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左左们支持的“宽容”都是些什么东西

upload_2017-2-25_16-40-39.png
 
俺来和稀泥,左派是为了人人平等,右派是为了人人安全,都是好人都是好人。

能不能这样,所有茅房都整成单间,里面一个坑儿,一个洗手池,一面镜子。谁也见不到谁,即避免的性骚扰,又保证了平等权利。

神父看看如何;春长不反对吧。
王姐只知管好茅房,那么其他生活上的呢?譬如穿着、饮食,言谈举止等等。。。
物不平则鸣,自古皆然。
你这稀泥很难和呀!
 
最后编辑:
别忘记自己是什么,要知道什么东西符合自己的利益,最简单。

入了加籍、入了教、进了政府、当上教授,你也还是黄种人;没有"宽容“,没有"多元文化",你也还得被"Chinese go home!”.
有些人吧,学了点宗教的皮毛,就把自己当作真理的代言人。其实和极端穆斯林是半斤八两。
 
有些人吧,学了点宗教的皮毛,就把自己当作真理的代言人。其实和极端穆斯林是半斤八两。

还有人整天左啊右啊的,其实骨子里就是中国教育出来的那一套,形右实左,极左。入了个教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
 
几年前发生在Richmond, BC,忘记了? 以为Alt-right来了你就有好果子吃?



image.jpg




alt-right.jpg
 
最后编辑:
这是同样的意思么?



vs

665152


665153
不同:一个是女人剪男人的辫子,一个是男人剪男人的辫子(给性别关注者);或者,一个是外国女人剪中国男人的辫子,一个是中国男人剪中国男人的辫子(给国家主义者);或者,一个是白人女子剪汉人男子的辫子,一个是汉人男子剪汉人男子的辫子(给种族关注者);或者,一个高高在上的剪一个矮小的男人的辫子(位子关注者);或者,一个是身上画由电线杆和火车的女人在用一把写有progress的剪刀在剪一个穿着清朝服装的清朝男人辫子并说“THE PIGTAIL HAS GOT TO GO.” 你想指哪个?
 
有意思,红朝的反美人士,借着“宽容”,在这个帖子里聚齐了。
 
真正不被歧视是资深强大,彼此了解,互相信任。100年前是因为中国落后,人意识落后,不开化才导致被歧视。我不相信唐朝人,宋朝人,明朝人 甚至清初华人会受到歧视。中国人现在如果还接着愚昧,贫穷 固步自封,再好的多元文化也会被歧视。多远文化根本就不是被歧视的原因。贫穷,愚昧才是。别拿多元文化说事儿,每个人理解的也不一样
 
清朝灭亡了,为何多数人不肯剪辫子?
浏览附件665151

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时,曾强迫民众“剃发留辫”,酿成许多屠城血案,乃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有没有辫子,始终是有清一朝,衡量汉人是否归降、是否接受清廷统治的重要标志。按常理,这种屈辱性标志物,在清廷灭亡之际,在民国政府宣布“剪辫令”之后,自会马上被民众抛弃,成为历史。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清廷灭亡了,民国发布“剪发令”,但大多数民众不愿意剪辫子
1912年6月,梅兰芳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此时距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布“剪发令”,已过去了3个月。梅的行动显然称不上积极,但相对身边的其他人,却已可算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为梅管理服装和处理杂物的“跟包”,无论梅怎么劝,就是死活不愿意剪掉辫子。梅只好趁他们睡觉的时候强行动手:

“我的跟包大李和聋子,我劝他们剪辫子,怎么说也讲不通。有一天我只好趁他们睡熟了,偷偷地拿了剪子先把聋子的辫子剪掉。等他醒过来,感觉到脑后光光的,非常懊丧,把个大李吓得也有了戒心。他每晚总是脸冲着外睡.好让我没法下手。结果,我趁他酣睡的时候,照样替他剪了。……第二天他含着眼泪,手里捧着剪下来的半根辫子,走到上房向我祖母诉苦……过了好久,他谈起来还认为这对他的身体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在当年是真有这许多想不开的人的。”①

清帝退位了,老百姓却不肯剪辫子。这样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在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人去掉了辫子,但未必皆是出于自愿。革命军当年发起的强制剪辫运动,曾引起颇多民怨。在南京,1912年2月,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注意到:“(浙军)带着剪刀作为武器在南京各街道上游行,剪掉所有那些仍然蓄发的中国人的辫子。……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②同期,在成都、长沙、昆明等地,也因军队强制剪辫而引发了民众恐慌,甚至发生了血案。再次一级的城市及乡村,没有革命军的强迫,剪辫者更少。比如,云南军政府于11月5日限令民众5天之内剪掉辫子,但在腾越县城,英国驻当地代领事史密斯观察到:“公众舆论对革命是冷淡的。人们没有任何热情……在街上很少见到剪了辫子的人。”③革命军势力甚大的浙江,也是同样情形——在上虞县,“自光复后,剪辫者寥寥”,虽经新政府一再劝喻,但“该处人民终观望不剪”;在嘉兴县,竟有“顽民千人之众,以反对剪辫为号召”,把积极推动剪辫令的官绅之家捣毁。④

事实上,民国成立后,相当数量的中国人,仍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辫子。1914年,赴美留学的胡适,收到来自家乡安徽绩溪的书信,信中说道:“吾乡一带,自民国成立以后,剪去辫发者已有十之九,其僻处山陬(如上金山、张家山、寺后十八村,并歙之内东乡各处),剪发者只有半数。”⑤在山西,直到1918年,阎锡山仍在大力推行“剪发”政策,派出政治实察员至各县,逐级追查剪辫情况,县促区,区促村,村促户,县区官员到村蹲点,警察下村巡查……至1919年,山西的辫子才算大致剪完。⑥1923年,上海广益书局出版《中华全国风俗志》,对各地民众留辫情况,也颇多介绍。如河北保定,留辫未剪者,“十居五六”;天津开埠虽早,但“蓄辫之恶俗,反较他埠为独甚。无论上中下三等人,剪发者殆居最少数。”⑦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legacyintouch/d525.html
1912年6月剪辫子算勇敢了吧。
孙当时的临时大总统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冲突激烈,孙在南京,在北方的人响应他的命令,胆子可不小。
政府朝令夕改的例子数不胜数,更不要提当时动不动就是打仗暗沙,老百姓观望也在情理之中。
梅自己是唱戏的,赶时髦可以。伙计害怕世道乱不想赶那个时髦
 
军阀混战那个乱。
所以怎么折腾都不能乱。一乱,我们这种温顺的少数人种先被收拾。
 
看来这里有些人的思维不是红就是黑、不是左就是右。要剪辫子就是歧视,还是Alt-Right。要他能够理解这世界,那要等到花儿都谢了。Alt-Right不留辫子,但不留辫子的不都是Alt-Right。Hells Angels 常常开摩托车,但开摩托车的大多不是 Hells Angels。
 
后退
顶部