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苦难″是我们这代人的"专利”?

忘了解答一些疑问。本人没有进过高中。吃米糠啃树皮,上山下乡……,都是本人亲历。
老人们的经济状况也属实,对医药费用的担心也属实,不会开车也属实,但非本人。
你们的质疑也正常,很可能是我表达不够清楚,以致你们把所有叙述都归我一人,没注意我写的是"我们、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善意的误会。[emoji4]
在加拿大队医药费用还担心?这里医疗免费,不是说老人免药费吗?
 
看了大家的回帖,很受启示很受教益。感谢诸位的分析、建议。
我前帖所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因为本人不喜欢家长里短,生活中遇到不快基本都闷在心里。与同辈老人闲聊时我也基本上都是倾听,有时劝慰几句。
我对生活要求不高,有吃有睡即可,所以我的不快与经济基本无关。唯有孩子不肯吃苦不求上进甘于平庸让我内心苦楚,矛盾长存。
我在前帖所讲的一些老人的情况都是事实,也没有夸张。我接触有老人因无钱买机票回不去的,也有连退税款都被女儿收缴的等等,当然最多最平常的还是因为同居一处引起的矛盾或苦脑,其中又以婆媳翁婿矛盾居多。年轻人往往扭头即忘,老年人却不能释怀,逢有特定场所聚堆闲聊,即生蝴蝶效应,哭哭啼啼相互感染。但也有例外,印象最深的是曾见一老者独坐湖边公园捶胸大哭,泪流满面,遇我询问立马止哭连说没事没事……(当然也有不少老人在闲聊时幸福满满一脸灿烂)。
我无意也无能力评价是非对错,只想让大家知道,在这里有不少的老人内心有苦衷,或为经济或为家庭琐事。我也想让家有老人共同生活的后生们晓得,人老了往往比较客气,很好很好不等于真的很好,多沟通交流或许真的很好。
我发前帖,除了叹叹自己的郁闷怨气之外,也含上述想法。
记得梁漱(敏)先生说过,做人无非是处理人与物、人与人及人与内心的三个关系。我认为人与内心的关系最难处理也最重要,特别是老年人。这也是我发前帖的原因。
题外话,关于文革浩劫,我们这代人纯属被某人利用。个中内幕,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能悟出多少?当年的上海外滩踩踏,有几人能跳出人流?此类话题,请诸位后生理解。不扯了。
再次感谢各位的关爱。

对于有“老人因无钱买机票回不去的”。我想问他们几个问题:是怎么来加拿大的?来加拿大是谁给买的机票?如果子女掏钱给他们买机票回国那他们以后还回加拿大不?回国去看亲朋故旧兄弟姐妹不?去看的话买礼物不?买礼物是自己出钱还是让子女出钱?

将心比心,如果倒退回30年前,那个时候子女不挣钱,父母工资水平就是个六七十块/月吧。子女每年让父母掏钱买车票从江浙沪到新疆,黑龙江,不是为了去上大学,纯粹就是为了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你做家长的怎么想?反正我当时是不敢提这个要求,怕挨大嘴巴。
 
最后编辑:
(ZT)帮忙问:能否收回已经给不孝子女的财产?
姑母五年前将北京的一处房产过继到女儿名下,并且将工资卡也委托女儿保管。然后到加拿大与儿子相见养老。前一阵姑母生病,需要女儿来加照顾半年,但是女儿 托故不来。现在姑母卧床需要雇人照顾,嘱女儿将积攒多年的工资寄过来。没想到100多万人民币的累积工资只剩60万,而女儿在反复催促下只寄了很少一部 分。其余部份百般推诿。而这部份钱正是姑母家急需的。彻底寒心的姑母现在决定将所有财产收回。请问:1,如何催回女儿手中的救命钱?2,有无可能将已过户 的房产收回?3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法律手段可以帮助姑母收回财产?4,由于姑母年事已高,不可能回国处理此事,请问律师应该在国内还是加拿大寻找?是否可以 异地委托律师办理?谢谢了!
 
