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为什么每逢大危机都能力挽狂澜? ——中国经济学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uru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如果你说他的制度优越,我说你这个制度运行上千年再说,现在才运行一百多年,我这儿是五千年啊?你那儿是100多年啊”
呵呵, 我就笑笑,不说话。
 
最后不都是 驱除了鞑虏,恢复了中华 嘛。
完全恢复了吗?那怎么管马褂叫唐装?这tmd是谁发明的叫法?谁发明的谁的脑子被驴踢了。

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汉唐弱宋时期的普通话是一样的吗?
 
完全恢复了吗?那怎么管马褂叫唐装?这tmd是谁发明的叫法?谁发明的谁的脑子被驴踢了。

我们现在的普通话和汉唐弱宋时期的普通话是一样的吗?
没办法的。 中华血脉和文化都已经跟别的血脉和文化混合了不止一次了。
严格来说, 现在的中国人, 都不是纯粹的中国人了。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国的黄金增长,民国经济史上叫“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十年怎么中断的?被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断的,那时候就是输入型危机

好一个人民大学的教授!简直不太敢相信,高谈历史却犯这样的错误。
 
中国为什么每逢大危机都能力挽狂澜?
2016-08-28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学人
微信号 economistchina

功能介绍 中国经济学人,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



作者: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来源:稻田报告



中国真正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我们经常说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但是真正理解这两者的人有几个?

读完此文定能让你脑洞大开!

它一定能让你重新审视这片你脚下的土地。



1


什么是中国的独特国情?


首先,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国家,也可以叫做“世界最大的原住民大陆国家”。



我们和巴西比较的时候发现,巴西是一个殖民化的大陆国家,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大陆国家,这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就是原住民的多少,我们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巴西原住民人口只占5%,30%多是混血人口,60%多是外来的殖民者人口和他们的后裔。



同理,很多人今天研究美国,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像美国那样,对不起,美国的原住民人口只剩2%。我们如果像美国那样我们会怎么样?你谈这件事情的时候先把你自己作为原住民减少剩下不到2%,再说能不能照搬美国。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个前提条件。如果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大国,那亚洲是什么?亚洲是没有被殖民化过的原住民大陆。这就发现,北美、南美都是殖民化大陆,澳洲也是殖民化大陆,对吧?


640



这个世界上由此至少可以有一个三分天下的感觉。



——殖民地宗主国在哪儿?欧洲

——殖民化大陆在哪儿?美洲、澳洲、半个非洲



——原住民大陆在哪儿?亚洲。



三者的经验是否可以互相照搬?有人主张可以,我说前提是先把原住民人口大规模减少或者外移,这才有可能。



大农场是外来殖民者的产物



当我们讨论农业问题的时候,有人说,只要我们推进农地的私有化,就会通过土地私有制条件下的自由市场交易,形成规模农场,就可以参与国际竞争。有谁注意过,世界上大规模农业没有一个是通过市场的?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大农场、巴西也是,请问这些大农场的国家中哪一个是原住民当农场主的?找出来我去学习学习。麻烦就在于你找不到。这些大农场被谁占有呢?外来殖民者。



在亚洲找不找得到大农场呢?找得到,菲律宾。为什么?被殖民化了400年。你去调查,菲律宾原住民在农场干什么?当bondary laborer,相当于包身工。农场主谁呢?外来殖民者。



因此,可以借鉴,可以分析,可以比较,可以讨论,但是不可以照搬。



而中国不仅是一个原住民大国,并且是一个数千年的文明国家历史没有中断的国家。



运行百年和千年的制度如何比较



跟欧洲的领导型国家、德国,他会说各个方面如何制度优越,只要问他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不好回答了,“请问你们国龄多少年了?”应该很多人懂啊,德国哪年立国?1832年。距今多少年呢?100多年。是一个年轻国家。在此之前德国是什么呢?是个地理概念,300多个小邦,讲着各种不同语言。这是欧洲领导型国家。



如果你说他的制度优越,我说你这个制度运行上千年再说,现在才运行一百多年,我这儿是五千年啊?你那儿是100多年啊,大家说美国是美洲或全球的领导国家,那美国多少年国龄?1863年打完南北战争才有现在的版图啊?此前100年也不是现在的版图,1845年打下了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几个州才有现在的版图。那,美国的国龄是多少年?100多年。仅靠一两百年资本主义历史怎么能解释清楚人类社会到底哪个制度是绝对优越的呢?



