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午后茶

信仰生活,灵魂生活,宗教生活应该是有区分的,我的理解是:

信仰生活:人人都有信仰,只是有差别,如果你不伪装,what you do 反应出你真实信仰的一部分。

灵魂"生活":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谈不上生活。

宗教生活:外在的形式,圣经中提到"宗教人士",是指假冒带面具的人,"人的求同心,加上求人的赞美荣耀",导致不少"宗教人士",又叫"法利塞人"。
谢谢书伦的分享。 还是第一次知道宗教人士的说法。 大道本应无禁忌。 :zhichi:
 
真漂亮,这种山里的开销应该也不贵吧,有没有人真会舍弃城市的生活,去住到这样的山区里去呢?
当然有啊, 到了一定年龄, 城市的热闹繁华会变得毫无意义;经历过的人就会慢慢失去对名利地位富贵时尚的追求的渴望。 法国的南部乡村里,住着很多生活在简朴生活里的艺术家,非艺术家。 阿尔卑斯山麓里有很多这样的城堡和别墅, 是游人眼里的风景。
 
当然有啊, 到了一定年龄, 城市的热闹繁华会变得毫无意义;经历过的人就会慢慢失去对名利地位富贵时尚的追求的渴望。 法国的南部乡村里,住着很多生活在简朴生活里的艺术家,非艺术家。 阿尔卑斯山麓里有很多这样的城堡和别墅, 是游人眼里的风景。
一尘有隐居倾向!只是时候还不到。
 
所以说,枫老师,小资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不是有钱就可以做到的,能做中资,大资的人未必能做小资。真正的小资,他们的思想很多是跟世俗观念不一样的。

看看豆瓣小资们是如何评论这本书的:

转载自豆瓣书评:

一如既往的真挚和优雅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07102/


小披风 评论 物质生活
2012-04-28 13:08:33


想象日落前在巴黎第六区的小咖啡馆里小桌子上一叠刚写好草稿 两杯espresso martini 我不知道杜拉斯和J.B.是什么关系 也许他们相对或是相邻而坐 偶尔动手翻翻书页 间或有的没的聊上几句 然后就有了这本不一样的小书

作者不必迎合读者的兴趣品味 写到哪是哪 读者呢 也不用完全follow作者或出版方预设的顺序 读到哪是哪 这太法国了 太文艺了 在写作者和阅读者之间形成的默契并没有任何要挑战主流阅读习惯的意愿 一切只是并不按部就班的自然发生

再见,杜拉斯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665265/


卡漠 评论 物质生活
2012-11-23 15:36:37


死亡,痛苦、爱情、性,这似乎是杜拉斯小说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在这本《物质生活》的随笔集中,她又增加了社会不公正这个话题。她甚至说,除了社会不公正之外她没有思索什么。

在这本书里,杜拉斯讲了她很多奇特的性体验。有一篇里,从波尔多开出的列车,十六岁的杜拉斯刚刚离开她的中国情人,她和坐在对面的男人在黑夜的车厢里互相爱抚,甚至达到了高潮。她对那个男人一无所知,仅仅互相闲谈了几句。最后在所有人睡着后,他们克制不住了,一种对对方身体的渴望。当列车到了巴黎,杜拉斯睁开眼睛,那个男人的位子已经空了。

杜拉斯愿意和那个男人爱抚,她把脚给了他,爱情,一种速生速灭的爱情,或许还有移情的作用。她和中国情人的相会,也无非是类似的情况,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一瞬间,在她眼里,性和爱情,大概从来都是后者追随前者的。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有点不能接受,我觉得这完全不能算是爱情,也毫无意义,但是随后的一个叫做《书》的短篇里,杜拉斯用她专属的方式,陈述了她的理由,独特的理由。没错,她就是这样,她不管你接不接受,只是在说她想说的,她说她记得的,她说那些贯穿了她一生的事情还有人物。在她的世界里,她就是这样。

杜拉斯认为,书,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的故事,上面写的这段故事,她在这本书里说了,也就变成了一种爱情。虽然她并没有谈及爱情,但是在时隔几十年后,她依然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在她心里,大抵还是替那个男人保留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属于某种无法言说的爱情,是写作还达不到的,人们之间不被承认的那种爱情。