(ZT)帮忙问:能否收回已经给不孝子女的财产?
姑母五年前将北京的一处房产过继到女儿名下,并且将工资卡也委托女儿保管。然后到加拿大与儿子相见养老。前一阵姑母生病,需要女儿来加照顾半年,但是女儿 托故不来。现在姑母卧床需要雇人照顾,嘱女儿将积攒多年的工资寄过来。没想到100多万人民币的累积工资只剩60万,而女儿在反复催促下只寄了很少一部 分。其余部份百般推诿。而这部份钱正是姑母家急需的。彻底寒心的姑母现在决定将所有财产收回。请问:1,如何催回女儿手中的救命钱?2,有无可能将已过户 的房产收回?3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法律手段可以帮助姑母收回财产?4,由于姑母年事已高,不可能回国处理此事,请问律师应该在国内还是加拿大寻找?是否可以 异地委托律师办理?谢谢了!

这个女儿好有福气,一般中国父母都把房子票子给儿子,女儿分文皆无。
请问那个姑母没有任何收入就靠儿子的孝心及加拿大的福利来养老了,这靠得住吗?世事难料啊!
 
这上网抱怨的老人现实生活中都不是善茬。年轻时,呵呵。。。
其实都是奔着这边福利好,空气好,医疗免费过来养老来了。
来了后预期的东西都得到了,然后就开始怀恋国内的呼朋唤友,怀恋国内的通宵麻将,怀恋国内的家长里短和鸡毛鸭血。。。
其实腿都长自己身上,随时麻溜回去就好了,没有人拦着。
和年轻人要回国创业神马的是一个道理,回国养老也一样一样的,回国了,语言不成问题,退休工资天朝也年年长,加上这些年在儿女这儿白吃白住也攒不少了。
加上天天有原版的新闻联播和抗日神剧看,可以不用差12小时的爱国,岂不是美死了?
哦,对了,生病了没有车送去医院哈。。。哦,吃的喝的要自己花钱,还要腿着跑去买哈。。。哦,节假日没有人开车带着加西美东的满世界玩哈。。。哦,在国内会被小偷强盗惦记,台湾骗子打电话骗哈。。。哦,吃东西会吃到有毒的,莫名其妙的就长出肿瘤,然后把钱全捐给化疗室哈。。。
还有,老人们知道政府每年退给老人的HST是儿女买东西花的钱吗?不知道,我只知道上面写了我的名字,当然是我的钱。。。
还有,老人们当年吃树皮长大,难道不该怪你们的父母?难道要怪现在的儿女不成?哦,只是想教育下后代,拜托,从你跑出来和儿女住在一起的那天起,你就已经被儿女超越了,没有啥可以教他们的,你之精华,后代之毒药。
 
楼上讲话有点糙哦。。
好奇问一下楼主@江浙沪你是怎么学会打字和上网的?
 
看这贴 很感慨. 老年人保持经济独立很重要. 不过,其实你们这代人已经很幸运了,同样是养儿女,我的teenage 女儿就明确表示将来不要和我们住,哪怕住附近都不行。北美长大的孩子都这样,电视电影里的老年父母岳父母多是丑化滑稽的形象,小孩子们自然也就有样学样。所以,我们这第一代移民会给父母养老送终,但是我们自己的未来却只能去养老院终老。挺辛酸的.
 
观念不一样,楼主这一代对子女期待值有点高,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太讨好。沟通能力也不太行,有时憋在心里等到有一天有个导火索就一下子爆发。他们这一辈经济上要求不高, 可能就是看不惯孩子花钱的观念跟他们不一样,心里有点不平衡。
孩子长大了就不要再管了。自己订个目标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楼主在这里态度很好,赞一个,这样的态度带回家情况会改善。
 