为什么中国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把这些道理搞清楚了,就不至于文化虚无、历史虚无了。马克思早年说,我对于人类历史五阶段的分析不包括东亚。在遥远的东亚,由于高山、大海、荒漠的阻隔,根据欧洲历史形成的这些学说,本源于摩尔根和达尔文等等,他们都没有到过那儿,遥远的东方完全可能是人类另一个历史发展的脉络,不适合用简单的五个阶段概括,所以马克思暂时给一个假说,亚细亚方式,Asiatic Mode。



接下来,如何看待我们的当代的各种问题。


2


先谈民国的危机及败亡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民国的黄金增长,民国经济史上叫“黄金十年”。这个黄金十年怎么中断的?被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中断的,那时候就是输入型危机



民国的黄金增长体现的也是中国人百年现代化大目标,也要面对内外两大矛盾。对内是因为地主从原来的村内地主变成在外地主,变成工商业地主,于是地主把原来的秋后算账,也叫下打租改成上打租,就是春前交租,而且把实物租改成现金租,立刻带动金融资本进入农业,过去非货币化、非资本化的小农被现代经济击垮,于是乎社会上先出现了小农破产,乡村衰败,痞子横行、土匪蠭起。这是对内造成的代价。



那么对外呢,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一爆发,中国当时是白银币制,海外白银价格抬升,中国就出现白银外流,导致通缩紧缩,严重打击了正在高增长的民国经济,于是民国经济进入衰退。



政府怎么办呢?也得顶层设计,深化改革。一帮海归设计出什么?跟今天一样啊,设计出现代货币体制,放弃白银改为纸币。但是接着,1935年废弃白银改行纸币的时候,日本占领华北,东亚转向战时经济,改用纸币第一年1936年尚且没有改变通货紧缩,但到第二年1937年,日军全面进犯中国,政府必须把有限的贵金属和战略物资拿去给美国人换来军火,而这时候美国人正在支持日本军火,占日本打中国的军火的48%。



这种情况下迅速形成的是从通货紧缩转化成通货膨胀,民国从1937年起遭遇通胀,一路通胀到1948年。于是,再次由海归们搞顶层设计深化改革,借来美金追求进一步的现代币制——金圆券制度。早年的改革,1935年发行的币制,初期货币票面值小,后来通货膨胀变成几百万,再到改成金圆券时恶性贬值的新疆票,票面值60亿元才折合金圆券一万元,通货膨胀到了多少千倍。



民国真正垮于什么?工业化城市化为主的现代化形成巨大成本,无处转嫁。于是民国先亡于现代金融、现代财政,没有现代金融,没有现代财政,国民党士兵可是拿钱的,于是乎没人发军饷。你不可能成捆的把那个毛的票子送给士兵,没地儿藏啊。没人发军饷,军队就不打仗了。



注意,没有现代财政金融就没有现代军队,因此,民国真正败亡的原因乃是现代化成本过高。




3


1949年土地改革去现代化


我们的党是怎么胜的?靠农民革命。那是什么革命?农民几千年都要求“耕者有其田”,几千年都搞土地革命。那么,土地革命是共产主义革命吗?历朝历代哪一位开国之君不实行均田免赋啊?之后就会慢慢出现豪强大户占田,对不对?于是乎中兴重臣干什么?抑制豪强啊。否则,如果中兴重臣被“清君侧”,豪强没有被抑制住,这个朝代必然败亡,如果中兴得逞,再延续个百儿八十年。一般情况下,一次均田免赋构成200年朝代周期的制度基础。



土地改革意味着什么?人均分地,人均分地意味着“去现代化”。听说过这个道理吗?

