对象流行找三平,而不是三高,可能跟他们国家的现状有关,也说明她们更注重个人的体会,而不是一些外在的东西。也可能他们国家比较富裕,不在乎这些物质,都有了。
真的吗?我觉得她们心里都有杆秤,结婚前对男方家的家底打听清楚,男朋友的收入打听清楚再做出决定或者争取的。谈恋爱的时候大家都无所谓,真到了结婚都是有一套标准的,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是双方家长都没有立场和资格干涉子女婚姻选择。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