儿孙自有儿孙福,子女长大成人结婚成家就已经彻底独立了,有自己的天地,偶尔住住还有亲情念想,長期在一起自然矛盾丛生,生活方式习惯观点完全不同,而且老人们尤其中国的老人的已婚子女习惯性的干涉太多。不认同就用孝道高压一头。且忘记了已婚子女的家庭才是核心家庭,不是原生家庭了。另外老人经济独立是最重要的,最好不要一起住。而且我们自己也要想想子女的出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吗?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各自独立的人生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最后编辑:
这上网抱怨的老人现实生活中都不是善茬。年轻时,呵呵。。。
其实都是奔着这边福利好,空气好,医疗免费过来养老来了。
来了后预期的东西都得到了,然后就开始怀恋国内的呼朋唤友,怀恋国内的通宵麻将,怀恋国内的家长里短和鸡毛鸭血。。。
其实腿都长自己身上,随时麻溜回去就好了,没有人拦着。
和年轻人要回国创业神马的是一个道理,回国养老也一样一样的,回国了,语言不成问题,退休工资天朝也年年长,加上这些年在儿女这儿白吃白住也攒不少了。
加上天天有原版的新闻联播和抗日神剧看,可以不用差12小时的爱国,岂不是美死了?
哦,对了,生病了没有车送去医院哈。。。哦,吃的喝的要自己花钱,还要腿着跑去买哈。。。哦,节假日没有人开车带着加西美东的满世界玩哈。。。哦,在国内会被小偷强盗惦记,台湾骗子打电话骗哈。。。哦,吃东西会吃到有毒的,莫名其妙的就长出肿瘤,然后把钱全捐给化疗室哈。。。
还有,老人们知道政府每年退给老人的HST是儿女买东西花的钱吗?不知道,我只知道上面写了我的名字,当然是我的钱。。。
还有,老人们当年吃树皮长大,难道不该怪你们的父母?难道要怪现在的儿女不成?哦,只是想教育下后代,拜托,从你跑出来和儿女住在一起的那天起,你就已经被儿女超越了,没有啥可以教他们的,你之精华,后代之毒药。
:eek:
 
忘了解答一些疑问。本人没有进过高中。吃米糠啃树皮,上山下乡……,都是本人亲历。
老人们的经济状况也属实,对医药费用的担心也属实,不会开车也属实,但非本人。
你们的质疑也正常,很可能是我表达不够清楚,以致你们把所有叙述都归我一人,没注意我写的是"我们、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善意的误会。[emoji4]
“岂料养儿的儿媳是家长,育女的女婿是领导,白眼狼儿女也绝不在少数”

笼统而论,无需劝解。
 
长期同住会造成很多矛盾,对子女的配偶不公平,子女两口子如何相处是人家两口子的事,这是人家两口子的家。见过不少国内退休金全存起来一分钱不动,国内房产收着租金,平时这里的日常开销,来回中国的机票,礼物全部票求子女负担,去一趟小公园回来还要攀比谁谁的女儿儿子送他们去旅游了加拿大,美国,欧洲,谁谁谁给买了房子,自家的不孝,不让自己当家做主,不求上进,没有能力让自己享受生活。其实在异国他乡打拼不易,要克服语言问题,文化差异,或眀或暗的种族歧视,在私人企业的每天去上班都不知道今天会不会裁员裁到自己头上,精神压力非常大。换个心态换种活法,有时间有精力学学英文,开车,做做义工,少参加点什么诉苦大会,你老人家会开心很多。我奶奶七十六岁那年在加拿大呆了一年,是英文班里最老的学员,走的时候带走满满的三大本课堂笔记本,开开心心滴。
要攀比谁不会,我有朋友人家有上进的老爹(你老人家这一辈的)给支持买了七八个房子了,是不是子女可以报怨自己爹妈不求上进,自己没有爹拼。
 
最后编辑:
与老人同住过,每次大概两年,双方都不容易,都很忍让。毕竟这是年轻一代人自己的家,而老人却又曾经是多年的家长,一下子不好改变这个关系和感觉,特别又有赡养老人的中国老传统观念,双方都知道,但在各自心里的轻重不同。这里还不比国内,老人语言不通,自尊心又被削掉了了一大块儿。
这位老人也是很豁达的,否则也不会说出来,其实,说了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比窝着强。

回不去的情况下,设法在这里过得更舒心一些,把眼界放远一点儿,从日常鸡毛蒜皮冲突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孩子上班又照顾下一代,也辛苦,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多帮一些,多交流。其实,有时候,对方未必是不高兴什么事情,就怕双方都各自揣摩,别扭。从老人这边说,做了能做的,帮了能帮的,就该开心释然,不必在意孩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相信孩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

没事,还是少去互诉苦衷;),负能量,不起好作用,要聚会就参加阳光型的,鼓舞人的。特别是冬天快来了,调整心态,避免情绪低落,不管对谁,对孩子,对老伴儿,对自己,多表扬,少批评。试试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