1949年土地改革叫做去现代化,使88%的农民人口跟城市现代化没有关系了,党在接手政府只需解决不到12%的城里人的吃饭问题,多么小的负担啊?同时,因为给农民分地,农民不仅推着小车支援你打仗,而且国家要折实征收的农产品实物就是建立财政金融的物资基础。



因此,我们在1950年延续自民国的高通胀危机仍然难以遏制的情况下,当时新中国的银行存什么?存三白,白米、白面、白布。千万别理解错了,脑子里出现一个画面,老百姓抱着白米、白布、白布去银行,而是银行给出一个价值指数,老百姓去存的时候能买多少白米、白面、白布,到取得时候还能买等值的这些东西。当年,货币、公债和军公教人员发小米,叫三折实。这套折实体系依托于什么呢?广大农民因耕者有其田而恢复了历朝历代都有的生产积极性。



那么,客观地说1949年我们靠传统小农经济缓解民国的现代化危机。而其他大多数通过民族民主革命建立的国家,一旦革命成功之后,立刻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无法对付城市贫民窟人口的贫困。中国怎么对付?无外乎就是土地革命让农民回家分地了。



当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危机严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论谁当领袖,应对办法很简单,只要再答应一回农民可以平均分地,只要不把小农基础给破坏了,农民一定高高兴兴回家,今天中国户籍农民人口仍然占70%以上。70%的人问题相对被缓解,政府主要解决的就是这30%的城里人的问题。



大家觉得不太现实,我也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但是,新中国历史上做了两次,毛泽东做了一次,1949年,解决危机没有?解决了。当时西方国家都不认为他可能解决危机,愣是解决了。


640



接着问各位,1980年邓小平搞的大包干,是不是又一次按人平均分地到户,和毛做的是不是一样的?只不过上一次叫土改,这一次叫改革开放,那次是占总人口88%的农民,到1980年是85%的农民。85%的人口回家分田种地,农民就“说有吃有喝不找你”。



看看当年大包干的时候农民的顺口溜,跟1949年的故事是一样的。政府只需集中解决15%的城市人口的矛盾。至于大包干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那是后话。如果看历史的经验,其实有很大的可比性,如果你把发展中国家拿过来做比较,也会有很大的可比性。


4


高失业率下,政府成功化解了危机


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之后,导致外需大幅度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我拿这个现象在很多国际交流场合问西方人,请问,如果你们有2500万人失业会怎么样?西方人很直接的说,那我们这个国家就没了。



西方都说China collapse,即中国崩溃,说了无数次,遭遇危机的这个阶段就应该崩溃。不仅这个阶段有2500万失业,上一个90年代有4500万人失业,听说过吗?中国怎么解决的?



查统计数据没有,不表现为统计上的失业。为什么呢?统计上叫做登记失业率,4500万国企职工下岗,不叫失业,也有叫在岗学习,待岗培训,因此,不登记为失业的数。还有80年代我们也是4000万失业。你们知道吗?我就是4000万回城待业的知识青年之一,没听说过的根本就不了解中国。



中国的很多事情,归结为是原住民人口密集的国家,没有把原住民大规模消灭,中国近3亿打工者这种流动情况在世界上任何殖民化大陆都不可能发生。问问美国多少人失业?如果超过百万级规模,就受不了。在中国这儿多少?1960年以来每次危机都是几千万失业。不都得受着吗?



当年美国制裁,邓小平跟美国特使对话的时候说:我是法国留学,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我比你还会背,但是我给不了,因为现在中国这儿人太多。这样吧,我给你送去两亿人,请你给自由、民主。好啊,当然好啊。美国人一下愣了,这什么意思?正好这之前王力雄那本书《黄祸》在美国出了,11次印刷,用的书名是西方人的“中国想象”。王力雄告诉西方说,一旦中国人四散开来,这地球最先就受不了。



当时情况很僵,杨尚昆在邓小平旁边打圆场,说:小平同志,你开口太大了,给他两亿,他怎么受得了呢?他的GDP立刻就下降,他的社会福利保障也马上就不存在了,不能给两亿。我看这样,少给点,5000万吧。我们当时全部在海外的华人总人口才不过5200万!