我只好说服自己大概是被杜拉斯说服了,然后我继续听她说。我不想和她争辩,她只是在陈述她的观点,仅此而已。

还有一篇《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杜拉斯在她母亲的葬礼期间,和一个并不相爱的男人做爱。他们哭泣,喝酒,男人还殴打她。在这段叙述里,我又看到了杜拉斯的作品里常见的痛苦、对死亡的经验,以及面对欲望的奇异安排,还有一种遥远爱情的隔绝。这个男人像黑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仅仅是最后一个罢了,却因这最后一个,造就了他的特殊,而这段经历最后让杜拉斯写下了小说《琴声如诉》。

我仿佛又重读了一遍那部小说,只是重读的方式变成了故事的主人公在亲口讲述她的故事,一切变得更直接,更真实了,它不再是一个背景模糊的小说。在小说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幅色彩晦暗的画面,在我的耳边伴随着的喧嚣的大海浪涛声作为背景,这些声音仿佛纸上的文字,都在时刻不停地痛苦呢喃。

这就是杜拉斯,她会用她的情绪将你完全淹没,你被浸泡进一种情绪中几乎不能自拔。你忍不住用她的声音说话,忍不住用她的语调扬抑,你甚至忍不住用她的思考来判断。

这已经不再是共鸣了,它纯粹地变成了一种支配,说话人对倾听者的支配。她太自以为是了,有些专横跋扈。所以我想,这大概就是飞机上的先生怎么也不愿倾听杜拉斯说话的原因。
你不可以误导我们。

所以说,枫老师,小资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真正的小资,他们的思想很多是跟世俗观念不一样的。

你的这个和世俗不一样,就是指要接受杜拉丝这种人吗?不能因为她会写小说,我就应该讲她的好话。要是我不喜欢呢?

小资情调的女人标志:
高雅的生活,丰富的内涵,懂得欣赏艺术,有情调。

哪一点和杜拉丝沾边了?

法国和意大利人,对性是很宽容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都不像法意那个样子。中国人,就更传统一些。但是我怎么觉得加拿大人比中国人保守多了。杜拉丝在法国没有问题,但是对中国人,还是不能接受。

唯一的优点,就是写得很生动,真实。

读了她写的那段小说,给人感觉特别不舒服。
 
你不可以误导我们。

所以说,枫老师,小资是一群与众不同的人,。。。真正的小资,他们的思想很多是跟世俗观念不一样的。

你的这个和世俗不一样,就是指要接受杜拉丝这种人吗?不能因为她会写小说,我就应该讲她的好话。要是我不喜欢呢?

小资情调的女人标志:
高雅的生活,丰富的内涵,懂得欣赏艺术,有情调。

哪一点和杜拉丝沾边了?

法国和意大利人,对性是很宽容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社会,都不像法意那个样子。中国人,就更传统一些。但是我怎么觉得加拿大人比中国人保守多了。杜拉丝在法国没有问题,但是对中国人,还是不能接受。

唯一的优点,就是写得很生动,真实。

读了她写的那段小说,给人感觉特别不舒服。
很喜欢枫老师有话直说的性格。

我也同意说小资是一种情调...没有固定的模式。

我觉得杜拉斯不是小资,如果有人叫她小资,杜拉斯一定会嗤之以鼻....她会斜着眼睛说,小资算个屁,我是女巫。

杜拉斯在少女年代的遭遇,导致一辈子在感情和生活上都是极度放纵和自毁,.....当一个人的灵魂完全不怕毁灭的时候,就只有她毁灭别人的份儿。:rolleyes::rolleyes::cool:

杜拉斯比较厉害的一点是极其强烈的自我,她可以完全无惧世人的看法,就算颓废也颓废成了大师级别的。
 
陈丹青和梁文道,都理了短得不能再短的近似于和尚的头,不喜欢。
梁文道讲论语什么的,讲得挺好。
陈丹青后一半的回答问题,讲得很搞笑,也蛮有水平的。
很喜欢听他讲。
有人是这样描绘陈丹青的《局部》的:

“视频一开始,播放的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然后,出现陈丹青的形象,他坐在一张桌子前拿着纸在念。孔颖颖突然哈哈大笑。她说,因为从片子的色彩,背景的布置,尤其是那个刮了光头,皱着眉,一脸苦逼严肃表情的陈丹青念稿子的形象中产生出的效果,就是让她禁不住地想笑。因为,所有这一切让她突然想起,这个演播室里像是在开追悼会,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在给文化艺术开追悼会吗!而且,孔颖颖还发现,几年不见,陈丹青老了....”

当然这是文青爱用的调侃,总的来说这类文化节目还是很不错的,很喜欢。

剃光头这一点就随便啦,这叫本色,要不然怎么办?是官员的大背头,还是小鲜肉的时尚发型,然不成戴假发么,又或是一头白发,那还不如光头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