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告诉我佛光山是寺院不是庙!

你当时咋不质问她们呢?她们要是不上CFC,你不白吐槽了?
哪家按摩店?

我说了会不会有人说我在做广告啊。。当时没质问是因为我比她有礼貌,发帖是因为IF她看见希望她知道她说话不妥,如果看不见就算了,反正我也想不到别的地方发她能看到[emoji13]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8/68128/1207390.html
上海白相:你知道寺、庙、祠、观、庵如何区别吗?
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听到的“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 文人 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图为香港黄大仙祠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图为武侯祠


图为先蚕祠




图为武汉长春观

观:《释名》:“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相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图为广州圆玄道观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图为长谭高台庵


图为肇庆梅庵


图为黄梅芦花庵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所以住僧人就是寺,有供佛就是庙对吗。。所以我也不知道那里供没供佛,问了一句就被奚落,不知道是不是感觉自己明白点事的人都这么难相处[emoji17]
 
http://www.wenxuecity.com/blog/201608/68128/1207390.html
上海白相:你知道寺、庙、祠、观、庵如何区别吗?
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把这些建筑物统称为宗教建筑,这是错误的。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听到的“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因此中国的皇帝把教授佛法并且供僧团居住、学习、修行的场所称为“寺”,希望这个场所能够永久的存在下去。所以寺是办事的机关,教育的机构。



因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



"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 文人 武士,如孔子庙、关羽庙…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图为香港黄大仙祠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图为武侯祠


图为先蚕祠




图为武汉长春观

观:《释名》:“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相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图为广州圆玄道观

道教从道家“天人合一”、“身国同治”的思维模式出发,认为了解天象有助于求道证道,得道成仙。所以称为“观”,取观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于山顶。



图为长谭高台庵


图为肇庆梅庵


图为黄梅芦花庵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所以,说佛光山是寺院或者庙都没有错。有句俗语叫庙小容不下大和尚。

又因为佛光山的法师是女性,称庵应该也对。
 
还有妹妹,家母当时的突然严肃是对我的,不是针对你,因为当时是我先对你介绍“欢迎你与你的母亲来佛光山”,然后你问的:是庙吗;我回答:“对,嗯,准确说是道场。”家母是当时对我不满,认为我学习了这么久还分不清“庙”,“寺院”与“道场”的区别,太不应该了,所以顺便解释了这三个词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妹妹,你千万别误会,也请别往心里去。引起的误会,姐姐在这里给你道歉了。
请问,寺院与庙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如果有人说我分不清寺院和庙,我不会生气,因为我确实是分不清。如果有人说 “国内来的人”分不清寺院和庙,我不会生气,因为大部分“国内来的人”确实是分不清。

分不清寺院和庙,很丢人吗?你过于敏感了,可能根本原因是,在你心里,“国内来的人”是个贬意词。

我相信,一个加拿大本地人听到“加拿大人”分不清寺院和庙,是不会生气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分不清寺院和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加拿大人”也不是贬义词。

lz有点娇气了。看楼上,人家原主确实也没那个意思。
 
看来CFC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吗?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各种宗教信仰,都有cfcer!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了解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我先生的账号,我自己并没有账号,也不常上CFC,可是很幸运我今天发现了你的帖子,并且有机会亲自向你道歉。相逢便是缘,妹妹,很高兴我们今天能够相识,请你接受姐姐的歉意。

没事的说清楚就好,因为我觉得我是很有礼貌的在和你们交流,没必要说话那么冲。谢谢你特地来解释,不好意思啦。[emoji12]
 
看得有点好笑,我来吐下对宗教毒药的槽。
根据我的经验
大凡信教入戏太深的,不管是神马教。
心眼比正常人小
智商比正常人低
性格比正常人偏执
逻辑能力比正常人低。。。
更重要的是,做坏事的心理门槛也比正常人低。。。很多。。。
因为只要在是神(或珍珠,或佛)说的,去做就是了,没有任何疑问和心理负担,道德负担。
如果神(或珍珠,或佛)没说,但代言人说了,坏事也要做,心理,道德负担会很小。
如果神(或珍珠,或佛)没说,代言人也没说, 做坏事前想一下,我的虚拟主子能原谅我吗?
如果能忏悔和赎罪,去做好了,YEAH!!!
如果不能忏悔和赎罪? 好像所有宗教都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在说“信我,我就罩着你,好人罩着,坏人也罩着, 死之后也罩。。。”
不信,去各大流行教派经书里查!
我最怕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信了主了,从了佛了,投了XXX了,等等。。。
基本上就是可以预期他(或她)会越来越偏执,越来越爱把各种话题引导到他的主和佛身上,越来越爱要求你按他或她的信仰毛病行事。
尤其不能忍受的是智商越来越低,会和帕金森,老年痴呆一样逐渐恶化,最后基本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然后?然后就没有盆友做,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搞宗教的专业人士,都是在研究规则,制订和修改规则,以便在精神上诱惑,套牢,然后奴役教徒。
奈何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傻瓜,所以在科学如此一日千里的时代,仍然让这种原始落后的东西继续存在。
人类真正摆脱愚昧的一天,就是把宗教扔进博物馆的那天。
 
最后编辑:
弱弱问一下:这是做的佛光山广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