需知,中国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对外殖民的国家。对此,今天很多人、包括著名外交家都在说,早年郑和下西洋,中国人的祖先干嘛去了?扪心自问,难道你是一个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吗?文化虚无主义到这个地步,就恨祖先没对外殖民扩张。这叫做没文化啊!就怕知识分子没文化。各位年轻的朋友们,将来你们长大,不,现在你们都长大了,将来你们顶事的时候,千万长点文化。



以上分析是说30年代民国应对西方1929-33年大危机,没对付得了,导致民国走向高膨胀,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现代化成本过重,向农村转嫁不了,因为农村已经被工商业资本搞乱了。所以,民国垮了。



知道我们上一次遭遇输入型危机怎么软着陆的吗?



2009年全球大危机爆发,中国沿海大批企业倒闭,2500万打工者失业,中国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问各位,你们满网上去搜,看看哪位高官,哪位大学者讲过中国是怎样对应2008-09年的全球大危机的?这是中国的宝贵经验,但是几乎没有谁认真把中国应对全球大危机并且成功的化解危机的经验告知给世人,请问,这算有知识生产吗?高校的知识是本土吗?是依托于中国经验形成的吗?



好了,不批评他们,先说我们怎么解决的。



5


解决危机的中国经验


中国以前出口退税13%,意味着中国政府拿财政补贴给海外消费者13%。对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外贸出不去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汽车全在库里。怎么办?中央把13%的出口退税一转,鼓励农民买这些商品,只要农村户口,立刻享受13%的价格折扣,而且告诉农民说,这优惠政策只到2010年年底!于是,农民一买,百户彩电拥有率达104台!这样,靠着农民的庞大购买力,化解了出口不畅的危机。



然而,这还是一个小的政策,只是把补贴外国消费者补贴给中国老农民。



前提是什么?买彩电得有网络,否则全是雪花啊。买洗衣机得有水是不是?买冰箱得有电对不对?温家宝一上台就认同三农,在我所了解的领导人当中他是非常重视农民利益的,从他担任总理那届开始,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温家宝在政治局2005年9月会议上提出新农村建设,2006年开始大规模增加对农村的投资。2006-2009年,三年过去,已经向农村投了几万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2015年,国家向农村投了十几万亿,这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性的大规模投资,既化解了城市的生产过剩,又实现了城乡再平衡。



但是,向农村基本建设做投资,是几乎没有回报率可言的。那私人资本干不干?当然不干。谁能干?只有国家干。



例如,国家电网向农村送电,80%线损率不能向农民多收一分钱,农电只能亏损,由国家电网抗着,若演化成坏账,则只能国家银行背着。我们听一般知识分子讲国有企业没效率,有一半对,有一半不对。因为,国家往农村修路,修到村里去了,敢跟老农民要养路费吗?敢在村口设一个卡子跟农民收费?收得着吗?真去收,一扁担打趴下你。收电费,说你多耗80%,多交80%以上电费,收得着吗?也收不着。往农村通水、电话、宽带,实现农村五通的过程,几乎都是国家干的。不是不邀请私人资本干,也给补贴,但私人不愿意干,回报率太低,回收太慢。



于是,当国家遭遇了严重的输入型危机,规律不可抗,2008-09年是全球危机,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我们当时叫“进口通胀”,单一国家的宏观调控没用。这时候,只能靠看得见的手,美国就是一手增加国债,一手增发货币,用增发的货币买增发的国债。



中国也如此。不同的是,中国把这套增加的流动性大部分送到基本建设当中去了。只要还有投资空间你就赢了,没空间就输了。所以林毅夫当世界银行行长之前告诉大家说,中国还有20年高增长,因为我们的内陆空间广大,当了几年世行副行长回来又说,中国还有20年,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除了我们自己的内陆空间壮大,这得感念秦始皇老爷爷,从他那时候,当然他也太残酷了,让我们知识分子骂了他2000多年,但是,他干了一件大事,统一。从此有了这样超大型的大陆国家。



多说一句话,秦汉之际中国就告别了封建制度,以后别再说中国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有2000多年封建的包袱,我们2500年前就告别封建制,进入郡县制,或者叫做中央集中制。汉初又做了分封,发现不行,还得平七王之乱,于是汉承秦制,继续郡县。我们早已告别封建,马克思研究的欧洲是黑暗的千年封建,千万别拿欧洲史来套中国,那叫历史虚无。



我们当时是“上下两制”,一是皇权设到县,二是县下乡绅自治。因此,中国告别封建制以后就是两套治理,一套中央皇权依赖郡县制度,另一套是乡土中国依赖乡绅自主治理。



并且,这两套治理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国家和文化国家的共生。这些东西不在你们的教科书里,只有我们这些立足于本土研究的人才提得出来,如果困惑于意识形态化的教科书理论,我们将无法理解这5000年是怎么走过来的。



好了,今天我们最大的麻烦是试图用皇权直接下的老百姓炕头的办法,那得多高的治理成本啊?打算把国家治理一直管制到户,有病啊?历朝历代都不可能的。所以说,除非让农村恢复村社自治,这个国家稳定不下来。恢复村社自治的前提条件,要像历朝历代的开明君主一样,均田免赋,我们是1949年均了田一直不免赋,一直到2006年温家宝当政才免赋,隔了多少年?47年,才免了赋,半个世纪左右。我们并不比人家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先进多少!现在,只要把这套历史继承下来,今天也仍然是开明之君啊。为什么非把他们都否定,都反动,就因为你引进了一套西方意识形态啊。



还是要从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出发,看我们自己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套路,如果按民国那种比我们西化得多的办法早就垮了。



我们现在21世纪提出的生态文明新战略,恰恰是结合中国超大型大陆国家内在的多样性,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化。不可能消灭农民,也不可能消灭农村,更不可能消灭几千年传承的农业文明。



首先是不可能照搬美国的大农场制度,我老是问大家,能用美国的farmer套到中国的农民头上吗?能说Chinese farmer?farmer,是farm农场加er,应该译为“农场所有者”,中国农民能叫farmer吗?我们的农民英文是peasant,这个概念恐怕要延续很多年。



看看日韩啊,日本95%的城市化率了吧?农村不还是小农经济吗?还是田中角荣的田中之梦吗?让日本农民每户达到两公顷土地,田中的梦想就实现了,两公顷土地就是30亩地,还不是跟中国农民的梦一样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现在你无外乎就是把牛改成小型拖拉机。



客观的看,日本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小农经济,韩国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小农经济。包括本国台湾,到现在依然是小农经济。尽管城市化率都已经90%以上了,都已经现代化了,但是改不出小农经济,因为是数千年文化。即使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传承,因为5000多年来的国家历史,上万年的中国文明都是农业文明!



实际上,中国人进入工业文明不到100年。我有一篇文章叫做《百年中国一波四折》

找到了一个link,应该是你这篇的abstract。这个abstract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不过,这片文章的题目是“大农场的农业模式不适合东亚”,这个标题我觉得是靠谱的。

我把这个abstract再abstract一下,就一句话:中国人都是自己人,你不可能像殖民者对待原住民那样把自己人杀光或者赶光去实现美洲澳洲那样的大农场。

哈哈,温铁军的这个道理不错,但是他论证的时候哦说的太多了,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论证这个道理。结果。。。
 
我记得英国也有针对自己人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过去也学过因为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引起了农民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云云。这些也说明了大农业在东亚地区有实现的可能性啊。

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solution不唯一,而且没法做实验。真是难搞。谁都有道理,谁也没法做实验说服谁。
 
找到了一个link,应该是你这篇的abstract。这个abstract我觉得还是有道理的。不过,这片文章的题目是“大农场的农业模式不适合东亚”,这个标题我觉得是靠谱的。

我把这个abstract再abstract一下,就一句话:中国人都是自己人,你不可能像殖民者对待原住民那样把自己人杀光或者赶光去实现美洲澳洲那样的大农场。

哈哈,温铁军的这个道理不错,但是他论证的时候哦说的太多了,用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论证这个道理。结果。。。
他说中国的这套制度已经实施运行了5000年了, 这不是扯淡吗?
清帝逊位,科举断绝,54运动开始折腾, 一直到49年才建国。。。一直到现在, 实施的如果是上承商周的制度, 那才怪了。
 
其实中国也是多样性的。在黑龙江和新疆这样的地方,大农业是可以实现的。在传统的江浙湖广农村,可能不好实现。只要在农民自愿买卖合作的基础上,无论什么样式的农业都是可以接受的。
 
我记得英国也有针对自己人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过去也学过因为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和社会矛盾,引起了农民运动,打击了封建统治云云。这些也说明了大农业在东亚地区有实现的可能性啊。

唉,社会科学领域里的solution不唯一,而且没法做实验。真是难搞。谁都有道理,谁也没法做实验说服谁。
中国历来害怕土地兼并, 统治阶级从来就致力于打击土地兼并。
原因是中国一直都没有发展出能够吸纳多余劳动力的工业。 中国统治阶级对民间的工业发展从来就是打击。 朝廷的思路就是把老百姓死死的绑在土地上, 最好每家每户都有土地, 都要耕作, 终其一生, 活动范围不超过离家20里。
这就天下太平了。 堂上诸公就可以垂拱而治。

一直到共产党, 也是这个思路, 所以才有严格的户籍制度, 也是要把人绑死在出生地上。

要玩大农场, 就要兼并土地, 就要有大量失地农民, 而城里的工业又不足以吸纳人口当工人。 所以, 我党接着要反对什么大农场制度。

宁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也不愿意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对民间工业的发展不情不愿的原因。
 
他说中国的这套制度已经实施运行了5000年了, 这不是扯淡吗?
清帝逊位,科举断绝,54运动开始折腾, 一直到49年才建国。。。一直到现在, 实施的如果是上承商周的制度, 那才怪了。
对呀,论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说中国的这套制度已经实施运行了5000年了, 确实是扯。5000年可能是黄帝时代吧。那时候是什么制度啊?跟秦汉是一个制度吗?更不论说明清。民国和天朝又不一样了。怎么能这么说呢?
 
中国历来害怕土地兼并, 统治阶级从来就致力于打击土地兼并。
原因是中国一直都没有发展出能够吸纳多余劳动力的工业。 中国统治阶级对民间的工业发展从来就是打击。 朝廷的思路就是把老百姓死死的绑在土地上, 最好每家每户都有土地, 都要耕作, 终其一生, 活动范围不超过离家20里。
这就天下太平了。 堂上诸公就可以垂拱而治。

一直到共产党, 也是这个思路, 所以才有严格的户籍制度, 也是要把人绑死在出生地上。

要玩大农场, 就要兼并土地, 就要有大量失地农民, 而城里的工业又不足以吸纳人口当工人。 所以, 我党接着要反对什么大农场制度。

宁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也不愿意把人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这也是中国政府一直对民间工业的发展不情不愿的原因。
现在城市可以吸收农村劳力了。但是天朝又要让农民进城,又要限制农民进城来卡油。温铁军是个学者,但是天朝的社科学者是没有学术独立性的。
 
现在城市可以吸收农村劳力了。但是天朝又要让农民进城,又要限制农民进城来卡油。温铁军是个学者,但是天朝的社科学者是没有学术独立性的。
现在政府是要农民进城消费, 不是让农民进城享受福利和寻找工作的。
说白了, 就是让广大农民, 排队进城交钱, 然后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你素质太低,别留下添乱。
 
现在政府是要农民进城消费, 不是让农民进城享受福利和寻找工作的。
说白了, 就是让广大农民, 排队进城交钱, 然后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你素质太低,别留下添乱。
我再补充一下:就是让广大农民, 排队进城交钱, 贡献劳动力,挣点生活费,然后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你素质太低,别留下添乱。
 
“如果你说他的制度优越,我说你这个制度运行上千年再说,现在才运行一百多年,我这儿是五千年啊?你那儿是100多年啊”
呵呵, 我就笑笑,不说话。
作者说中共政权是帝制,所以5千年。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